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4年3月24日在江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门市财政局局长 马跃敏
各位代表:
我受江门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江门市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狠抓增收节支,强化监督,积极推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大力支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市预算收支计划完成情况良好。
(一)2003年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3,745万元,为代编预算282,843万元的103.85%,为汇总预算281,810万元的104.24%,按所得税改革口径计算,比2002年增收41,208万元,增长16.32%;如剔除新纳入一般预算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因素,比2002年增收35,373万元,增长14.01%。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12,755万元,为代编预算339,115万元的121.72%,为汇总预算363,393万元的113.58%,比2002年增支48,394万元,增长13.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款和上级补助、2002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等,与一般预算支出以及上解支出等相抵后,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03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03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377万元,为预算63,233万元的103.39%,超收2,144万元,比2002年增收12,457万元,增长23.54%。
2003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8,761万元,为预算87,218万元的113.23%,比2002年增支20,422万元,增长26.07%;如剔除新纳入一般预算的行政性收费收入安排的支出,为预算的114.06%,比2002年增支14,606万元,增长18.62%。
一般预算支出中,包括通过超收安排的增支项目20个共927万元,为此,市政府已以《关于市本级一般预算超收安排的报告》(江府报[2003]139号)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款、上级补助、调入资金等,与一般预算支出、各项上解支出以及补助市、区支出等相抵后,净结余为1,383万元。具体收支项目完成情况待省批复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上述一般预算执行情况看,2003年全市财政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32%,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4.75%高出1.57个百分点,这是我市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同时,从年初开始,一直略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二是财政增收大头来自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契税七项收入为214,882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3.15%,增收额28,459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69.06%。
三是镇级财政收入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003年全市镇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3,196万元,比2002年增收21,718万元,增长21.43%,比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高出5.1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增长水平2.28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94%,是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
四是非国有经济对全市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大。2003年,非国有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已达到83.29%,比2002年所占比重提高6.83个百分比点,并且增长比较快,达到26.64%,成为财源增长的重点。
(三)2003年财政工作主要情况
2003年,为确保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的完成,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03年, 围绕实现财政收入增长12%的目标,抓好统筹协调,克服“非典”疫情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分析处理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非典”疫情对财政收入和经济的影响,制定和落实收入的各项具体措施;二是各级财税部门紧密配合,强化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管理力度,做到依法征管。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年初目标高出4.32个百分点,比GDP增幅11.1%高出5.22个百分点。
2、
全力支持防治“非典”疫情工作,加快公共卫生建设步伐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筹集资金,保证了防治“非典”疫情等重点支出需要。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防治“非典”疫情专项经费2,335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直接安排了663万元。同时,抓好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非典”减免税、费、基金政策,全市共减免各种税收2,615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4,319万元。此外,各级通过调整资金分配结构,大力支持公共卫生建设,全市财政安排公共卫生资金1.67亿元,加快建立我市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并按规定建立符合标准的发热门诊16个。
3、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2003年市本级共筹集17,784万元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新区、滨江大道、高新区工业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筹集资金,制定和实施有关贴息和补助办法,支持民营、私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扩大出口。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据统计,全市共对16,702户家庭、49,121人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筹集再就业资金5,656万元,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共安排补助资金672万元,推动建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35.1%;配合搞好市直国有企业改革,帮助困难企业(单位)落实离休人员生活待遇。
切实做好华侨农场改革工作。市本级地方财政筹集解决华侨农场职工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和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经济补偿资金3,382万元,并跟进落实省的补助资金到位,确保我市三个华侨农场改革顺利进行。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改革缺口资金大、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等情况下,切实做到了“五取消、一改革、一种税”,全市农民人均年负担税费由144元降为26.71元,减负率为81.45%。
4、坚持改革创新,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各级稳步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级初步建立起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市直运用计算机手段编制部门预算。二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分批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目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市直预算单位已达77个。三是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市本级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实行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分设。四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统一管理。五是积极实施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全市已有80个镇(街)成立结算中心,镇(街)实施财政信息化管理工程的比例达到94%。六是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市区收入共同增长机制,实施了《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试行方案》,发挥了财政体制的调节作用,促进市区税收的增长。
5、强化财政监督,促进依法理财
我市各级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使财政监督贯穿聚财、理财等领域。同时,依靠各级党委、人大并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共同参与财政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一是认真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查审核帐户1248个,撤并帐户156个,有力推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二是重点清理检查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收入,对市直广电系统、市房产局、江门日报社、殡仪馆等4个部门8个单位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收支进行全面清理核查,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拓宽理财领域打下基础。
三是组织《会计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做假账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重点对市区(不含新会区)有代表性的35个纳税户进行检查,加强依法治税,有效促进财税收入任务的完成。同时,市本级继续开展部门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在组建市教育部门会计核算中心之后,新组建市政府机关财务结算中心,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四是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对我市5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开展检查,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的提高,规范经济秩序。
五是进一步规范镇级财政管理,继续开展镇级财政财务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情况、“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促进基层财政加强和规范管理。
二、2004年一般预算草案
2004年,我市财政收支仍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是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影响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和财力的增长。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从2004年起实行出口退税(增值税)负担机制改革,出口退税由原来全部由中央负担改为核定基数,增量中央负担75%、地方负担25%。由于不论基数内外,2004年在中央库退付75%的同时,地方库也要退付25%,造成2003年与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口径的变化;而且因地方须负担超基数的25%而使我市财力减少。因此,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统一按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的口径编列。二是支出需求大。2003年底中央出台的调资政策、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等,2004年要作全年安排,即存在“翘尾”支出;同时,要落实江门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适当提高公务员包括教师收入的要求,实施民心工程,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支持工业、民营经济发展等都需要增加财政开支。
根据形势要求和结合江门市的实际情况,2004年我市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依法理财,促进发展。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落实出口退税负担政策,促进外经外贸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运用好财政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274,755万元安排,按可比口径增长12%(即剔除预计2004年需从地方退付的出口增值税25%部分)。按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口径计算,比2003年收入242,089万元增加32,666万元,增长13.49%。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省税收返还款和上年结余,减除各项上解款后,预计全市可支配财力为369,324万元。按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369,324万元。
(二)2004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2004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60,463万元安排,按可比口径增长10%(即剔除预计2004年需从地方退付的出口增值税25%部分),按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口径计算,比2003年的54,470万元增加5,993万元,增长11%。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预计省税收返还补助款和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减除各项上解、补助款后,预计可支配财力为97,227万元。按收支平衡的原则,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97,227万元。
2004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项目安排计划是:
1、税收收入45,498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4.91%.
