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09年2月25日在江门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门市财政局局长 马跃敏
各位代表:
我受江门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江门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面对财政经济的严峻形势,强化收入征管,坚持依法征收、应征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大力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财政资金,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开展绩效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各级财政部门共同努力下,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完成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46,842万元,为汇总各级人大通过年度预算710,048万元的105.18%,超收36,794万元,为代编预算708,582万元的105.40%,超收38,260万元,比2007年收入完成数增收122,541万元,增长19.63%。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25,191万元,为各级人大通过预算汇总数786,199万元的117.68%,比2007年支出完成数增支161,333万元,增长2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款和上级补助、2007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等,与一般预算支出以及上解支出等相抵后,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2,475万元,为年度预算数167,215万元的103.15%,比2007年收入完成数增收25,149万元,增长17.07%。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7,164万元,为预算170,288万元的115.78%,比2007年支出完成数增支31,091万元,增长18.72%。具体收支项目完成情况,待省批复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一般预算执行情况看,全市财政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全年收入增幅呈“前高后低”走势,并逐步趋稳。我市财政收入增幅与全省财政收入的“前高后低”的增幅趋势一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利因素,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全市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幅度较小,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的差距逐月收窄。我市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9.6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79个百分点,实现近六年来第五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我市在2007年实现13年以来最高增幅后,再一次实现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增长目标。
二是镇级地方财政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镇级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2008全市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5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92个百分点。镇级财政收入超亿元镇由2007年5个增加到2008年6个;镇级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镇由2007年54个增加到2008年61个。全市80个镇(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实现正增长。
三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市各级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2008年各级财政(包括预算内、外安排的资金)对民生的投入达到37.3亿元,增长35.13%,确保教育、支农、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8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超收收入5,260万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2008年超收作了适当安排,重点安排用于改善民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对口援建等方面。超收安排已按规定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2008年市本级财政收支相抵,净结余2,282万元,全部转入2009年预算安排使用。
(三)2008年财政管理主要情况
2008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
高度重视收入征管工作,确保收入稳步增长。
2008年,我市相继受到低温寒冻、持续强降雨、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以及受全球金融危机、能源供应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减收因素影响,全市财政预算执行面临较大困难。为应对2008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及严峻的财政收入形势,市政府多次专门召开经济分析联席会议和财税工作会议,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分析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研究有关对策,对财税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坚持全市一盘棋,对确保完成全年收入增长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财税部门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预算执行分析,强化收入征管,加强对各市、区增收节支的指导;各征收部门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入库、做到应征尽收,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2、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严峻的经济财政形势,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运行情况及国家重大政策的分析,增强财政工作主动性,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积极发挥调控职能,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应对国际国内不利经济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策部署,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研究制定了我市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二十项措施。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统筹用好各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在2008年和2009年两年集中投入财政性资金近33亿元,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我市下一轮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抓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工作落实,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管,促进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对我市新增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保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克服当前经济困难,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安排550万元以担保贷款方式支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物流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对加工制造企业从低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缓征堤围防护费、减征土地使用税等。
推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科学发展。一是投入3,200万元,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扶持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二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投入3,221万元,贯彻落实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支持环保节能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实施政府采购强制绿色采购的有关政策,促进节约环保型经济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我市产业转移工作,拨付产业转移专项扶持资金1亿元,加强核心工业园区和“一区两园”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四是投入扶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及跟踪重大项目专项经费503万元,加强重点项目和招商选资,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通过安排好出口退税资金,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扩大出口和吸收外资的各项政策,重点鼓励和支持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名牌的技术及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吸引外资质量水平的提高。
