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宫酒店公交站,市民正有序排队上公交车。 郭永乐 摄
车辆有序规范停放。李万兵 摄
天龙一街15座居民楼楼下的废弃花坛被移除后,车辆整齐停放。 凌雪敏 摄
城市文明建设在于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当路上的行车感觉明显变得顺畅有序,我就知道,我到江门了。”货车司机徐先生经常在珠三角一带穿梭,这是他对江门这座城市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年,公共秩序文明已经成为江门在大湾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
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江门公共秩序文明向新台阶跨越,去年12月起,我市相关职能部门聚焦停车难、交通秩序欠缺、施工围闭不规范等“城市病”,为城市把脉问诊,刮骨疗伤,取得了明显成效,让创建文明城市成果久久为功。
统筹/王平强 文/凌雪敏 郑锦春
明确目标 及时作出行动部署
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我们的脚步不曾停下。
我市相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任务和“五大专项整治行动”,由“一把手”亲自抓,聚焦我市公共秩序“痛点”,召开整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公共秩序整改措施,制定各项整改提升方案,明确问题清单、整改时间,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实现惠民、利民、便民。
触摸城市最真实的脉搏,直视城市秩序短板,方可对症下药。元旦前后,市公安局主要领导三次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就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进行暗访督导检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区工地一线,开展专题实地调研,同时结合中山、珠海等其他城市的经验,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剖析我市施工围挡公益广告短板,查摆问题。
《市公安局交通主要路口交通秩序包岗包段整治工作方案》《加强江门市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提升围挡水平及公益宣传品质工作方案》等行动“作战图”先后“出炉”,打下秩序整治坚实基础。
“田好靠人做,船快靠人划。”为确保整治行动按时、按质达成预期目标,江门市公安局组织开展道路交通主要路口秩序包岗、包段整治行动,执行“定单位、定时、定责、定岗”的勤务安排,确保每一个重点路口、重点路段每日早晚交通高峰有人疏导管理,平峰期等空档时段有勤务安排,显著提升路面警力密度及覆盖范围,日均投入路面勤务警力达到1200多人次。
一场全员行动的秩序整治序幕徐徐拉开,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全民动员、全民创造,江门用心打造出一座有序之城。
全面覆盖 持续发力改善出行秩序
城市秩序文明与否,生活日常见真章。
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准,站在路口就能一目了然。行人过马路时,对停车让行的车辆竖起拇指;骑行的市民来到斑马线前,自觉下车推行通过;执勤的警察在过马路的老人身后默默守护……如今,这一幕幕文明交通画面在江门随处可见。
我市公安机关围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重点难点,从去年12月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创新工作方法,逐个突破。科技加持让交通秩序治理如虎添翼。在空中,有闪着红蓝警灯的无人机在“喊话”,这是江门交警出动的无人机在针对行人、非机动车出行乱象进行劝导执法。
地面上,有志愿者、执勤民警正为维护城市交通秩序而努力。全市82个主要交通路口实现早、中、晚3个出行高峰期文明劝导全覆盖,路面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请下车推行过马路。”“不争不抢,遵守交通信号灯。”“单车、电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保障你我安全。”他们一句又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导,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出行秩序文明加分。
遵守规则出行不止为了文明,更事关生命安全。快递、外卖行业运营车辆曾经一度是城市交通秩序的一块“心病”。江门公安连续2次约谈了美团、饿了么等企业,要求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积极推动驾驶人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针对逆行、在机动车道行驶的非机动车驾驶人,交警对其开出50元罚单。据统计,截至2月25日,江门公安行动期间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91处,发动交通志愿者512人次,共开展交通文明劝导161728次。查处机动车遮挡号牌30辆,查处超标电动车、违法上路助力车1570辆,超员、超载摩托车40辆,查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交通违法23314宗。
当一群人都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时,可以感染更多人参与进来。“现在经过交通路口时,已经见不到违反交通秩序的人了。取而代之的,是互相体谅,文明互让的美丽风景。”市民许伯说出了他这段时间以来的最大感受。
挖掘空间 划出文明停车“规矩线”
目前,我市汽车保有量与公共车位数量差距较大,城市空间就那么多,如何抢空间、腾车位?过去3个月,江门大街小巷掀起了一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停车秩序整治行动,给停车难“顽疾”下了一剂猛药。
少即是多,敢做减法是关键。废弃花基、绿化荒地这些不起眼的角落是本次改造的主角。行动期间,交警部门清理僵尸车3343辆,查处和教育劝离违停车辆91462辆次。同时,交警、城管、住建、街道等单位强强联合,下沉各社区,摸清三区现存停车位底数,挖掘可改造空间。共改造31块500平方米以上的国有闲置土地、89个老旧小区的废旧花基,因地制宜,“应划尽划”。目前,已新增车位15万多个,其中小车泊位5万多个,摩托车泊位10万多个。一道道黄线和白线,划下了文明停车的“规矩线”。如今,市民明显感受到,家楼下的路宽敞了,停车位多了,行车因此也顺畅了不少。“停车空间有了,路不堵了,邻里矛盾也少了。”蓬江区天龙社区居民吴先生由衷感慨。
