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全市财政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11,331万元,为代编预算572,408万元的54.39%,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各级人大通过汇总预算575,642万元的54.08%,比去年同期增收54,643万元,增长21.29%。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05,263万元,为汇总各级人大通过预算650,466万元的46.93%,比去年同期增支52,943万元,增长20.98%。
(二)上半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576万元,为年度预算133,954万元的52.69%,比2006年同期增收11,448万元,增长19.36%。
上半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66,699万元,为年度预算142,600万元的46.77%,比2006年同期增支9,085万元,增长15.77%。
市本级上半年支出具体情况:
(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累计投入1,36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9.83%。主要包括:一是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名城建设,投入高新区工业园发展专项资金及重大项目经费1,033万元;二是扶持企业发展,投入工业和民营专项发展资金60万元;三是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出口各项政策,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投入资金269万元。
(2)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2,45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5.6%。主要包括:农林水气部门正常事业费1,09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华侨农场危房改造专项100万元,第二次农业普查经费13.5万元,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经费24万元,落实省人大大中型水库移民议案资金274万元,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补助资金15万元,农业良种繁育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27万元,扶持贫困镇村发展项目和农村沼气能源示范推广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补助、防疫检疫诊疗及工作经费150万元,海域管理与海岛调查经费11万元,伏季休渔期管理经费20万元,水产品防疫检疫经费10万元,渔政执法经费10万元,市属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94万元,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补助30万元,水毁工程修复192万元。
(3)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累计投入9,64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3.98%。主要包括: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6,797万元,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专项资金660万元(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补助20万元,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补助205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补助150万元,社区平台建设经费补助160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补助100万元,再就业工作经费25万元),困难企业离休干部“两费”补助及原经济管理部门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补助158万元,市直困难企业退休干部生活补助297万元,离退休劳模津贴6万元,离退休人员春节慰问活动经费18万元,离退休人员管理活动经费17万元,双拥基金30万元,节日慰问部队经费100万元,市直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109万元,英雄山烈士陵园改造经费补助47万元,“帮扶中心”帮扶补助资金15万元,购买70岁以上老人乘车保险补助5万元,市妇联单亲家庭危房救助5万元,孤残儿就医就读专项资金15万元,救助站救助经费28.5万元,安排粮食储备费用补贴及建设仓库还贷资金、种粮直接补贴资金1,100万元。
(4)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建设教育强市。累计投入11,48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49.24%。主要包括:教育正常事业费8,903万元,教研室课程改革专项经费20万元,培英初级中学校舍建设补助500万元,培英高级中学搬迁设施、设备补助59万元,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偿还建设贷款利息275万元,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归还借用土地收益资金500万元,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购置补助200万元,体育运动学校征地补偿款201万元,体育运动学校田径场建设补助50万元,江门高级技校教学设备购置补助40万元,江门高级技校新建教学实习大楼50万元,体育运动学校学生伙食补助50万元和学生住宿床柜维修及语音设施购置30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180万元,教育机构运作补助经费14万元,各学校图书费20万元,校园校舍安全抢险项目维修100万元,基础教育扩招设备配置补助30万元,江门一中基建贷款贴息176万元,五邑大学教学设备购置补助150万元。
(5)支持提高科技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市。累计投入2,19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49.47%。主要包括:科技正常事业费155万元,科技三项费用849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1,045万元,科普经费40万元,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100万元。
(6)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发展,支持建设文化名市。累计投入1,28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0.07%。(另外,在基金预算——文化事业建设费中投入135万元)。主要包括: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费702万元,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8万元,省运会奖励金150万元,旅游促销经费15万元,市运会经费52万元,五邑图书馆购书经费26万元,鼓励支持农村体育场建设补助10万元,华博设备维护管理费、陈白沙事迹展制作费50万元,华博筹建办文物征集费30万元,新青少年宫建设资金200万元,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场地经费补助8万元。
(7)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累计投入3,59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43.20%。主要包括:卫生正常事业费2,527万元,落实市人大“农村合作医疗”议案补助资金625万元,医疗特别救助基金50万元,特困人员基本医疗补助50万元,精神病防治专项补助40万元,艾滋病防治8万元,除四害专项经费16万元,公共卫生应急经费7万元,卫生专项经费17万元,结核病、皮肤病、职业病等防治专项经费45万元,建设中医名市专项资金150万元,卫生监督专项经费53.5万元。
(8)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累计投入45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1.67%。主要包括:计划生育经常性经费252万元(含市直计划生育奖励经费),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7万元,恩平计划生育补助30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103万元,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父母“即扎即奖”经费64万元,关爱女孩行动经费2万元。
(9)建设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市。累计投入公检法(含监狱、劳教)部门支出17,04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7.88%,保障党的建设和政权机关运转,维护司法体系的正常运作。
(10)加大环境资源保护投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江门”。累计投入2,51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9.08%,主要是维护和绿化养护专项资金2,510万元。
(11)提高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防范风险。累计投入90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0.77%。主要包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880万元,农业救灾复产应急备用资金20万元。
(12)其他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费及专项支出,投入13,77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33.52%。其中:正常性经费8,116万元,专项经费5,657万元。
