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府办〔2016〕14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直、省直驻江门有关单位:
《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6—2020年)》业经市政府十四届(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委宣传部反映。
2016年5月18日
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2016—2020年)
为了贯彻落实江门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丰富“中国侨都”的建设内涵,提升“中国侨都”的建设水平,推动侨乡文化的繁荣,以满足侨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侨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江门“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制订本发展纲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侨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国侨都”为品牌战略,推进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以文化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文融城,全域规划,整体推进,促进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为打造“三门”建设“三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中国侨都”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 年,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侨乡文化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体系、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拥有较完善的文化设施、引领潮流的文化人才、富有影响的文化精品、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各项主要文化指标进入全省前列。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江门的重要支柱产业,将江门建设成为省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国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球五邑侨乡人的心灵家园。
——构建侨乡文化品牌建设体系。科学规划“中国侨都”、“岭南儒城”、“文化惠民” 侨乡文化三大文化品牌, 华博文化圈、西江水脉文化圈、学宫文心文化圈、海洋文化圈、世遗文化圈的侨乡核心文化圈建设,以及遗产保护、 传承和开发,形成城市建设与文化渗透相融的建设体系,实现侨乡文化标志性建设工程、打造文艺精品,普及侨乡文化教育,营造深厚的侨乡文化气息,提升世界五邑侨乡文化品牌美誉度,建设全国首个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努力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国内最好的华侨文化研究平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等重点项目,跻身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突出侨乡文化特色和优势,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用品生产等八大主体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重点建设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和设计、江演艺视听设备及器材等九大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大提高。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珠江口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
——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把握提高现代文化传播能力的发展方向和主导力量,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技术,构建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成为世界五邑侨乡文化传播中心。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侨乡文化特色,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共服务产品生产供给充足,设施网络齐全,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有力,组织支撑和运行机制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民生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人民群众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
——构建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有利于干事创业、文化创新的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实现从“办文化” 到“管文化” 的转变。
二、重点建设项目
围绕幸福“中国侨都”建设这个总目标,健全“以文融城”工作机制,在全面做好各项文化工作的同时,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艺创作、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重点规划标志性、操作性强的建设项目,实施“3+9行动计划”,即打造3个城市文化品牌,大力推进9项文化建设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使江门在城市形象、文化积淀、市民素养、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进步。
(一)三大品牌。
1.打造“中国侨都”城市文化品牌。
“中国第一侨乡”建设的目标注重特征鲜明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国侨都”建设要注重江门文化工作在全国侨文化建设中领头羊、排头兵的标杆作用,要求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文化影响力的提升,都有一个质的跨越,从而树立起“世遗文化·中国侨都”的城市名片。
(1)申报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蔡李佛拳、新会陈皮、荷塘纱龙、台山飘色、台山排球、开平狮鼓、开平民歌等江门五邑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争取成为文化部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一步确立江门五邑在全国侨文化资源保护、文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根、魂、梦”工程提供一个完整的带有标志性的实践园区,为“中国侨都”提供一个国家级文化平台。
(2)完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建设。在“四馆整合”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中,重点抓好博物馆的场地建设、文物征集、研究机构建立等工作,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打造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完成一级馆升级的目标,使之成为国内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标杆之一。
(3)努力跻身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推进,全国竞争性很大。这是借势打造“中国侨都”的重大机遇。江门的资源在代表“海丝”华侨历史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唯一性,在“海丝”申遗项目中江门不能缺席,要力争申报成功。
(4)争创“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整合各市(区)的侨文化资源,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大学、中港英文学校、中加柏仁学校、开平碉楼与村落等争创中国侨联的“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形成国际华侨文化交流园区。
(5)完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学术研究的支撑。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一直承担着江门五邑和广东省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的研究重任,形成了国际学术网络,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拥有良好的口碑,具备打造成国内侨乡文化研究主阵地的条件,要加强投入建设,将中心打造成国内最好的华侨文化研究平台之一。
(6)在全市营造侨文化氛围。一是建设大型侨文化主题公园。重点对蓬江区丰乐公园和元宝山公园进行整合改造,建设一个侨乡文化主题生态园林式公园。以侨乡文化为主线,不断扩充其外延,将江门五邑华侨广场、星光公园及各市、区相应的生态公园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多个片区、突显侨文化特色的大型主题公园。另外,建设一批侨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新会华侨义塚公园、铁路文化公园(江门新宁铁路火车站)、现代工业遗产公园(甘化厂)。二是完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制作侨文化城市雕塑,结合2019年美国太平洋铁路通车15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为铁路华工树立丰碑,建设铁路华工城市雕塑。表达中国政府和家乡人民对150年前铁路华工的致敬,丰富市区的侨文化内涵。
(7)打造广东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也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门五邑拳种多,国际影响大,是江门五邑侨乡的优势文化资源之一。通过打造“武在江门”武术文化节和建设“广东省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形成挖掘、研究、交流、传承“四位一体”的格局,引领全省甚至是全国侨乡武术文化的发展。
(8)结合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品牌,打造江门五邑华侨活动周。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坚持多年,已经成为展示江门五邑华侨文化的载体和品牌活动之一,在国内具有唯一性。通过运作机制创新,打造江门五邑华侨活动周,将嘉年华活动集中在一个文化周内举办,调动民间资源,逐步形成本地特色文化节庆品牌。
(9)开展“邑商文化”的研究和宣传。通过对自明代以来江门五邑工商业发展历史的挖掘和整理,真正理清其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通过对“邑商”群体的个性特征进行文化观照,描绘出这一群体独特而丰满的时代形象;通过对“邑商”中的杰出人物的成长路、奋斗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解密“邑商”的“商道”精髓和文化动力;通过对“邑商”文化价值的提炼升华和展示宣传,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擦亮“邑商”品牌。而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有效激发侨乡创业创新的进取精神,有效促进全社会“重商”、“亲商”、“暖商”良好环境的形成,有效激励侨乡广大的企业家以更强的使命感建设家乡,贡献时代,从而为我市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力。
2.打造“岭南儒城”城市文化品牌。
陈白沙为岭南大儒,其心学为传统岭南文化奠定了底色,江门学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儒家学派。陈白沙的学说及其遗存是岭南的文脉,江门是传统岭南文化的发祥之地、形成之地。之后的梁启超、陈垣,是世界级学术宗师,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转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陈白沙、梁启超、陈垣为江门“三宝”,是江门优势的核心文化资源,借此打造“岭南儒城”,建设岭南文脉之道,已经具备条件。
(1)将白沙大道向西延伸到圭峰山,使市区的白沙祠等遗存与圭峰山的陈白沙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茅龙笔资源,连为一体,将白沙大道整治为展示陈白沙文化元素最多的文脉大道,将陈白沙纪念馆打造为“理学国学特色体验馆”,将圭峰山打造“岭南心学第一山”。向南与启超大道相连,将陈白沙传统儒学文脉延伸到近现代的梁启超文化,形成岭南文脉大道的整体感。
(2)办好“白沙文化节”,推进白沙小学、陈白沙中学的特色文化教育建设。
(3)抓住重大节庆节点,宣传梁启超、陈垣。2018年在新会纪念梁启超诞辰145周年,2020年在江门纪念陈垣诞辰140周年。
3.打造“文化惠民”城市文化品牌。
努力搭建全民追求、参与、建设、享受文艺生活的平台,以“中国舞蹈之城”、“中国曲艺之乡”等为文化品牌,引导、提升全民文艺气质和文艺修养,提升城市文体发展水平。
(1)开展“唱一唱”活动。抓好合唱的发展,打造城市合唱品牌。大力扶持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开展以及健全合唱行业协会的管理。定期举办全市性合唱活动和高层次的合唱交流,重点培育若干支合唱团队,提高水平,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积极推进大众曲艺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曲艺之乡”的品牌。重视曲艺戏剧的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对民间曲艺社团的扶持、引导工作。
(2)开展“舞一舞”活动。紧紧抓住全国首个“中国舞蹈之城”的品牌,将其做实、做大、做强。与中国舞蹈家协会合作利用好“戴爱莲”的品牌,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的舞蹈活动,规划建设“戴爱莲舞蹈博物馆”。引入市场化机制,扶持舞蹈产业发展,与北京舞蹈学院等舞蹈专业院校探讨设立江门分校区,积聚舞蹈人才。
(3)开展“走一走”活动。将“江门健步马拉松”打造成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健步嘉年华品牌。设立“江门全民健步日”,沿滨江大道建设一批“全民健步”雕塑,彰显城市健步文化。积极引导健步走活动与志愿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规划设计城市绿道的文化特色,打造“中国健步之都”品牌。
(4)开展“踢一踢”活动。大力推广普及足球运动,举办“足球嘉年华暨国际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赛”、建立一批市级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推进足球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广东省青少年足球培训试点城市”,争取创建“国家青少年足球培训试点城市”。
(5)开展“游一游”活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结合“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和“岭南鹤武”的规划改造,扶持“江门艺术部落”的建设,设立艺术名家工作室,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省内艺术名家落户江门,为我市文化发展积聚人才。与江门演艺中心的发展相结合,扶持原创歌舞剧《闯金山》长期定点演出,并使之成为我市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引导民国电影博物馆、黄新波美术馆、沙飞摄影馆、司徒奇美术馆、红木家具展览馆、台山玉石馆等民间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
(二)九大文化建设。
1.大力推进侨乡文明城市建设。