市民的称赞是鼓励,也是鞭策。解决停车难题,还得一鼓作气,把我市机关单位、学校、小区停车资源盘活起来,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才不至于停留表面,半途而废。目前,已有16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停车场共2241个停车位对市民开放,新增9个共享停车场。蓬江区政府结合停车场周边需求,初步确定首批试点开放白沙街道办、区政数局、区自然资源局、紫茶小学北校区正门和西门停车场共5个点。江海区外海街道文化中心拆除围墙,墙里墙外直接增加了123个车位。新会区在东区学校地下停车场建成310个横移式立体停车位,并继续探索在旧城区拓展建设立体停车库。今年初,凤山誉城、滨港御城、上城嘉泰等小区物管相继推出约2000多个车位供户主租赁。
一个个实在有效、诚意十足的民生“红包”,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现有车位的利用率最大化,给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优化细节 为群众绿色出行“撑腰”
在过去,施工工地周边泥水斑驳、扬尘四起是市容市貌的一个污点;街头的共享单车不是找不到,就是被破坏。绿色出行成为市民爱在心里口难开的无奈。
破解“细节难题”,为群众绿色出行“撑腰”,打造宜居城市不是说说而已。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推动围挡喷淋改造,落实场地硬化、裸土覆盖、车辆冲洗等措施,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感应清洗设备、扬尘监控设备等科技管理设备走进工地,并通过实名制管理系统平台,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城市建筑工地扬尘、噪音等文明施工远程监管的“全覆盖”。“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我的梦”“人人文明,路路畅通”建筑工地围挡换上“新装”,绿底花字让曾经的市容“污点”转身成为市容市貌的锦上之花。
绿色出行,公共交通保障少不了。我市从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管理提升全方位发力,为群众打造一个便捷安全的公共出行环境。去年11月以来,我市查处非法网约车案件63宗。127辆纯电动公交车在今年1月投入运营服务以来,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交车在支持微信、支付宝付费乘车的基础上,于去年12月又实现了银联卡闪付和银联二维码扫码移动支付,随手一扫就可乘车。
去年11月,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走进江门,共享单车一改以往“随用随停”的模式,停车点整齐排列的车辆成为如今城市文明的养眼点缀。三区政府、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对两家共享运营企业再次进行约谈,根据属地实际需要控制共享单车投放量。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小事做好了,市民公共交通体验得到了优化。如今,市民排队上车,井然有序;城市绿道上,怡然自得的骑行者越来越多,江门公共秩序正在翻开新篇章。
改造典型
停车位难找的局面 改观了
提到蓬江区的五福社区、天龙社区,停车难是不少车主的第一印象。以五福社区为例,因日常活动需要在此停放的车辆有约1000辆,此外还有许多前来办事的车辆需要停放,停车位需求巨大,但原有车位仅590个。周边居民都翘首以盼,希望两个社区停车难题能早日得到缓解。
按照因地制宜、“应划尽划”的改造思路,蓬江交警大队二中队的民警在日常执勤时,留意到不少小路旁的小花坛都荒废了。与该社区负责人商量后,交警觉得存在改造空间,便将该问题列入工作清单,推动改造工作落实。随着一个个废弃花基被移平、荒废泥地铺上了水泥,供居民停车的空间更多了。天龙一街15座居民楼楼下原有的废弃花坛拆除后,增加了7个小车停车位,小车有地方停了,出入路口也通畅了。
与天龙社区一路之隔的五福社区也有了变化。原本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社区里的花坛、空地被改造后,增加了1543个车位。“改造提升了居民信心,主人翁意识不断加强。我们收到了很多咨询电话,都是居民来咨询如何规范停车的。”蓬江交警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梁志华说。与此同时,随着执法劝导力度不断加强,两个社区的停车秩序一天一变,越变越好。“改造后,车辆顺向整齐停放,显得整齐、舒服。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秩序将会越来越文明、有序。”五福社区居民吴伯说。
专家声音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
院长王继远:
发挥警示功能
倡导文明行为
一直以来,江门这座城市的交通秩序是有口皆碑的,行车有序、文明互让的良好交通秩序已经成为江门的一张闪亮名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在交通路口、公交车站牌前,常能看见有志愿者在维护秩序。
一座城市美不美,得看这座城市的品位内涵是否深厚,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否有所提升。城市公共秩序是这些要素的直观体现,这同时也事关市民的生活体验感。出行是否便利,行车是否通畅,道路资源、设施是否充足是他们关注的“心头事”。
近期,社区腾出了许多车位,路面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大到路面行车,小到路面标识牌都充分考虑到市民需求。这些举措可谓诚意满满,足以看到江门市委、市政府破解城市顽疾的决心,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群众切实需求着手城市秩序文明建设的宗旨。
针对市民交通出行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执法部门“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与今年年初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精神不谋而合。“扬善”是文明城市建设的精神内核,通过倡导文明行为,从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更好的品质生活。同时辅以惩戒,发挥法律法规的警示功能。从而让市民逐渐养成文明出行的意识,使之成为新时代的一种风尚,实现让城市更美,让市民素质更高,幸福感、获得感更强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