部分专项支出进度较慢,如对“推动经济发展”投入进度为35.89%,“三农”投入进度为35.6%,“其他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正常经费及专项支出”投入进度为33.52%,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我市相配套的省级专项支出未能按时间进度下达拨付,从而影响了专项资金的支出进度。二是市直一些部门对年初申报并列入预算的项目未及时组织实施,影响支出进度的同时也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三是今年落实工资改革政策,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核定需要按程序上报审批,调资资金要待审批后才兑现。四是人大、财政等部门加大对支出监督管理,从保重点、压一般的角度出发严格把关,同时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因此压减了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三)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特点。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体运行平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进度过半,并能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地方财政收支呈现以下特点:
1、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上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上年同期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增幅超过20%,达到21.29%。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突破30亿元,达到31.13亿元,已超过2004年全年的水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税部门不断采取措施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促进了财税收入的平稳增长。
2、主体税收增长势头良好,增收结构较为均衡。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多点支撑,主体税种贡献突出。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合计183,255万元,占税收收入258,417万元的70.91%,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1,331万元的58.86%,比2006年同期增收31,354万元,增收额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57.38%,增长20.64%。同时,部分地方税种增长较快。除车船税受政策因素影响而出现下降外,其他各地方税种均有不同程度增收,其中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分别为49.62%、98.82%和111.54%。此外,非税收入总体实现增收。全市非税收入实现52,914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5.31%,各项非税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增长15.27%、专项收入增长20.78%、行政性收费收入增长18.47%、罚没收入增长6.77%。
3、市区区域内财税收入协调发展,各县级市收入增长依然不均衡。在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市区区域内(市本级及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财税收入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增幅最高的蓬江区(21.58%)与增幅较低的江海区(17.38%)之间仅相差4.2个百分点。但各县级市之间收入增长依然不均衡,增幅最高鹤山市(32.65%)与较低的恩平市(14.58%)之间相差达18.07个百分点。
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我市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各月增幅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增长势头迅猛,以及在深圳、东莞保持高位增长的拉动下,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基本保持在25%以上。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为26.33%,其中:珠三角地区增长26.86%,东西两翼增长21.33%,粤北山区增长27.23%。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4个百分点,比珠三角地区平均增长水平低5.57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14位。
5、支出进度整体加快,但仍未达到时间进度。上半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5,26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46.93%,比2006年同期快1.16个百分点,比时间进度慢3.07个百分点。全市八个单位中,只有蓬江区的支出超过时间进度,其他各市(区)支出均没有达到时间进度要求。
二、上半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554万元,为年度预算17,423万元的192.58%,比2006年同期增收20,200万元,增长151.27%。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5,976万元,为年度预算17,423万元的149.09%,比2006年同期增收8,839万元,增长51.58%。
三、部门预算监督试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监督试点单位由十五个增加到十八个,分别是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市人防办、市司法局、市外事侨务局、市外经贸局、市旅游局、市行政总汇、市规划局、市高新区管委会、市海洋渔业局、市文联、市妇联。
十八个试点单位上半年的收入累计完成数为33,864万元,为年度收入预算数69,943万元的48.42%。支出累计完成数为33,662万元,为年度支出预算数69,943万元的48.13%。
四、上半年财政管理主要情况
(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财政增收。
一是认真分解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二是加强财税协调,财政部门切实做好沟通、协调、监督工作,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三是坚持财经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和收入通报制度,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强税收征管监控和分析,通过及时预测财政收入发展趋势,分析收入增减变动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征管,促进增收。四是坚持市领导挂钩联系点制度,深入各市、区调查研究,督促各市、区抓好增收措施,确保收入任务完成。五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通过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经营服务性收入、罚没收入、资产收益的统筹监管以及开展小汽车吉祥号牌竞价发放工作等,积极拓宽收入来源。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在大力组织抓收入工作的同时,合理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优先将财力用于履行财政职能、保障公共需要、建设和谐江门等方面。在保稳定、保运转的基础上,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重点保障“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关系我市社会发展和全局稳定的支出需要,加大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促进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按照预算的内容和范围执行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严禁越权调整、改变预算用途,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对年初预算安排的支出,及时做好资金拨付工作,保证支出进度,督促预算单位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加快财政支出的效益发挥。
(三)深化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在抓好增收节支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二是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指导各市(区)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三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专家库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政府采购资金管理系统,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去年对纳入部门预算执行监督的15个试点单位的重点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18个试点监督单位20多个项目。同时,组织对100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工作。五是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优化、整合各财政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稳步实施财政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市直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上线,上半年将市建设局等10个试点单位纳入非税收入系统管理,利用电子化管理手段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
(四)加强财政监督,整顿规范财经秩序。
