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江门是海洋资源大市,大陆海岸线占全省1/10,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这是我们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江门是珠三角城市中大陆海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的沿海城市。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今年3月,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召开,对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进行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提出“疏近用远、生态发展”“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六字路线图。
海洋是人类的“蓝色粮仓”,孕育着无限生机。江门是珠三角城市中大陆海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的沿海城市,向海图强是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海洋是人类的“蓝色粮仓”,孕育着无限生机。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摄
今年6月,江门在台山上川乌猪洲海域正式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工作,向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接下来,江门该如何继续向深蓝挺进,如何化“大”为“强”?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给出了答案。
△今年6月,江门在台山上川乌猪洲海域正式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工作。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摄
01
构建科学高效
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新格局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集约化利用,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岸线,提高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要高水平规划,全域参与、突出特色,沿西江、潭江、海湾等串联各县(市、区)及重大产业平台,打造产城互动、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现代海洋城市。
△向海图强是江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实现科学高效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新格局,江门不仅需要打好基础,更要抓好未来。《江门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30年)》谋划以崖门、广海、川岛等为节点,构建以渔港为龙头,渔业为基础的集渔船避风补给、渔业生产(包括建设海洋牧场)、渔货交易等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产业文化旅游同步、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经济发展带。从崖门、横山、广海、沙堤四大渔港出发,串珠成链,推动向海一侧发展深水网箱、休闲渔业、海岛旅游,向陆一侧发展水产种业、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
△从崖门、横山、广海、沙堤四大渔港出发,串珠成链,推动向海一侧发展深水网箱、休闲渔业、海岛旅游。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当前,我市正紧抓四大渔港升级改造和网箱养殖产业,规划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打造“大湾区重要海上粮仓”,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02
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
因海而生,更要因海而兴、向海图强。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坚持“三线并进”,着力构建“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牧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区,强调“要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深耕海洋第一产业”,“要以‘装备制造+海上风电’为主线壮大海洋第二产业”,“要以‘金融+保险+租赁’为主线拓展海洋第三产业”。
深耕海洋第一产业,我市将高标准建设现代渔业种业产业园和水产种质资源库,规划建设深远海养殖区,加快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园,打造大湾区重要“海上粮仓”。预计今年底,我市将新增60个重力式网箱,建成投放3万立方米的桁架式网箱,不断加快广海渔港渔获物集散中心建设。
壮大海洋第二产业,我市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专用船救援船、深海网箱自动清洗机器人等海工装备产业。目前,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已研制出国内第一艘DCM深层水泥搅拌船、国内首套潜水无人切割机;南洋船舶通过采用数字化焊接设备、数字化激光切割设备等智能装备,有效解决了造船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焊接效率低等问题。
拓展海洋第三产业,我市将做大海洋牧场网箱平台、船舶、海工装备等融资租赁保险业务,着力提升抗风险综合能力,加快海洋文旅项目开发,建设特色海洋旅游目的地。
△江门在台山上川乌猪洲海域正式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工作,这标准着我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迈入新阶段。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摄
03
强化海洋强市建设保障
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市,海洋科技创新力是支撑。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积极引进高端海洋科技人才,组建江门海洋专家智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海洋牧场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今年7月,我市举办江门海洋牧场产业发展对接大会,会上,江门海洋集团成功与新会银海发展公司、台山海洋发展集团、广远渔业集团签署江门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协议书,强化海洋牧场装备支撑。在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等领域,江门海洋集团与养殖龙头企业江苏中洋集团签订海洋牧场合作发展协议,携手推进江门海洋牧场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全面提升海洋生态品质,坚持陆海污染联防联控,深入开展海岸线生态修复、滨海湿地恢复、海堤生态化、魅力沙滩打造、美丽海湾建设,打造美丽海洋城市。
△图为台山市川岛镇茫洲岛日落时分的码头。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摄
当下,江门正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不断向深向实。2019—2022年,我市累计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18.32公里;修订施行《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江门海域内白海豚数量种群增加至300多头,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白海豚项目”实施地之一;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75682万元……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深入推进,江门的“蓝色粮仓”必将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