六是加大财政资源整合和资金筹措的力度,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城建项目资金,特别是跟进落实我市利用世行贷款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珠三角城际轻轨、滨江大道、江沙路、天沙河、新南路、东海路至南环路连接工程项目、江顺大桥、东华大桥、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等市区路桥改造及重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市本级拨付农林水资金11,127万元,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新品种推广、农村沼气、动物疫病检测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村庄整治规划、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各项农业生产事业发展。
二是认真抓好落实粮食储备费用补贴、种粮直补、综合直补、农机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贫困村“两委”干部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政策,保障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三是保障森林消防扑火设备专项资金、生态公益林管护、红树林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项资金安排,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
四是加大对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发展、自然资源保护支持力度,推进海洋渔业发展。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市本级拨付教育资金34,274万元,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积极解决“读书难”问题;支持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建设教育强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市本级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20,963万元,支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企扶千村”等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优抚安置工作,给予低保家庭临时性物价补贴,并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市本级拨付医疗卫生资金9,101万元,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站的投入,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促进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扶持中医名市发展战略,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名医名室建设。市本级拨付3,403万元,发展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支持文化名市和文明城市建设。支持打造侨乡旅游文化品牌,筹集资金办好2008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暨侨乡旅游节、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第一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
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有关精神,抓好增收节支措施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按照中央、省有关要求,迅速设立对口援建专项资金,市本级和各市、区从2008年起按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落实对口援建专项资金。2008年我市共筹集对口援建资金6,243万元,为我市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积极做好对口援建雁门乡工作,及时发挥对口援建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在全省率先制定地级市的对口援建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
3、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
今年各项财政改革均取得了突破:一是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部门预算精细化取得新突破;二是稳步推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试点,搭建市直财政支出管理电子平台,两批共19个试点单位顺利上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化取得新突破;三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纳入规范管理范围的政府采购规模取得新突破;四是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电子化系统增点扩面,“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
4、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财政、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市本级部门预算人大监督试点单位增加到20个。同时,依法对会计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改进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方式。
5、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意见,提高民主理财水平。
认真研究采纳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对预算报告审议意见,落实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本级预算编报工作,不断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提高民主理财水平。积极办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2008年办理市人大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共73件,在办理过程中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有力地推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和财政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在财政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应正视我们的不足和差距,我市的财政仍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市经济实力与珠三角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收入虽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财力基础薄弱、人均可支配财力较低,财政供给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增长需求矛盾突出,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
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收入水平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地区之间财政实力、财政增长幅度差距较大。区域之间的财政收入水平很不平衡,财政保障能力差异很大。
三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压力较大。受历史债务等影响,各级财政资金周转困难,财政支出运转矛盾依然突出。
四
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008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4.02%,仍比全省平均比重86.54%低了2.52个百分点。上述困难和问题有待通过加快发展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逐步克服和解决。
在2008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控的影响,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短收,严重影响了基金预算收支计划的执行。为确保收支平衡,对2008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计划进行了调整,基金收入由年初预算的210,810万元,调减为57,337万元。同时,基金支出由年初预算的210,810万元,调减为56,308万元。上述基金预算的调整已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由于2008年土地出让收入出现较大短收,使当年城建项目出现较大资金缺口,因此相关项目安排要有保有压。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优先保障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以及滨江新区征地补偿和旗杆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潮连和江海污水处理厂等关系到我市今后可持续发展,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的项目支出。同时,确保市区的廉租房建设资金需求。
二、2009年预算草案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明显下滑,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市外向型经济比重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直接。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让利政策,并大幅增加扩大内需的各项投入,有助于我国尽快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长期平稳发展。但就短期而言,将加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收入方面,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全国范围内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收费,燃油消费税改革后取消交通公路“六费”,落实市政府减轻企业负担减免税费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措施等政策性因素都将造成一定程度的财政减收。同时,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继续影响财政增收,外贸出口受外部需求减弱、成本上升压力等影响增长放缓,影响到来自出口企业的税收,特别是增值税免抵调库收入,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期,随着房地产投资建设拉动的翘尾因素消失,房地产业难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将影响到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相关税种的增收。此外,一次性、非常规因素形成的税源没有了,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的不可比因素形成的较高基数需要消化,以及一次性大额税源的减少,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将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支出方面,加快产业调整和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社会民生,改善“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节能减排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落实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等都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地方财政支出将保持刚性增长。因此,预计2009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确保组织收入,抓好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仍是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2009年
