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水光潋滟、阡陌相连。台山市斗山镇,碧绿水岸围起的片片鱼塘,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随着渔网慢慢收拢,鳗鱼养殖户区生领着工人们沿着10多米长的网箱站立,将网箱中的鱼进行筛选、分拣,成群的鳗鱼在其中穿梭跃动。
江门台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鳗鱼养殖企业落户,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的兴盛和保险保障的升级。“鳗鱼对水质要求极为挑剔,气温、湿度、降雨等因素也都会影响鳗鱼产量,从前我们‘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气象指数保险,我们‘看天定损’,哪怕是坏天气也能安心睡个好觉了。”区生由衷感叹。
“小投入,大保障”。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征途中,江门抓住五邑农业特色产业,以特色险种的“小切口”做好农险服务的“大文章”,涌现出一批全省、全国首创的创新险种、特色险种。2020年至今,我市多家保险机构纷纷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因地制宜推出鳗鱼、青蟹、蛋鸡等多个五邑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同时,随着商业性水产养殖气象指数、价格指数等一批特色险种的出炉,以及“传统+气象+价格”三重保险保障体系的落地,江门一批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由此系上了让经营者更加放心的“安全带”。至今年三季度末,江门农险保费4.78亿元,同比增长41.92%,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特色农险。
江门特色农险现状如何?保险机构是如何落地推进的,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探寻农险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江门“答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现状
保险产品丰富
风险保障升级
走进广东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的鸡舍,室内干净卫生,温度舒适,一排排现代化鸡笼整齐排列,一只只羽毛丰满的育成鸡正在享受“美食”。整个鸡舍的喂料、通风、光照、温度、消毒、清粪等工作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控。
该公司产品经理陈健豪一边向记者展示智能化养殖的全流程,一边检查饲养员记录的蛋鸡健康报告。如果发现蛋鸡存在传染病或者成批死亡的情况,达到赔付标准,保险公司和当地农业部门就会上门勘查,完成赔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栋鸡舍通常由1名饲养员统一管理,可谓日理万‘鸡’。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安心养鸡,不断发展,是因为养鸡也有‘专属’保险,企业的生存也多了一重保障。”陈健豪介绍。
包括马冈鹅、生态蛋鸭、优质肉蛋鸡在内的家禽产业带动了一批人致富,但在2020年之前,这些特色养殖产业没有相应的保险,养殖户需自行承担疫情、传染病等风险。
“传统的政策性养殖险只能保障一些大型天灾的赔付,且赔付比例相对较低,很难满足养殖户的需求,停留在‘保灾害、保成本’的传统保障。”阳光农险江门中支业务部部长陈秋杰坦言,随着广东省到江门市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险种的落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开平蛋鸡、台山青蟹、台山鳗鱼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已纷纷拥有了“专属”保险,并向“保价格、保收入、保全生产链条”升级。
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规划财务科科长何兆珍看来,特色农险能够满足地方特色农产品个性化风险保障需求,能够从保险品种补充、保险责任补充、保险水平补充等方面完善中央补贴型和省级补贴型未能覆盖的领域,能够有效降低特色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稳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特色农产品保险正逐渐成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2020年至今,江门市的保险机构持续推出了多项“政策性”以及“商业性”特色惠农保险,例如生蚝风灾指数保险、青蟹气象指数保险、生猪价格保险、鳗鱼气象指数保险、鹅饲料成本价格指数保险,高标准农田工程综合保险、预制菜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森林台风指数保险、广东省农用机械设备损失保险等。
早在2020年4月,广东省首批政策性鳗鱼保险落地,江门人保财险就与广东远宏水产集团签订了鳗鱼气象指数保险协议,超667公顷的鳗鱼养殖基地便可获1.5亿元的风险保障,涵盖了风灾、强降雨和高温三个风险因子。
不仅品类日渐丰富,我市创新型农业保险也紧跟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不断“迭代”。台山青蟹是广东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海产品之一,台山养殖规模大,养殖户多,但因地处沿海,台风和暴雨天气多发,台山青蟹养殖易受气候环境影响。2021年2月,全省首个青蟹气象指数保险落地江门,养殖户王剑述就为他0.5公顷的台山青蟹上保了2.4万元的风险保障,饮上了“头啖汤”。
