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4日在江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江门市代市长 吴晓晖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1+1+5”工作举措,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实现争先进位,2020年实现3201亿元,比2015年增加96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4%,五年累计完成8852亿元,与改革开放以来至“十二五”期末的总额基本相当。
五年来,我们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融入 建设步伐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地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和“侨梦苑”等写入《 发展规划纲要》。 (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 (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等重大平台启动建设。高标准建设江门人才岛,累计完成投资超85亿元。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实现历史性跨越。完成交通投资908.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近3倍。江湛铁路通车,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投入使用,我市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7公里,总里程达591公里。广中江高速、江罗高速、高恩高速、开春高速、江门大道三江以北段等一大批高快速路建成通车。机制“软联通”和“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登记、智能办税在港澳离岸远程办理,12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境通办。江澳金融合作累计业务量超1900亿元。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投资项目承诺制、“数字政府”等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市场主体累计达57.57万户,“四上”企业4872家,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26.8%、32.5%。合作交流不断加强。成功举办第五和第六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嘉年华、首届华侨华人交流合作暨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创办“少年中国说”文化交流品牌活动。
五年来,我们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487亿元,规上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5.9%、7.5%和7.5%。五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100亿元,约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技改投资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年均增长22.9%。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748个,投资总额达4592亿元,新投产投资超亿元项目244个。产业平台建设提速。“1+6”核心园区全部纳入国家开发区开发目录,五大万亩园区全部纳入省产业园政策扶持范畴、累计平整土地10958亩,江门产业转移园连续六年获省考评优秀等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江门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实现大幅跃升。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180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9倍,年均增速排全省第1。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7家,是“十二五”期末的4倍,数量排全省第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61%,居全省第1。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稳步推进。建成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和11家院士工作站。荣获“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称号。
五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三区并进”,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品质明显提升,2018年以来完成投资176亿元。大广海湾区加快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台山核电1、2号机组投入商运。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2016、2017年度连续两年获省耕地保护考核一等奖。2018、2019年度,连续两年获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并获粤西片区第1;连续两年获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培育1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居全省第1。创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完成村村通(行政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和城乡“厕所革命”任务。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来,我们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支出达1306亿元,年均增长12.6%。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四类人群补贴标准均比“十二五”期末提高50%以上。2016—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连续四年省考核被评为“好”的等次。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实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新建中小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期)建成并招生,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市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完成改造升级并对外开放。卫生健康事业不断进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全覆盖,顺利完成基层强基建设项目。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并连续两年获省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五年获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多项指标排名全省前列,刑事治安警情数、刑事立案数分别比“十二五”下降29.1%、29.6%。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十二五”下降93.3%、66.7%。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考评成绩优良。有效防御“天鸽”“山竹”等强台风正面袭击,实现人员零死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第1。对口扶贫协作广西崇左市及对口支援四川甘孜州均取得决定性成效,对口合作黑龙江七台河市工作扎实推进,配合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工作。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效能持续提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加强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制定实施《市政府党组工作规则》等制度,推动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连续两年法治广东建设考评获优秀等次。中央、省委巡视整改措施按照要求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效,认真落实市委巡察整改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落实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切实为基层减负。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走过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积极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城镇登记失业率2.36%,市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扎实有效
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有力。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第一时间成立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启动落实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措施,作出“九个从严”“六个优化”等工作安排,累计投入防控资金5.78亿元,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圆满完成国家、省的医疗援鄂和抗疫物资调度任务。派出医疗队3批48人、民警20人支援湖北抗疫,10人支援香港抗疫,60人支援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抗疫。累计完成国家和省口罩收储任务720.83万只,压条机、防护服胶条调拨任务数量分别占全国调度量的40%、80%,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三次专门致信感谢。
科学救治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持续开展全流程闭环管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落实落细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秋冬季防控各项措施,实现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收治病人“零死亡”以及医务人员、各类专班工作人员“零感染”。完成95家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建设,全市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4万份。
全社会动员共同抗疫。构建全民防控大格局,广泛发动全市1.17万个党组织、2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企业员工等12万多人次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建立“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三人排查组”深入一线精准排查,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携手海外侨胞共同抗疫,共收到海外社团及广大侨胞捐赠善款、物品折合人民币2700多万元,驰援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推出15条举措全方位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全面完成禁食陆生野生动物后续处置工作。
二、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制定实施支持工业企业复工达产等30条惠企政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兑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项政策扶持资金4.86亿元。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增速分别比工业整体水平高9.3、0.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645亿元,总量位列全省第6。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年新增技改项目532个,总投资149亿元。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8%,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4.3%。江门国家高新区、新会崖门定点电镀工业基地、恩平产业转移园被认定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蓬江区荷塘镇康溪工业园、鹤山市沙坪街道朗围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动工建设。质量强市建设扎实推进,质量工作首获全省考核A级等次。
