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蓬江市场焕然一新。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对商店售卖的婴幼儿奶粉开展监督检查。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检查电梯安全运行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到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开展标准建设。
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计量技术人员多次来到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对计量仪器进行校准。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农贸市场售卖的禽类开展溯源检查。
充满活力的经营主体,为江门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经营主体总量75.15万户,同比增长8.19%,总量稳居全省第6。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去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致力于优环境、提质量、促发展、保安全,取得了显著成绩。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质量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继2021年度在全省考核中首次实现A级(优秀)“大满贯”后,2022年度再度蝉联“大满贯”。其中,食品安全已连续6年、质量工作连续4年、药品安全连续2年在全省考核中获评A级,尤其是质量工作在2022年度考核中排名全省第3,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考核排名全国第52,连续2年实现争先进位;“双打”考核排名全省第4,连续2年位列全省第一档次。
文/图 陈敏锐 曾文静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释放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城市间竞争的根本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营商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出企业开办“视频办”新模式,开启新设经营主体“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新模式,实现“全城通办、网上快办、异地可办”,新设企业网办率达99.29%,办理“全城通办”业务71宗;实施印章免费刻制惠企举措,累计34571家新设企业受惠;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再提速,涉改审批办理时间压减74.12%,申请材料压减24.42%;建立告知承诺许可企业库,250家企业入库。
作为 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是著名的中国侨都,更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推动2个“一照通行”高频主题事项进驻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办理“一照通行”业务1496宗;推行香港地区的非自然人投资者简化版公证文书改革,办理简化版公证文书业务85宗。
良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举措,通过综合治理,激活市场活力,营造放心市场秩序。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双随机监管与信用监管融合发力,开启“双随机+信用”标准化监管新模式,统筹编制公示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及抽查事项清单,完成对存量11.87万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编制形成双随机国家标准草案3项,部门联合抽查成为常态,联合抽查任务占总抽查次数69%,比国家考核指标高出54个百分点,并在全国信用监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全市企业年报率97.27%,排名全省第7,创历史新高。推动信用联合惩戒,全市30.33万条涉企信息归集于企业名下,3958户次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户次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协助失信企业信用修复2143户。
与此同时,我市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行动,加强行政机关出台政策的监督抽查,清理存量文件511件,废止修订13件。围绕医药、网络、民生等重点领域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9宗,排名全省第5,同比增长105%,办理广东仁乐药业销售假药、商业贿赂案入选全省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另外,市市场监管局还着力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新增17家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高新区(江海区)、鹤山市获批广东省第二批实施“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开平翠山湖高新区创建“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的实践经验在商业秘密保护国际论坛上获得省市场监管局推广。
优质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江门正不断打响的名片。2023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江门成为了全国进步最明显的五个地级市之一。这都是经营主体以实际行动为江门投出的肯定票。
强化质量基础建设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无论是制造业当家,还是工业立市、制造强市、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动能,质量是根基。
近年来,江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发挥压舱石作用,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两大产业集群加快向千亿目标进军。
这一个个产业集群的崛起、一张张产业名片的形成,提升了城市竞争力,锻造着城市新质生产力,更是“江门制造”向“江门质造”迈进的生动写照。
从“制造”到“质造”,江门下好“先手棋”,以“大质量观”推进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工作。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在“百千万工程”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百千万工程”系列专项政策和配套政策,形成“6+6”政策体系;创新开展农贸市场“1+N”提质行动,完成80家市场品质提升,成功打造8家特色农贸市场,入选市“百千万工程”培育典型项目。同时,加强与深圳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合作,完成10个食用农产品20项标准制订,2家企业9个产品获得《圳品评价证书》,促成8家企业进行江深农产品产销对接签约。“台山蚝”“台山青蟹”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全市累计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530家,用标数量超1400万个,均居全省首位。统筹出台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19条措施,推动“个转企”987户,同比增长40%。
为加快推动“江门质造”,市市场监管局陆续推出“邑质融”、小微企业质量贷等7个“侨都质量贷”系列金融产品,在全国率先对首席质量官及其所属企业量身定做专属金融扶持,率先在“质量贷”中引入政府风险补偿机制,推动质量贷、科技贷、知识产权贷、政银保有机融合,发放贷款33.42亿元,惠及企业210家。
同时,完成质量融资增信地方标准编制并进入技术审定阶段;全省率先建成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5G智慧服务站点,建成1个“一站式”线上平台和11个线下站点,累计为1869家企业提供质量技术帮扶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23个,减免费用95.53万元。新增认定4家企业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全市2858家规上工业企业任命首席质量官,1个案例入选市场监管总局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
此外,我市计量标准能力也得到了持续提升。省轨道交通车辆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新增20项计量标准。全市建成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1项。食品农产品认证获证证书118个、涉及组织数92个,均排名全省第1。组建标准化专家库,首批99位专家入库。发布《江门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白皮书》,江门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237项,6家企业获得6个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推动制定7个预制菜以及猪脚面侨乡广府菜团体标准,助力抢占预制菜产业赛道。开平市搭建“开平优品+镇级优品”标准体系,打造区域品牌质量标准矩阵。
