□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杨潇锋
法治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闭幕不久,市司法局迅速宣传贯彻会议精神。近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芶晓彤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市司法局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打造涉侨法律服务争端解决优选地
记者:您如何理解市委全会报告里提及的“打造涉侨法律服务争端解决优选地”?市司法局将如何以法治力量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
芶晓彤:我们坚持侨资侨企走到哪里,涉侨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让华侨华人安心、放心投资江门、扎根江门。
我们要紧紧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高质量建设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健全“华侨调解+仲裁服务”模式,以江门为支点,探索推进华侨调解、仲裁调解、律师调解等多元涉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仲裁新模式,进一步深入服务资本市场、银行金融和华侨华人争议解决,实现 规则“软联通”。
我们要深化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拓展平台线上组成部分,强化信息技术“软”联通作用,并加大“江门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宣传推广力度,争取新增业务事项不少于2个。
我们要深化涉侨涉外公证服务工作。选取1—2家公证机构按照“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要求进行培育孵化。进一步优化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供给。“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小程序计划新增涉外法律服务导航点不少于20个。选取1—2家公证机构,探索公证“一证即办”模式规范化建设。
我们要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用好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专家顾问团队,进一步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业体制机制。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持续引进 高端律师事务所,进一步满足我市华侨华人和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
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
记者:市司法局接下来如何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
芶晓彤:2023年我市《汇聚侨力量,圆梦大湾区,以高水平法治彰显“中国之治”》项目入围广东省申报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项候选项目。“广东江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国家试点。今年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方面,统筹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发挥江门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统筹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行政机关复议应诉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决策落地落实。
另一方面,持续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国家试点为契机,进一步科学合理调整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发布行政执法职权事项调整目录清单,确保行政执法职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管”。对照国务院、广东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任务,列出我市工作清单,明确工作责任、推进时间节点,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加大对涉企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此外,还要优化法律服务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对我市高端、大型企业深入走访调研摸排,找准政府与企业法律服务供求衔接点,强化精准高效法律服务供给。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探索“律师+调解”模式,提高商事纠纷化解效能,使市场主体放心经营。
持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法治天下、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美好愿望,在法治惠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方面,市司法局有什么进一步工作举措?
芶晓彤:首先,要坚持科学立良法促善治。要持续加强与“国字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对接联动,让更多侨乡人民的声音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坚持“小切口”“小快灵”侨乡特色立法,落实“省市县+基层联系点”联动工作体系,构建“1+7+N”工作机制,让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加快推动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出台,制定出租屋管理条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其次,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发挥好全市36个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357名“法律明白人”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专项普法行动,结合重要节点持续大力开展民法典等法律的普法宣传活动,积极推动法律法规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切实提升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公民法治素养。
在以上基础上,深化打造三大法治品牌。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打造“法治大讲堂”“法治政府面对面”“律动侨都 法润江门”周六一小时公益法律咨询活动法治品牌,使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