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9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围绕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财政手段促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实事,切实保障“三农”、教育、卫生、社保、就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821,526万元安排,比2008年增收74,684万元,增长10%。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省税收返还款和2008年结余,减除各项上解款后,预计全市可支配财力为870,045万元。按《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870,045万元。
(二)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中央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编制2009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一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收支预算,确保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二是积极稳妥,应征尽收,财政收入的安排要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考虑国家减收政策安排,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三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坚持集中财力办实事。四是发挥职能,促进发展,集中力量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六是统筹城乡,服务“三农”,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七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八是深化改革,科学理财,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公共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九是实事求是编制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科学性。十是树立绩效观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2009年蓬江、江海公安分局管理体制调整,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中央、省上、下划原则,从2009年1月1日起作为区级收入。因此,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按剔除两区公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后同口径计算。
1、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9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182,904万元,按同口径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16,628万元(即在2008年完成172,475万元的基础上,剔除两区公安分局当年的罚没和收费收入6,199万元,调整后的完成数为166,276万元),增长10%。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省税收返还补助款和2008年净结余、调入资金等,预计可支配总财力为214,504万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项目安排计划。
——税收收入156,936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139,995万元增加16,941万元,增长12.10%。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缴入一般预算1,320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1,231万元增加89万元,增长7.23%。
——罚没收入9,368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594万元,增长6.77%。
——行政性收费收入9,15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535万元,增长6.21%。
——专项收入5,650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6,719万元减少1069万元,下降15.90%。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3,300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16万元,增长1.41%;排污费收入2,100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减少599万元,下降22.19%;水资源费收入200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增加36万元,增长21.95%。探矿权采矿权收入50万元。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燃油消费税改革,取消公路水路运输管理费,因此减少了收入来源。
——其他收入480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942万元减少462万元,下降49.04%。
2、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根据上述收入及财力安排,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214,50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5,667万元,转移性支出48,837万元(包括专项上解支出7,511万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支出9,420万元,对市、区的固定专项补助支出5,618万元,市直部分中小学校及两区公安分局下划两区管理的划转基数17,416万元,返还两区共享税收入增量分成1,000万元,对市、区的一次性专项补助支出7,872万元)。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市“十一五”规划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是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入科学发展新轨道的重要一年。2009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部署,不断增强财政财力保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事,实行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经费、办公经费预算等五个“零增长”,并结合各部门结余结转资金,统筹研究编制部门预算。
2009年市本级支出安排重点突出,法律法规要求保障的重点支出投入均增长10%以上,其中,“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投入增长15%以上。重点支出保障及主要项目(含一次性补助下级支出)安排情况如下:
(1)
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和扶持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有效利用财政手段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市本级通过整合财政资金,除2009年一般预算安排外,还统筹历年结余的存量资金,以及调整支出结构、省产业转移专项转移支付等方面筹集资金21,386万元,加大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其中:
一是筹措扶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676万元,包括安排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专项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等3,176万元,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吸引重大项目,推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安排高新区税收返还款2,500万元,继续扶持核心工业园区发展。上述专项资金通过财政专户安排。
二是积极支持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安排资金5,441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371万元,专项投入5,070万元。主要包括:投入3,330万元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科技项目的支持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绿色光源产业基地公共平台建设等;安排其他科技专款1,740万元(含自然科学基金150万元、科普经费182万元、科学技术奖励经费125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1,213万元等)。
按可比口径计算,2009年科学技术投入5,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82%。
三是整合历年结余资金2,380万元,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扶持方式集中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当前困难。
