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棠下中心市场焕然一新,获得市民点赞。
去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侨都(江门)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峰会。
4月20日,我市举办第三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
市场监管部门对母婴用品专卖店、美容美发机构、化妆品经营店等开展检查。
市场监管部门对化妆品等开展专项检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
实干启新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江门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经营主体稳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良好市场秩序的综合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今年以来,进一步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连出实招大招,处处呈现开局即加速、起步就奔跑的气象,擂起新时代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鼓。
市市场监管局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对市场监管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自身的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去考量、谋划,敢担当、善作为,围绕“优化准入、提升质量、规范秩序、筑牢安全”,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全力服务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升助企纾困质效和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市场竞争公平、消费环境放心舒心,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勃发新气象、开创新局面,为江门全面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文/图 陈敏锐 陈蔓霆
从源头上优化营商环境
让全年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7%以上
无限风光在险峰,敢闯敢拼,方能领略别样风景。
对市场监管部门来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权、管理、服务,让每一个市场主体在办理市场监管业务时能够感受到高效、便利、规范、公正,才是市场监管部门从源头上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举。
近日,江门“双随机、一公开”标准化监管项目荣获《小康》2022年度县域社会治理经典案例,并在3月下旬举办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江门市坚持党政统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连续六年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绩效考核事项,并将未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列入“为官不为”重点治理领域。同时,充分发挥全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试点市优势,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开启“双随机+标准化”监管新模式,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项目获评优秀等次,市场主体迎检次数年均减少80%,企业失信占比以年均45%的比例大幅下降。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作为维护市场秩序有序运行的“守门人”,市市场监管局始终秉持“高效便民”的理念,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让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若干措施,立足登记许可、质量提升、知识产权、标准认证、市场监管等职能,合共出台37条措施,将高质量发展贯彻到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江门出台的《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业务网办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改革,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新设企业网办率98.53%,新设个体工商户(不包括集群注册)网办率96.64%。
同时,拟定我市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举措任务清单,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出台“个转企”工作方案,截至4月底,共有163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全市市场主体总量71.07万户,同比增长7.26%;新登记企业6092户,同比增长12.75%,其中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42户,同比增长31.48%;注销各类市场主体9842户,同比下降33.85%,其中注销企业1810户,同比下降14.22%。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实现“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不断优化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天办结”机制,持续推进“个转企”,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7%以上,力争达到8%,全年实现不少于60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聚焦“制造业当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持续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今年3月,在去年全省率先推出质量增信融资特色金融服务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建设银行江门分行在全省推出首个“质量贷”专属金融产品——“邑质融”,对我市首批名单内21类质量品牌荣誉的2963家企业给予累计超1000亿元的信用授信额度,打造“侨都质量贷”2.0版,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为企业实施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截至4月底,累计发放贷款4.12亿元。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江门把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和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江门市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连续三年在全省质量考核获评A级。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市场监管局正不断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江门制造向江门创造转变、江门速度向江门质量转变、江门产品向江门品牌转变。
市市场监管局上线使用包括摩托车及配件集群、水暖卫浴集群、电声集群等在内的多个集群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提供设备共享、检验检测、计量报检、认证认可、质量培训、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服务,实现“一网共享、一站通办”。
同时,依托“产品医院”“产品诊所”,充分发挥质量技术优势,对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出具“诊治建议书”,对质量问题集中的产品企业,组织召开质量分析培训会4场,453人受训,对企业出具“诊治建议书”10份,帮助企业解决产品质量问题51个。
随着预制菜产业的爆火,一片万亿级的新蓝海正加速涌来。抢抓预制菜发展的新风口、新机遇,江门疾步如飞。市市场监管局紧盯“预制菜”赛道,推动陈皮广式糖水、陈皮虾制品、陈皮水鸭汤3个预制菜团体标准出台实施,以标准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挥市质量强市办的牵头作用,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新会陈皮、水暖卫浴等优势产业聚集地区探索申报“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新增建设质量基础设施线下“一站式”服务站点4个,实现一县一站点、线下全覆盖,并探索5G智慧导办,推动质量技术服务事项“线上办、就近办”;加大质量激励力度,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再打造5个企业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着力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开展“标准化+先进制造业”行动,瞄准战略性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实施标准领航工程,培育不少于5个企业标准“领跑者”。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4月20日,2023年第三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简称“江高赛”)启动仪式举行,正式拉开新一轮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比拼的序幕。
作为全国首个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的地级市,这项赛事不仅为创新创业创造者搭建共谋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不断为我市企业和产业注入活力和动能,更是以点带面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助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今年1—3月,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260件,同比增长19.8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件,发明专利拥有量5959件,同比增长14.2%。