投资稳中向好。开展“以投资论英雄”活动,成立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12个专项指挥部和稳投资工作专班,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资金统筹机制,出台稳投资若干工作措施,每季度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共推动213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动工建设,投资总额1556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123%。累计建成5G基站4000座。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成绩突出,全年共争取用地指标13014亩,增长234%。招商引资精准有力,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11个,投资总额1247亿元,分别增长7.1%和4.2%。投资超百亿元的亚太纸业等一批重大增资扩产项目落地。
外经贸和消费加快恢复。出台稳外贸政策,举办江门外贸“云推广”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封关运作。江门海关去年12月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39小时,位居全国海关首位。实际利用外资56.62亿元,增长3.81%。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搭建促消费平台,举办“乐购侨都 约惠江门”等活动,推动汽车市场消费升级,促进文旅产业回暖。开平市成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的突破,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一期开放迎客,3个村落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财税金融运行健康平稳。成立市财经工作专班,解决重大项目投融资和扶持政策等问题。获得特殊转移支付5.47亿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61.52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14.01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约10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75.45亿元、贷款余额4390.98亿元,分别比上年底增长10.7%和19.7%,存贷比达80.19%,位列全省第8。入选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城市。
三、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区域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沿海经济带上江海门户加快建设。交通投资完成220亿元。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运营,成为省内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动工建设。中开高速罗坑互通至凤山互通段、开春高速、开阳高速扩建建成通车,沈海高速江门段实现全线双向八车道贯通,江门大道三江至南门大桥段左幅试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和银洲湖高速全线开工,中江高速扩建启动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江门高新港投入使用,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
重大平台扩容提质。谋划建设 (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五大万亩园区建设提速,新引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1个,完成投资111.5亿元。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通过省复评验收。江门人才岛完成年度投资35.3亿元,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建设,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江门校区正式招生。出台促进“侨梦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通过省审议并印发实施。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鹤山工业城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 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基本完成基建工程。五邑大学参与研发我国首颗工业数字光场芯片。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3家,我市企业获得省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冠、亚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总决赛获奖数量排全省第2,设立“无限创新”江门科学技术奖。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建立外国人才驿站,新增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在站博士后22人,新引进博士243人,新增认定评定高层次人才3076人。
开放合作水平提高。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将微信智能办照延伸至港澳地区。与港珠澳实现政务服务及不动产登记“跨城跨境办理”。大力支持港澳居民到我市就业创业,设立全国首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澳门服务点。成功举办江门“云上世青会”,直播观看点击量达120多万。与斐济劳托卡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与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市签订友好城市备忘录。成立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暖企安商”行动。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诉求1400多项。新认定24家总部企业。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在全国首推执照全自动换发系统,营业执照“秒批”“秒换”“秒领”,率先实现食品经营许可智能审批。新登记市场主体10.27万户,增长13.64%。“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大力推进。“粤省事”实名用户269万,“粤商通”市场主体注册率排全省第1。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手房登记税证联办。上线512个“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马上办”,入编省“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推行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建筑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三区并进”渐次成形。制定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都市核心区引领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大广海湾区蓝色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设立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和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银湖湾滨海新区首批总投资约40亿元的基建工程和景观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完成广海湾区总体规划编制。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潜力持续激活,开平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超500亿元,增长4.1%。新增18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一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举办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第七届市农业博览会。新会陈皮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61%的村庄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美丽廊道”建设成效明显。投入超3亿元完成20.8公里县道的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实现革命老区行政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完成464条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建设,受益人口8.1万人。53宗水利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超30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75%。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百兆光网全覆盖。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江门市及新会区荣获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市农村承包地流转率达54.2%,开平市被列为省级农村土地流转试点。
四、积极增进民生福祉,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效果明显。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有序化解,全面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和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恩平20家城乡信用社结束清算工作顺利推进。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档立卡的5097户16659人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建成规模产业扶贫项目215个,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年以上。结对帮扶的广西崇左市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PM2.5年均浓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创2012年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列入全国整治监管平台的12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完成国务院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违法养殖用海清理整治工作。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超过55万吨/年。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完成年度投资53.5亿元。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三旧”改造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改造经验被住建部总结推广。新建及升级改造综合性公园5个、镇(街)公园4个、村(社区)公园146个、口袋公园23个,江海区“两馆一中心”和儿童公园投入使用。南山路、江南路西段建成通车,江侨路、双龙大道、今洲路东段等一批道路完成升级改造,主城区新增小汽车停车位超6万个。万里碧道建设完成投资超13亿元,省、市两级试点段完成建设,江海区城央绿廊碧道项目入选省试点。成为广东省节水型城市。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实现零的突破,江海区全域、蓬江区和新会区的城区实现环卫作业一体化。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各级财政投入民生事业316.3亿元,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67元,增长4.2%。在全省率先实行全放开的“零门槛”入户政策,新增市外迁入12085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效果显著。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成效明显,建成全省首家“南粤家政”产业园,新增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在鹤山雅图仕公司设立侨乡分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目标,新增7个教育集团,江门一中扩容增效工程和培英高中新校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部县域医共体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市域内住院率达97.2%,排全省第4。