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凌雪敏) 2月27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林江群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记者从报告中获悉,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113845件,办结107730件,服务和保障新时代侨都现代化建设实现新发展。
这一年,江门法院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审结刑事案件5189件,判处罪犯5599人。为守护侨都和谐稳定,深度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前端成功调解纠纷30631件,同比上升5.72%。创新市场化调解模式,调解各类纠纷1.6万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成本超600万元。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会城法庭入选全国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赤坎法庭入选全省人民法庭调解工作典型案例。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办结司法确认案件3837件,培训调解员887人次。支持和规范仲裁,审结仲裁审查案件143件,开具全省首份协助仲裁调查令。发出司法建议276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这一年,江门法院围绕中心大局,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审结涉企合同案件28839件。用心为企业纾难解困,执结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6900件,追回债务16.3亿元;适用“活封活扣”案件550件,涉及金额4.16亿元;给予执行宽限期2041次,出具信用修复和主动履行证明78份。健全企业破产机制,促进市场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审结破产案件184件,挽救困境企业7家,盘活土地、厂房87.99万平方米、闲置资产31.2亿元。在知识产权案件方面,审结案件1232件,支持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法庭更好发挥作用,协助立案审查10685件。依法严惩“攀附”“仿冒”维达、卡地亚、耐克等国内外知名商标行为,办结首宗惩罚性赔偿案。
涉外法律服务迈上新台阶。去年全市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647件,办结司法协助案件121件,审结涉侨案件1257件。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设经验在全省获得推广。
这一年,江门法院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审结民生案件14606件,用心增进民生福祉。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102件,为务工人员追回薪资8935.13万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审结相关案件3707件。全省首推“三级联动+资金援助+立体帮扶”司法救助多元机制,为112名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145.67万元。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江门法院做到宽容不纵容,过去一年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7件105人,帮教154人次。联合检察、公安、教育等部门出台落实教职工从业禁止制度、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身损害赔偿等工作指引。审结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案件193件214人,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295份、家庭教育令3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