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来看,低端的产品永远是过剩的,而引领性的高端产品又总是不足的。企业和地方要紧紧抓住高质量这根生命线,一石三鸟解决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约束、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开年以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全市高质量发展第一次推进会等省、市重要会议的召开,为高质量发展亮目标、明方向、定措施。新形势面前,我们要快速转观念出实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一、认清形势,快速转变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决“有没有”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储备了足够的供给能力。但是,如果继续走传统发展之路,市场竞争是激烈的、结果是残酷的,每一家企业都时刻面临如何杀出重围、获得重生的问题,也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从消费来说,在“有没有”阶段,大多数消费者先看价,再看质,因此企业要千方百计降成本,挤进消费视野;而在“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升级型消费为主,大多数消费者先看质,再问价,“比价”转向“比质”,因此企业必须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以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知道,质量并不是一个物质概念,而是一个评价概念,体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面对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升级不断加快趋势,任何好的产品,只要停止了改进步伐,就意味着质量在不断降低并终将被逐出市场。
再举个例子,一件卫浴产品,低端的400元可以买到,高端的能卖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住房等级的提升,高端的产品虽然价格较高,却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一家工厂一年生产10万件400元的这种卫浴产品,产值就是4000万元;如果生产的是4000元1件的产品,产值就是4亿元。在这4亿元中,厂房面积和折旧不用增加,运输成本、员工数量不用增加,基本材料、能耗不用增加,即这些成本在总价中的占比大大下降了,能耗也相对大大下降了,但工厂创造的GDP更多,员工工资也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消费者获得了质量更高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消费体验,企业、员工、政府和社会多方受益。
从供需来看,低端的产品永远是过剩的,而引领性的高端产品又总是不足的。企业和地方要紧紧抓住高质量这根生命线,一石三鸟解决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约束、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问题。我们要认清形势,快速转变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上,把发展聚焦到高质量上来,确保在时代大考面前交出优秀答卷。
二、集中力量,强化发展优势
我们与好的企业、好的地区竞争,是在比质比优,因此,有必要发挥赛龙夺锦精神,寻找、强化、发挥好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取得新发展。去年,我市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经济增速取得建市以来在全省的最好排位,经济发展质量也明显提高。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集中力量,强化发展优势,让好的更好、好的更多,再创新的辉煌。
一是要让园区又大又好。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这是我市的独特优势。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事关江门高质量发展大计,宁可建慢点,也要建好点,一定要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建设一流园区。此外,对于我市众多的小散园区,要加强改造,把低级的“企业园”通过产业链建设提升为“产业园”,对“产业园”增加服务功能提升为“产城园”,对“产城园”优化生态提升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4.0版优质园区”。
二是要让工业又快又好。我市工业门类全,近年来在产业新赛道上有重大突破,这是优势,给了我们很多发展的基点和选择的余地。但是,所有产业和企业都要经历市场的检验和初选,对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真正竞争力强、潜力大的产业和企业,要重点发展。在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上,要坚持扶优助强原则,谁的发展质量高、潜力大,就重点扶持谁、保障谁。资源给了低质量主体,就是加强了低质量发展;给了高质量主体,就是加强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工业发展态势,呈现的规律是优质产业、优质企业发展快,抓住了“高质量”这个牛鼻子,工业就会加速跑。
三是要让小的变大变好。我市小微企业多,小微企业中民营企业多,这也是我市的优势。高质量发展同样是“一个都不能少”,但发展小微企业的做法要从过去的对点扶持为主变为全面扶持,把资源分散使用变为集中使用:加强低租金、免租金园区建设,让小微企业进园集中发展,克服规模和管理劣势;加强费率低、保险高、便利多的融资平台建设;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向小微企业倾斜;建设公共平台,服务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产品销售等,完善市场服务机制;推动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中型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融合、与其它产业的融合。争取一年集中解决好一个重点问题,几年下来,我市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就会有较大的改进,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大更好。
(赵前斌,作者系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