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溪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美丽的周郡码头。
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弹指一瞬间,却可以让一个孩童长成少年,可以让一方实现大发展。
江门大道从无到有,蓬江产业园从“零散”到“集聚”,滨江新区从农田到新城……十年间,棠下镇在市委、蓬江区委的周密部署下,迎来新一轮发展,一跃成为江门市内工业总量第一发展重镇。变化显而易见:
——从量到质,这里正强势集聚工业发展新动力,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格局逐步成型;
——从破到立,这里正不断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五洞、良溪、周郡等一个个优势突出、敢想敢试的乡村振兴路径越走越稳;
——从村到城,这里正用心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覆盖31条自然村的供水工程、覆盖全镇的三大市场新建(改造)工程等系列民生实事让城乡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从治到稳,这里正全面展现基层治理新气象,“雪亮工程”治安技防网、“大应急”综合管理体系等各项基层治理新手段持续夯实平安根基;
……
迸发“冲天干劲”,加快产城融合。紧密围绕市委“六大工程”,深入实施蓬江区委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锚定“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先行地”目标,棠下镇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在不断续写。
文/图 胡晴晴 岑震宇
刘淑君 陈家荣
A 从量到质
集聚工业发展新动力
走进朝气蓬勃的蓬江产业园,一条条柏油路宽敞笔直、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处处展现着发展活力,曾经的荒地,如今凭借着健康食品产业,已跃升成为广东省首批19个特色产业园之一。
从一个小小的镇级工业走廊,到市县共建江沙示范园区,再到跃升省级园区的蓬江产业园,从“三来一补”企业起步,到先进制造名企云集,20世纪80年代至今,工业重镇棠下镇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发展的路径也在不断升级。
据统计,2012年,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仅为78.56亿元,截至2021年底,这个数字已经是原来的接近6倍——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448.24亿元,比2012年增长470.57%。棠下镇成为江门市内工业总量第一发展重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惊人的何止数字。过去十年,更是棠下镇工业由量变到质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的十年,全镇工业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在市县镇三级统筹下,蓬江产业园围绕“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转化”产业合作体系,一路扩园提质,全力做大做强以大长江集团为首的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十年间,海信集团、康师傅食品、天地壹号、联东U谷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并不断增资扩产,以海目星科技为代表的激光与精密电子产业逐渐崛起,智慧型产业开始集聚成群,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格局逐步成型发展,工业发展动力澎湃。
B 从破到立
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19年,作为蓬江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良溪古村用半年打响破局之战,塑造出古村振兴新格局,相关报道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荐首页,获得10万多次点赞;
2020年,五洞村靠着“食牛”产业,实现了经济翻身、就业逆袭、名气爆棚,成为享誉大湾区的美食旅游网红打卡点,节假日人流量达10万人次;
2021年,棠下镇串联周郡码头、良溪古村、陈垣故居、三堡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打造出的棠下乡村生态旅游线路,成为红色教育热门地;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阐释了产业兴旺有关要求,一场关于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开始了。
积极抢抓机遇,棠下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各村资源优势,不断凝聚产业发展动能,在破与立中,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迸发而出。
一方面,拆掉老危旧,扮靓新农村。结合蓬江区“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自然村内垃圾收集设施和卫生保洁机制、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等,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如今,全镇26个村(社区)、155个自然村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新建、改建的141座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计完成168公里村道改造。
另一方面,盘活旧资源,走上振兴路。聚焦优质水产资源,发挥沙富、虎岭、石头、天乡等村水产养殖资源优势,2021年新增鳗鱼养殖面积80公顷,同比增长80%,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聚焦红葱种植,推动乐溪村实施规模化红葱种植,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聚焦“五洞牛肉”特色品牌,引入油菜花田观光、草莓采摘田园乐等农业观光采摘项目;紧抓“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文旅要素,推动良溪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C 从村到城
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新改造的菜市场舒服多了,篮球场也翻新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搞渔业养殖,连停车位都越来越多!我们住在村里,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棠下镇大林村村民梁晓琪,在城里工作,在村里居住,每日在城乡之间切换,她不仅没有觉得违和,还觉得格外舒服。
2009年来到海信电子工作,目睹了棠下镇十几年的变化,方少金早已在镇中心买了房子,安家落户。他坦言:“刚来时确实有点冷清,这些年,交通、餐饮、教育等配套润物细无声地起来了,我们一家人饭后经常去陈垣文化广场锻炼,生活很满足!”
