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院擦亮“法治侨都”底色 凝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党建赋能 奋楫争先
江门法院青年干警举办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助力法院工作跑出“加速度”。
新会法院“村巷法官”在柑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台山法院法官回访司法救助对象。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江门中院政治处党支部在红色基地雅瑶宋氏大宗祠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江门, 重要节点城市,不仅是全国著名侨乡,也是一片集聚红色资源和革命传统的热土。“爱国爱乡、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侨文化和“兼容并蓄、重农兴商”的五邑文化交融积淀,铸就了这座城市改革、开放、创新、务实、包容的特质,更滋养着绵延不息的红色基因。
根植这方沃土,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门中院”)坚持党建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创新“党建结对+业务联动+基层治理”模式,以“中院总品牌、基层法院子品牌、各支部微品牌”为架构体系,把党建工作往心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长远做,助推司法服务全面提质增效,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党建品牌多次入选“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凌雪敏 通讯员 丁洁 何奎
往心里做——
牢记职责使命
赓续百年初心
走进江门中院院史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满年代记忆的胶片图像。
1983年,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砥砺前行,江门中院对党忠诚、赓续初心的步履铿锵而坚定。
“人民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江门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施适多次在全市法院大会上强调。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从党史学习教育到“两个确立”主题教育,再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江门中院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层层推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吹响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
院党组精心组织主题教育读书班,在规范学习、示范带动、学以致用上持续下功夫。各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夯实理论功底,筑牢思想根基。
“树立坚定信仰是第一步,建好组织体系是第二步。”江门中院政治处主任余捷泉说,党的领导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体系,只有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为此,江门中院党组掌舵定向,把党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确立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提质效的工作思路。
各项工作融入党建总体计划,一把手亲自统筹部署,班子成员分条线牵头推进,两级法院机关党委具体指导,党支部首创实践……任务目标层层细化,工作责任层层压实。
针对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不够深入、视角不够广的问题,江门中院创新推出“党建结对+业务联动+基层治理”工作模式。
“中院机关16个党支部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在全市29个人民法庭中选定1—2个作为联系点,党课共学、党日共过、问题共研、文化共创。”江门中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坚介绍道。
两级法院党支部联动共进,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2023年,江门中院政治处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村巷法官”入选第二届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如何推进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江门中院及时梳理总结近年来党建创新工作经验做法,转化为20项制度成果,形成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党建创新工作机制。中院机关党委每季度都开展“插旗亮牌”考核,并将党建创新工作纳入考评基层法院党组年度综合考评和党支部书记述职范围,切实拧紧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理论领航、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红色动能汇聚在支部堡垒之中,助力法院工作跑出“加速度”。
往实里做——
探索兴业之道
护航高质量发展
“多亏法院为我们修复了信用,开春投标、融资都不会受影响了。”2023年1月,被执行人康悦电子有限公司老板刘东长舒了一口气。
之前两年,刘老板公司因经营困难拖欠供应商货款“吃”了官司,被法院强制执行。虽及时还清了欠债,但银行的征信记录还是被“划花”了,融资贷款受阻。
正当刘老板焦灼之际,江海区人民法院发出了“一纸证明”,帮助他的公司摘掉了失信被执行人帽子,成功获得银行贷款投入生产。
这张全市首份自动履行证明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执行措施对市场主体的不利影响,成为司法惠企的一个亮眼注脚。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源于优质的营商环境,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牢牢抓住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江门中院副院长梁秉锋说,该院把“积极探索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特色路径”写进了党建引领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出台相关文件,建立服务清单,从制度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平等保护、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鼓励被执行企业自动履行,健全失信被执行人预警和信用修复机制……让诚信的被执行企业“喘口气”,是法治营商环境的温情,也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柔性政策。
“活封活扣”358件、执行宽限113件、信用修复证明39份、盘活资金1729.54万元……这一年来,江门中院通过善意文明执行,交出了暖企惠企的法治答卷。江门法院执行工作也连续六年排名全省第一。
特色产业是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发展中孕育出的金字招牌。作为广东省传统农业大市,江门充分发挥特色资源、比较优势,培育出新会陈皮、杜阮凉瓜、台山丝苗米等一系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守护群众的“菜篮子”,知识产权保护也可以如此“接地气”。
