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侨乡历史风貌传承结合起来,与提升沿线老百姓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创建“红色+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高质量打造江门特色浓郁的“四好农村路”。
一、坚持统筹规划,确保高标准建设好农村公路
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和地区发展需求,以规划先行,统筹规划农村公路路网布局。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分管市领导积极协调,相继出台了《江门市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江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市、县两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江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8-2022)》,以改善辖区农村交通条件、构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体系为目标,科学统筹江门市近期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二)传承地方文化,打好特色品牌。我们致力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展示五邑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在规划层面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发掘、保护沿线村镇的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提前谋划,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如参与2018年我省第三批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评定的蓬江区,其棠下镇良溪村是“后珠玑巷”的“广东省古村落”,自南宋绍兴元年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此开基。由于交通不便,虽然拥有着众多古建筑,但良溪村的知名度一直未得到提升。为此,我们积极规划对棠良线的升级改造。随着项目的抓紧实施。今年,包括祠堂与祭祀场所“罗氏大宗祠”、古建筑“节孝流芳坊”、生活习俗“舞火龙、抢花炮、醒狮武术、划龙舟”,特色节庆“七月七乞巧节”、乡土特产“柑普茶”等在内的5个项目入选了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带动了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
(三)积极筹资,推动项目建设。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我市多渠道整合资源,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增大市县配套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工投劳等方式,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另一方面针对我市东西部发展的实际,对经济较好的东部三区一市,我们主要通过县级财政兜底保障建设资金投入;对经济较落后的西部三市,则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引入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建设。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市共投入约6亿元,完成县乡公路建设85公里、通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设285公里、农村公路四五类危桥改造41座、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101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76公里。其中,蓬江区仅2018年就投入约6860万元用于4条示范路改造、10条村道硬底化改造、道路路面维修、安防工程、11座老旧桥(涵)改造以及绿化提升等,打通江门大道、滨江大道等主干路网与沿线村的连接线,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扎实推进体制改革,确保高质量管理好农村公路
我市2007年起试点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不断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并逐步在全市全面铺开,有力保证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
(一)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构。我们建立起“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下辖各市、区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与各镇街签订责任书,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列入各市、区和镇(街)年度考核目标,各镇、村相应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和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组织建立巡路、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确保农村公路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部门联动,整治提升路域环境。我局联合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等部门联动,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提升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绿化美化工作,同步推进公路沿线综合治理。交通运输执法支队与地方公路路政、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侵占路产路权、损坏公路的违法行为,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力度,清除路障;同时加大《公路法》和《广东省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规范路政执法程序,及时制止公路街道化及公路路产、路权被侵占损害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管理力度,努力把违建、侵权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蓬江区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探索养护新模式,确保高要求养护好农村公路。
为改善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四好农村路”的路况水平,我们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压实责任,提供稳定的养护资金保障机制,真正实现了“有路必养”。
(一)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考核机制。我们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我市农村公路体量大而分散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与各市、区签订养护示范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其每年创建2条以上养护示范路,并抽选2个养护示范镇进行考评。
(二)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新模式。在经济较好的镇街成立养护道班,对辖区内农村公路开展日常养护,市级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对经济较弱的乡镇,通过委托市地方公路管理站对农村公路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养护,待条件成熟后,再交由镇街组织管养。并制订了《养护质量检查评比办法》,每季度对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情况通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按进度划拨养护经费,大大调动了地方养护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在县、乡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三)建立稳定养护资金保障机制。我们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中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补助标准从以往每年150元/公里提升到2019年的1000元/公里。近三年来,全市投入约1.7亿元对管养的县道17公里、乡道82公里进行路面大修或改建,投入约6000万元对576公里农村公路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隐患整治,投入约7800万元推进45座四、五类危桥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公路通行条件,我市县道的年末优良路率保持在85%以上,乡道优良路率保持在78%以上。
四、夯实责任机制,确保高水平运营好农村公路
我们十分注重农村公路的运营工作,积极发挥“四好农村路”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一)完善城乡道路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江门市“村村通班车”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江门市“村村通班车”以奖代补资金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奖补机制全力推进农村客运工作,2017-2018年共完成未通客车行政村窄路拓宽101公里和安防工程68公里, 2018年底完成江门市1050个行政村“村村通班车”工作目标。2017年江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等级AAA级及以上的县区达100%,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已达AAAAA级。
(二)探索农村客运新模式。我们通过新增客运线路、延伸已有客运公交线路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班线设置,提升我市农村客运服务品质,促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还着力推进集客运、物流、旅游、商场于一体的“四合一”农村客运站场示范点建设,先后建成新会、台山、恩平农村“四合一”客运站场,推动农村物流服务蓬勃发展。结合我市县域各乡镇农村公路线网分布特点,配合商务部门编制《江门市农村物流发展规划(2019-2025)》,结合“四好农村路”的通达延伸,大力构建综合物流体系。其中,蓬江区在“四好农村路”的推动下,全区已建设镇村级鲜活、农产品批发销售集散区,建立覆盖县镇村的农村物流网络。
五、坚持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赢得了民心
为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我们结合市委、市政府创建“红色+”党建品牌的契机,把创建“红色+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作为市交通运输局“书记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明方向,凝聚起一股党建促工作的强大动力。我们以蓬江区作为“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的示范点,分别在蓬江区良溪村、天乡村、松岭村建立了“红色+四好农村路”结对帮扶工作站,通过与村党总支结对,发挥双方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方面精心设置了党建促“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红色指数”,围绕“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的标准和要求,定人、定责、定岗,摸清建设关键节点和难点,编制工作计划表和考核指标,加强廉政监督,做到指数上墙,量化考核,致力打造成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公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沿线的资源,创新党员教育学习机制。如依托蓬江区松岭村作为中国共产党粤中纵队游击战区革命组织根据地和红色交通联络站的光荣传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广泛组织义教、帮扶村居建设、跟班劳动等,让党员教育有新平台、出新成果。
通过品牌创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工作优势,大大地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让“四好农村路”建设赢得了民心,沿线村民更是积极主动投身“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为推进“四好农村路”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四好农村路”党建品牌创建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国交通报》、《南方日报》、“南方+”、《江门日报》纷纷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发挥典型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