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镇三级流调体系以快制快,构筑起保护市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图为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的工作情景。
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
忙起来感觉不到时间流逝
“您好,我是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请问您最近是否去过……”7月12日22时许,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灯火通明,4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充斥着反复询问的通话声、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和讨论声,由200人组成的流调队伍仍在加班加点,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团坐在一起,人手一台电脑,座机电话也挤满了办公桌。
从繁杂的数据中抬起头,流调1组组长郑德桂与同事核实好相关人员的数据后,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们要争分夺秒跟病毒赛跑,尤其是在前4天,要把病毒控制住。”郑德桂说。
吃住都在指挥中心
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流调溯源对有效遏制疫情起着关键性作用。
为了精准锁定密接和次密接人群,7月9日,蓬江区接报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在4个小时内快速启用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蓬江区领导直接坐镇指挥。市县镇三级流调体系迅速形成,以快制快,并联推进,统筹协调,日结日清,构筑起保护市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流调1名密接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我们经常晚上收到消息后开始调查,忙起来时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往往是抬头看窗外才知道天亮了。”流调3组组长麦润安是由鹤山赶来支援的一名“老练”的流调员,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已先后在广州、东莞等地开展过流调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流调经验。7月9日至今,东莞市、江门其他县(市、区)共有130人赶到蓬江区支援流调工作。“在这里,我们很少进行工作以外的交流,大家只想着怎么把工作尽快完成好。”麦润安说。
为了更快、更精准地完成溯源工作,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经常整天对着电脑,实时核对人员信息。
“我们最近处理的这个病例,光与他同时空的外卖员就有900多条记录,我们从中初步筛查出300多条与病例有接触的记录后,还需要对这部分人群一一进行人脸识别筛查,再逐一打电话进行确认,工作量是比较大的。”郑德桂在流调1组工作,目前主要和组员一起负责排查病例所在同时空的同乘电梯人员,同楼层接触人员及业务来往人员等。他说:“我们吃住都在指挥中心,我一般是早上7时许开始工作,中午吃完饭休息约半个小时,然后就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1时许。”
每一条线索都要跟踪到底
“这里我们再播放一次。”在流调3组,几名组员就一段10余秒的监控视频反复观看,在观察中搜集与病例所在空间有接触的每一个陌生人,并锁定相关的每一条轨迹线索,确定相关人员的活动轨迹。
“有时候,一个素材需要反复看几十遍。流调过程中,每一条线索我们都要跟踪到底。只有形成闭环,才能切断病毒传播的路径。”蓬江区疾控中心负责人、现场流调副总指挥汪炳锋介绍,蓬江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主要分为公安流调综合组、转运隔离组、密接管理组、信息综合组、消杀指导组和后勤保障组,由来自疾控、卫健、公安、住建、教育、各镇(街)等单位的人员组成,确保发现情况各方面能全面联动、快速反应。
“每天20时—21时,各组组长、总指挥都会集中召开分析会,汇报当日工作进展,研判数据,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汪炳锋说。
除了信息量巨大,流调还面临着未知的复杂。
“有些市民反诈意识比较强,我们的电话有时会被当作‘诈骗电话’挂断,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调的难度。”流调7组组员、蓬江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谢宝珠呼吁,市民在接到流调电话时,不要慌,配合好流调人员工作,如实回顾近期行程,流调员绝对不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个人隐私问题,流调出来的信息也会严格保密。
自疫情发生以来,郑德桂已参与过多场流调。此次行动前,他正与妻子在外地休假;接到任务后,两人第一时间赶回江门。如今,他与妻子分别在蓬江和鹤山的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工作,已近一周没见面了。
“这次病毒的传播力更强、隐秘性更高,排查难度与防扩散压力也更大。第三轮核酸筛查结果出来后,大家的压力会小一点。”郑德桂说。 (文/图 罗霈)
江海公安流调组:
废寝忘食与病毒赛跑
7月12日24时,刚刚复核完一组数据的陈少武揉了揉双眼,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发现水杯早已空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几个小时没喝水了。陈少武顺手从兜里掏出一包速溶咖啡,撕开倒进杯里。在他身后,江海区流调指挥部灯火通明,急促的脚步声、持续不断的通话声、打印文件的机器声不断传出。
陈少武是江海公安流调组成员。“我们的工作就是与病毒赛跑,早一点精准完成流调,就能更好地防止疫情扩散。”连续奋战多日,陈少武声音有些沙哑,脸上“挂着”两个很深的黑眼圈。自7月7日3时接到命令起,陈少武便与同事一起争分夺秒地开展流调工作。
为了能更准确地排查出密接人员,江海公安流调组全体成员密切配合,从海量数据和点滴细节中寻踪觅源。他们筛查了几百个小时的公共视频,梳理了近万条对象涉及场所的消费记录,还要深入分析,多方多点印证,确保研判数据、分析报告的精准无误,从而协助疾控部门精准推断出不同风险区域以及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人群。“作为流调员,大家心里非常清楚,晚一分钟病毒就多一分继续传播的可能,只能更快、更仔细。”辅警吴超越说。正因如此,他们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满负荷地运转着。
“这几天,每位同事都一样,大家已经没有加班的概念,就是不停地干,守在电脑前、手机旁,看到有人吃饭才想起赶紧扒两口,靠喝咖啡提神,实在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辅警张康宁这几天最长时间的一次“打盹”,也不到3个小时。
张康宁说:“因为随时都可能来新指令。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接到指令,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流调,只有快速摸排出相关对象的行动轨迹,后续的防疫工作才能及时跟上。”
最近几天,天气晴朗,夜幕降临时可以看到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十分美丽。但在江海公安流调组,没人有空去欣赏这份美景。坚守岗位的他们,有的在小声打电话,声音虽有几分沙哑,却坚定有力;有的在敲击键盘,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有的在做记录,笔端快速移动,详细记录着每个细节…… (朱磊磊 高园)
江门疾控发出防疫提醒
倡导外市来(返)江人员“三天两检”
江门日报讯 (记者/邓榕 通讯员/江疾宣) 为有力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当前疫情形势,7月13日,江门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发出提醒,目前,我市对来(返)江人员采取以下健康管理措施:
一是倡导外市来(返)江人员进行核酸“三天两检”。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其间建议不聚集,不串门,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外出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请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二是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来(返)江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三是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来(返)江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四是本土社区传播疫情地区的来(返)江人员,参照“健康广东”公众号每日公布的“重点地区来返粤人员健康管理措施”执行。
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味(嗅)觉减退等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