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链接: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图解: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推动文化强市高质量建设 大力实施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正式出台
重点实施文化发展改革六大行动
近日,《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全面谋划了新时期江门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蓝图。“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实施文化发展改革六大行动,包括“思想传播行动”“形象亮丽行动”“文明提质行动”“文化供给行动”“产业创新行动”“国际传播行动”等,每个行动配套提出若干个重点项目,确保实施路径有效可行。
根据《规划》,到2025年,江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将实现大发展,理论武装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艺精品创作活跃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得到传承弘扬,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优化升级,海外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大满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协调发展。
思想传播行动
实现理论武装体系更加健全
思想传播行动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规划》提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在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的基础上,持续做好理论深化和成果转化。完善“大学习”工作机制,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等制度,每年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不少于10次。组织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辅导读本以及分领域学习纲要的阐释学习。持续推进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工作。完善建立“五学联动”机制,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方面,建立健全“六宣联动”理论传播格局。持续办好江门日报理论专刊、江门新闻网理论频道、“直播江门”“江门邑网通”理论专栏及电视理论专题节目《学习时间》,制作融媒体产品,加强新媒体传播。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红色阵地优势,持续开展“碉楼下的党课”“音乐党课”“榕树下的讲堂”“党史主题公园”等百姓宣讲活动,培育一批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发挥侨都社科智库作用,举办理论研讨活动,办好《江门智库专报》。
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方面,持续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规划》还明确,建设“学习强国”江门学习平台,发挥党媒政网优势建设江门学习平台,整合县级融媒体、党报、党台、党网资源,加强“学习强国”内容建设。
形象亮丽行动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形象亮丽行动提出,忠诚履行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切实做到新闻舆论工作“48字要求”,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规划》提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突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闻宣传,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实施新闻精品生产培育计划,重点指导扶持一批优质新闻项目,建立项目化主导、团队化运作、立体化作战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做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在加快媒体深入融合发展方面,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市县媒体贯通、部门单位联动的主流媒体传播矩阵。一方面,加强资源整合,深化“对外传播工作室”“短视频工作室”以及“网红工作室”融媒体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另一方面,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构建移动传播矩阵,打造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不断拓展“媒体+综合服务”广度和深度。
在提升重大舆情引导能力方面,健全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联席会议机制。统筹重大新闻发布活动,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要根据本部门本地区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要工作,主动设置议题,定期安排发布,回应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切。
文明提质行动
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品质内涵
文明提质行动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品质内涵,提高全市人民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程度。
《规划》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基地,整合运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展各类庆祝、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开展“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媒体传播行动,创作一批主题鲜明的融媒体作品。
同时,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17%。修订完善《江门市“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实施意见》《江门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实施意见(暂行)》《江门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意见(暂行)》等相关文件,进一步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城乡社区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总结运用开展“党史进校园”系列活动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开展“开学思政第一课”“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等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规划》明确,按照“阵地共建、活动共办、队伍共育”原则,扎实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县级党委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持续宣传贯彻落实《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部署落实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每年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守好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品牌。
此外,深入推进各县(市、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导推动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跨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行列,恩平市晋升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巩固全域创建工作成果。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努力扩大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和“光盘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快递小哥传递文明”系列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培育文明风尚。
文化供给行动
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供给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持续推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侨都韵味的文艺精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规划》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程,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持续用好“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深度挖掘江门海外侨领、工商企业家、影视明星、武术名家等具有较强海外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社科普及基地、工人文化宫等文化教育功能,擦亮“中国舞蹈之城”“中国曲艺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写生之城”等文化品牌。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标志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着力打造“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动公共数字文化云平台建设。持续开展“江门读书日”“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书香企业”等活动,打造“江门艺术季”文化品牌。每年组织送各类文化下基层活动不少于2000场次,公益电影放映1.26万场次,扩大市民免费使用文化体育场馆适用范围,不断增加惠民性体育设施数量。
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方面,加强文艺精品组织策划,聚焦侨都主题进行素材整理挖掘,讲好感人抗疫故事、科技创新故事、绿色发展故事、华侨华人故事、生活奋斗故事。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深化江门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文艺创新创作活力。对全市重大文艺精品项目予以资金优先保障,对获得国家、省级奖项的作品给予大力扶持。
产业创新行动
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创新行动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完善产业规划和政策,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数字化战略,开展侨都文化产业重塑行动,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提出,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印刷出版、工艺美术、电声设备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鸿兴印刷(鹤山)有限公司、广东兴艺数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组织企业参评广东政府出版奖,推动建设智能印刷制造产业园、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技术推广基地,打造承接港澳印刷业的示范区。
同时,推动科技赋能转型,积极培育5G、4K/8K、大数据、版权交易等新业态企业,推动数字创意、移动媒体、网络传播、文化博览、版权兴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广电生态体系。提高“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台山侨创中心、开平塘口青创基地等园区发展水平。支持建设众创空间和文化产业孵化器。鼓励打造电竞产业经济形成规模。
提升文旅融合质量方面,《规划》明确,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把赤坎古镇打造成为在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华侨文化文旅新地标、中国侨都华侨文化新载体,把古劳水乡打造成为 生态文化旅游典范景区,把浪漫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为 领先的滨海高端旅游目的地和示范项目。持续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示范点,在全市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布局新兴文化产业方面,鼓励“大电竞”优质产业生态发展,支持有条件地区布局建设一流赛事场馆和基地,培育引进顶级赛事。推动“直播+”,规范发展品质直播,支持聚焦电商、文娱、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快产品、模式和业态创新。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云直、播、云音乐、云演艺、云游戏、云旅游、云会展等交互式沉浸式业态。
发展数字文化新体验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新华书店、农家书屋等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商业街区等公共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线下场景。
国际传播行动
有效提升海外传播能力
国际传播行动提出,心怀“国之大者”,在国际传播中勇于担当作为,建设用好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侨都故事。
《规划》提出,增强对外交流合作品牌影响力。以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为抓手,传承侨批、老字号、方言等历史文化符号。挖掘江门传统戏剧、美术、舞蹈、中医药、美食等民俗文化内涵,塑造侨都文化交流新品牌。加强中国侨都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领域,提升江门侨乡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对外交流品牌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云交流”等方式讲好江门故事。
同时,丰富华侨华人合作交流活动。积极参与粤港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保护申遗。面向港澳地区和海外华裔青少年、青年企业家、社团侨领,实施“共融共情共心”研学旅计划,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共同画好最大同心圆。引导港澳艺术家及海外华侨华人艺术创意团体,共同创作一批反映江门历史人文风貌、新侨都新魅力新形象的文艺精品。
《规划》明确,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加快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加强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宣介。办好“中国侨都国际传播精品奖”评选活动,鼓励全球新闻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把目光投向中国侨都,更多关注江门、宣传江门。采取“前店后厂”宣传模式,构建宣传、外事、统战、侨务等单位一体运作,官方机构、群团组织和民间协会协同发力,本地媒体、国内媒体和境外媒体等三大渠道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全方位立体生动反映江门改革发展经验成果。创新对外传播内容、渠道、方式,提高传播艺术,实现精准传播,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