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首届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大比武”。
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民向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我市法院设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
我市开展普法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者,治之端也。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把江门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新时代侨都。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5年起,我市取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紧扣“山、水、文、城、业、侨”地方特色,出台10部地方法例,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以法治之力保障侨都人民美好生活。
过去十年,江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天办结”等一项项给力的措施让江门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能。
十年来,江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潜力和幸福指数,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江门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登记、智能办税在港澳离岸远程办理;2018—2022年,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全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全市村(社区)100%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
文/图 林立竣 凌雪敏 杨潇锋 何奎 王丹
A 突出地方特色 为全国立法提供“江门样本”
今年1月1日起,《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法治江门建设的又一成果。
“该条例出台为扬尘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和指引,能引领和规范各级政府与执法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守护侨乡蓝天白云。”在《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负责人说道。
立法是法治的起点,良法是善治的前提。2015年,我市取得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20年,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成为“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江门已经构建起上连全国人大、下接地方群众,立足江海、覆盖江门的立法联系工作网络。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57个立法联系单位让立法民意“直通车”开到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行业协会、商会、高校等地,使立法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情、集中民智、符合民意。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从《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到《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从《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到《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我市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紧扣“山、水、文、城、业、侨”方面,科学立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全国立法提供“江门样本”。2015年至今,我市共出台10部地方法例,从不同层面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和重要抓手,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立法过程中,我们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立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法治建设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地方立法与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相衔接。同时,切实发挥好地方立法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市委依法治市办相关人员表示。法治江门建设之路,我市一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如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不断推动法治江门各项工作制度、运行机制规范化建设,逐步发挥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市人大把贯彻落实党委的部署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执法部门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到公正司法……党的领导,贯彻至江门法治建设的全过程,被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扎实的保障。
我市还在全省首创开展职工群众评议行政执法工作,共发动职工群众28万人次对市县镇三级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集中评议;举办“一监到底”网络直播监管执法活动,吸引超过2386万人次观看并参与互动;建立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年度报告、常态化通报制度,2021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8%,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依法履行生效判决、落实司法与检察建议率均达100%。
B 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港商李巍通过手机操作,只用了大概20分钟便收到了全国第一张“智能湾区通”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田先生在湖南长沙领取了我市第一张“跨省智能办”营业执照……
这些个案,都是过去十年江门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生动注脚。“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深化开办企业“一天办结”,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政银渠道“31省通办”、跨境离岸智能办,在全省首推微信智能办照……我市一直对标最优最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随着我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的深入,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激发出更大的市场活力。2012年,江门拥有市场主体20万户,如今市场主体已超过67万户。
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我市还出台《江门市全力构建 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主动与港澳规则衔接,用法治力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此外,为提升涉外涉侨法律事务,今年,我市与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共建深国仲江门中心,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促使江门成为辐射全球的 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与深圳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共建域外法律查明工作机构,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
在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同时,我市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尚无标准可循的情况下,率先探索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江门探索”上升成为“广东标准”。对调整由镇(街)实施的838项行政执法职权事项,进行跟踪评估、动态调整,确保镇(街)对下放的职权接得住、管得好。
我市在全省率先运用行政执法“两平台”规范执法,“晒”出行政执法数据,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违规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有效提升执法效能,2020年11月以来,全市73个镇(街)通过行政执法“两平台”办理的40008宗案件,仅有10宗案件被申请行政复议,1宗案件被提起行政诉讼且没有败诉,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均位居广东省前列。上线“邑警汇”执法监督平台;江门法院开展庭审直播……“互联网+监管”模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护航,优化了营商环境,让侨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侨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C 维护侨胞权益 为全国涉侨法治建设提供“江门经验”
近日,旅居意大利华侨岑先生通过在线调解,在恩平法院法官和侨联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仅用25分钟就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岑先生在第二天便拿回自己的供货款。
“这种方式,既让我们省下了机票钱,又节约了我们的时间成本,真的非常便民。”调解结束后,岑先生点赞道。
为深入实施“侨都赋能”工程,对标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法治需求,我市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积极发挥“法+侨”“检+侨”“司+侨”的作用,着力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
江门法院打造涉侨纠纷解决“优选地”,创新推行“法院+侨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设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由法官、特邀调解员、法官助理与侨联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诉前调解,至今已办理1200多宗解纷案件。如今海外涉侨纠纷化解工作室在委内瑞拉、巴西、智利3个国家已相继成立。
江门检察院优化涉侨检察服务。新会、江海、开平纷纷成立检侨联络站、检侨联络办公室、侨资服务站,为侨界群众和侨资企业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检察服务。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开展碉楼保护专项活动,恩平检察院对辖区236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全面走访排查,发现5处涉侨文物未被管理到位,及时制发检察建议。新会检察院连线海外华侨,召开“云听证”,进一步凝聚了华侨共识,梅阁码头旧址修缮得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筹得捐款100万元,检察机关不断打造侨都特色的检察“侨”牌。
五邑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上线,深国仲江门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江门用一项项推动华侨华人法律服务提质升级的工程,为全国涉侨法治建设提供“江门经验”。
D 化解“急难愁盼” 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直以来,我市致力用法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去年起,我市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全省试点为契机,创新“智慧网格+综治中心+信访超市+‘粤平安’云平台”机制,着力打造多元解纷总枢纽。创设“信访超市”,实现7个县(市、区)、镇、村三级群众信访诉求服务阵地(信访超市)全覆盖。以“日清日结”“马上办”“提速办”的体系机制,高效高质化解矛盾纠纷。
在外海街道综治办主任胡伟状看来,“信访超市”依托“粤平安”平台与基层网格进行无缝对接,激活“外送服务”网络,实现网格员“吹哨”,“信访超市”响应“外送”,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一件件矛盾纠纷中,工作人员兼顾法理、人情,及时就地化解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让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还需着眼于日常。走进位于蓬江区广新路的江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里集聚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普法宣传等一系列法律服务产品。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示范引领,我市科学布局“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全市74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2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全覆盖,与“广东法律服务网”共同形成“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379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面对疫情影响,我市还加快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网上办”“指尖办”,群众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等方式申办事项,在家里就能享受贴心法律服务。如今打开江门司法微信公众号点开“法治地图”,就能获得一系列法律服务。我市整合司法行政机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村(社区)法律顾问等15个类别共计4316个法律服务机构和个人入驻“法治地图”,编织起一张守护江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网”。
法治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在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新时代侨都的道路上,江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胸怀“国之大者”,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谱写“中国侨都”法治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