自“江高赛”启动以来,两届比赛中,我市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的项目惊艳亮相,越来越多的江企正在将专利转变为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江门各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江门历来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2022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行动,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实现新发展。在2021年度全省考核中,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全省首次考核中排名第二,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首度挺进前100位,排名第68。
我市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成功举办2022年第二届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45个,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新增2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7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联合江门银保监分局推动金融机构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2年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285笔,全省排名第四,同比增长367.21%;质押金额88.48亿元,位居全省第五,同比增长300.41%,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显著提高。
我市还建设江门市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举办首届中国侨都(江门)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峰会,成立全市首个知识产权高端智库专家库,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成功推动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落地,全省首推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牵头推动珠三角九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
展望未来,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用心用情办好江门市第三届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完成不少于2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建设;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倍增计划,力争全年质押融资登记额突破200亿元,探索发行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持续开展“护航—2023”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新会陈皮等地理标志保护,培育更多地理标志商标,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加快江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运行,争取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支持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布局,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协作、行刑衔接等保护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保护,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抓实抓细安全监管措施 守牢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底线
摊主陆阿姨自2012年起就在蓬江区棠下中心市场售卖米粉等产品,改造后的市场让她眼前一亮:“比原来环境好多了,顾客逛得放心,我们也舒心。”
4月4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主题活动暨江门市四星级“文明诚信市场”挂牌仪式在棠下中心市场举行。当天,蓬江区白沙市场、江海区新民市场、新会区天亭市场和新会区河村市场等4家四星级“文明诚信市场”也同步举行挂牌仪式。
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基本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坚守市场安全底线作为首要职责,着力强化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秉承全方位全过程严的理念,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抓实抓细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守牢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截至4月底,市市场监管局全力办好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实事,完成食品抽检6575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22.76万批次、药品监督抽检198批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100%;大力推进特色农贸市场创建,5家市场获评四星级文明诚信市场;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排查治理,检查设备3415台套,发现问题隐患616个,发出监察指令书220份;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查办产品质量案件51宗。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整治“铁拳”行动,一季度共查办相关案件220宗,移送公安案件4宗;持续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建设,新增7家ODR企业,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秩序。
未来,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将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成食品监督抽检2万批次、快检55万批次等民生实事;加强“一老一小”等重点对象监管,开展“清洁厨房”行动,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药品安全综合治理方面,推动实施《江门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试点制定药品生产监管工作规范,完成药品抽检700批次,市内生产的国家集中招采中标品种抽检实现全覆盖。
在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设备的隐患排查、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提升风险防范应对能力,保障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方面,重点加强关系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化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电动自行车等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大力推进“放心消费粤行动”,创建一批放心消费“双承诺单位”,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相关链接
我市优化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
笔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我市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横琴)试点平台,优化整合市、县两级公共服务资源,搭建起“一中心、一平台、一聚集区”的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综合体,形成“一体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供给、“全链条”服务产品的建设运营模式,获省市场监管局高度肯定,成功入选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并在全省推广。
据介绍,我市通过“一中心”提供全链条线下服务,优化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线下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形成集专利代理、专利检索分析、资产评估、公证服务、维权援助和法律咨询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体,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2022年累计为创新主体提供专利申请服务3335次,承办培训活动30余次,出具资产评估报告70份,免费提供维权援助服务30余次,出具侵权分析意见书30余份。
同时,通过“一平台”增设线上特色服务。搭建线上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信息化平台,开设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知识产权在线培训等特色服务功能,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智能的知识产权云服务。同时,平台还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大数据资源对接,涵盖国内外专利1.5亿条,为企业免费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服务2500余次。
此外,我市还打造“一聚集区”推动企业品牌培育。围绕知识产权代理、运营、维权、评估、金融、保险等服务要素,引入14家专业化、市场化、复合型的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形成涵盖知识产权基础服务、差异化服务、定制服务等多层次服务链。同时,通过承办江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组织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活动,开展企业交流分享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氛围,协同推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为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