四是2009年继续将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完善核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市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有效推动产业转移,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2)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投入。安排资金7,669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598万元,专项投入7,071万元。主要包括:环保治污工程专项资金2,100万元,环保模范城市复检经费20万元,大气环境质量连续自动监测运行经费16万元,城市维护和绿化养护专项资金4,925万元,污染源普查经费10万元。
(3)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安排资金8,593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2,853万元,专项投入5,740万元(另在基金预算——农业土地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1,942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防汛抢险专项资金414万元)。主要包括:
支持新农村建设,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1,449万元,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新品种推广、农村沼气、动物疫病检测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村庄整治规划、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各项农业生产事业发展;安排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补助150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资金80万元,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工作经费30万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安排强雷暴预警和重大灾害实时监测经费20万元,人工增雨作业经费40万元,提高防灾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1,000万元,农村信息直通车建设补助23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100万元;安排对口扶贫350万元,贫困村“两委”补贴100万元,智力扶贫100万元,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支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市人大议案城乡饮水工程专项资金224万元,农村机电排灌议案配套资金200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议案配套资金300万元,市三防系统建设64万元,水库大坝安全检测及应急预防系统等50万元,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和水资源公报经费7万元,法规宣传及培训会议经费61万元,应急预备资金184万元。
保障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安排农村党员干部远程现代化教育工程经费100万元,“12316”三农服务热线经费12万元。
推进海洋渔业发展,安排海洋渔业科技、产业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等专项资金410万元。
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安排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100万元,购置森林消防扑火设备和森林防火工作经费50万元,森林消防扑救应急资金33万元,生态公益林管护、防护林工程、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项资金200万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2009年农林水投入8,593万元,比上年
增长20.71%。
(4)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安排资金25,298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16,224万元,专项投入9,074万元。主要包括: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442万元,用于免除全市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课本费。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安排资金850万元,解决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生活困难问题。
创建教育强市强区,安排创建教育强市强区专项奖励资金360万元,对下放两区中小学专项补助550万元。
积极稳妥解决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安排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两相当”政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20万元,推动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加快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继续实施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生活费资助,安排补助资金1, 506万元;安排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贷款贴息1,728万元,幼儿师范学校教育专项补助240万元和教学楼维修补助40万元,中专(职)院校教学设备购置补助540万元,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舍建设和偿还世行贷款本息专项补助540万元。
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安排江门一中新校建设和还本付息专项补助1,259万元,示范性高中专项补助20万元,培英高级中学新疆班专项补助302万元,教育专项检查督导、教育信息化建设、教研课程改革等专项经费180万元,校舍安全维修资金34万元。
支持高等教育做优做强,安排五邑大学教学设备购置补助150万元和教育建设专项补助75万元,江门电大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补助90万元,支持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按可比口径计算,
2009年教育投入25,2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81%。
二是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体系。安排资金22,238万元,其中: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14,999万元,正常事业费2,785万元,专项资金4,454万元。主要包括:
促进就业再就业,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1,150万元,支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劳动力市场建设、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落实,以及安排城乡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经费60万元等。
保障低收入群体,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60万元,低收入家庭慰问经费50万元,市直企业离休干部统筹金补助、困难企业退休干部职级补贴、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费补助2,100万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补助10万元,孤老工商业者临时生活补贴3万元,社会保障补助预备费等77万元等;安排社保基金监督系统建设经费35万元,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管理。
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安排离退休人员慰问活动补助及交通补贴93万元;安排老年人乘车优惠政府补贴补助150万元,购买老年人乘车保险5万元;安排老年人社团活动专项经费10万元,老年事业发展资金32万元;单亲家庭危房改造补助8万元,孤残儿就医就读专项资金15万元,临时社会救济60万元,救灾物资仓库设施购置10万元,慈善公益活动经费40万元,双拥基金30万元。
促进社区建设,安排社区居委会专项经费150万元,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经费100万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2009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22,1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85%。
三是构建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安排资金11,070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7,055万元,专项投入4,015万元。主要包括:
加大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安排市级补助资金1,850万元;安排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补助500万元,解决城乡居民“看病贵”问题。
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安排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建设补助200万元,改善医疗农村基层条件。
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配套资金120万元,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补助300万元,精神病防治专项补助及精神病流浪汉收治经费补助20万元,支持医疗服务水平提高。
扶持
中医名市发展战略,安排中医名医明室专项资金20万元,中医药人才临床培训基地建设贴息94万元,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名医名室建设。
加强
公共卫生保障,低保人员医疗补助50万元,特别病种医疗救助20万元;安排第一类疫苗接种经费110万元,市疾控中心基建贷款贴息78万元,艾滋病专项防治经费130万元,公共场所、食品卫生等监督检测经费195万元,保障各项重大社会活动食品安全经费30万元,公共卫生应急经费80万元,国家卫生城市复检经费5万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2009年医疗卫生投入1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02%。
