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全貌。
罗伟特(左)、梁立锋(中)、谭慧敏(右)三位香港青年被江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所吸引,大学毕业后来到江门创业,在鱼菜共生领域持续深挖、创新。
红岭种子园参与项目打破了国外对湿加松良种等资源和技术的封锁。
“两中心一基地”成功研发网格员单兵装备“信息服务仪”,并推广到基层社区。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完成基建工程并开始有机玻璃球安装,预计2023年投入运行;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目前正全力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实验室;“两中心一基地”成功研发网格员单兵装备“信息服务仪”,并推广到基层社区,有关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成功纳入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如今,江门正挥舞着创新之翼,以一种新的姿态御风腾飞。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江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引领”工程,积极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担当作为,江门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明显跃升。随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被进一步带动。
同时,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提升,也进一步激发出社会创新活力。下一步,我市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文/图 张浩洋 陆月如
1 加速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屡见成效
去年9月,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温良剑榜上有名,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的奖金。自2014年转战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以来,温良剑便扎根在此研发探测器关键技术,并任国际合作组物理协调人,负责物理研究。目前,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项目已进入“大脑”探测器安装的关键阶段,预计2024年建成运行后,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将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两中心一基地”成效显现。我市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设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和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目前,已落地22家科技型企业、机构,储备了260多个项目,成功研发网格员单兵装备“信息服务仪”,并推广到基层社区,有关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成功纳入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其中,我市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度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限极”)参与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该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科技攻关,解决了我国食品产业中微生物安全防控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无限极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首次实现了从全国风险识别大数据到产业防控应用的系统性原始创新,全面建立起“组学时代”下的我国主要食品行业微生物安全风险识别、溯源追踪和高效监控技术及体系,突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通过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我园创建了高世代育种技术及其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湿加松良种等资源和技术的封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园长林昌明表示。2020年,红岭种子园参与的“南方主要松树脂材两用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实现湿加松种子的出口创汇,极大地提升了我市松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历年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政策引导激励的协同推进。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7.52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3.8%,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92.72亿元,增长1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R&D占GDP比重2.57%。
“江门有着开放、宽松、灵活的创业环境,干事创新氛围浓厚,尤其是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给了我们坚持研发的信心。”松田电工(台山)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肖松涛感慨道。在2021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他所在的企业获成长企业组特等奖,赢得100万元扶持资金。
2 要素聚集 向国家创新型城市大步迈进
走进位于高新区(江海区)的江门市德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企业自主研发的纸浆模塑智能化生产线上的装配工序有序运转,高度集成、生产节奏快,可实时进行数据采集、监控、分析、预警。目前,该公司产品共获3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传统纸浆模塑生产企业的废品率高、产能低、安全隐患大等系列问题,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10%至30%,人工成本节约80%,设备价格降低约20%。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广东(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创新主体正不断壮大。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在创新驱动的赛道上,全市各层级平台载体都在“比学赶超”。2021年江门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跃升4位,排第55位。在翠山湖高新区、鹤山高新区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的基础上,支持台山、蓬江、新会、恩平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创建高新区全覆盖。江门首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科技部验收;台山市农业科技园区和鹤山市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获批成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是广东省重要的近海养殖、珍禽养殖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研究制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技术攻关项目工作方案,拟在双碳、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以“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实施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征集技术需求,形成技术需求库。近三年来,市科技局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立项支持55个项目,扶持资金1800万元;支持道氏技术等5家高企实施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扶持资金500万元。江门科技“双百”工程目前已对接30家企业,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5项,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20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多项。
载体的升级,平台的完善,让创新要素加速在侨乡聚集。
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高企存量达2194家,近5年年均增长率达31.71%,在珠三角地市中排名第二。今年,全市共有1308家企业参加高企申报,同比增长8.92%,其中第一、二批共推荐738家,同比增长26.59%,第三批正处于申报推荐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1466家,同比增长12%。积极推动龙头科技企业参与全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共建成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6家、省级科研机构504家。
与此同时,我市近年来还先后引进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江门)等一批高端创新资源。目前,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一批甘薯种苗脱毒繁育、耐高温高分子材料等成果转化项目,建设了广科蓬江产业创新园、广科研创数科园·湾越汇园区、广科研创数科园·晨荣园区三家孵化园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与江门行业、企业建立院士科创平台、协同创新中心40个。同时,市科技局积极推动研发机构建设,2021年新增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累计达到406家,居全省第5),省级创新平台达504家。
“力争到2023年,将江门市建设成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人才高地,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市委书记陈岸明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坚定地说。
3 科创沃土 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改善
底气源于实力。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力量,源于优良的生态。良好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地方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
放眼 ,江门在创新创业领域鲜明的比较优势,可从一个个“新江门人”口中找到答案。
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三位“最佳拍档”于2016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从香港来到江门创业,创立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并入驻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如今,“铁三角”连续5年扎根农村,在鱼菜共生领域持续深挖、创新。“江门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市委、市政府关心创业者,重视科技创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大,让我们能够潜心研发。”罗伟特表示,初创企业的科研成果难以立刻变现,维持运行的资金压力较大,政府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令他印象深刻。
一流的创新生态能够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激励和扶持大众创新创业,我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科创十条”,制定并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启动资助办法等,并连续10年举办“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出台科技型企业“邑科贷”政策,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2021年以来,市科技局与6家银行签约开展“邑科贷”业务,惠及科技企业198家,授信金额5.1亿元,发放科技贷款204笔,发放贷款3.67亿元。
此外,市科技局出台了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孵化载体平台建设。全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总数达71家,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1家,总数达3家。
“江门是华侨之乡、院士之乡,有着深厚的创新氛围和科研基础,能够发挥联系海外华侨华人及对接顶尖科研人才、技术的资源优势,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合作。”谈及为何青睐江门,江门产研院院长林展江如是说。
创新驱动,人才优先。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人才政策落地,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年内已认定境外高端人才80余名,补贴1700多万元。与省科学院签订“人才供给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省科学院江门市人才供给基地,柔性引进科技博士特派员30余名。引进外国人才100余名,外国高端人才占比远超省平均水平,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取得新突破。此外,市科技部门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实现“零跑动”,并将办结时限从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当日受理、当日办结。与公安部门联合设立“境外优才就业居留服务专区”,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
唯有敢于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随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无数创业者、科研人、企业家正在侨乡大地上迎来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而面对建设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人才高地的新坐标,这座城市也已成竹在胸、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