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当前,江门正深入推进包括“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等在内的“六大工程”,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助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建设成为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并提出大力引进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百名博士引进工程”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对此,人大代表们围绕“如何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建言献策,助力江门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建设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做大人才“增量”
搭建平台把人才“请进来”
代表们认为,建设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关键在于做大人才“增量”,要想把人才“请进来”,关键在于精准搭建好平台。
市人大代表、中科健康产业控股(江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姌婷表示,江门在“筑巢引凤”过程中,应当注重衔接机制的完善。“要充分考虑产、学、研、用等几个层面,找准高层次人才落脚江门的具体衔接点。”温姌婷认为,有的人才在自己的专业科研领域可能需要和高校、专业协会有交流,政府部门应当注重高层次人才的这些“高层次需要”。
温姌婷还建议加强与行业领军人才的交流、对接。她认为,行业领军人才具有“虹吸”效应,对地方科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行业领军人才的背后有着广泛的人才资源,引进这样的‘领头羊’,可以带动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驻。”温姌婷说,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协家协会,为“领头羊”人才创造更多交流和共事的机会,“筑巢引凤”的同时带动更多“凤凰”在江门“筑巢”,从而吸引更多人才进驻。
当前,江门正大力推进“双碳”实验室建设,并提出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纳入省实验室体系。对此,市人大代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彭志平认为,高标准打造科创平台是江门引入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一环。“没有一流的创新平台,没有对应的博士点,高层次人才很难落户江门。”彭志平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和人才,将制约江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江门应尽快在广东省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
“科技核心骨干对企业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市人大代表,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吴芳认为,企业应注重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加大博士、博士后的引进力度,通过打造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基地等,形成产业科研高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非常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技术工作,去年该公司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市首家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的企业。
做优人才“存量”
强服务用好留住人才
人才资源,引得进是第一步,用得好、留得住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巩固“人才倍增”成效,是地方“筑巢引凤”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考题。
市人大代表、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志强是我市通过“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如何做优人才存量,钟志强建议,要注重“引育”结合,“江门可以持续性定期举办各类人才交流论坛,并尽可能针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让人才在服务江门的同时提升自我”。
“我们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把人才培育好、服务好。”对于如何做优人才“存量”,市人大代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宋岩表示,江门聚焦“人才倍增”工程,接下来将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提前整体谋划布局,把人才用在最适合其发展的位置上。“江门正在谋划开展千名处级干部联系千名人才制度,第一时间了解人才的需求,帮助人才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奋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宋岩说。
对于江门日趋完善的人才引育制度,不少人大代表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提出“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发展”等意见和建议。
“目前江门事业单位的人才,以及本地晋升的高层次人才都比较难享受到江门的人才优惠政策。这不利于留住人才。”市人大代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副园长李福明建议,可以将我市事业单位引进和吸收的人才,纳入江门市“实施产业人才鼓励计划”和“实施本地人才培育计划”。
(文/皇智尧 何榕 罗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