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大厅工作人员耐心为市民服务。
银泉社区内丰富多彩的公益广告。
迎宾广场公共卫生间属于“高颜值”。
濠桥市场内干净整洁,随处可见文明标语。
创文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但可以增加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在生活中,人人都是创文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创文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选取了部分场所,打造为创文示范点,为精准创文提供参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创建,这些示范点旧貌换新颜,初步成了创文样板,提升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下面,就去欣赏一下这些创文示范点的新貌吧。
文/黎禹君 图/黎禹君 谌磊
市公安局蓬江分局出入境办证大厅
办理证件“只跑一次”
窗口单位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既是服务市民的“窗口”,又是城市文明的“担当”,代表着江门形象,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
近日,记者走访市公安局蓬江分局出入境办证大厅,发现大厅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窗口环境,工作人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称赞,为创文增添了光彩。
走进办证大厅,显示屏不断滚动播放文明标语,办证流程、办事须知被摆放在醒目位置。
蓬江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马峻介绍,出入境大队在办证大厅醒目位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牌,在门口、大堂等显著位置,增设文明公益广告和市民公约,摆放折页、手册等宣传资料供市民查阅,还有五邑图书馆提供的免费图书、手机免费充电站等,无不体现着贴心的服务。
为了改善工作服务环境,该办证大厅利用休息时间迅速更换舒适的服务椅、安装LED天花吸顶灯、布置绿色植物、更新不锈钢垃圾桶、购置新轮椅、更换坐便器坐垫、增加无障碍标识等,给市民一个轻松舒适的办事环境。
“现在全市都开展创文工作,我们也努力营造创文氛围,始终要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通过落实机制更好地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将办证服务工作做得更好。”马峻表示。
文明城市创建的目的,是让广大群众共享文明成果。为确保创文顺利进行,出入境大队强化人员素质及内部管理。一是采取召开前台受理人员业务培训、礼仪培训、早间列队、定期小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好窗口服务各项利民举措,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让群众少跑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
5月1日起,全国实行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确保申请人到出入境接待窗口一次即可完成申办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全部手续。据介绍,该办证大厅早已实现“只跑一次”工作制度中的多项内容。5月以来,除法定节假日外,他们还在周六上午提供非工作日办证服务。
市民刘女士的家人定居在香港,她经常到该出入境办证大厅办理相关业务,自己是这里的“常客”了。“办理服务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热情。”这里文明有礼的服务令她感到非常满意。
江海区银泉社区
“住在这里越来越幸福了”
用文化增强底蕴,用文明滋润社区,打造和谐社区,创造幸福生活,是众多社区的目标。江海区外海街道银泉社区举全社区之力、集全民之智,积极投身到创文活动中。几个月来,不但形成了社区志愿文化,加快了社区文明进程,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银泉社区周边有裕泉路、德泉路、吉泉路、丰泉街等路段。随着居民汽车持有量不断增长,车多位少的矛盾逐渐凸显,交通堵塞、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困扰该社区居民“老大难”问题之一。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翠秀介绍,针对上述问题,社区对居民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发布公示征集意见,取得社区居民同意后,联合市区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共投入约20万元对辖区交通秩序进行规范管理。
“我们规划小车位250个,摩托车位1500个免费供居民停放。还改造道路出入口,修复坑洼路面,修剪沿路绿化树木等,破解了停车、行车‘两难’问题,规范行车秩序。”陈翠秀说。
如今,该社区街巷道路整齐干净,出行通畅,可喜的变化引来居民们点赞。“大家停车规范了,社区的街道看起来舒服多了,也没那么堵了!”居民余阳丽说。
该社区还组织人员对一些长期霸占道路和公共空间资源,长时间不上路行驶且废弃的“僵尸车”进行了整体排摸,并以张贴公告的形式告知居民及时自行清理。通过专项行动,清理120多辆“僵尸车”,还社区整洁的环境。
走进银泉社区,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各具特色的创文宣传、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都让记者真切感受到文明的温度,触摸到文明的脉搏。
据介绍,该社区发挥党员志愿者带动社会义工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先锋作用,多次联合结对市、区、街道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居民志愿者,共同开展“爱家园”志愿服务行动。