“气象指数险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点,只要降雨量达到保险合同规定的数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就要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不同降雨量赔偿比例进行赔偿。”太保财险江门中心支公司负责人许洪兵介绍,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理赔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纠纷,解决水产养殖保险承保理赔的技术障碍。
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了解到,目前,江门已经建立了保障全面、供给充分的特色农业保险体系,商业性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品种覆盖肉蛋鱼禽、林果茶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覆盖气象指数、价格指数、完全成本、收入保险等,其中水稻收入保险、生猪价格保险、水产品价格保险、禽畜养殖饲料期货价格保险等产品,推动了江门市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保价格、保全产业链升级。
问题
精准对接不易
商业险推广难
“我们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帮助您通过活体抵押及保单增信的方式,获得相应的银行贷款,虽然费率不低,但能解决一部分融资问题,您看能否再考虑一下?”放下电话,中华财险江门中心支公司农险部工作人员何淼喃喃自语:“这一单估计又要黄了,再好的项目和产品,如果不能落地,也就无法真正帮到农户。”
广东农业保险的空间在特色农产品,这已经成为全行业的认知。如今,广东已落地开办了200多个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基本覆盖广东主要特色农产品品类。我市也搭建起特色险种发展平台,引导新进入农险市场的保险机构,以特色险种的“小切口”做好农险服务的“大文章”。在政策性险种之余,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更有新意、更符合农户需求的商业特色险种。
然而,在江门,特色农业的发展受其天然条件的掣肘,农业特色产业经济附加值高,但规模化效应不明显,险种创新成本也高,特色险种特别是商业性保险要突出重围,也非易事。市场上,更多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破解。
如,以散户居多的农户需求得不到普遍满足,个体差异导致保险产品内容无法精准对接所有农户;保险公司和农户双方难以找到共同认可的定价依据和价格发布机制;商业性保险产品的落地推广举步维艰,农户面对相对较高的费率纷纷望而却步……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江门一些特色农产品险种呈现出“小、散、杂”的特点,保险机构需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产品研发,但又难以形成规模,业务风险相对集聚,经营难度大。
何兆珍说,目前特色农险开发和推广主要由市(县)政府部门负责,中央和省级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奖补政策不如中央补贴型和省级补贴型险种。但作为农业大市的江门,虽地处珠三角,经济实力未达到珠三角其他发达城市的经济水平,江门市县两级财政难以同时支持大宗农产品保险推广和特色农产品个性化保险推广。
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想突破困难,加大政策和财政的介入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2020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补贴、监管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保险机构开办特色农业险种的积极性。地方特色险种备案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特色险种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降低了产品创新门槛,有效激活保险公司创新动能。
此外,近年来,省级和江门市都从政府层面推出了许多政策性的特色农业险种,不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各级财政给予补贴60%—88%,农户只需承担小部分保费就可以享受相应的风险保障,对政府、农户和保险公司来说,是多赢的局面。
探索
充分汇聚资源
实现多方共赢
好在,随着宣传的深入和风险意识的提升,农户们对商业性保险的接受程度也有了普遍提高。
今年4月,台山青蟹水产养殖户梁先生养殖的9公顷青蟹出现死亡现象,由于投保了江门人保财险的商业性青蟹水产养殖保险,经渔医鉴定和农险工作人员及时的现场核实,最终获赔27万元。
“人保财险的这一险种满足了农户对疾病、暴雨、洪水、台风、低温冷害等青蟹养殖全方位的保障需求,是对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的一个补充,同时也完善了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没有覆盖的部分,算起来成本并不高,有了这份保险,我能更加安心继续扩大生产啦。”农户梁先生欣喜地说。
水产产业“生产保障+价格托底”保障“组合拳”;青蟹“政策保障+商业补充”保险融合发展模式;“生猪活体抵押+保险增信+银行授信”项目特色……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创新特色农险产品研发,江门众多保险机构纷纷在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员、车辆配备上都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和调整。
记者了解到,目前,仅江门人保财险就创新开发落地了超30个商业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产品承保品种覆盖肉蛋鱼禽、林果茶药等。2022年以来,该公司商业性创新农险产品累计为农业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超14亿元。