过去十年,村与城、产与城的界限感,在棠下镇越来越不明显。
变化最明显的,当属位于蓬江北部的滨江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十年间,从昔日的鱼塘荒郊,到如今高楼林立、蓄势腾飞,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港湾,未来还将建成集中体现江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活力区。
致力做好城乡融合大文章,棠下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崭新图景。
建成53个“四好农村路”,建设长度约60公里,全镇26个村(社区)均达到安全通车条件;乐溪泵站、冲板泵站、联厚水闸、周郡雨水泵站等接连建成,有效提升滨江片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实现26个村(社区)生活垃圾收运100%全覆盖;紧抓党史学习教育契机,解决81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包括新建(改造)虎岭市场、大林市场、棠下中心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管理环境等。
D 从治到稳
展现基层治理新气象
一直以来,棠下镇充分发挥党委推进法治建设核心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重视法治素养、法治制度、法治环境,在组织、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搭建和农村基层治理。
周郡村的变化便是有力证明。2020年,周郡村立足基层组织建设、民心实事工程、村庄规划发展三个着力点,解决“人”“财”“地”三大项历史遗留问题,成功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实现了以治助稳,从治到稳的转变,不断展现出基层治理的新气象。
这其中,“四议两公开”是周郡村民自治的“金钥匙”。棠下镇以点带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乡村管理新机制。全镇24个行政村、经联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工作法385次,讨论通过重大事项381项,涉及资金9.25亿元。
谱写和谐发展新篇,十年来,全镇社会治理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成功排查调解处理矛盾纠纷超1000宗,调解成功率达98%,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海信电子获评“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良溪村入选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典型案例
五洞村打赢“翻身仗”
“食牛”产业“牛”气冲天
“食在五洞,客似云来”,江门大道五洞村口路段高耸的醒目标牌,犹如一面自豪的旗帜在风中招展。这个曾经在蓬江区甚至江门市都排得上号的弱村、穷村,硬是靠着“食牛”产业,实现了经济翻身、就业逆袭、名气爆棚,成为享誉大湾区的美食旅游网红打卡点,把“食牛”产业做得“牛”气冲天。
“五洞经验”是如何出炉的?
第一步,抢抓机遇,认准“食牛”产业发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时任五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冯凯辉和同事们时常反问自己:五洞村能搞什么产业?结合江门大道和江顺大桥通车后的交通条件、五洞村养牛吃牛的传统优势,他们最终瞄准了“食牛”产业。
第二步,头雁带动,摸索餐馆发展模式。2018年3月,冯凯辉的儿子带头办起首家牛餐馆。凭借“水甜、肉鲜、价低”的优势,一炮打响!其他村民纷纷筹集资金加入餐饮业。如今的五洞村牛肉美食街,占地面积2公顷多,共有牛肉餐馆18家,平均每日接待食客约1.2万人,平均每日售出牛肉2.6吨。一条牛肉街,让村集体收入由30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解决了100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
第三步,党群合力,迎来乡村全面振兴。伴随着牛肉产业发展,蓬江区、棠下镇两级党委、政府在人、财、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起势中的五洞村,驶入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如今,五洞村旅游业态越来越齐全,游客品尝完牛肉后,还可以观赏格桑花海,在水果基地采摘草莓、圣女果等,也可以到卡丁车俱乐部、CS野战营体验机动游戏。
见证者说
三堡村党总支书记冯惠泉:
见证三堡村十年巨变
污水渠变身“村级绿道”,最远的两个自然村成功通上自来水,村民每年人均分红5000元左右,来三堡租房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革命老区三堡村的一分子,我在机关工作多年后,回到家乡参与乡村振兴。这十年,我一步步见证了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就拿饮水来说,三堡的元岭、井水坑村由于以前地理位置偏远和历史遗留等原因,一直没有通自来水,村民生活用水都靠抽取地下水,水压时常不稳定,水质难以保证。几年前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全面启动供水一体化“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两个村民小组约1100人饮用水问题。
如今,三堡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就业方面,村旁边就是蓬江产业园,大型企业数量众多,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在生活方面,江沙园区综合广场兴建后,村民只需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广场内购买生活用品;在收入方面,靠着劳动和收取租金,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三堡村这十年的飞速发展,也是棠下镇十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江门大道、滨江绿道、华盛路西延线等交通主干道相继建成,棠下镇作为工业重镇,交通承载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蓬江产业园实现连片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背靠蓬江产业园,我们村的振兴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接下来,我将带着村“两委”干部加强招商引资,加快走上物业兴村、产业兴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