“接下来我们将以头号力度奋战‘百千万工程’,深化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统筹构建‘大质量’工作体系,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知识产权建设 打开新质生产力的“钥匙”
新质生产力涵盖了“新”与“质”两个维度。“新”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企业摆脱传统经济增长的束缚,寻找更先进、更高效的发展路径。“质”注重质量优化,展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核心特征。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知识产权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在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注重创造、保护创新、重在实用的特质,以及和科技、经济、社会的多向链接作用也必将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江门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蓬江区、新会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支持建设了25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并成功举办第三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1540件,同比增长30.2%;商标申请量1.88万件,商标注册量1.1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件,同比增长45%,增速排名全省第3、珠三角第1;发明专利拥有量6960件,同比增长20.9%;商标有效注册量12.07万件,同比增长8.39%。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效益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我市3项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新增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13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省率先探索知识产权租投联动,举办37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质押融资实现倍增,知识产权质押732笔,排名全国第14、全省第3,同比增长156.8%;质押登记金额199.01亿元,排名全国第12、全省第5,同比增长124.9%,成为全省全面完成省市场监管局下达质押笔数和质押金额年度双指标任务的5个地市之一,完成率均排名全省第1。另外,还发布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建成5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均建立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市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牵头珠三角九市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十大亮点。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衔接机制,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提速92%以上,开创了全省专利系列案件批量获司法确认的先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正式揭牌成立并投入运作。推动全省统一开展“护航—2023”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商标执法维权、清源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行动,办理商标侵权案件82宗、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45宗、地理标志案件9宗。
“今年,我们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深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并加强与港澳等区域创新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守牢安全底线 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安全,永远是民生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主业,坚守“监管为民”初心使命,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消费维权,努力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办好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实事。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顺利通过省级评价验收。压紧压实“两个责任”,8.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包保到人、督导到户。深化行业整治提质专项行动,推动食品餐饮智慧监管,新增2家“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商圈,累计7340家餐饮单位、医疗机构食堂100%加入“邑食安”阳光餐饮云平台。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生鲜灯”专项治理等行动,查处案件617宗,规范化建设118家农村食品经营店。抽检食品3.22万批次,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08%;抽检快检食用农产品66.15万批次,合格率99.3%;抽检药品700批次、医疗器械198批次、化妆品100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9.7%、96%、99%,查办食品药品领域违法案件2421宗。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出台全省首个药品生产监督检查领域地方规范,7个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综合改革项目获省药监局立项实施,食品、药品检验能力参数分别新增23项和35项。
市市场监管局还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全面开展燃气充装单位和检验机构监督检查,燃气安全考核“千分制”工作在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对全市在用47台大型游乐设施开展全覆盖检查行动,整改一般隐患14个。开展特种设备超期未检专项整治行动,全年超期未检率保持在1%以下,最低降至0.38%。推动落实“两个规定”,1.49万家特种设备企业100%配齐安全总监和安全员。抽检工业产品1877款,同比增长14.94%。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加强燃气具、电动自行车及电池等重点消费品和照明光源及灯具、消防应急灯具、水暖卫浴等产品质量整治提升,抽查相关产品529款,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10宗,约谈企业71家次。
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开展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攻坚年行动等10大专项行动,查办各类违法案件5405宗,同比增长5.18%,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1宗。
为进一步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开展“放心消费粤行动”,新增“双承诺单位”1998家、放心消费承诺(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城(市场)16个、电商园区1个。我市去年累计受理处理消费投诉举报4.53万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60万元,投诉按时办结率99.99%,举报按时核查率99.92%;应用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投诉信息3732条,公示率达91.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每季度加强对投诉举报数据分析应用,细分案发领域,厘清部门职责,为政府决策和部门监管执法提供参考。
“我们将坚决兜牢安全底线,进一步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加强特种设备和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