去年4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正式挂牌,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全面实行。以此为契机,江门法院不断推进涉农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协调建设涉农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以法治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还通过调研走访、开展普法活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各主体对农业知识产权法律需求。”谈到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江门中院民三庭庭长唐砚说,通过与农业育种者、农业企业、农产品代理组织等的联系沟通,引导其增强对繁育技术、品种权的保护意识,自觉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各市场主体尊重知识、诚实守法、崇尚创新。
此外,江门法院还通过多元共治、源头解纷、高效调审,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涉农纠纷诉源治理模式。从农产品种植到销售,从单一产业到文旅融合,在全链条司法保护之下,2023年全市涉农纠纷案件量降幅达70%。
往深里做——
坚持人民至上
厚植为民情怀
“这笔钱是帮助我们家渡过难关的救命钱。”邝伯的老伴儿黄阿婆在病床前紧握法官的手,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邝伯年过花甲,两年前经历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颅脑受损致一级伤残。随着治疗的进行,保险公司赔偿款渐渐花光,邝伯一家捉襟见肘,而交通肇事方本应给予的赔偿款却因其无任何财产,一直无法执行。巨额医药费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若再筹不到钱,只能放弃治疗。为此,台山法院提请江门中院和省高院,为邝伯申请了11万元司法救助金,这是全省首宗三级法院联动救助案件。
民生福祉千钧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法院工作永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江门中院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牢记人民法院为人民,用心用情用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践行人民至上。”
依法认定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劳动关系、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7554.4万元、帮309户业主实现安居梦……过去一年,江门法院着眼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审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基本民生案件5269件,让新业态从业者有尊严,让网络消费者有保障,让正当购房人有住所。
“他最近没再威胁我,也没骚扰我父母,我们终于能过上安生日子了。”小唐开心地对回访法官说。为及时保护家暴受害人合法权益,江门中院与妇联、检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印发协同开展反家庭暴力工作指引,全年共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40份,为小唐这样长期饱受家暴伤害的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绿荫。
海内海外,天涯比邻。针对侨胞、侨眷诉讼难问题,江门法院架起司法“连心桥”——
推行跨境网上立案;采用涉侨“异步审理”系统化解纠纷;出台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意见;制定涉侨企司法保护十条措施;建立湾区涉侨调解员智库;全国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模式,打造华侨华人争议解决和法律服务高地……
“没想到现在跨国办事可以这么方便,解决了我的心头大事!”身处加拿大的关先生通过微信“授权见证通”小程序连线蓬江法院,出示了身份证件和弟弟的放弃财产继承权公证书,仅用5分钟便完成了在线授权委托,获得了对父亲财产的处置权。
“江门中院涉侨纠纷线上办理,极大地便利了海外侨胞。”全国人大代表黄达昌认为,这些涉侨多元解纷的有力工作举措,应该得到全面推广。
在赤坎华侨古镇、开平市塘口镇、冯如故里昌梅村等侨胞、侨眷聚集区,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站点也相继成立,“指尖上”的便利和“家门口”的驿站交相辉映,司法护侨版图不断扩大。
如今,江门法院特邀调解员队伍已扩充至153人,海外法律服务站增至16个,多元化解涉侨纠纷836件。
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司法为民”从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人民法院根植于心、落实于行的坚守。
往长远做——
坚守法治精神
弘扬法治文化
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
法治历史长廊、廉洁文化展厅、党员活动室、习近平法治思想灯牌……走进江门中院大楼,浓浓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法治侨乡”壁画,让人牢记在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立体展板,让人驻足品味。走廊中、楼道内,随处可见的法治金句,字字珠玑、催人奋进。
在江门中院的带领下,全市法院根植工作实践,努力创造法院文化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法院文化落地生根。
“胎儿可以来继承,破坏生态要严惩,高空抛物将问责,弘扬家风和美德……”开平法院根据辖区案件特点及风俗文化特征,指导村居创制民法典歌谣,以柔性法律规范填补基层治理空白。
鹤山法院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精神,围绕“践行使命坚守初心、开拓创新巧用慧心、攻坚克难聚力齐心、定分止争倾注匠心、司法为民温情暖心”的“五心”工作理念打造省级三八红旗工作室,为基层妇女儿童撑起一片天。
新会法院将梁启超的家风家教理念融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组建党员宣讲团,为学生和家长讲授“启超家风法治课”,36名失足少年在接受一对一帮扶后,弥合了亲情裂痕。
一时间,法治文明之花在侨乡大地热烈绽放,法院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红通人员”许国俊贪污、挪用公款案彰显了公正司法的态度;杨滔涛、王鑫侵犯著作权案树立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鲜明导向;歌曲《启程》唱响人民法院破浪前行的决心;短视频《“池一谦”的正反人生》奏响全民反诈协奏曲……
一个个精品案例、一批批文化作品产生广泛影响,法理情理高度融合,正义正气充分显现,法院文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江门法院通过组织观摩旁听、开展“法律七进”、参与民生热线等形式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文明,让法治文化接地气、润人心。2023年,全市法院共开展法治宣讲活动240余场,举办“法院开放日”16次,“法治校巴,保‘未’同行”普法项目获省级优秀普法工作奖。
“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施适表示,江门法院将大力弘扬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不断夯实人民司法之基、力量之源,努力把法治打造成江门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高质量司法赋能新时代侨都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乘风破浪谱华章,风劲正是扬帆时。新时代新征程上,江门法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务实笃行,以坚定、坚实、坚韧的步伐,在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