行动中,志愿者清理卫生死角、清洗路面及道路两侧公共设施、清除“牛皮癣”、清理楼道杂物、督导商铺文明经营、纠正乱停放车辆等行为,用实际行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创文中来,形成人人共同维护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为群众营造一个文明、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
“开展创文工作以来,我们社区的变化很大,大街小巷更加干净整洁了,小区堆积的垃圾不见了,各种文体活动多了,大家都觉得住在这里越来越幸福了。”居民张文凤笑着说。
蓬江区迎宾广场公共卫生间
“明星公厕”高端大气上档次
“察人观耳后,看国家则看厕所”,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一语道破了“厕所革命”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厕所是文明窗口的功能凸显。
走在江门街头,不少“明星公厕”获得居民大量点赞。蓬江区迎宾广场公共卫生间便是其中一个。该公共卫生间投入使用以来,新增了“第三卫生间”,人性化的设计深受市民喜爱,很好地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问题。
迎宾广场公共卫生间位于建设路与迎宾路交汇处,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蓬江区环卫局设备股负责人赵必宏介绍,结合创文工作,该局对该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为“文明城市实地考察示范点”,是具有“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高标准“文明公厕”。
据介绍,改造的项目包括:增加第三卫生间(含母婴间和无障碍间),更换厕格板,增加红外线小便器和洗手水龙头、干手机、热水器等,现已竣工并对市民免费开放,极大方便市民使用。
走进该公共卫生间,米白的防滑地砖,米黄色的墙砖,夜晚配以红色的柔和照明,确实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推开厕门,每个厕位内干净整洁,闻不到异味。
“刚开始我们不敢进来方便,不知道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竟然是公厕。小心翼翼地进来参观体验了一次,竟然爱上了这里,在这如厕真是一种享受。”62岁的退休老人王志香是土生土长的江门人,他说,把公厕建得这么舒适有品位,他还是第一次看见。
记者发现,除了普通的男厕、女厕外,公厕内还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它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子女带着年迈的父母、妈妈带着男宝宝上厕所,或是一些残疾人因隐私和方便问题需要特殊的卫生间。
“这个公厕很干净卫生,特别是独立设置的‘第三卫生间’,解决了很多尴尬的问题,每天都有老年人、带婴儿的家长来用。”赵必宏介绍。
小厕所,大民生,体现了最细微的人文关怀,“第三卫生间”赢得不少市民点赞。“以前我没听说过什么是第三卫生间,自从去了迎宾广场,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为特殊人群设置的场所,这样的服务真是太贴心太人性化了。”市民刘丽说。
我市根据“厕所革命”和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要求,计划按高标准改造农林公厕、东成村公厕等20座公厕,现正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和项目立项工作。
新会区濠桥市场
脱胎换骨展露新颜
集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也是衡量居民幸福生活的标准之一。在创文热潮的感染下,为了让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保障,新会区濠桥市场加强了市场综合整治,终于脱胎换骨、展露新颜。
濠桥市场位于新会区会城中心路段濠桥街,隶属新会区市场物业管理服务站,始建于1992年,199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服务约5万人的居民区,交通便利,是新会区的“老菜篮子”。
以前,该市场的一些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如档位设施、宣传栏、线路等陈旧落后而且数量不足。针对创文标准,新会区市场物业管理服务站投入460万元,对该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从5月10日开始施工,经过一个多月加班加点施工,目前整体项目已经基本完成。
新会区市场物业管理服务站站长黄炎携介绍,改造项目主要为市场摊位和墙面的铺设、水产档位改造、摊位广告栏的不锈钢改造、市场电路照明改造、地面水渠改造,并增设围栏和无障碍通道,市场内新设接待前台,增加LED屏,市场正门外墙进行翻新,对熟食铺和无障碍公共厕所进行改造等等。
如今,走进濠桥市场,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正门三幅大型公益宣传画上墙,增强了市场的美感;市场内、外制度、公益广告、相关标识全面增设更新;所有档铺进行了硬件更新,包括增设不锈钢边栏、将档口的瓷砖全部改为抛光砖、水产档还增设钢化玻璃围边等:二楼卫生公厕进行了高标准升级改造;加装无障碍通道方便有需要的市民进市场购买……
“现在秩序变好了,进市场买菜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在该市场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关逢珍看着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心情格外舒畅。她说,以前有个别商户为了图方便,习惯把车辆停在人行通道上,加上一些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导致市场内外拥挤不堪。如今通过整治,杜绝了摩托车、单车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看着焕然一新的市场面貌,市民张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买菜是一种享受,逛农贸市场跟逛超市一样舒心。这都是创文给咱老百姓带来的好处。”
“下一步,我们还继续会以高标准、严要求提升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努力做到市场硬件升级,管理档次也要升级,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应有贡献!”黄炎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