培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将文明内化为市民自觉的行为,是江门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这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服务,以提升侨乡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侨乡特色的文明城市风貌。
(1)依托“岭南儒城”、“中国侨都”的文化平台,从传统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中吸取优秀的文化要素,阐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侨乡特色的人文精神。
(2)构建有侨乡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建立社会化学习网络。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以及“全民阅读”等活动中,将白沙文化、华侨历史、侨乡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让民众从身边的历史文化中吸取文明的养分。
(3)弘扬侨乡慈善文化,打造志愿者文化标杆。在志愿者队伍规模、志愿者组织结构、志愿者运作机制、志愿文化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亮点。
2.大力推动侨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基层文化场馆的资源整合及业务联动。构建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五邑联合文化馆、五邑联合博物馆、五邑联合美术馆体系,以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为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分馆为枢纽,行政村综合文化室为基础,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考核的机制,强化基层公共设施集约管理,实现基础设施标准、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激发全市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的最大社会服务效益。
(2)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江门演艺中心、开平市博物馆、恩平新博物馆及城市原点公园、鹤山市新“三馆”、新会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争取完成省政府有关中心镇多厅数字影院建设任务。
(3)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数字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升级工程,2020年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镇(街)综合文化站100%达到省一级站标准,100%行政村(社区)按“五个有”标准建成文化设施;全市区、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市人均公共藏书量超过1.2册,五邑图书馆藏书量达到200万册。深入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享受免费或优惠的文化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4)积极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依托“中国舞蹈之城”、“中国曲艺之乡”等品牌,以百姓健康舞、广场文化、青少年艺术培训、街头艺术工程等为抓手,进一步培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针对高端艺术群体,积极开展《“井喷的时代”——17世纪至20世纪的江门五邑美术现象研究展》的陈列工作。挖掘、整理、传播侨都美术历史,打造“中国现代美术之乡”。
(5)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大力培育并规范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发展,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文化类社会组织迈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道路。努力搭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新格局。
3.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具有侨乡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以侨乡文化为引领、产业集聚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建设八大文化主体产业、九大文化产业基地、三十四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江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国家级的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珠江口西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
(1)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文化创意与设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八大主体产业,构建结构相对合理、富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集群。
(2)江门市文化产业市域总体布局是建设涉及三区四市的“一圈三区九大基地”。即珠江口西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国家级的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江门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江门工艺美术品产业基地、江门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基地、江门印刷产业基地、江门会展服务产业基地、江门文化用纸产业基地、江门演艺视听设备及器材产业基地、江门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门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4.大力推进侨乡文化遗产保护。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江门五邑在全国的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优势,扩大侨乡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提升侨乡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为“中国侨都”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
(1)通过地方立法权的运用,为侨乡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2)以“根”亲文化研究为引领,加大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探索“潭江文化”、“崖门文化”历史源头,使江门成为中华“根”文化的重点展示区。
(3)在继续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加大对台山、新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抢救、研究,为竞争跻身“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段)提供坚实的遗产学术研究和保护基础。
(4)以“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 “岭南鹤武”等为抓手,加大对三区四市全域侨文化遗产和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新的遗产保护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5)加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力争白沙祠、上川岛大洲湾遗址、开平风采堂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江祠堂群等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加强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广东音乐、广东戏曲、侨乡武术以及五邑传统工艺美术等遗产的保护。
5.大力推进侨乡文艺创作繁荣。
(1)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侨乡文化形象的文艺精品。重点支持以华侨文化为题材的文学、影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创作,继续组织实施江门市原创文艺精品推广计划,推出一批有侨乡特色、富有感染力的精品力作。保障文艺创作专项资金的落实,加大对创作生产的投入。加大优秀创作成果的宣传展示。办好媒体文艺栏目节目,出版原创文艺精品。
(2)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鼓励作家艺术家积极运用网络创作传播优秀作品。加强文艺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推送,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
(3)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扶持重点文艺评论力量,发挥好文艺评论家协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作用。办好报刊及网站的文艺评论栏目,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途径。坚持正确的评判和鉴赏观点,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6.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
“中国侨都”、“岭南儒城”城市文化品牌的树立,知名度的提升,必须要有文化传播力的配合。提升侨乡文化传播能力,是文化强市建设的内在要求。
(1)加强侨乡智库建设,培育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成果,为文化传播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智力的支持。
(2)加强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建设,引导和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云计算平台,建立大数据服务体系,支持江门日报社电商平台建设和江门市广播电视台“邑网通”服务生活云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侨乡主流媒体的文化公信力和文化影响力。
(3)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提高江门市党政门户网、中国江门网、网络问政平台和政务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站建设水平,积极发展手机报刊、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
(4)以侨乡优势的侨文化资源为基础,提升与中央媒体、境外媒体的合作水平。
(5)提升区域文化合作水平,加强与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兄弟城市的文化整合、交融与互动。
7.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充分发挥海外、港澳的亲缘资源优势,与港澳与海外社团、海外媒体结合,加大侨乡文化的对外交流,讲好“江门故事”,为国家文化、侨务、公共外交的拓展做出贡献。
(1)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江澳青少年文化之旅、江澳青少年艺术夏令营等项目,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搭建文化艺术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加两岸四地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
(2)探索建立江澳两地艺术创作合作机制,加强业界在艺术生产、营销推广以及演出安排等方面合作,培养新人新作,联合打造文化精品,联合推向海内外演出市场。
(3)依托江澳两地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和江澳两地丰富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风情,开展文化旅游互动。
(4)通过港澳、海外社团并利用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形式,将江门丰富的侨文化文物资源送到海外,在五邑乡亲的重要侨居地举办专题文物展,向五邑乡亲向世界讲“江门故事”。
8.大力推进侨乡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高地构建。
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是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性保障条件之一。
(1)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选好配齐街(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主要专职人员。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名贤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2)努力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有作为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努力引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文学艺术和文物保护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切实转变我市宣传思想文化高水平人才队伍薄弱的现状。
(3)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坚持全职引进、柔性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尤其注重本地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对基层文化干部、社会文艺骨干的培训。对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9.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体制改革。
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目标,到2020年,在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进展。
(1)正确处理党委、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2)注意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推动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3)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保障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文化强市建设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工作,综合性极强,要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文化强市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扎实推进“以文融城”工作。建立各部门各事项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定期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科学制定重点建设事项的规划,加强对文化发展的宏观研究和指导。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财政资金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根据本《纲要》的重点建设事项,明确支持重点,考核资金使用业绩,保证目标建设任务的完成。
