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江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江海区政协通过“三级协商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首次开设“委员通道”。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 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4月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江门调研时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当前,江门全市上下正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坚持把助推侨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主线,聚焦市委“1+6+3”工作部署,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在江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唱响政协声音、彰显政协担当、贡献政协力量。
文/图 皇智尧 杨双云
A 积极为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协商是政协的主责主业,高质量是协商建言的关键。近年来,市政协紧扣我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积极建务实之言、献管用之策,以协商建言的高质量助推侨都高质量发展。
“江门与香港科研机构、知名高校等有较多成功合作案例,包括江门双碳实验室、江港企业发展中心等,建议加强两地科研合作,例如支持相关科研项目申请香港资金,降低运作成本”“建议引入全国、海外的职业学院合作,推动产业人才培育,如结合打造侨都咖啡品牌,建立咖啡学院、烘焙学院,培养全产业链人才”……这是今年江门两会期间,港澳委员和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在我市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为侨都高质量发展踊跃建言的一幕,也是近年来市政协以侨为“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何让“侨”的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让侨心侨智侨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直是市政协履职的重点。2022年,市政协以“一号提案”《心怀“国之大者”,以全球视野推动“侨都赋能”工程的建议》为抓手,围绕“侨都赋能”工程中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从建设文化载体、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深化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12项意见建议,推动了华侨华人博物馆高水平升级改造、“少年中国说”品牌活动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公园、广府文化公园、侨文化城市雕塑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市政协“一号提案”《关于加快提升四大功能,彰显中国侨都新担当的建议》同样聚焦“侨”领域,具体包括加快提升中国侨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涵盖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 大会等侨务品牌活动、推动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建设、搭建涉侨法律服务站“线上通办、全球通享”网络平台、组建中国侨都高端智库联盟等举措。
这是市政协履职尽责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市政协围绕市委实施“六大工程”的战略蓝图,创新开展“调研质量提升年”活动,选择影响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关键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民主协商,共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工作报告和意见建议71份,获得批示80次,批示数量同比增长515%,很多意见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
其中,围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智库专家深入7个县(市、区)和先进地市调研,提出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有关建议得到办理落实,推动了我市金属制品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成为全国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为《江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提供了专业借鉴。
3月7日,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袁宝成带队到我市就“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专题调研,对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江门制造业转型升级给予肯定。
今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仍是市政协履职的一条清晰主线。围绕“六大工程”“三大保障体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江门建设等重要工作,市政协计划开展15项重点协商课题、10项专题民主监督、16件重点提案督办,聚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制造业大型企业做强做优、推动侨都预制菜产业集散地建设、加快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等,组织政协委员、党派团队、智库专家等广泛参与协商,共商江门高质量发展良策。
B 广泛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正能量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市政协凝心聚力服务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希望各位乡亲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参与家乡发展,实现家乡经济社会与个人事业的共赢发展。”去年12月1日至2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元醒带队赴澳门开展宣讲,并首次在澳门举办市县两级港澳政协委员座谈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了市县两级政协澳门委员身边,将家乡的经济发展向大家娓娓道来。
为加强港澳同胞团结联谊,市政协坚持每年召开2—3次港澳委员座谈会,积极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引导港澳委员主动投身家乡建设,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带动更多港澳乡亲、海外侨胞回江门投资兴业。同时,还通过创新邀请港澳青年、海外华侨代表列席市政协全体会议等重要活动,加深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系,推动我市“侨优势”转为“侨动力”。
“通过政协的纽带,让我与家乡有了更深的联系。”市政协常委、澳门清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少清,多年来积极参与家乡卫生医疗、敬老奖学、居家养老、新农村建设,累计捐款近百万元。近年来,在政协的平台上,他积极推动江门、澳门两地融合,带动越来越多澳门年轻人来到江门发展。
政协搭起“连心桥”,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并非一处之景。
去年以来,市政协建立了市政协党组成员与党派团体联系工作、政协机关与党派团体日常沟通、专门委员会与党派团体联合调研等机制,形成党组层面、机关层面、专门委员会层面的“三级联系制度”,进一步激发党派团体履职热情。2022年,市政协80%的重点调研邀请党派团体参与,60%的重点提案由党派团体提出,65%的社情民意由党派团体反映,50%的优秀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由党派团体获得。
此外,为落实党委、政府稳定经济大盘的工作部署,市政协从去年开始创新开展市政协领导联系委员企业工作,全覆盖、常态化走访委员企业,面对面与委员交流,当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
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协带动市县两级政协走访企业800多家,反映企业共性问题24个、个性问题64个,由相关部门逐条研究、推动解决。还选派3名厅级领导分别担任产业链链长,安排6位处级干部担任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组长,牵头开展安商暖企、招商引资等工作,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强信心、解难题。
今年,市政协还将加强与港澳同胞、港澳社团组织的沟通交流,围绕合作平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领域合作等领域牵线搭桥,携手塑造湾区发展新优势。同时,发挥市公共外交协会、市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融通内外的职能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密切与海外友好城市、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联系,全力服务江门对外经贸交往和国家外交大局。
C夯实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