1、在接受外部监督方面,一是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和报请人大审议的工作,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同时,进一步扩大2007年部门预算监督试点工作,今年市本级的试点单位由15个增加到 18个,市人大对这些单位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实行全过程监督,有效增强预算约束。二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并在办理工作中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办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2、在内部监督方面,进一步完善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工作系统,强调源头监管、同步跟踪,实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检查、事后稽核评价相结合,推动了财政监督工作动态化。进一步加强对审计信息的跟进管理,对审计报告设立分类跟进管理机制,实行关注改进、重点促改两类跟进管理的方式,不断完善财政管理。
3、在对外监督方面,一是加强跟进对财政专项资金情况以及用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三是制定《江门市政府采购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检查评估实施办法》,认真开展市直政府采购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检查评估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四是加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力度,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五、上半年财政运行及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市财政执行情况是较好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全市镇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上半年,全市镇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现行财政决算口径计算)为130,487万元,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91%,比2006年同期107,718万元增加22,769万元,增长21.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3.61个百分点,并低于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29%)0.15个百分点。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免抵调库收入依赖程度较大,其他收入项目增收潜力未能充分挖掘。从1—6月全省情况看,免抵调库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1%,而我市的比重为7.48%,高于全省2.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七位。可见,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免抵调库收入的依赖程度较大,其他正常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收潜力未充分挖掘。随着7月1日起财政部、国税总局有关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税率政策的实施,我市外贸出口将受到一定影响,出口退税及免抵调库收入相应也会下降,并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三)市本级财政收支矛盾大。今年除落实工资改革政策外,重点要加大对支农、水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计划生育补助、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等的投入。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对财政又有新的需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
六、下半年工作措施
据初步分析和测算,通过各级的努力,预计2007年的财政预算是可以完成的。但是,今年下半年减收增支因素较多,压力大:一是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外贸出口和财税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减收因素;二是上半年支出进度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相应加大了下半年的支出压力。要确保“三农”、教育、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落实调资政策等重点支出的任务很重,加上历史性债务负担沉重、资金调度困难,或多或少会影响预算的执行。因此,各级要继续狠抓增收节支,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收入工作。
一要加强部门配合,促进收入增长。要进一步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积极主动配合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做到应收尽收,又不收“过头税”,确保财税收入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同时,要主动做好服务,及时拨付税收征收经费,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保障。财政部门要抓好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进一步挖掘增收潜力。二要深入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市本级要加快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上线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提高非税收入质量的通知》精神,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进一步拓展财源。三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搞好收入调查分析,做好对市、区的工作指导和督促,及时解决组织收入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完成和超额完成收入任务掌握主动权。四要及时研究和提出应对税制改革的措施,努力防止收入大起大落,保持我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统筹兼顾,确保收支平衡。
一要切实组织好年度支出预算的执行,在确保政府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千方百计调度资金,确保重点领域的必需支出,使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二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的必要支出。在努力超收的同时,要注重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超收的安排要优先用于落实调资政策、出口退税负担等政策性、改革性增支。同时,要重视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抓好落实种粮直补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乡村卫生站和乡村医生补助等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还要加强财政应急保障工作,制定和适时启动应急保障机制,切实做好救灾复产资金保障等工作,同时加强救灾复产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专款专用。三要抓好资金调度的工作,采取措施确保支出需要。在支出安排上要厉行节约,力戒奢靡,节约公务活动开支,从严从紧安排各项支出,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三)积极稳妥,管好出口退税。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市上半年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为26.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7%,全市出口退(免)税额已超过上级核定我市的出口退税基数(18.08亿元)8.67亿元,地方超基数上解额6,500万元。我市出口退税额在5月份已经超过基数,时间上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出口退税对地方的影响除反映在超基数上解对财力的影响外,还通过免抵调库指标对当期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直接影响。出口退税管理影响着财政一收一支。各市(区)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国税部门,做好测算分析工作,在各地财力可承受的范围内安排好资金尽量多退税。同时,要适当加快退税进度,减轻出口退税税率调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四)深化改革,提高理财水平。
一是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各项财政管理改革,协同推进,不断规范。二是要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调动镇级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三是要抓好开展乡财县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市乡镇财政管理特点的“乡财县管”模式。四是要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特别是要完善对基建、社保、卫生、支农、救灾复产等重点专项资金事前监控、事后检查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监督链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五是要配合人大实施监督改革。人大对财政的监督,既是人大的职责,又是对财政工作的支持,因此,要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推进包括“实时在线”在内的监督改革。
二○○七年七月十八日
(采集:何妙谊 编审: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