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门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江海区其实只占全市九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江海面积不大,却汇聚了汪洋之力——集聚了全市约七分之一的规上工业企业,超五分之一的专精特新和金种子企业,超四分之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江海区如何变“短板”为“潜力板”?如何把“土地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棋至中局,落子铿锵。以“高新之力”蓄足“高新之势”,江海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围绕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建设千亿产值园区的目标,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推进,扎实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追“高”逐“新”,热潮涌动。放眼全区3个街道,63个村(社区),处处激荡着奋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加快绘就!
文/图 胡晴晴 李雨溪 邱昱
A 壮大高新产业
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强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乘势而上,江海在奋进的春天里,第一时间绘出新的蓝图。
紧扣省委、市委部署,2023年4月,江海区委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部署推动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发展壮大街域经济等十大行动,以此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江海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打造江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
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纵观十大行动之首,就是要推动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加速挺进全国高新区50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争先进位,“1+3+2”战略性产业正加快集聚。翻开江海区产业地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风劲潮涌的制造业画卷。
沿着西江西岸分布的安全应急、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1+3+2”战略性产业带星光璀璨。“1+3+2”产业单项冠军和上下游企业在江海区汇聚:优美科、德昌、麦克韦尔、量子高科和贝尔斯顿等辖区内链主企业不断培育壮大;迪马、泽塔等大批安全应急产业龙头企业相继选择落地江海;优巨新材、高力依、万木新材等本土企业挺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队伍……
2023年以来,江海区产业发展有“量”更有“亮”:高分通过评审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近250亿元,获评2023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成功引进超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1个,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32%,在全市率先完成年度招商任务。
——聚力争先进位,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至第53位。坚持“高”和“新”,江海区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新跃升。
2023年3月,在第十届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上,江海区30家企业申报市级大赛成长组,11家企业申报初创组,其中13家获得名次、1家获得优胜奖,获奖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并包揽了成长组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排全市第一。
2023年7月,由“两中心一基地”团队自主研发的“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首次亮相北京,获评“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产品”。
2023年7月,江海区科技局荣获“优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称号,是全省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县级科技主管部门。
凝聚高新之力,江海区创新平台优化提升、创新主体持续壮大:聚集了超7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与增速均在全市排名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5.22%,在全市排名第一;拥有5家国家级和2家省级孵化载体,建成双创载体面积超80万平方米,高居全市首位……
——聚力争先进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致力于“简流程、提效率、优服务”,江海区持续营造更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让企业甩开包袱干事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一批“国字号”“粤字号”的优质法律服务资源聚集于江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江海形成,并不断迸发招商引资的强大吸引力。
2023年以来,江海区继续朝着营商环境高地迈进——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考核全省第一,建成全省首个“社保跨省通”园区专窗、全市率先推行“智慧导办”,完成“视频办”区街全覆盖,行政许可“零跑动”事项覆盖率99.4%……
江海区提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在江门乃至大湾区有影响力和知晓度的法务集聚区。
在江海,企业只用一心一意谋发展。“量子高科计划加大海外出口业务布局,同时将追加投资,对原厂进行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益生元研发和生产基地,把江门制造、江海制造推向全球。”量子高科母公司英国泰莱集团副总裁刘晓对量子高科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也对江海区的营商环境信心满满。“在入驻初期,党委、政府给予了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让事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她说。