实践出真知,探索解难题。“我们希望通过多走访多调研,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农户制定最符合他们需求的保险方案,现在包括我们在内的保险公司不仅积极创新险种,在形式上也持续发力,一个个具有五邑特色的农险产品服务案例便能说明一切。”在陈秋杰看来,有了这样的良性竞争,就能在创新特色农险产品的赛道上“披荆斩棘”。
在农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广东提出“要加快模式及技术创新。实施创新保护机制,对首创性的特色险种,首次开办可探索采用指定方式,由首创的保险机构独家经营”。
“政府应当在特色农险的培育和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万红认为,在财政支持某些险种的基础上,可推出更多商业化补充险种,让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保险体系,让整个特色农产品保险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
关于特色农险的未来发展,江门人保财险农险部经理陈俊雅说:“一方面,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积极发挥财政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差异化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保险机构的积极性,以此引导特定产业农业保险发展,扶持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保险机构,也应该紧抓特色农产品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期,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开展创新研究,加快需求调研和产品研发。”
何兆珍也表示,江门市将继续鼓励保险机构不断探索开发商业性农业保险,积极向上级申请增加奖补政策,结合江门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探索开展特色农险推广。
他山之石
菠萝产值保险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粤西南隅的湛江市徐闻县,长期以菠萝种植为支柱产业。
目前,徐闻菠萝年产量已超过70万吨,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这里;当地菠萝连片种植面积已达23333公顷,是当之无愧的“菠萝的海”。
然而,在2018年之前,这一支柱产业的经济支撑带动力却极为有限。当地传统菠萝品种“巴厘”的田头出售价,最低时跌至0.4元/公斤,农户卖菠萝的收入还抵不上雇人摘菠萝的费用,再加上销路不多,大片菠萝只能烂在田头。
2019年,全国政策性菠萝产值保险首单落地徐闻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市分公司将在保险期限内,为湛江市徐闻县薛农户的18公顷菠萝地提供135万元的风险保障。这意味着,在保险期限内,由于条款列明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出售期价格下跌等原因造成该农户菠萝实际总产值低于约定产值时,其可获得保险人的赔偿,这相当于吃下一颗“定心丸”。这样可有效提高菠萝种植产业的风险保障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同时有助于增强徐闻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灾后复产的能力。
今年,另一个与菠萝有关的保险产品,湛江市首单地理标志保险——“徐闻菠萝”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落地。这标志着湛江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迈出崭新的一步,有利于提升地理标志使用效益,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助力地理标志品牌做大做强。
记者手记
让特色农险为“三农”带来更健全的风险保障
乡村振兴之路,就是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最终落脚点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及稳定。作为重要的支农政策工具,农业保险理应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农业特色保险正是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壮大发展的一大重要推手。
如今在江门,一部分特色农业保险正在为优势特色农业规模化提供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但由于特色农险产品创新不足、后续服务跟不上和理赔手续繁琐等情况,仍然得不到十分有效的解决,这也导致特色农险参保意愿较低,很难做到全面铺开和普及。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特色农业保险财政配套资金补助,并且为特色农险的推广提供平台和助力。其次,保险机构应当充分调研和沟通,错位开发和创新产品,避免农险产品发生同质化、模仿复制现象。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针对保险市场鱼龙混杂、保险机构在农村资源不足、出险后服务跟不上、办理及理赔手续繁琐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发展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希望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进来,打造更多适应市场化、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带来更健全的风险保障。 (傅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