今年江门两会期间,市文化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讲堂,350多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聆听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专题解读。这是市政协首次在全体会议期间举办“委员讲堂”,也是市政协以学习赋能履职本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去年8月,市政协正式设立功能型党组织,这一创新举措,让市政协形成了“市政协党组—功能型党委—各专门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并结合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的实施,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当前,各功能型党支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整合市政协149名党员委员资源,以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履职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把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两支队伍”建设好,就抓住了政协工作的“牛鼻子”。为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市政协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开展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集中培训。同时,创新教育培训平台,常态化开设“机关学堂”“委员讲堂”“书香政协·悦读五邑”学习活动,参训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2300多人次,“两支队伍”履职本领有效增强。
为进一步拓宽专家和优秀人才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渠道,提升协商精准性、专业性,去年还首次成立市政协智库,聘请36名来自省、市各行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头雁领军人物为首批智库成员,邀请专家参加各类调研视察、专题议政、协商座谈等活动,全面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质量。
此外,为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市政协还推动各县(市、区)政协全部规范设置6个以上专门委员会,充实基层政协力量,为政协基层组织打通履职“最后一公里”,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功、政协工作的“压舱石”,也是政协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协将围绕侨都建设、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平台、擦亮中欧(江门)合作区品牌、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数十项涉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民生热点问题,通过专题调研、联合调研等多种形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用扎实的调查研究,提出更实更专业的建议,为江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数读
●2022年共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工作报告和意见建议71份,获得批示80次,批示数量同比增长515%;提案立案227件,74家承办单位全部办复,一批意见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协商平台自2020年创建以来,已完成10期节目,共形成63条协商清单,先后推动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目标,推动全市范围内建成各类公园近1600个。
●开展市政协领导联系委员企业工作,带动市县两级政协走访企业800多家,反映企业共性问题24个、个性问题64个,由相关部门逐条研究、推动解决。
●首次在澳门举办市县两级港澳政协委员座谈会,开展“云端协商”,港澳委员共提出24项意见建议,全部得到党政部门办理。
●首次建立江门市政协智库,聘请36名省、市高水平专家学者作为首批智库专家,为开展重大课题调研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教育培训平台,常态化开设“委员讲堂”“机关学堂”,参训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850人次,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履职本领有效增强。
●新建、修订27项履职制度,印发《江门市政协履职制度汇编》,覆盖党的建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队伍建设等领域,基本形成市政协履职制度体系。
●截至2023年4月6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303件,参与提案委员246人次,经审查立案252件,占提案总数的83.17%,收到的提案及立案提案件数均为近年来新高。
“政”眼观察
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三级协商平台”
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
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政协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如何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协商议事作用?去年开始,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开始积极探索。其中,江海区政协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省创新推出了委员下沉履职、联系服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三级协商平台”。
具体而言,江海区政协充分利用各街道、村(社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我们按照‘1+5+N’部署,建设1个区级委员议事厅,5个街道(联络组)委员议事室,N个村(社区)、界别委员之家,打造由厅到室到家的‘三级协商平台’。”江海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150名政协委员亮明身份,下沉到街道、村(社区)开展履职工作。
去年,江门市政协江海联络组委员、广东华辉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挺通过“三级协商平台”,协调解决了一桩基层治理难题。“我们公司就在朝翠路边上,去年底听到公司员工和旁边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反映,道路通车已经2年多了,却迟迟没有开通路灯。”冯挺说。
在深入了解问题后,冯挺通过委员之家平台反映到江海区政协委员议事厅,通过“三级协商平台”联动,江海区政协委员议事厅组织有关部门和政协委员多次到朝翠路调研,了解收集各方诉求,形成了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仅1个多月,朝翠路路灯就开通了,极大降低了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
如今,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的“江门实践”,已由“三级协商平台”开始向更多举措延伸。
今年,市政协计划创新打造“邑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品牌,指导各县(市、区)政协整合基层协商资源,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基层治理和民生问题协商议事,推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同时,依托“三级协商平台”经验,今年市政协还将大力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从“服务委员”向“服务群众”转变,切实建设成为开展基层协商、反映社情民意、广泛凝聚共识的前线阵地。
高质量发展政协说
增强协商民主实效
当前,全市上下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政协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应当发挥应有作用。
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使命任务,认真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战略部署,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着力加大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为江门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市政协将把握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责定位,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服务江门高质量发展。其中,将策划开展“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组织邑商代表与市政府领导、职能部门在政协平台协商交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凝心聚力;创新打造“邑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品牌,指导各县(市、区)政协整合基层协商资源,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基层治理和民生问题协商议事,推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行业性、界别性“委员工作室”,坚持用好“一号提案”以及“委员议事厅”、委员重要建议“直通车”等协商平台,增强协商民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