(三)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省的有关文件规定,认真落实我市文化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税收、国有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经济补偿等问题,为文化强市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附件:1.江门市文化事业发展行动方案
2.江门市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3.江门市文艺精品创作行动方案
4.江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行动方案
5.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行动计划表
附件1
江门市文化事业发展行动方案
按照文化强市建设要求,为推动江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建设“中国侨都”文化为品牌战略,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侨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江门市“三门三心”核心任务,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幸福侨乡、建设文化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基本确立特色鲜明的“中国侨都”文化品牌,持续扩大侨乡文化的影响力。完善具有鲜明侨乡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人民群众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
三、工作任务
(一)打造“中国侨都”特色文化品牌。
1.大力传承五邑侨乡文化遗产。
发掘和保护华侨文化资源,推进我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申遗工作,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五邑银信世界文化遗产等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开展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重点规划整合改造丰乐公园和元宝山公园,建设一个侨乡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园林式公园。力争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创建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入挖掘、整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参加交流展示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外侨局、市林业和园林局
完成时间:2020年
2.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打造统一的城市形象标识,开展全媒体整合宣传,争取一批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文化项目落户江门,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提升“中国侨都”品牌影响力。建立侨情信息数据综合应用网络,壮大海外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队伍,申报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华侨文化教育传承阵地和学士交流平台,推动侨乡文化在境内外的宣传推广和研究交流。办好现有华侨活动,提升“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和“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活动的影响力。着力打造“岭南儒城”文化品牌,实施“侨文化寻根”工程,举办侨乡武术文化节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国侨都”微电影节文化品牌。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外侨局、团市委、市侨联
完成时间:2020年
3.着力推进核心文化圈建设。
华博文化圈,以华侨广场、华侨博物馆、星光公园等为核心文化载体,大力培育和弘扬侨乡文化精神,提升江门侨乡文化形象,打造华侨文化品牌,擦亮江门城市名片;
西江水脉文化圈,北岸通过整合活化33墟街、墟顶、三桁瓦、新宁铁路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规划以新白沙街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南岸充分利用丰富多样、年代久远的工业遗产体系,结合区域内11处工业旧厂址,打造珠三角西岸工业遗城。结合利用鹤山古劳水乡、咏春文化元素等资源,打造西江水脉文化品牌;
学宫文心文化圈,围绕“一轴三心”整体布局,规划好启超大道,进一步优化圭峰山、学宫文心和万亩小鸟天堂旅游资源。整合新会学宫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依托陈白沙文化资源,配套建设名人馆、名人书画馆和文物古玩一条街,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和“岭南心学第一山”品牌;
海洋文化圈,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保护与申遗。加强上川岛、下川岛及岛岸联动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开发,重视对崖门炮台和古战场宣传推介,整合山海景观、人文古迹等滨海旅游资源,形成集海洋文化、休闲运动、海岛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岛、海洋旅游文化;
世遗文化圈,加快创建台开恩世遗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国际旅游特色目的地,积极推进开平赤坎古镇项目建设,进一步擦亮“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办好碉楼文化旅游节。建设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核心的旅游业和以赤坎影视城、梅家大院等为代表的影视制作业文化圈,提升世遗文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牵头单位:各市、区政府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外侨局、市旅游局、市侨联
完成时间:2020年
(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
有效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五邑联合文化馆、五邑联合博物馆、五邑联合美术馆,带动全市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的融合。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加快完善市、县(区)、镇(街)、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江门演艺中心。完成开平市博物馆迁建、恩平新博物馆及城市原点公园、鹤山市新“三馆”、新会区文化艺术中心、学宫文心等项目建设。完成星光公园提升工程,华博馆临时展厅工程等建设。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
完成时间:2020年
2.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均等化水平。推行“菜单式”服务,建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刊、演艺节目、文化培训等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美术馆等免费开放,有效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完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岭南流动书香车等建设,壮大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完成时间:2020年
3.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继续办好“侨乡华人嘉年华”、“‘五个一’文体惠民工程”、“侨乡书香节”、“街头艺术工程”、“南粤幸福活动周”、“健步马拉松”、“戴爱莲舞蹈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推动集中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常态化的文化服务项目有机结合。积极举办全省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赛事和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依托城乡广场、农村戏台等组织“开心广场·百姓舞台”惠民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社会文化团体、农村业余演出队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4.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探索公共文化“互联网+”建设,引入社会化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开发,加强多网、多终端应用开发。利用互联网建立“五邑地区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打造“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和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完成时间:2020年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1.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加大维护与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市文物安全监视系统建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继续完善我市申报文本和保护规划纲要,重点做好申报点的文物保护升级工作及申遗点资源的科研探索。抓好甘化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打造江门工业历史博物馆。做好全国各地江门历史会馆的挖掘和研究。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市国资委
完成时间:2020年
2.做好非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推动部分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加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对自力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在政策、人才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倾斜。加快推进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综合馆建设规划。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
完成时间:2020年
(四)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活动。
依托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演艺信息交流、文化科研交流、文博图书资讯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项目洽谈等。积极发挥市华博馆省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作用,加强与港澳地区文博单位合作,组织开展双(多)边文博、文化遗产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港澳台五邑籍影视明星沟通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侨乡武术海外交流推广活动。推进“中国国际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建设。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外侨局、市侨联
完成时间:2020年
附件2
江门市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按照文化强市建设要求,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江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充分把握中长期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化产业相关政策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紧密结合,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并进,坚持重点突破和区域协调有机统一。突出侨乡文化特色和优势,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培育优势文化企业为重点,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
重点建设八大文化主体产业、九大文化产业基地和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江门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成为江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6%。基本建成“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珠江口西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
三、工作任务
(一)组建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江门市文化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主管常委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旅游局
完成时间:2016年
(二)打造珠江口西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
借广东省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以及江门建设“珠西智谷”契机,与珠海、中山等珠西城市一道,共同打造“珠江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以蓬江区特别是滨江新城为重点区域,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游戏、创意产品研发、咨询策划、设计创意、教育装备等高端行业,做大做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品牌,构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珠西文化创意产业的总部经济区和重要展示、交易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建设,培养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家具设计、玉雕设计等艺术设计人才;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和大型文化创意项目;争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先进制造业辅助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主题公园、歌剧院、体育中心、动漫影视中心、演艺中心、艺术院校写生基地等一系列大型研发、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旅游局、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完成时间:2020年
(三)打造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
