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此背景下,去年初,市政协委员、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余捷泉提交了《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的建议》,聚焦我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希望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上取得突破,以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姿态拥抱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必要且紧迫
司法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环节,2022年以前,江门中院的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试点工作被省委政法委确定为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首批实践创新项目之一,创新的“诉讼服务处+巡回审判庭”江门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显著。此外,江门高新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也备受认可。
在司法领域深耕多年,余捷泉感受到江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中的痛点和短板。一方面,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所脱节,另一方面,因当时江门地区的专利诉讼由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管辖,权利人维权成本高、维权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打通各领域、各级部门之间的壁垒,成为破题的密钥。
“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具有紧迫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余捷泉希望,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囊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集成运营服务、行政执法、纠纷化解、司法确认、诉讼参与、法治宣传等多元功能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他建议,应在协同保护中心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纠纷对接工作室,并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诉讼服务处提档升级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庭,逐步实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管辖的涉江门知识产权纠纷直接在江门立案、调解、庭审、宣判,切实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
2022年初,余捷泉向市政协平台提交了《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的建议》。该提案提交不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便带队到江门中院走访调研,沟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推进方案。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我市虽未成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但在高新区火炬大厦已建立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打造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维权援助、中介服务、信息检索和协同保护五大平台于一体的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链,在实质上起到了协同保护中心的作用。在2022年,我市各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新突破。
“要实现涉江门知识产权案件在江门立案审理、集中管辖,必须对现有的诉讼服务处进行提档升级。”江门中院民三庭庭长唐砚说。2022年1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诉讼服务处升级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江门法院派出专业法官团队进驻其中,实现全市全类型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集中化、审理专门化和程序集约化,打造“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庭”江门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是全省5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中,唯一一个派驻法官团队进行常态化运营的巡回审判庭。
江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也属全省首创。去年6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中院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法院提前指导、数据信息共享等方式,共同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如今,我市知识产权纠纷经行政调解成功的,法院可直接进行司法确认,降低发生二次纠纷的风险。
此外,为了推动形成协同有效的跨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格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起草《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珠三角九市将建立起知识产权会商、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纠纷调解、资源共享、联合宣传培训、地理标志联动保护等七大机制,共同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
从数据看,2022年,江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市专利和商标质押项目数285项,全省排第四,同比增长367.21%;质押金额88.48亿元,全省排第五,同比增长300.41%。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国专利优秀奖数量创历年之最。
“提案办理成效超出了我的期待。”余捷泉对这一年来,江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感到惊喜和骄傲,“希望接下来江门可以持续擦亮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金字招牌,打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营商环境,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