四是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安排资金1,260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775万元(含市直计划生育奖励经费),专项资金485万元。主要包括:安排出生缺陷干预经费25万元,免费婚检宣传费用5万元,开展创“无多孩出生,无计划外怀孕”活动经费5万元,关爱女孩行动经费5万元,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经费5万元,“婚育新风进万家”服务活动经费5万元,“春风送温暖”活动经费3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133万元,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父母“即扎即奖”经费58万元;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30万元,计划生育表彰先进村和帮扶后进镇经费110万元,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补助30万元,人口计生工作质量奖励经费30万元,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专项经费10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经费8万元,人口计生挂钩帮扶经费5万元,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经费5万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2009年计划生育投入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
30.84%。
五是
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安排资金5,287 万元,主要包括:安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1,000万元,总预备费1,850万元,自然灾害救济30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20万元,禽畜扑杀应急基金25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41万元,维稳准备金50万元,安排粮食储备费用补贴、种粮直接补贴配套资金2,121万元。
(5)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安排资金2,602万元,其中:正常事业费1,847万元,专项投入755万元(另在基金预算——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安排文化名市项目资金480万元)。主要包括: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安排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26万元,文化活动阵地及东湖广场文艺舞台维护经费18万元,农家书屋工作经费10万元,图书馆购书经费60万元,美术馆收藏、展览经费30万元,市直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15万元,群众文艺活动经费10万元,文化综合执法经费10万元,网吧远程监控专项经费12万元;
弘扬侨乡文化,安排五邑华侨史陈列布展经费50万元,陈白沙纪念馆运作经费补助30万元,陈少白诞辰140周年活动经费10万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费100万元,旅游宣传促销经费100万元,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运作经费补助20万元,五邑论坛以及社科理论研讨经费9万元;
支持文物保护,安排全国文物普查经费20万元,博物馆文物征集经费30万元,文物修复经费5万元;
加强体育事业建设,安排备战第13届省运会经费100万元等。
按可比口径计算,2009年文化事业投入2,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4%。
(6)维持政权运转,建设服务型政府。安排市直党政机关、公检法司部门运转经费81,856万元,保障政权机关运转必须的经费支出,为更好地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7)落实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以及援建工作经费2,225万元。根据中央有关要求和省对口援建工作任务的安排,我市按照2008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数的1%安排对口援建资金1,725万元,以及安排各部门援建工作专项经费500万元。
(三)2009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09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受政策性影响较大:一是燃油消费税改革后取消交通公路“六费”政策造成基金预算减收;二是根据《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综[2007]221号)的规定,从2008年起将彩票公益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因此,2009年纳入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的项目共10个,分别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育林基金收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等项目。
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259号)的规定,目前市本级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未缴入国库。因此,2009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未涵盖社会保险基金。
1、市本级基金收入安排。
2009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54,033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57,337万元减少3,304万元,下降5.76%,比2008年完成数61,475万元减少7,442万元,下降12.11%。
(1)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计划42,226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41,696万元增加530万元,增长1.27%,比2008年完成数46,424万元减少4,198万元,下降9.04%。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计划5,00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2,630万元增加2,370万元,增长90.11%,比2008年完成数2,630万元增加2,370万元,增长90.11%。主要是结合市本级财力和需求量来安排,用于收购土地储备方面支出。
(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计划1,942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3,972万元减少2,030万元,下降51.11%,比2008年完成数1,481万元增加461万元,增长31.13%。
(4)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计划2,700万元,与2008年调整预算数持平,比2008年完成数2,909万元减少209万元,下降7.18%。
(5)彩票公益金收入计划1,285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1,336万元减少51万元,下降3.82%。
(6)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计划48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504万元减少24万元,下降4.76%,比2008年完成数583万元减少103万元,下降17.67%。
(7)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计划20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575万元减少375万元,下降65.22%,比2008年完成数766万元减少566万元,下降73.89%。主要是取消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后,计提来源减少造成减收。
(8)育林基金收入计划16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165万元减少5万元,下降3.03%,比2008年完成数166万元减少6万元,下降3.61%。
(9)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计划15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21万元减少6万元,下降28.57%,比2008年完成数14万元增加1万元,增长7.14%。主要是当前基建工程基本上采用散装水泥建设,预交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需退回缴款单位,使此项收入逐年减少。
(10)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计划25万元,与2008年调整预算数25万元持平,比2008年完成数40万元减少15万元,下降37.5%。
2、市本级基金支出安排。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基金预算收入具有专款专用性质。因而,上述基金预算收入54,033万元,拟全部用于安排支出,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56,308万元减少2,275万元,下降4.04%;比2008年完成数56,785万元减少2,752万元,下降4.85%。其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安排的支出42,226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41,696万元增加530万元,增长1.27%,比2008年完成数41,845万元增加381万元,增长0.91%。主要安排征地成本支出、拆迁补偿支出、上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及用于城建贷款还本付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廉租房建设等方面。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支出5,00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2,630万元增加2,370万元,增长90.11%;比2008年完成数2,630万元增加2,370万元,增长90.11%。主要是用于土地收购储备的支出,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前期土地开发支出。
(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支出1,942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3,972万元减少2,030万元,下降51.11%;比2008年完成数2,488万元减少546万元,下降21.95%。主要是用于土地整理和复垦、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开发。
(4)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安排支出2,700万元,与2008年调整预算数、完成数2,700万元持平。主要是用于市区城市建设项目。
(5)彩票公益金安排支出1,285万元。比2008年完成数1,199万元增加86万元,增长7.17%。主要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6)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支出48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504万元减少24万元,下降4.76%;比2008年完成数533万元减少53万元,下降9.94%。主要用于文化名市建设、宣传部门专项经费等方面。