以陈白沙“心”学文化为主线,整合东部三区一市旅游资源,创建环圭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侨乡文化为主线,整合西部三市旅游资源,创建台开恩世遗文化旅游区度假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侨乡文化、温泉文化、海洋文化、水乡文化、养生文化等文化旅游特色优势项目。深入挖掘侨乡文化,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江门旅游的知名度。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
完成时间:2020年
(四)打造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
紧紧围绕江门市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目标,以教育装备制造、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用品生产等为重点,推进文化产品制造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引导和促进传统文化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智能家电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若干个文化制造业园区、企业和品牌。逐步建成结构合理、门类多样、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
牵头单位:各市、区政府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完成时间:2020年
(五)发展八大主体产业。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提升发展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艺创作与表演等八大主体产业,构建结构相对合理、富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完成时间:2020年
(六)建设九大文化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江门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江门工艺美术品产业基地、江门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基地、江门印刷产业基地、江门会展服务产业基地、江门文化用纸产业基地、江门演艺视听设备及器材产业基地、江门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门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九大文化产业基地。引导文化产业向园区、基地集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孵化功能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
牵头单位:各市、区政府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完成时间:2020年
附件3
江门市文艺精品创作行动方案
按照文化强市建设要求,为推动江门市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努力创作出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精神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浓郁侨乡文化特色的作品。
二、工作目标
以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反映中国侨都文化特质和华侨历史文化的作品为主线,选取华人华侨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等重点题材,组织本土文艺家以及省内外艺术创作资源,创作一批反映华人华侨故事的文学、电影、电视、广播剧、音乐、歌舞剧等门类的文艺精品。
三、工作任务
(一)积极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加强原创作品生产,优先扶持反映江门地方特色以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加强对优秀文艺作品、品牌和优秀文艺家的宣传推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注重培育微文艺形态的创作,利用网络搭建平台,促进微文艺创作的发展。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二)抓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扶持和壮大我市文艺创作队伍,加强与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系部及社会艺术团体的合作交流,构建重大艺术项目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团体和文艺名家、名师的合作,建立一批有江门特色的艺术创作基地和工作室,造就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家和文化活动家。重点抓好江门市粤剧团、江门市歌舞团、江门市童声合唱团、江门市女声合唱团等骨干团队的建设。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三)完善规范文艺评价管理。进一步加强文艺评奖管理,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切实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奖的示范导向作用。用好繁荣文艺创作的专项资金,加强绩效考核评价。完善文艺作品推介制度,继续开展文艺作品年度征集评选,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国家级的作品评选,力争在省、国家级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各类评奖中有新的突破。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四)具体创作的文艺项目。
以侨乡文化资源为创作源泉,创作具有时代风貌、具有侨乡特色、反映和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鼓励以陈白沙、梁启超、陈垣、冯如、陈宜禧、李铁夫、红线女等江门历史名人为题材的文艺创作;以碉楼、侨圩、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风民俗等为主题的文艺创作;以崖门海战、华侨移民、华侨抗战、实业报国等历史事件、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
1.文学类创作项目。
创作出版《五邑名人》(名人丛书)、《中国侨都 邑邑生辉》(系列丛书)、《冯如传》(人物传记)、《大广海湾之恋》(报告文学)、《侨都风云》(小说)、《天下碉楼》(长篇散文)、《梁启超之戊戌年》(电视剧本)、《程坚甫诗选》、《红线女传》(人物传记)、《墟顶记忆》、《江门故事》等文学作品。
牵头单位:市文联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江门日报社、市社科联
完成时间:2020年
2.影视、广播剧类创作项目。
创作发行《他乡五邑人》、《艺苑奇葩—恩平民歌》、《又到红棉花开时》、《永远的中国心》、《咏春在鹤山》、《万家姓》、《梁启超》、《美国铁路华工》、《崖门悲歌》、《新宁铁路》等纪录片;创作发行《乡图》、《南楼七壮士》、《咏春》、《戴爱莲》等电影;创作发行《金山》、《陈宜禧》等电视剧;创作发行《董淑猛》、《梦工厂》等广播剧。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江门广播电视台
完成时间:2020年
3.舞台艺术类创作项目。
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闯金山》,话剧《陈宜禧》,舞剧《爱莲》、《咏春传奇》,粤剧《郑潮炯》、《冯如》,开平民歌剧《碉楼梦》,台山民歌剧《梅菊姐》等作品;创作发行歌曲专辑《侨都武魂》、《台山新民歌》等作品,收集出版《金山歌谣》等;以及创作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戏曲、小品、音乐、舞蹈等作品,并每年进行优秀作品展演。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4.造型艺术类创作项目。
创作出版发行连环画《五邑名人系列》,文艺理论《江门五邑美术名家文史丛书》、《画道·翰墨侨乡》,摄影集《中国华侨文化的奇葩—台山侨墟》、《百岁老人的笑容》等作品;创作并举办《画说碉楼》、《五邑乡村之美》等大型画展;每年都要创作并举办一批美术、书法、摄影、雕刻等艺术作品展。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附件4
江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行动方案
按照文化强市建设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和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在文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完成各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
(一)推动职能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进一步理顺职能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规范发展文化行业组织,将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交由行业组织承办,发挥其行业规划、平台建设、信息交流、协调维权等作用。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文化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我市文化法规体系。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人大法制工委、市法制局
完成时间:2020年
(二)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制。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管人管事管资产导向,制定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内容导向考核等办法。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效益考核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考核权重。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国资委
完成时间:2017年
(三)进一步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基础、内容、行业管理,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市县统一、上下联动、部门信息共享的网络监控指挥、应急处置平台,建设网络服务网站和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完成时间:2017年
(四)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市党报和广播电视台加强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实施全媒体战略。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国资委、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完成时间:2020年
(五)大力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不断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配合推进全省广电网络县(市、区)一级的整合工作。深化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市粤剧团等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市、区政府,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新局、市国资委
完成时间:2020年
(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资本参与对外出版实施办法和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标准,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允许社会资本以控股方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化院团改制经营的办法的具体举措,探索开展市粤剧团股份制改革试点,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方式参与。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完成时间:2020年
(七)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完善五邑大学广东省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建设,加大对侨乡武术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和传承。建立和健全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和激励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五邑大学、市财政局、市社科联
完成时间:2020年
(八)进一步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积极配合中国特色收视率调查系统建设,加大对我市优秀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探索健立良好的推荐推广渠道,完善江门市原创文艺精品推广计划,力争在省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权威奖项上有突破。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完成时间:2020年
(九)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与建设。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营造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内容为重点监管对象,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牵头单位:市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完成时间:2020年
附件5
江门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纲要行动计划表
项目名称 |
内容 要求 |
具体工作措施 |
目标进度年 |
保障措施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备注 |
|
2016-2017年 |
2018-2020年 |
|||||||
打造 “中国侨 都”城市 文化 品牌 |
注重江门文化工作在全国侨文化建设中的领头羊、排头兵的标杆作用,更注意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树立起“世遗文化·中国侨都”的城市名片。 |
1、申报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成功申报省级项目,并向国家提交申报资料。 |
争取成功申报国家级项目。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做好规划、申报等工作。 |
市文广新局 |
市委宣传部 五邑大学 市外侨局 |
|
2、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打造成国家一级华侨博物馆。 |
开展华博馆场馆改造,出版华侨文化研究成果,充实研究力量,增强与高校研究合作,举办华侨史类对外展览。 |
将会展中心整体改建为华博馆二期展厅,全面展示我市华侨发展史。 |
加强政府财政资金保障、人员保障和资源保障,增加市博物馆人员编制,整理收集华侨类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化文物资源。 |
市文广新局 |
市委宣传部 五邑大学 |
|||
3、努力跻身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
加强台山、新会“海上丝绸之路”遗产挖掘、研究,环境整治工作。 |
根据国家申报进程,完成遗产点环境整治与景观塑造。 |
按照申遗规程要求逐项落实。 |
市文广新局 |
市申遗办相关成员单位 |
|||
4、争创“中国国际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
完成项目的申报和挂牌。 |
加强基地建设。 |
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基地运作机制。 |
市外侨局 |
开平市政府 五邑大学 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 |
