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府办〔2016〕1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直、省直驻江门有关单位: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前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改善民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技术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10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意见》(粤府办〔2014〕4号),进一步发挥计量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推动计量事业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的总目标,坚持强化基础、完善体系、提升能力、服务发展的原则,以计量标准建设为核心,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基础前沿和应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充分发挥我市计量技术机构的作用,全面提升我市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计量服务保障、为建设质量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目标。
1.量传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科学规划量传溯源体系,加大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改造升级力度,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加快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资源利用、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填补我市量传溯源能力空白。加强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支撑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建设。推进企事业单位内部量传溯源工作,合理配置计量标准,保证量值准确可靠。至2020年,打造实力雄厚的市级计量机构和基础扎实的县级计量机构,市、县级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标分别达到150项以上和15项以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达到200项以上;计量检定、校准行为更加规范,实现计量校准机构100%依法备案。计量标准建设在省内达到中上水平。
2.计量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全市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备,计量科技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平台、计量支撑体系等基本健全,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明显加强,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普遍提升,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至2020年,建设省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并争取升级为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市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3.计量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能力显著增强。贯彻落实计量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计量监督管理体系,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安全计量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至2020年,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7%以上,我市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引导并培育350家以上诚信计量示范单位。通过政策引导,不断完善能源资源计量量传溯源体系,加强能源资源和碳排放权交易计量监管与服务能力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动我市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我市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依托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以下简称市质计所),建设省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市质计所现有能力为基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不断提升该所计量检测综合能力。扩充检测场地,升级检测装备,突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我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及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的需要,投资建设大容量检定装置、大流量检定装置、机械加工件的精密测量等五邑地区最高计量标准及精密测量设备,把原有项目通过搬迁、改造重建,打造能力过硬的计量专业化技术基础,力争构建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形成对产业和周边地区计量服务的辐射作用,更好地适应与支撑我市的经济发展。
(二)全面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建设。
强化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政府计量实验室功能。市级机构和个别技术条件较好的县级机构积极参与实用性计量科研开发,争取在我市建设省级专项计量站,在法制计量和参与校准市场竞争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县级机构加强基础建设,重点提高对法制计量的支撑能力,具备完成量大面广、涉及民生的强检项目的全部检定能力。
(三)推动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1.指导企业加强计量检测。鼓励企业参与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加强计量检测工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生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和重点耗能企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和管理,实现生产过程有效监控。
2.引导企业推进管理体系建设。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在健全计量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推进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促进企业完善技术基础和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引导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按照《计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3.服务中小微企业。围绕我市实施推进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打造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和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深入研究计量对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总结经验和做法,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充分发挥计量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计量管理人员培训,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计量检测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加强计量科技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1.以市质计所为主体,联合其他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机构,建立完善我市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大型计量科学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数据、计量科研数据以及科研成果数据,建立集计量技术、计量服务和计量监管等于一体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升计量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
2.加强计量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力度,开展计量科研成果展示、科研人员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共同开发,将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及有效应用纳入科技评奖范畴。加强与兄弟院所的计量技术合作,建立技术交流服务平台,提升计量校准测量能力。
(五)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主体责任。加强对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强制检定的监管,组织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效对标等活动,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和应用。建立健全能源资源计量数据采集、应用制度,督促和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工作。协调已建成的能源计量中心开展对我市主要用能单位的水、电、气、油、煤等能源的能耗量值数据在线采集、动态监测、分析诊断;支持建立本地区重点耗能企业数据库,力争建成覆盖全市的能耗计量数据监测网络,为政府实施节能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能源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数据。开展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监督抽查,加大对虚标能效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推进计量监管体系建设。
1.落实计量行为的主体责任。一是强化计量基础地位,巩固和推进实施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制度,加大证后监管和计量器具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夯实量传准确可靠的基础。二是加强法制计量宣传,进一步推进各类计量行为实施者落实计量行为主体责任。三是加强对各类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开展计量比对,规范检定、校准行为。四是建立健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档案,加强动态管理,明确使用单位对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责任。五是提升计量执法水平,重点提高对加油机、电子计价秤、出租汽车计价器、汽车衡等利用高科技作弊行为的计量监管和执法查处能力。六是逐步建立完善应对计量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社会和舆论监督。七是积极推进计量专题宣贯和培训,强化计量行为主体的计量意识;开展重点领域强检计量器具专项监督检查。
2.强化企业诚信计量意识。开展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培育计量示范单位,实施诚信计量分类管理,建立诚信计量红、黑榜制度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实施“计量惠民,诚信促和谐”工程。加大计量专项检查和执法力度,及时依法处理计量投诉,营造诚信计量良好氛围。强化经营者诚信计量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进建立诚信计量自律机制。
3.加大民生计量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点领域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逐步在集贸市场、医院、加油站、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站等领域推行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结果公示制度,依法接受社会监督;对集贸市场的衡器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实行免费检定、对依法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费用实施免征,至2020年全市全年免检免征计量器具金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对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等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逐步实行免费检定。加强对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健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机制,对电子秤、地中衡、加油机和定量包装商品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专项检查和整治,加大对过度包装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形成民生领域计量监管的部门合力。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强检计量器具长效监管机制;落实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结果公示制度,促进相关部门加强对相关计量器具的管理。
4.加强计量法治建设。加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商品包装、计量器具等计量专项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力度,加强计量行政执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我市实施计量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由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卫生计生局、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组成。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各部门重点工作详见附件),各司其职,共同推动计量事业发展。
(二)资金保障。
加大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支持开展计量惠民、惠企活动;市本级,各市、区将每年开展免费检定计量器具工作的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实际及结合财力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计量惠民活动,把与人民生活、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所需费用逐步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强制检定所需计量标准等计量检定设备投入,完善基层计量执法手段,提升计量执法能力和水平。重点要针对打牢计量科技基础、构建计量检测服务体系等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推动计量基础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人才保障。
创造条件建立江门市计量专家库。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紧缺的高层次计量专业人才列入我市人才引进计划。质监部门要针对质量强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计量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计量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与省级计量主管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联系,选拔年轻的计量技术骨干参加省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和实验活动,重点培养计量科技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从教育、培训、实验、科研等多方面培养计量技术骨干、计量高级人才和计量技术专家。鼓励计量技术人员参加计量许可考评和计量认证评审等实践,建设专业化计量人才队伍。加强注册计量师队伍建设和计量监管人才培养,提升计量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
(四)文化建设。
各级文广新部门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发〔2013〕10号文、粤府办〔2014〕4号文和本实施意见。不断挖掘计量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重要基石的主题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全方位宣传计量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营造良好的计量文化氛围,推进计量文化建设。
质监部门要结合每年的“5·20”世界计量日活动,加强计量法制宣传和计量文化普及,逐步将计量实验室开放常态化,开展计量科技和文化进工业园区、进企业活动,营造计量文化的园区互动。
(五)评估考核。
根据省的相关考核规范,考核各市、区计量科研成果及其转化和有效应用情况,各市、区财政落实公益性计量标准建设及其维护费用、支持计量重点建设项目情况,各市、区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质量竞争力指数相关指标)工作情况,各市、区监督重点耗能企业落实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省节能减排考核计量相关指标)相关要求工作情况。市质监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市、区落实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将既定的任务和目标量化为每年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以绩效考核来推动“十三五”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