2、国有资产经营收益600万元,增长57.89%。
3、罚没收入4,933万元,下降3.6%。
4、行政性收费6,519万元,增长0.51%。
5、专项收入2,913万元,增长9.31%,其中:教育费附加1,898万元,增长10.03%;排污费1,015万元,增长7.98%。
2004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计划是:
1、科技三项费用1,200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200万元,增长20%。
2、科学支出1,707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284万元,增长19.96%。
3、政策性补贴支出555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99万元,增长21.71%。
4、教育支出13,780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1,621万元,增长13.33%。
5、农业支出2,170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213万元,增长10.88%。
6、林业支出416万元,比2003年预算减少48万元,下降10.34%。
7、水利和气象支出1,258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335万元,增长36.29%。
8、医疗卫生支出4,700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290万元,增长6.58%。
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1,353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65万元,增长5.05%。
1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036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646万元,增长27.03%。
11、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258万元,比2003年预算减少230万元,下降47.13%。
1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7,889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 1,431万元,增长22.15%。
13、行政管理费14,228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201万元,增长1.43%。
14、工交和流通等部门的事业费306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23万元,增长8.12%。
15、文体广播事业费1,743万元(包括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比2003年预算减少188万元,下降9.74%。
16、其他部门事业费7,276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698万元,增长10.61%。
17、国防和武警部队支出723万元,比2003年预算减少83万元,下降10.3%。
18、公检法司支出18,569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3,570万元,增长23.8%。
19、城市维护费3,913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413万元,增长11.8%。
20、专项支出2,913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425万元,增长 17.08%,实行专款专用。
21、其他支出8,034万元,比2003年预算减少56万元,下降0.69%。
22、总预备费1,200万元,比2003年预算增加300万元,增长33.33%。
(三)2004年市本级部门预算
2004年市直90个部门的预算总收入为189,355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90个部门的预算总支出相应安排189,355万元。
三、加强管理,开拓进取,促进发展,努力完成2004年预算任务
2004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关键的一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圆满完成2004年预算任务,对促进侨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各级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支持经济发展,加强财源建设。围绕市委“工业强市、外资民资富市、科教兴市、环境优市”四大发展战略,继续筹集资金,支持工业、民营、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努力培养和壮大财源。继续贯彻落实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上级支持,筹集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规范市场秩序、清费治乱、推进“文化名市”建设、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提高劳动者素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努力增收节支,确保完成预算任务。按照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的目标,各级要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税源大户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在保证人员工资和行政机关正常运转经费基础上,落实资金安排好 “三农”、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保证出口退税政策落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在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各市(区)要进一步理顺对镇(街)的财政管理体制,运用财政体制杠杆,调动基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减负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要加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继续管好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各项支农资金,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以及扶贫方面的投入,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创造条件。
(五)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约束,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要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指导各市(区)全面开展试点;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和相关中介机构的运作,按要求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提高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和效益,花大力气改进服务,并加强宣传、沟通和接受监督;要继续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加大综合预算的改革力度,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把研究、推行收支脱钩作为工作重点,根据有关政策规定,逐步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垄断性经营服务性收费纳入部门预算,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六)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推进依法理财。要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检查水平。要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为重点,建立财政资金运行检查制度,加强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要探索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跟踪问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要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要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化会计中介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后续教育,打击会计做假行为,规范财经秩序。同时,根据省人大预算监督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预算监督,落实部门预算细化、运行的监控,选择教育局、农业局两个部门作为试点单位,按有关方案共同对两个试点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进行全程监督,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促进依法、科学理财。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的各项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收节支,规范管理,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
(注:本文对原文暂不宜公开的内容作了删减)
(采集:赵岚 编审: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