|||
5、完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建设。 |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中心配优、配强研究人才队伍。 |
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国内最好、国际有影响的研究平台。 |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 |
五邑大学 |
市委宣传部 市社科联 市教育局 |
|||
打造 “中国侨 都”城市 文化 品牌 |
注重江门文化工作在全国侨文化建设中的领头羊、排头兵的标杆作用,更注意文化软实力的培育,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树立起“世遗文化·中国侨都”的城市名片。 |
6、营造市区的侨文化氛围。 |
选址建设大型侨文化主题公园,完成总体规划、施工图设计、招标等工作。完成铁路华工纪念碑设计。 |
完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城市侨文化雕塑和主题公园建设。举办美国太平洋铁路通车150周年纪念活动。 |
做好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宣传包装,并形成工作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五邑大学、市外侨局、市文联 |
|
7、打造广东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 |
依托中心每年开展侨乡武术文化节活动,开展国内外武术资源挖掘、研究。成立江门武术协会。 |
将广东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和侨乡武术文化节打造成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
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并形成投入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体育局 五邑大学 市外侨局 |
|||
8、结合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品牌,打造江门五邑华侨活动周。 |
2017年以江门五邑华侨活动周品牌,举办“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每年举办中国侨都(江门)足球嘉年华。 |
2019年继续举办江门五邑华侨活动周暨“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每年举办中国侨都(江门)足球嘉年华。 |
需要资金支持,健全活动资金筹措机制,确保活动的开展。另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断完善该活动。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市外侨局 市文广新局 市体育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9、开展“邑商文化”的研究和宣传。 |
成立邑商文化内容研究工作小组,开展座谈、调研、档案史料收集、委托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立项开展“五邑商业文化史”研究,2017年正式出版研究成果。 |
对“邑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开深度报道与解读。推进“五邑商业文化博物馆”规划建设,创作一批通俗、感人故事,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广为传颂,弘扬邑商创业精神。 |
做好研究项目整体规划,制定研究成果的宣传方案和研究成果利用计划。保障研究经费。 |
市委宣传部 |
市社科联 市文广新局 市档案局 市侨联 市工商联 五邑大学 各市、区政府 |
|||
打造“岭南儒城”城市文化品牌 |
打造“岭南儒城”,建设岭南文脉之道。 |
1、市区的白沙祠等遗存与圭峰山的陈白沙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茅龙笔资源,连为一体,将白沙大道整治为展示陈白沙文化元素最多的文脉大道。 |
将陈白沙纪念馆打造为“理学国学特色体验馆”,将圭峰山打造“岭南心学第一山”。完成白沙大道整治,凸显白沙文化元素。 |
完成环圭峰山文化建设,“岭南儒城”成为江门城市文化特质。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做好规划等工作。 |
蓬江区、新会区政府 |
市委宣传部 市文广新局 |
|
2、办好“白沙文化节”,推进“白沙小学”、“陈白沙中学”的特色文化教育建设。 |
每年办好“白沙文化节”,在两所学校开设国学、艺术特色文化教育。 |
将“白沙文化节”办成省内的一个文化品牌,将两所学校办成江门国学和艺术教育的示范学校。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学校师资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教育的水平。 |
蓬江区政府 |
市委宣传部 市文广新局 市教育局 市社科联 市文联 |
|||
3、抓住重大节庆节点,宣传梁启超、陈垣。 |
以梁启超、陈垣诞辰为节点,做好宣传和相关纪念活动。 |
举办梁启超诞辰145周年,陈垣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 |
做好规划,形成工作制度。 |
蓬江区、新会区政府 |
市委宣传部 |
打造“文化惠民”城市文化品牌 |
努力搭建全民追求、参与、建设、享受文艺生活的平台。 |
以“中国舞蹈之城”、“中国曲艺之乡”等为文化品牌,引导、提升全民文艺气质和文艺修养,提升城市文体发展水平。 |
开展“唱一唱”、“舞一舞”、“走一走”、“踢一踢”、“游一游”活动。设立“江门全民健步日”, 创建“广东省青少年足球培训试点城市”,探讨规划“戴爱莲博物馆”、滨江健步雕塑、江门艺术部落等项目。完成原创歌舞剧《闯金山》创作。 |
将“唱一唱”、“舞一舞”、“走一走”、“踢一踢”、“游一游”活动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打造“中国健步之都”品牌,成立一批艺术名家工作室。出台民间博物馆、美术馆等的扶持政策。 |
完善财政投入和健全活动机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广新局 市体育局 市旅游局 团市委 市文联 |
|
大力推进侨乡文明城市建设 |
培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将文明内化为市民自觉的行为,是江门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这需要齐抓共管,综合服务,以提升侨乡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侨乡特色的文明城市风貌。 |
1、依托“岭南儒城”、“中国侨都”的文化平台,从传统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中吸取优秀的文化要素,阐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侨乡特色的人文精神。 |
开展大国学普及工程,通过举办国学、侨乡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在全市营造良好的侨乡人文精神。 |
初步建设成市民文明素养普遍提升,“崇文尚武”的风气逐渐形成的现代化城市。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工作制度。 |
市委宣传部 |
市外侨局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
|
2、构建有侨乡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建立社会化学习网络。 |
每年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举办侨乡书香节等活动。 |
每年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举办侨乡书香节等活动,打造两三个活动品牌。 |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工作制度。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
|||
3、弘扬侨乡慈善文化,打造志愿者文化标杆。 |
开展系列志愿者活动,完善党员志愿者、行业志愿者等工作机制。 |
在全市营造出良好的志愿者文化氛围,志愿者工作走在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前列。 |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工作制度。 |
市文明城市工作局 |
团市委 |
|||
大力推动侨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从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两个方面入手,建设侨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1、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
推动基层文化场馆的整合及联动,构建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五邑联合文化馆、五邑联合博物馆、五邑联合美术馆,带动全市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的融合。 |
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考核的机制,强化基层公共设施集约管理,基础设施标准、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委宣传部 |
|
2、落实重点建设项目。 |
完成江门演艺中心、开平市博物馆迁建、恩平新博物馆及城市原点公园、鹤山市新“三馆”、新会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 |
完成省政府有关中心镇多厅数字影院建设任务。 |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监督并形成工作机制。 |
各市、区政府 |
市文广新局 |
|||
3、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
加强数字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
利用互联网建立“五邑地区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建成“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和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和服务体系。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大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文联 |
|||
4、积极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深入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
以百姓健康舞、广场文化、街头艺术工程等为抓手,进一步培育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针对高端艺术群体,举办高水平、具有学术性美术展览。 |
积极开展“井喷的时代”——17世纪至20世纪的江门五邑美术现象研究展陈列工作。 |
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规范化最大限度的惠及人民群众。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广新局 市体育局 市文联 |
|||
5、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 |
大力培育并规范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发展。 |
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文化类社会组织迈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道路。 |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
|||
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产业发展 |
大力推进具有侨乡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以侨乡文化为引领、产业集聚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使文化产业成为江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
1、构建结构相对合理、富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集群。 |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提升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八大主体产业。 |
使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印刷产业等成为我市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部分,并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加大对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行业在税收创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于印刷企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尽量便捷的服务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的负担。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商务局 |
|
2、建设涉及三区四市的文化产业“一圈三区九大基地”。 |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工艺美术品产业基地、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基地、印刷产业基地、会展服务产业基地、文化用纸产业基地、演艺视听设备及器材产业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
大力推进珠江口西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国家级的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建设。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工作制度。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
|||
大力推进侨乡文化遗产保护 |
继续巩固和扩大江门五邑在全国的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优势,扩大侨乡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提升侨乡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为“中国侨都”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 |
1、通过地方立法权的运用,为侨乡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 |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地方立法。 |
完成立法程序,并进行公布。 |
开展立法咨询,依法按程序开展。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市人大法制工委 |
|
2、以“根”亲文化研究为引领,加大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探索“潭江文化”、“崖门文化”历史源头,使江门成为中华“根”文化的重点展示区。 |
开展侨乡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究,策划和举办华侨史类对外交流展览。 |
出版相关研究成果。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工作制度。 |
市文广新局 |
市外侨局 市侨联 |
|||
探索“潭江文化”、“崖门文化”历史源头。 |
开展相关研究和出版研究成果。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工作制度。 |
市社科联 |
市外侨局 市侨联 相关市、区 |
||||
大力推进侨乡文化遗产保护 |