(7)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安排的支出20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230万元减少30万元,下降13.04%,比2008年完成数130万元增加70万元,增长53.85%。主要用于我市水利建设及防汛抢险等支出。
(8)育林基金收入安排支出160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165万元减少5万元,下降3.03%;比2008年完成数165万元减少5万元,下降3.03%。主要用于森林资源保护、林木良种推广等方面。
(9)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安排支出15万元,比2008年调整预算数21万元减少6万元,下降28.57%;比2008年完成数21万元减少6万元,下降28.57%。主要用于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10)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安排支出25万元,与2008年调整预算数、完成数25万元持平。主要用于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四)2009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编制部门预算的原则和方法,2009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由87个部门组成,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总计为308,73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6,794万元。
三、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努力完成2009年预算任务
2009年,全市各级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各项工作部署,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结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新要求,认真落实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下大力气培育财源,促进财政增收;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监管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绩效,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三促进一保持”作为首要任务,多方筹措资金,统筹资金调度,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重点贯彻实施我市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20条措施,加大对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中小企业发展、农业和社会民生的投入,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大力支持产业载体建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继续扶持高新区
(工业园)发展,推动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争取重点产业转移园区专项资金。
三是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大项目,推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
四是落实各项外贸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国际新兴市场,继续做好出口退税工作,促进外贸出口的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对宏观政策和经济与财政关系的研究和分析,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调控,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实现财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加强收入管理,落实执行预算各项收入任务。把抓好财政收入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牢固树立从经济到财政的思想,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强化收入征管,坚持依法征收、应征尽收,
一是要贯彻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收入监控工作,严格企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监督,抓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二是要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强化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依法治税。
三是要拓宽理财领域,增加财政收入。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提高非税收入质量的通知》要求,在巩固“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规范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好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工作。
四是要挖掘潜力,做大财政蛋糕。要通过调查研究,发掘新的收入亮点,努力培植财源,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
(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加强预算审核,把好财政资金分配关,按照市委“五个零增长[即对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要求以及上年存量、结余情况,坚持量入为出,整合财政资源,有保有压,优先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
二是坚持为民理财,积极筹集资金,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援四川灾区各项工作,解决“一保五难”问题,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三是进一步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改革,认真研究落实中小学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两相当”工作,确保我市各项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是深入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继续推进“千企扶千村”工作和农综示范基地建设,尽力推动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资产的流转,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进一步落实财政资金和政策,保证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支出需要,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六是全力以赴克服困难,认真抓好落实人口计生和公、检、法司等部门办案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经费保障工作。
(四)
继续
深化各项财政改革,
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推进市直单位收支彻底脱钩试点工作。
二是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扩大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试点范围,深化项目绩效评价和开展绩效预算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是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市直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试点工作,同时抓好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指导各市(区)全面开展试点和逐步扩大试点单位和纳入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实现“纵向到底”。
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市区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财政配套政策,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积极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实行“镇财县管”和“村财镇代管”,规范镇(乡)财政收支和村级财务管理,着力提高基层政府和组织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积极为推开省管县改革打好基础。
五是实施公务卡改革试点,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
六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七是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行事资产管理水平。
八是进一步深入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继续完善财政监管机制,进一步
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绩效。
一是认真落实财政循环监督机制,加强内审工作,规范日常监督检查,促进依法理财。
二是健全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点是支持推进公务卡消费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和廉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完善。
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强化会计市场准入管理,规范会计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加强会计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各级财政收支安排和预算编制的监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在中共江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新困难、新挑战,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在中共江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新困难、新挑战,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采集:赵岚 编审: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