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精准扶贫迈入“2.0模式”
着力构建“11+3+4”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
江门日报讯 (记者/唐达) 我市是全省最早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举措的地级市,昨日(4月1日)下午,我市举行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媒体见面会,提出着力构建“11+3+4”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宣布江门精准扶贫迈入“2.0模式”。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参加会议。
过去一年来,我市在扶贫攻坚的思路上先人一着、行动上先走一步,实施“两个率先”的创新举措(即率先将城镇贫困户纳入扶贫开发帮扶范围,实现扶贫对象城乡全覆盖;率先将扶贫工作与守住绿水青山及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破解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了三个“全面完成”目标(即贫困户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贫困村精准脱贫目标全面完成;103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目标全面完成),构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创出了具有江门特色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记者从见面会获悉,接下来,我市将出台2016—2018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着力构建“11+3+4”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容福华表示,新时期我市精准扶贫工作体现了多方面特点。一是实行精准识别,全面摸清帮扶对象情况。同时,我市还专门开发了“江门市精准扶贫网”,将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按要求录进系统,并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采取精准措施,建立起常态化全覆盖的城乡扶贫长效机制。“11+3+4”即是:以11项精准扶贫措施促贫困户精准脱贫,以3项精准措施全面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以4项精准措施改善老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推动社会帮扶,打造“江门模式”扶贫新路子。我市将结合本地实际,在社会扶贫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力推进“百企扶百村”、“百医牵百村”、“千(万)义工助千户”以及社工组织参与扶贫等社会扶贫模式;同时,我市还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包括严格落实市、县、镇、村四级党政一把手抓扶贫责任,把脱贫任务完成情况列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
据了解,经多轮摸查,全市现已认定6424户20101人的城乡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作为统筹城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对象,其中农村贫困户5363户17058人,城镇贫困户1061户3043人。此外,我市还将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管护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和资源管护考核奖补机制,确保到2018年全市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2016年达到15万元以上,2017年达到18万元以上。
相关链接
“11+3+4”都有哪些内容?
以11项精准扶贫措施促贫困户精准脱贫:主要包括建档立卡、部门挂扶、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救助扶贫、“互联网+精准扶贫”、社会扶贫等一系列举措,力促贫困户精准脱贫。
以3项精准措施全面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助和资源管护激励型财政补贴政策,建立稳定的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和资源管护考核奖补机制;二是加快村(社区)公共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将精准扶贫服务与“邑家园”的工作内容综合推进;三是定期举办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培训班。以此,全面提升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以4项精准措施改善老区生产生活条件:确定110条老区行政村作为新时期重点帮扶村,落实定点帮扶措施。通过优先解决81条相对落后老区村委会通200人以上自然村的村道硬底化问题和79条未通自来水的老区村的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改善老区村的行路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加大力度解决老区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着重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着力改善老区村的农田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