继续巩固和扩大江门五邑在全国的侨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优势,扩大侨乡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提升侨乡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为“中国侨都”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 |
3、在继续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利用基础上,加大对台山、新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抢救、研究,为竞争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文物保护基础。 |
开展开平碉楼保护工作。 加强台山、新会“海上丝绸之路”遗产挖掘、研究,环境整治工作。 |
根据国家申报进程,完成遗产点环境整治与景观塑造。 |
按照申遗规程要求逐项落实。 |
市文广新局 |
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政府 |
|
4、加大对市区侨文化遗产和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
开展侨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调查和保护;征集华侨文化和工业遗产相关文物。 |
举办华侨史类对外交流展览。推进广东省工业遗产馆建设。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形成工作制度。 |
市文广新局 |
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政府 |
|||
5、以“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 “岭南鹤武”等为抓手,加大对四市三区全域侨文化遗产和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新的遗产保护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
启动“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岭南鹤武”项目,完成规划、组织管理机构、前期资金投入和项目框架建设等工作。 |
2020年“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 “岭南鹤武”项目出具规模,并形成侨文化品牌,以此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
加强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整合各部门力量,并形成工作机制。 |
各市、区政府 |
市文广新局 |
|||
6、加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
将蓬江祠堂群等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将白沙祠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按照省、国家要求做好申报准备工作。加大申报点保护投入。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
|||
7、加强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广东音乐、广东戏曲、侨乡武术以及五邑传统工艺美术等遗产的保护。 |
建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做好国家级、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工作。 |
争取有新的国家级、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做好挖掘、申报等工作。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五邑大学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
大力推进侨乡文艺创作繁荣 |
以侨文化题材创作为突破口,利用好网络平台,健全文艺评论,不断繁荣侨乡的文艺创作。 |
1、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侨乡文化形象的文艺精品。 |
重点支持以华侨文化为题材的文学、影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创作,继续组织实施江门市原创文艺精品推广计划,推出一批有侨乡特色、富有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
发挥江门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大评奖成果的宣传展示。争取在省、国家级的奖项有新突破。办好媒体文艺栏目节目,出版原创文艺精品。 |
做好创作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文艺创作专项资金的落实,加大对创作生产的扶持。 |
市文联 |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
|
2、大力发展网络文艺。 |
搭建平台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鼓励作家艺术家积极运用网络创作传播优秀作品。 |
加强文艺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推送,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 |
制定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形成工作机制。 |
市文联 |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
|||
3、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 |
重点扶持文艺评论力量,发挥好文艺评论家协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评判和鉴赏观点,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
办好报刊及、网站的文艺评论栏目,丰富表达形式,拓展传播途径,进一步提升文艺评论平台的影响力。 |
制定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文艺评论氛围。 |
市文联 |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五邑大学 |
|||
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
加强侨乡智库建设,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区域文化合作水平。 |
1、建设侨乡智库,培育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成果,为文化传播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智力的支持。 |
组建“江门智库联盟”,在省社科院智库大数据平台基础上, 汇聚江门各党委政府、各高校和民间智库力量,优化整合,形成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合力,为我市在“十三五”期间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
发挥江门社科规划和社科评奖的引导作用,激励我市社科工作者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省市专家学者开展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
政府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并形成投入机制。 |
市社科联 |
五邑大学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
2、加强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建设,引导和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
全面推动江门日报电商平台建设,探索新的电商盈利模式;推进江门市广播电台邑网通项目建设,形成有影响力品牌。 |
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实力进一步增强,规划建设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美食、商住一体的江门市文化综合体。规划建设江门市新闻大厦。 |
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
江门日报社、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国资委 |
|||
3、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 |
提高江门市党政门户网、中国江门网、网络问政平台和政务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站建设水平,积极发展手机报刊、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 |
将江门市党政门户网、中国江门网、网络问政平台和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
加强培训为新媒体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
市委宣传部 |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
加强侨乡智库建设,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区域文化合作水平。 |
4、以侨乡优势的侨文化资源为基础,加强与中央媒体、境外媒体的合作水平。 |
加强与中央媒体的合作,共同策划侨乡题材的精品。 |
探索与境外媒体合作方式,发挥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多的优势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
做好项目规划,形成工作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外侨局 |
|
5、提升区域文化合作水平,加强与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兄弟城市的文化整合、交融与互动。 |
进一步深化“珠中江”文化的交流合作,拓展与“广佛”等的合作,搭建一批文化交流互动平台。 |
“珠中江”文化交流制度化,与广佛的合作有新突破,形成两、三个品牌文化合作项目。 |
加强顶层设计,与珠中、广佛等地签署相关文化框架协议。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市社科联 |
|||
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
充分发挥海外、港澳的亲缘资源优势,与港澳与海外社团、海外媒体结合,加大侨乡文化的对外交流,讲好“江门故事”,为国家文化侨务、公共外交的拓展做出贡献。 |
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江澳青少年文化之旅、江澳青少年艺术夏令营等项目,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搭建文化艺术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加两岸四地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 |
加强与江澳青少年团体联系,策划活动。 |
举办书画展览、组织互动参观。 |
制定工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
市教育局 |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团市委 |
|
探索建立江澳两地艺术创作合作机制,加强业界在艺术生产、营销推广以及演出安排等方面合作,培养新人新作,联合打造文化精品,联合推向海内外演出市场。 |
加强江澳两地艺术创作联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力量。 |
组织两地艺术创作交流活动,对优秀作品进行两地交流展示 |
制定工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
市文联 |
市委宣传部 市文广新局 |
|||
依托江澳两地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和江澳两地丰富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风情,开展文化旅游互动。 |
加强我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学习澳门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推介我市世遗旅游资源。 |
加强我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学习澳门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推介我市世遗旅游资源。 |
制定工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
市旅游局 |
市文广新局 |
|||
通过港澳、海外社团并利用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形式,将江门丰富的侨文化文物资源送到海外,在五邑乡亲的重要侨居地举办专题文物展,向五邑乡亲向世界讲“江门故事”。 |
组织华侨史类展览到港澳、美加地区巡展,并纳入世界青年大会重要内容之一。 |
组织代表我市华侨文化综合展览,并固定作为我市外事出访随行工作,带动华侨文化宣传。 |
制定工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 |
市文广新局 |
市委宣传部 市外侨局 |
|||
大力推进侨乡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高地构建 |
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是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性保障条件之一。 |
1、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
按国家有关规定选好配齐街(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主要专职人员。 |
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名贤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
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形成工作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
|
2、努力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有作为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 |
引进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文学艺术和文物保护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 |
培养引进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文学艺术和文物保护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经营和管理人才。 |
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委组织部 市文广新局 市社科联 市文联 |
|||
3、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
坚持全职引进、柔性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尤其注重本地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基层文化干部、社会文艺骨干的培训。 |
对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市政府的奖励。定期举办基层文化干部、社会文艺骨干的培训。 |
健全和完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人才就业创业良好环境。 |
市委宣传部 |
市委组织部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
|||
大力推进侨乡文化体制改革 |
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目标。 |
1、正确处理党委、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 |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
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效益考核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考核权重。 |
