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湖阅读中心成为市民“充电”的好去处。
礼乐街道英南村以江门市乡镇创文强基提质工程为抓手,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英南特色”。
“文明是江门的内在气质,也是我们的幸福底色!”“我们江门,不仅有颜值,还有内涵。”“变化看得见,实惠摸得着!”……近日,在江门市创文成果体验之旅中,市民感受侨乡新变化之后纷纷发出感慨。
不断增加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努力追求。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以多样形式、丰富活动和长效机制,推动创文水平再上新台阶,让创文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美好生活可感可触。
创建靠民
文明新风吹进市民心里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在城市文明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制定《江门市市民素质提升长效化工作方案》,开展《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起草工作,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去年,我市还深化文明道德风尚建设,落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工作要求,制作动漫宣传片,开展寻找十大最美创文公益广告景观评选活动,培育市民文明行为。
“以前个别人会在楼道乱放垃圾,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把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上下电梯还相互谦让。”家住蓬江区环市街道东风社区的全叔感慨,“我们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现在大家的文明素质更高了。”
发挥榜样力量,是创文路上必不可少的工作。敬业奉献好人梁惠宜、孝老爱亲好人伍凤兰等好人的故事感动无数江门人。为弘扬榜样的力量,江门每季度举办好人发布会暨现场交流会,启动“最美江门人”选树学活动,举办2019年度江门市十大“最美家庭”颁奖活动、召开文明家庭现场会,弘扬文明新风尚。此外,江门还深化“爱心之城”建设,命名第三批“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社区”“爱心家庭”示范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我市就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清明祭英烈”“开笔礼”“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于去年上半年评选20名“江门新时代好少年”,举办“新时代好少年”发布暨优秀童谣颁奖活动,推荐获评1名“广东新时代好少年”。
创建为民
城市提质让江门“颜值”更高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三线”整治,全市共拆除违法户外广告3.8万平方米,整治“三线”问题9200余处。坚决打好治水、治气、治废、治堵等攻坚战,让侨乡老城焕发时代光彩,为创文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漫步在高新区(江海区)城央绿廊,能感受到江门河南岸蜕变后的美。这段位于星海湾与江门演艺中心之间的河滨,既是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的示范工程,又是高新区(江海区)城市品质提升的一号工程。如今,已成为全市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是市民休闲娱乐“打卡”的网红点。这段河滨以前只是普通的人行道,地面坑坑洼洼。经过改造,这里焕发了“新颜”——2019年,城央绿廊9公里试点示范段建设任务完成。“江门城市品质提升成效显著,生活、工作在座美丽侨乡里,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日益提升。”今年69岁的市民苏心蓉经常带孙女到城央绿廊散步,她说,“江门创文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顽疾”,我市精细化城市管理,持续推进老旧社区五年改造、农贸市场三年提升、停车规划管理、环卫作业一体化、城市管理“一张网”、环境卫生“一把扫”等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实施乡镇创文强基提质工程,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镇、村基层延伸拓展。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十个一”工程,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91.3%。推动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全部争创文明城市,形成你追我赶的创建氛围。
创建惠民
公共文化事业加速发展
“这里建成后,阅读氛围更浓厚,环境更好也更舒适了!”走进高新区(江海区)龙溪湖阅读中心,参观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通透的采光,淡雅的色调,柔和的阅读光,以及高矮适宜的书架和桌椅……置身其中,让人情不自禁张开全身每一个毛孔,感受这里的宁静与舒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高文化惠民水平,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城市文明。
去年开始,我市实施“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行动,越来越多的优质文艺活动涌现。“如今,一座座格调别致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惠民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方便了我们市民汲取营养,江门这座城市也更有内涵了。”市民周珊珊说。
“侨”是江门的文化底色。市文明办坚持把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进“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具体行动,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行动,作为助推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创建利民
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创文是抓手,民生是基础,民心是根本。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创文为民惠民,切实推动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去年,江门基本完成5097户16659人的脱贫任务,贫困户的教育、医疗和饮水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扶贫工作连续三年被省评为“好”的等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不仅出台了“促进就业九条”的配套政策,打造“乐业五邑”品牌,启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更落实“南粤家政”工程,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一系列就业政策“组合拳”,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
创文,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江门全市16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分院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基本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省级绩效评价中排名第2。全市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80%以上,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