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和江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严格依法理财,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同时,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江门市本级2006年预算,并于2007年1月16日向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了江门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现将已经编成的决算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6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根据全市各级决算汇总反映,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6,555万元,为各级人大通过预算汇总数470,434万元的107.68 %,为代编预算466,256万元的108.64%,比2005年实绩增收90,255万元,增长21.68%。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款和上级补助、2005年结余结转收入、调入资金等,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为745,310万元。
200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33,967万元,为代编预算541,317万元的117.11%,为各级人大通过预算汇总数551,277万元的115%,比2005年实绩增支91,614万元,增长16.89%。2006年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解、增设预算周转金和上年结转支出等,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为739,560万元。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净结余5,750万元。
二、2006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市本级财政决算反映,2006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542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的109.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0,890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的110.33%。具体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如下: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06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542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108,734万元的109.02%,超收9,808万元,同口径比2005年实绩增收21,677万元,增长22.38%。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06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0,890万元,为预算127,703万元的110.33%,超出预算13,187万元,比2005年增支18,628万元,增长15.24%。2006年超预算增支13,187万元,主要是超收安排和争取上级支持补助的增支,其中超收安排的增支35个项目共6,260万元,市政府已以《关于2006年江门市本级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预计超收情况以及超收安排项目的报告》(江府报[2006]114号)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安排的重点专项支出完成16,566万元(不含总预备费1,300万元和专项支出5,458万元),为预算的100%,其中:社保专项支出完成3,465万元;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完成2,096万元;科学支出完成1,622万元;教育专项支出完成1,686万元;支农专项支出完成2,135万元;水利专项支出完成1,062万元;城市维护费3,700万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支出800万元。
三、2006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市本级财政决算反映,2006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694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的160.59%,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4,689万元,为市人大通过预算的233.81%。
四、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和财政主要工作
从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预算总体运行平稳,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体税种增收较多。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达到21.68%,增幅创近十二年新高,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超过全省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比全市GDP增幅(15%)高出6.68个百分点,财税收入呈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主体税种共增收58,044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64.31%,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5.99%、45.15%、15.79%。
二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为民理财,科学配置资源。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支出,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城市维护等方面倾斜,各项重点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增长。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出口退税政策对财政收支管理影响较大。由于今年我市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退(免)税额随之不断增大,但上级核定的出口退税基数却保持不变,地方的超基数上解负担越来越重,给各级财政收支平衡带来较大的压力。
在2006年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受政策性及债务扣款等影响,我们遇到一些问题,主要:一是出口退税全年超基数地方负担增加,全市办理出口退税454,631万元,超基数273,789万元,超基数地方财政负担20,534万元;二是区域财政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地区之间财政实力、财政增长幅度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的财政增收后劲不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我们针对存在问题,加大力度,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增收节支,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全市各级高度重视组织收入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增长目标,认真分解落实收入目标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抓收入,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同时,切实做好支出保障工作,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的基础上,合理调度资金,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全市各级注重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江门”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2006年全市安排农业投入58,512万元,增长10.65%。抓好各项惠农财政政策的落实,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拨付种粮直补资金2,967万元,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加强禽畜疫病防控工作,全市共安排动物疫病防控资金851万元。实施人大议案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6年全市共投入71,411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长20.92 %。继续完善国有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财政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再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2006年全市卫生投入29,416万元,增长20.09%。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投入,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专项资金,推进中医名市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和防治防疫工作,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应急经费的保障工作。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2006年投入科学及科技三项费用15,168万元,增长16.15%。继续加大教育投入,2006年投入 123,951万元,增长20.22%。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确保从2006年秋季入学起实施减免农村户籍学生杂费。并落实经费保障,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积极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有效做好应急处置突发事件。2006年,我市遭受一号台风“珍珠”和六号台风“派比安”等多个强台风袭击和严重洪涝灾害,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紧急筹集、拨付防汛救灾复产资金3,949万元,为全市完成救灾复产任务提供财政保障。
(三)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运用财政政策促发展。
积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一是积极筹集资金,加快滨江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落实安排科技三项费用、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专项资金,发挥财政支出的导向作用,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及时下拨油价补贴资金4,685万元,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大,自身承受能力不足的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进行油价补贴,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四是积极研究共同引进大项目的财税分成办法,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争取大项目落户江门,促进市、镇加快经济发展。五是安排经费办好机械博览会、侨乡旅游节以及华人嘉年华等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六是落实筹措顶峰发电资金2,176万元,确保专项补贴资金依时筹集到位,保障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
在抓好增收节支的同时,各级不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市本级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完善部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效率。各市、区巩固部门预算改革成果,继续扩大改革范围,开平市、鹤山市、新会区、蓬江区等大部分市、区已全面实行编制部门预算,其他市、区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市本级继续扩大市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市直实行规范公务员收入管理的预算单位基本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目前,市本级试点部门和单位已达241个。同时,各市、区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
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稳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及规模。2006年,全市政府采购额为161,432万元,节约资金14,062万元,节约率为8.01%。同时,突出抓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按上级部署推进各阶段治理工作,构建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积极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定《江门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进一步规范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同时,对已纳入市本级部门预算执行监督的试点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强化项目预算绩效观念。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2007年部门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优化、整合各财政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财政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按照上级部署,加快开发“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电子化管理手段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财政、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市本级部门预算人大监督试点单位从2005年的8个增加到2006年的15个。同时,依法对会计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改进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方式。
(六)落实整改措施,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对于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存在问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江门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有关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督促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分析,并抓好、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2006年,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各级加强财政管理,大力组织收入,落实增收节支措施,保持财政的平稳健康运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圆满完成了全年的财政预算任务。
二○○七年七月十八日
(采集:赵深芳 编审: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