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财政局 市文广新局 市国资委 |
|
2、对文化企业注意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
推动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台等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
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财政局 市文广新局 市国资委 |
|||
3、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
鼓励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
建成一批具有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文化企业,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
制定规划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财政局 市文广新局 市国资委 |
文化事业发展 |
打造“中国侨都”特色文化品牌。 |
1、大力传承五邑侨乡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利用华侨文化资源。 |
推进我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点申遗工作;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五邑银信等世界文化遗产等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
开展国家级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创建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加大财政投入,深入挖掘、整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参加交流展示活动,扩大宣传和影响。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外侨局 市旅游局 |
|
重点规划整合改造丰乐公园和元宝山公园,建设侨乡文化主题的公园。完成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招投标等工作。 |
2018年完成工程第一期建设,2020年完成工程第二期建设。 |
制定规划,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
蓬江区政府 |
各市、区政府 市委宣传部 市城乡规划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文广新局 市外侨局 市林业和园林局 |
文化事业发展 |
打造“中国侨都”特色文化品牌。 |
2、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
举办“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活动;着力打造“岭南儒城”文化品牌,实施“侨文化寻根”工程,举办“侨乡武术文化节”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国侨都”微电影节文化品牌。 |
举办“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活动;申报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侨乡武术文化节”等活动;打造“中国侨都”微电影节文化品牌。争取一批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文化项目落户江门。 |
开展全媒体整合宣传,建设华侨文化教育传承阵地和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侨情信息数据综合应用网络,壮大海外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队伍,推动侨乡文化在境内外的宣传推广和研究交流。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文广新局 市外侨局 团市委 市侨联 |
|
3、着力推进核心文化圈建设。打造华博文化圈、西江水脉文化圈、学宫文心文化圈、海洋文化圈、世遗文化圈。 |
建成华博文化圈、世遗文化圈;初步建成西江水脉文化圈、学宫文心文化圈、海洋文化圈。 |
华博文化圈、世遗文化圈的内涵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建成西江水脉文化圈、学宫文心文化圈、海洋文化圈,成为我市文化的亮点。 |
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和部门间的协调形成合力。 |
各市、区政府 |
市文广新局 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乡规划局 市旅游局 市外侨局 市侨联 |
|||
文化事业发展 |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 |
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江门演艺中心。完成开平市博物馆迁建、恩平新博物馆及城市原点公园、鹤山市新“三馆”、新会区文化艺术中心、学宫文心等项目建设。 |
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完善市、县(区)、镇(街)、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并形成制度化。 |
各市、区政府 |
市文广新局 市财政局 |
|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开展星光公园提升工程,华博馆临时展厅工程等建设。 |
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做好工程实施监督。 |
市文广新局 |
市财政局 |
|||
文化事业发展 |
2、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
培育和成立一批文化类社会组织。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美术馆等免费开放,有效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
培育和成立一批文化类社会组织。增加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刊、演艺节目、文化培训等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深入推进完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服务网、岭南流动书香车等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均等化水平。 |
推行“菜单式”服务,建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加大文化人才的培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民政局 |
||
文化事业发展 |
3、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
办好“侨乡华人嘉年华”、“‘五个一’文体惠民工程”、“侨乡书香节”、“街头艺术工程”、“南粤幸福活动周”、“戴爱莲舞蹈大赛”、健步马拉松等特色品牌活动,推动集中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常态化的文化服务项目有机结合。 |
积极举办全省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赛事和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依托城乡广场、农村戏台等组织“开心广场·百姓舞台”惠民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社会文化团体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 |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制度化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 市体育局 市文联 |
||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4、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
完善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建设。探索公共文化“互联网+”建设,引入社会化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开发,加强多网、多终端应用开发。 |
利用互联网建立“五邑地区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建成“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和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和服务体系。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大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文化事业发展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
1、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
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继续完善我市申报文本和保护规划纲要,重点做好申报点的文物保护升级工作及申遗点资源的科研探索。启动江门历史会馆研究工作。 |
全市文物安全监视系统建设,抓好甘化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建成江门工业历史博物馆。出版江门历史会馆研究书籍。 |
加大维护与经费投入,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积极争取将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国资委 五邑大学 |
|
2、做好非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
推动部分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加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侨乡武术文化节”在武术非遗项目的保护有突破。 |
加强对自力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成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综合馆建设规划。 |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在政策、人才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倾斜。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财政局 |
文化产业发展 |
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活动 |
依托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演艺信息交流、文化科研交流、文博图书资讯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项目洽谈等。 |
发挥市华博馆省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作用,加强与港澳地区文博单位合作,组织开展双(多)边文博、文化遗产交流合作项目。每年组织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 |
加强与港澳台五邑籍影视明星沟通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建成“中国国际华侨文化交流基地”项目。每年组织项目参加深圳文博会。 |
制定文化交流活动规划,并形成制度。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外侨局 市侨联 |
|
建立江门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
由市长任组长、市委主管常委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
健全江门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
健全完善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
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督办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市府办公室 市文广新局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旅游局 |
||
打造珠江口西岸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圈 |
借广东省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以及江门建设“珠西智谷”契机,与珠海、中山等珠西城市一道,共同打造“珠江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圈”。 |
以蓬江区特别是滨江新城为重点区域,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游戏、创意产品研发、咨询策划、设计创意、教育装备等高端行业,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品牌,构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珠西文化创意产业的总部经济区和重要展示、交易服务平台。支持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建立3D打印中心。 |
支持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建设,培养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家具设计、玉雕设计等艺术设计人才;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和大型文化创意项目;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成先进制造业辅助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主题公园、歌剧院、体育中心、动漫影视中心、演艺中心等研发、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 |
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形成“珠江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圈”。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旅游局 五邑大学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
文化产业发展 |
打造广东省文化旅游示范区 |
以陈白沙“心”学文化为主线,整合东部三区一市旅游资源,创建环圭峰山旅游产业集聚区。以侨乡文化为主线,整合西部三市旅游资源,创建台开恩世遗文化旅游区度假区。 |
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侨乡文化、温泉文化、海洋文化、水乡文化、养生文化等文化旅游特色优势项目。 |
深入挖掘侨乡文化,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
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江门旅游的知名度。 |
市旅游局 |
各市、区政府 市委宣传部 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市国资委 |
|
文化产业发展 |
打造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 |
围绕江门市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目标,以教育装备制造、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用品生产等为重点,推进文化产品制造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引导和促进传统文化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优势文化产业发展。 |
