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凌雪敏) 2月27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江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钟东晖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记者从报告中获悉,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在检察履职中求真务实,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江门平安江门。依法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2132人、提起公诉6208人。探索建设“枫桥式检察室”,派驻镇(街)检察室驻点镇(街)综治中心协调解决矛盾纠纷180次。依法办理各类涉外案件81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办理各类涉侨案件38件,“检+侨”工作模式相关经验得到中国侨联、最高检联合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过去一年,创新的检察服务举措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法治沃土。全市检察机关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推进整治非农化、非粮化高标准农田94.7公顷,督促修缮水利设施45处。与行业协会探索健全“台山大米”“台山蚝”等地理标志使用行业规范,开展外海面非遗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各类案件93件,护航“百千万工程”加快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聚焦源头治理,我市检察机关建立涉渔乡镇自用船安全生产检察监督模型,督促行政职能部门整治违规船只69艘,并推进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办理,立案36件,有效治理船舶污染、城乡水污染和河湖“四乱”。同时,推动机制创新,督促行政机关建立危废管理会商、汽修企业备案、危废车辆信息互通等制度机制,促进该行业危废规范化管理;联合法院创新环保领域公益诉讼劳务代偿工作机制,让公益“破坏者”变为“保护者”。
过去一年,全市检察机关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牵引,在为民司法中求精至善,守护侨都民生福祉。
关注特定群体,检察机关综合采取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方式,帮助杨某某“一揽子”解决其妻子因工作期间遭遇交通事故引起的伤病去世后,涉及的180多万元的工伤损害赔偿款和交通事故赔偿款胜诉后无法执行的纠纷争议,帮助杨某某一家走出近五年的困局。
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我市检察机关联合有关部门制发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身损害赔偿工作指引、落实教职员工从业禁止制度工作指引,坚决遏制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多发势头。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检察监督与专门学校教育对接机制,设立驻专门学校检察官工作室,促进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矫治质效提升。
在检察履职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充分体现。江海、台山两地检察院分别与当地人大、政协建立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增强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检察监督协同效能。加强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沟通联络,在文物保护法意见征集活动中提出的意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吸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