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张茂盛
参加江门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热情高涨,为江门抢抓“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纷纷从文旅、园区、人才等领域入手,发表观点看法,给出意见建议。
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势能
海外华侨华人列席代表、秘鲁华助中心主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前主席、秘鲁联合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顺认为,江门“大桥经济”黄金机遇已经到来,江门崛起其势已成,江门工业逐渐走出了一条“破”“立”“质”“量”并举振兴之路。他进一步指出,作为中国侨都、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要利用华侨华人优势来推动发展。江门已牢牢抓住 建设这个机遇,必将“水涨船高”,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势能,实现城市划时代的跃升。
市政协委员、广东世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佘英杰认为,深中通道与黄茅海跨海通道预计今年建成通车,将历史性地提高江门地缘格局,也为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港澳合作的大广海湾经济区,是《 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江门的重要使命,市政府应乘大桥通车的东风,将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为大湾区第五大国家级平台,媲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的世界级大湾区。
市政协常委、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马振富表示,江门具有发展空间广阔、侨务资源丰富等多重比较优势,“大桥经济”对江门而言,连接的不只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有形之桥”,还包括连接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感情纽带的“无形之桥”,目前,江门后发优势已经显现,“大桥经济”为江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
加强交通互联带动经济大发展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一头连接着深圳、香港、澳门、中山等城市,一头连接着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市政协常委、澳门江门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陈杰恒曾数次随团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在他看来,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但要真正承接“双通道”通车带来的机遇、红利,江门还需要在招商、基建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努力,他表示,尤其是要发展好本地经济和投资环境,让投资者、人才真正停下来留下来,才能真正释放“大桥经济”的效应。
如何完善交通配套等基础设施,市人大代表,江门市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梅立全提出,将强化黄茅海跨海通道配套衔接路网,加快推进国道228改线、省道386扩建等重点项目,争取支持推动深江高铁南延线前期工作,加强交通互联带动经济大发展。推进大港航,加速铜鼓湾、鱼塘湾、长沙湾三个港口作业区建设,谋划打造综合特大港口群,建设具备智能仓储、公共运输、服务临港产业发展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发展大物流,提速鱼塘湾作业区码头建设运营,布局综合物流园区,提升对港澳和RCEP地区出口物流能力,搭建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重要平台。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深化城市合作。“交通先行。”市人大代表、广东聚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华表示,要密切与深圳合作关系,建议可以开通从深圳到江门的通勤班车,在两岸建立一条快速的通行通道,以连续流转连续运转的形式,循环通勤,加快人流的流动。
文旅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代表、委员们认为,江门身处珠江西岸腹地,与香港、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可通达性仍有短板。但随着“双通道”今年建成通车,这一局面将彻底改变,一体化、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即将正式建成。而这一格局的转变,为江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文旅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作为来自文旅行业的代表,市政协常委、香港五邑总会理事长、香港泉林国际董事长谭文超十分希望江门能抓住政策利好,推动大广海湾文旅大项目加快落地,加强江门与深圳、港澳地区的文旅交流与合作。他表示,港珠澳大桥逐步开通了“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如今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亦将建成通车,预计未来有大量的港澳车辆和人士进入内地和江门,建议江门抓紧做好旅游文化工作,比如携手深圳、香港和澳门策划高质量的“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香港有优质的旅游推介平台和人才,可以加强跟香港合作,向全世界推介江门。同时,建议江门发挥自身作为农业大市的优势,做好农产品和食品的包装推介,建设好生产、体验、采购、电商‘一条龙’基地,让游客满载而归”。
马振富建议,要加强与香港、深圳的区域协同发展,加强推动发展旅游文化业,大力发展江门两天到三天之特色旅游文化业,吸引香港、深圳的游客,乃至海外的侨胞到江门旅游观光,同时继续做好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工作。
市政协常委、广东扬航电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江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刘飞鸿建议:“要精心打造核心高品质商圈,充分展示江门的侨乡特色和文化魅力,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港澳同胞入江旅游、留江消费;新拓大桥观光游、海岛游、历史文化游等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打造江门市旅游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