积极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智能家电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若干个文化制造业园区、企业和品牌。逐步建成结构合理、门类多样、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文化及相关产品制造业集聚区。 |
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
各市、区政府 |
市旅游局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发展八大主体产业 |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文化创意与设计、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艺创作、表演等八大主体产业。 |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提升发展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艺创作与表演等主体产业。 |
重点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等主体产业。 |
出台政策,引导构建结构相对合理、富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市旅游局 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文化产业发展 |
建设九大文化产业基地 |
重点建设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品、文化创意和设计、印刷、会展服务、文化用纸、演艺视听设备及器材、侨文化产业示范、影视等九大文化产业基地。 |
重点建设江门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江门工艺美术品产业基地、江门印刷产业基地、江门会展服务产业基地、江门文化用纸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基地。 |
重点建设江门演艺视听设备及器材产业基地、江门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门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基地、江门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基地。 |
进一步健全文化政策,引导文化产业向园区、基地集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孵化功能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 |
各市、区政府 |
市旅游局 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文艺精品创作 |
积极实施文艺精品战略 |
加强原创作品生产,优先扶持反映江门地方特色以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 |
加强对优秀文艺作品、品牌和优秀文艺家的宣传推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的有机统一。注重培育微文艺形态的创作,利用网络搭建平台,促进文艺创作的发展。 |
生产出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
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健全文艺作品、文艺平台的宣传推介,形成制度化。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
|
文艺精品创作 |
抓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
培育、扶持和壮大我市文艺创作队伍。 |
加强与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及社会艺术团体的合作交流,构建重大艺术项目合作平台。重点抓好江门市粤剧团、江门市歌舞团、江门市童声合唱团、江门市女声合唱团等骨干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五邑大学广东省新中式家具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团体和文艺名家、名师的合作,建立一批有江门特色的艺术创作基地和工作室,造就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家和文化活动家。 |
完善政府资金投入机制,健全政府采购,加强文艺人才培训并形成制度化。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五邑大学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
完善规范文艺评价管理 |
进一步加强文艺评奖管理。 |
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切实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奖的示范导向作用;用好繁荣文艺创作的专项资金,加强绩效考核评价。 |
力争在省、国家级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群星奖等各类评奖中有新的突破。 |
完善文艺作品推介制度,继续开展文艺作品年度征集评选,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国家级的作品评选。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
||
文艺精品创作 |
具体创作的文艺项目 |
1、文学类创作 |
创作出版《冯如传》(人物传记)、《大广海湾之恋》(报告文学)、《侨都风云》(小说)、《天下碉楼》(长篇散文)、《梁启超之戊戌年》(电视剧本)等书作创作。 |
创作出版《五邑名人》(名人丛书)、《中国侨都 邑邑生辉》(系列丛书)、《程坚甫诗选》、《红线女传》(人物传记)、《墟顶记忆》、《江门故事》等文学作品。 |
充分发挥省、市文艺精品扶持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文学类作品的扶持力度,积极评选优秀作品参加省和国家的各种评比,加大对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完善作品采风制度。 |
市文联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 江门日报社 市社科联 |
|
2、影视、广播剧类创作 |
创作发行《他乡五邑人》、《艺苑奇葩—恩平民歌》、《梁启超》、《咏春在鹤山》、《又到红棉花开时》、《永远的中国心》等纪录片,创作发行《董淑猛》、《梦工厂》等广播剧。 |
创作发行《万家姓》、《美国铁路华工》、《崖门悲歌》、《新宁铁路》等纪录片;创作发行《乡图》、《南楼七壮士》、《咏春》、《戴爱莲》等电影;创作发行《金山》、《陈宜禧》等电视剧。 |
支持影视作品立项,积极为影视作品申报省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协调地方为拍摄提供方便,健全获奖作品的奖补措施,完善影视作品制作的扶持政策。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
|||
文艺精品创作 |
具体创作的文艺项目 |
3、舞台艺术类创作 |
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闯金山》、舞剧《爱莲》、粤剧《冯如》,创作发行歌曲专辑《侨都武魂》、《台山新民歌》等作品,以及创作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戏曲、小品、音乐、舞蹈等作品。 |
话剧《陈宜禧》,舞剧《咏春传奇》,粤剧《郑潮炯》,开平民歌剧《碉楼梦》,台山民歌剧《梅菊姐》,《金山歌谣》等作品,以及创作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戏曲、小品、音乐、舞蹈等作品。 |
加大对重大题材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作品采风制度,搭建平台每年进行优秀作品展演。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
|
4、造型艺术类创作 |
创作出版发行连环画《五邑名人系列》,文艺理论《江门五邑美术名家文史丛书》、《画道·翰墨侨乡》,创作并举办《画说碉楼》、《五邑乡村之美》等大型画展,以及创作一批美术、书法、摄影、雕刻等艺术作品。 |
摄影集《中国华侨文化的奇葩—台山侨墟》、《百岁老人的笑容》等作品,以及创作一批美术、书法、摄影、雕刻等艺术作品。 |
完善作品采风制度,每年都要创作并举办一批美术、书法、摄影、雕刻等艺术作品展。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市文联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推动职能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推动职能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理顺关系。 |
发展一批文化行业组织,将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交由行业组织承办。 |
形成国有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文化行业组织充满活力的工作格局。 |
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文化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我市文化法规体系。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人大法工委 市文广新局 市财政局 市国资委 市工商局 市民政局 市法制局 市文联 |
|
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制。 |
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管人管事管资产导向。 |
制定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内容导向考核等办法。 |
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效益考核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考核权重。 |
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国资委 |
||
进一步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管理体制机制。 |
不断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基础、内容、行业管理,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
成立市县统一、上下联动、部门信息共享的网络监控指挥、应急处置平台;建立网络服务网站和从业人员信息数据库。重点打造“中国侨都·江门发布”政务微博、微信金牌“双微”,提升其影响力。 |
在全市形成良好有序的舆论导向的管理体制机制,舆论导向管理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
建立健全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
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一体化发展。 |
支持江门日报社全媒体采编、报纸电商和社区服务O2O等三大平台和基础数据平台、影视播放平台、户外直播平台、全媒体精准营销平台、五邑图片中心等5大平台建设。支持江门市广播电视台“邑网通”项目建设。 |
做大做强江门日报社和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建设有新突破,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
出台政策引导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同时为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发展改革局 市财政局 市文广新局 市国资委 江门日报社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
|
大力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
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
配合推进全省广电网络县(市、区)一级的整合工作。深化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市粤剧团等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 |
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
落实国家和省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我市相关扶持政策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市编办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文广新局 市国资委 |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资本参与对外出版实施办法和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 |
降低社会资本进入标准,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
依托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台探索影视制作领域业务的开展,支持各市区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 |
开展市粤剧团股份制改革试点,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方式参与。 |
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允许社会资本以控股方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化院团改制经营的办法的具体举措。 |
市委宣传部 |
各市、区政府 市文广新局 |
|
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 |
完善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建设。 |
加大对侨乡武术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和传承。将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打造成侨乡文化研究的亮点。 |
建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将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构,将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办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机构。 |
建立和健全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和激励机制。 |
市委宣传部 |
五邑大学 市财政局 市社科联 |
||
进一步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 |
健全科学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要在着力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开展中国特色收视率调查系统建设,完善江门市原创文艺精品推广计划,积极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参加省、国家的评审。 |
积极配合中国特色收视率调查系统建设,探索健立良好的推荐推广渠道,力争在省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权威奖项上有突破。 |
加大对我市优秀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健全文艺批评制度。 |
市委宣传部 |
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 |
||
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与建设。 |
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
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内容为重点监管对象,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营造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
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市文广新局 |
各市、区政府 市公安局 市工商局 市城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