B 塑造高新风格
一街一策,特色街道“强起来”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街道是连接县城和乡村的重要节点,实施好“百千万工程”,关键要强化街道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街域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繁荣街域经济,为县域经济蓄势赋能?《行动方案》对镇(街)的谋划,充分体现江海特色。江海区全面落实省“1+N+X”政策体系,根据街道不同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学把握各街道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粮则粮,结合街道各自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突出分类施策,引导外海、礼乐、江南街道走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以差异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报告对发展方向进行进一步细化,即突出镇(街)互补,构建“外海制造”“礼乐‘农业+工业’双擎驱动”“江南总部+商贸”错位发展新格局。
有了规划蓝图,高质量发展更加胸有成竹。从项目建设现场到农业生产基地,从建筑工地到特色商圈,各街道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思维,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粮则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纵观三个街道,都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取得了新突破。
——打造“外海制造”主阵地。
“外海坚持制造业当家,企业坐C位、唱主角。”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熊伟光说。
处于江门国家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外海街道享有得天独厚的“高”“新”优势。基于厚实的实体经济家底,“外海制造”成为江海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一大着力点和发力点。
2023年3月,外海街道“走出去”招商,仅用18天时间,成功引进5亿元工业项目——长生工业园项目。该项目位于七西村,是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配套项目,致力于高端线路板的研发、制造、销售,计划于2025年试产。项目落成后,每年将为七西村增加约500万元收入,同时带动周边近1000人就业。
2023年,外海街道成功引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达45亿元,新增月度升规工业企业32家,入统在建项目超60个,计划总投资额超100亿元。
此外,东君智能应急疏散系统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并将与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内的广东艺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安全应急疏散系统基地;江海万达广场新引进大型超市鹏泰超市和零跑汽车。
——推动礼乐“农业+工业”双擎驱动。
近期,横跨江海与蓬江的江门船厂跨江大桥建设如火如荼;不远处的利生车城内,宝马江门悦之宝4S店正式营业;金多多食品广东生产研发基地竣工投产;礼乐街道盘活威东村村级自留用地,每年集体收入增幅达50%以上;打响龙舟文化“礼乐品牌”,乡村旅游、非遗文化、礼乐美食多点“开花”……
区别于外海街道的先进制造业的“硬支撑”,礼乐街道“半城都市半城绿”的独特生态环境,催生了“美丽经济”。2023年以来,立足江海区委赋予礼乐“农业+工业”双擎驱动的发展定位,礼乐街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勇当江海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精准对接行业头部企业,礼乐街道累计洽谈垦造水田项目、乡村文旅项目类客商8户,引入农业种植大耕户2户。
同时,该街道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招商引资大会,成功签约5个总投资超20亿元重大项目,涉及村级工业园改造、智能制造、特色农业等,进一步扩大了产业“朋友圈”。
此外,该街道还举办“礼迎八方 乐享端阳”礼乐龙舟文化周活动,精心开展龙舟菜比拼、龙舟文化集市、礼乐葡萄节、精品乡村游、汽车促销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客商来江海投资兴业。
——构建江南“总部+商贸”经济发展格局。
作为江海区的中心城区,江南街道加快实施“强二进三”战略,构建“总部+商贸”发展格局。
受制于土地和空间,江南街道大力实施“零地招商”,推进载体盘活与重点产业链培育“同频共振”。2023年,成功引进百香顺、大商视界、三连电子创意产业楼等5个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11.5亿元,盘活各类工商业载体面积13.8万平方米,项目完工后预计新增产值超20亿元,实现“土地不增一分,投资持续增长”。
宜商则商,江南街道还致力于打造三大消费圈。在五邑路沿线、胜利南路沿线布局汽车4S店,打造汽车消费商圈;以东海路为中轴线,依托江海广场、中环广场、康城广场、嘉华新都汇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以及智选假日、凯里亚德、山水时尚等酒店,打造新消费住宿商圈;加快江南南延线的建设,进一步延伸城央绿廊的空间,以“文化+商业+旅游+社交”相融合模式,优化提升儿童公园、下沙公园、釜山公园、白水带体育公园、演艺中心、油湾公园,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集文化、娱乐、观光消费带一体的文旅消费圈。
外海强、礼乐美、江南旺,江海的县镇村各个美丽,却又款款不同,美得不重样。找准优势,各展所长,江海正在走出一条具有“高新风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C 提升高新环境
强村富民,和美乡村“旺起来”
提起村级工业园建设的好经验,人们总能第一个想起外海街道直冲村的故事:盘活土地自建工业厂房招租,15年村集体经济增长31倍;现在还建起强村富民公司,大项目好项目争相落户。
有了样板,兄弟村纷纷“卷”起来,转型、改造、升级、治理,集体走出“金色”路子。在江门被列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的3年里,江海区顺利完成“村村百万”的改革指标任务。2023年,全区36条行政村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71亿元,已达到100万元以上行政村有36条,其中超1000万以上行政村有10条。
村级工业园向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要收益,特色产业则从传统农田中掘出“一桶金”。
