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腾飞的翅膀。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全面发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江门制造”竞争力。
对此,市政协常委,香港江门总商会筹委会主任、香港太平绅士黄达东认为,江门应立足工业基础优势,深化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构建“工业+服务”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黄达东表示,近年来江门工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投资近两年连续超1000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过千亿地市,年均增速13%、总量全省第6,且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对设计研发、品牌营销、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迫切。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科创中心,拥有高度专业化的法律、金融、设计及国际化人才资源。两地可形成“江门制造+香港服务”的协同效应,加强互联互通,善用“香港经验”。例如,可引入香港工业设计团队,提升江门产品附加值;或两地共建跨境供应链平台,优化物流效率。
黄达东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更加促进了香港服务业资源与江门产业载体的迅速对接,推动了江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他建议,江门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聚焦产业链升级需求,发展科技研发、品牌营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二是坚定“人才倍增”工程,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积极搭建人才沟通桥梁,吸引专业人才落户,壮大本地生产性服务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两地可实行科创联动,聚焦“香港研发+江门转化”模式,形成创新生态闭环,同时突出“品牌化”建设,提升工业质量竞争力和品牌创建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黄达东表示,江门是 的“米袋子”“菜篮子”“海鲜铺子”,享有“中国陈皮之乡”“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中国锦鲤之乡”等美誉。江门香港两地可创新合作模式,发展农业食品领域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如引入香港品牌营销资源,打造“江门生产+香港认证”模式,或加强与香港餐饮企业合作,打造“江门厨房+香港餐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