江海区礼乐街道丰盛村,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多种经营模式,发展蔬菜种植、葡萄种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集体收入在2022年提升至170万元,10年间增长17倍。
隔壁的向民村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产业,深耕葡萄产业,村党总支与街道葡萄协会党支部深度合作培养村里自己的“土专家”,推动葡萄产业向高质高产高效之路发展,被省认证成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江海区持续擦亮“向民葡萄”“向东桃花”“丰盛蔬菜”“武东腊味”等特色农业品牌。
据江海区农水局负责人介绍,除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礼乐葡萄”以及家喻户晓的外海面,江海区还有诸多特色乡村产业,例如桃花产业。礼乐街道每年上市超10万棵桃花,直接带动超250户农户就业,产值约400万元。江海区还拥有水产现代产业园,投入资金1200万元,开发脆肉罗非鱼系列酸菜鱼预制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使优质农产品、预制菜产品销量可观。
壮大集体经济是“百千万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江海各村在党建引领之下探索出发展产业、盘活土地、合作开发、整治增效等多种江海路径,打开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也点燃了村民向未来、奔共富的新希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在美丽人居环境里。江海区深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22公里的“桃源诗意”乡村振兴示范带,巩固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既是田,也是景;既作农,也作旅。随着大规模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开展,江海区乡村旅游经济逐渐火热。以都市农业生态公园和乡村绿廊田园综合体、碧道建设、礼东美食街为牵引,江海区逐渐形成“一个网红乡村、一个产业集群”的格局,示范带沿线惠及农户约1万人。
“网红村”英南村率先引进集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东红村推动乡村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写生基地、农产品摄影展示基地等项目建设,人流量逐渐“变现”。借力节假日,礼乐街道举办龙舟节、美食文化节,人气、财气双丰收。
D 拿出高新行动
实事为基,人民生活“美起来”
突出“城”的优势,发挥街道功能,展现“村”的特点,江海区将以往“各自为战”的痛点逐一击破,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做到全区“一盘棋”,迸发出乘数效应,激活了县域振兴的内生动力,也用高新行动,奋力展现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江海担当,让人民生活美起来。
——美好生活,看绿美的江海。
在江海城区,可见市级森林公园、城市“绿肺”白水带风景区,也有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的城央、乡村两条绿廊碧道。超34%的城市绿化覆盖率,142个绿美公园,让江海区举目展望皆锦绣。
向绿而行,绿色发展的概念被悄然引入江海的区域发展规划之中。在《行动方案》中,江海区将推进绿美江海生态建设,实施高质量发展“绿美行动”,包括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图文并茂的绿美江海“狂飙”主题摄影展、举全区之力植绿护绿、生态美食集市……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江海区谋划部署的不只是一场场热闹的绿美盛会。
让城市进一步绿起来、美起来——2023年初,江海区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江海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等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建立绿美江海生态建设项目库,着力打造白水带森林公园绿美生态示范点,构建绿美江海生态建设新格局。
对江海区而言,“绿”意味着清新的空气、精致的口袋公园、推窗可见的城央绿廊,还意味着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在逐步提升,产业“结缘”更显“门当户对”。如今,生态优势积蓄的“绿色势能”正在江海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绿景图”。
2023年8月以来,江海区住建局牵头从江海区众多厂企中海选出“十大最美工厂”,凝聚起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扮靓美丽江海的强大合力。
“安诺特在江海建厂十几年,一直秉持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罗安华表示,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办公楼,安诺特都采用玻璃幕墙加钢结构这样的环保材料,希望真正做到生产美、创新美、人文美、环境美。
——美好生活,看舒心的江海。
来到江海,从江海变化、江海劲头、江海思维里,都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惊喜。
从加拿大留学归国的冯挺,在扎根江海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成为了一名市政协委员,一直不忘为江门的发展鼓与呼。有一次,与公司员工交流中,他了解到开通了2年的外海街道朝翠路两旁路灯却迟迟没能亮起来,对周边群众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我把情况反映到江海区政协议事厅,仅仅1个月,朝翠路的路灯就亮起来了!”冯挺在履职中,遇见了让他感动的江海惊喜。
无独有偶,位于高新区(江海区)24号地核心地段的明辉路,建于2012年,全长1公里,改造前为单向双车道,道路较为狭窄,给周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便,一直是周边企业的一块“心病”。在第五届江海区政协外海联络组委员、广东尔漫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业主代表张海涛的牵头下,江海区、外海街道及社会力量等多方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动“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动进驻片区的企业、商家集资共筹得近130万元用来实施该道路的扩宽工程。
一盏路灯由暗到明,一条道路顺利动工改造,都离不开政协“三级协商平台”的衔接作用,离不开企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拼搏奉献,离不开街道创新思路、力促发展的担当作为。
2023年5月,从深圳来到江门的陈泽佳,拖着3个箱子在江门东站下车后,不像此前大把时间用于通勤,只用了10分钟便抵达江门高新区人才大厦,入住青年人才驿站。走进公寓,眼前的一幕让陈泽佳倍感惊喜:明亮宽敞的房间,免费Wi-Fi、空调、独立卫生间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桌上还贴心放置了青年就业手册,为初到江门的求职者提供 和工作生活引导服务。免费入住人才公寓,这是外来人才陈泽佳,感受到的江海惊喜。
——美好生活,看协作的江海。
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提升行动,江海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据统计,全区目前落实26个建筑业企业与镇村结对帮扶项目,涉资金超180万元。
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23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对接推介活动中,长生科技有限公司和七西村、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和武东村分别签订结对框架协议。
落户江海近20年,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与礼乐街道武东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大力支持开展端午龙舟活动、重阳敬老活动、慈善慰问等活动。2009年,该企业还创建“优创教育助学基金”,每年捐资10多万元,帮助礼乐辖区困难家庭学生,及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至今共发放基金201万元,惠及1356名师生。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大视野、大格局出发,江海区持续拓展与广西大新县、恩平市的协作空间,创新区域发展投资收益合作模式,推进区域协作走深走实。
江海、恩平正不断探索,加强两地协同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擦亮共同富裕成色,在产业协作、文旅发展、乡村振兴、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已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7月,江海区还与蓬江区、恩平市签署了《蓬江—江海—恩平文旅资源合作框架协议》《江海区—恩平市生猪供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推动实现“恩货进江海”。
江海—大新粤桂协作两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对接活动60余次,接访各类企业考察200余次。大新县新材料智造产业园成功引进了“中国500强”和“专精特新”项目各1家,共引进木林森、深圳欧博迪、中联盛、合利来、江门丽明珠等优质粤企12家,总投资额超40亿元,工业由“双高”向“双新”转型迈出坚定步伐,引进产业“引擎”,变“输血”为“造血”,百亿元工业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数读江海
江海名片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全球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六大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
江海制造
高分通过评审,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2023年,投资60亿元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园基础设施,其中22条道路已建成开通;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70%、36.6%;
2023年,安全应急、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产值均超1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近250亿元,获评2023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引进超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1个,计划投资294.61亿元,增长32%,在全市率先完成年度招商任务;
2023年,引进投资50亿元项目1个,为全市引进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过会项目投资强度近1000万元/亩,年创税超53万元/亩,容积率超3.5,均为全市最高。
江海农业
2023年,全区农村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收入6.17亿元;
落实62个企业参与镇村结对帮扶项目,涉资金超1600万元;
高标准建设22公里的“桃源诗意”乡村振兴示范带;
广东月光宝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广东广大饲料有限公司入选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示名单;
新华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石鹤利社区、英南村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江海活力
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至第53位;
2023年6月,粤湾云谷企业孵化器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前,江海区拥有市级以上孵化器10家、众创空间10家、大学科技园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5家、省级孵化载体2家,载体数量及质量稳居全市第一;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均居全市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4家,居全市第二;
国家高企超700家,优巨、汉宇入选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家、人才供给基地2个,新进博士(博士后)30人、高层次人才216人,866人被认定为区实用型科技人才。
江海魅力
2022年,普法依法治理考核全省第一;
江南小学和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增1600个优质公办学位;
建成全省首个“社保跨省通”园区专窗;
在全市率先推行“智慧导办”,完成“视频办”县镇村全覆盖,行政许可“零跑动”事项覆盖率99.4%;
创新推出企业诉求服务专班,累计解决企业诉求352条,解决率97.7%;
江海区委宣传部连续获评国家高新区优秀宣传部门、运营微信公众号获评国家高新区优秀微信公众号;
获评首批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平方米,排全市首位。
江海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首批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江海区体育总会被评为“十三五”时期“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