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市新三甲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动工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任务按节点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基层医疗机构100%设置中医馆,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考核连续四年排名前5。实施医疗救助市级统筹,顺利实现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运行。我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住房保障扎实有力。在全国率先上线新的公租房信息系统,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效保障机制,建成长者食堂60家,登记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103家。多模式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工作得到省肯定。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晚会录制,市粤剧传习所乔迁新址,红线女故居修葺一新,全省首个中国排球协会训练基地落户江门。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妇女、儿童两个发展规划的可比量化指标总达标率为96.1%。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助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推进。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平安江门建设深入推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市刑事治安警情下降6%,是全省“两抢”发案最少的地市之一。信访形势平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32.7%,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下降4.7%,无亡人火灾事故。食品安全获省考核A级等次。启动创建省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市,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率均达100%。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季度学法制度,全年市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共学习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共11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项目获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出台地方性法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制定政府规章《气象灾害防御规定》。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减负成果进一步巩固。“粤政易”移动平台全市公职人员开通全覆盖,公文处理量排全省第1。构建大统计格局,经济运行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关心帮助,以及全市干部群众、广大企业、海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和驻江门军警部队的共同努力!在此,向参与、支持和关心江门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欠账和短板还比较多。与大湾区中心城市的直接连接、与周边城市的紧密联动发展不足,区位和空间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产业结构仍需大力优化提升。支撑工业立市的要素资源投入不足,具有带动效应的大型龙头企业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城市发展的中心带动力不强,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乡村振兴力度仍需加大。四是一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未能及时解决好。空气、水环境质量等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待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同时,政府工作一定程度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发有为,争先进位,开创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制定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相统一,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质量明显提升,夯实全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推进“双区”建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1+1+5”工作举措,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江门力量。
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把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需求侧管理。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发展。力争“十四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万亿元、工业投资达5000亿元、交通投资达2000亿元。
二是加快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 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高水平建设产业平台,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千亿强区,打造1-2个千亿级园区和若干个特色产业园。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促进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打造一批超五百亿乃至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市属国有企业、百亿级市(区)级国有企业。
三是全力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动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市级统筹机制改革,打造江门改革品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用好侨资源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是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抓住“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化与 城市的对接合作,全面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充分挖掘地处“一核一带一区”中“核”和“带”交汇点的优势,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推进“三区并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品质提升,提高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水平。
五是持续增进侨乡民生福祉和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健康江门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持续推进侨务强市建设,擦亮侨乡文化品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六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门和法治江门。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从讲政治高度认识并做好经济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扩大有效投资,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双区”建设
做强做大重大发展平台。紧密对接 中心城市,支持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推动与香港、澳门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推动城市功能平台建设提速。高质量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打造滨江新区、枢纽新城中央商务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谋划启动滨江新区三期建设,推动江会片区升级改造。高新产业新城加强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集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推动产科教城融合,建设 现代化滨海新城。推动台山、开平、鹤山和恩平四市规划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区域。做好高速公路出口辐射区域的规划布局。建设高水平重大产业平台。抓住省在珠海—江门布局建设大型产业园区的机遇,高起点规划建设 (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能承载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一流园区。加大银湖湾片区投资开发力度,推动一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广海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推动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化工园区,积极推进赤溪片区产业规划,加快LNG接收站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新园区,在江门大道沿线、滨江新区北片区谋划推进万亩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在新会、开平和鹤山交界处等地打造深江产业园延伸发展区。推动现有产业园区扩园提质。出台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工业园区产值倍增行动,推进江门国家高新区加快打造全市首个千亿园区,做实“一区多园”。推动全市省产业园扩园3万亩以上,支持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扩园提质。出台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和园区综合效益,稳步推进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从单打独斗、单个项目引进向园区整体开发与合作转变,强化园区产业定位,推进专业化发展。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园区与高速路网的互联互通。
构建内联外通立体交通网络。安排交通大会战年度计划投资235亿元。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强化江门站始发功能,先期开行江门到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始发车。启动江门站东广场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江门站公交、客运配套。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港铁路及客运改造项目建设,推动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动工建设,构建深南高铁通道,启动广佛江珠城际广州芳村至江门段项目前期工作。探索TOD模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织密高快速路网。加快中开高速江门段起点至双水互通段、黄茅海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扩建(含外海至睦洲支线)等项目建设,推动江鹤高速扩建和国道G240新会段、台山段改扩建工程上半年动工,抓好国道G325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等国省道改扩建及大中修工作。推进南海至新会高速、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斗恩高速、省道S272线建设路扩建工程以及连接珠三角枢纽机场的道路前期工作,谋划大广海湾旅游高速专线。完成五邑路扩建,加快会港大道建设。推进港口航道及通用航空规划建设。加快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广海湾进港航道及防波堤工程前期工作,提升台山川岛陆岛交通能力,加快《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加速规划建设台山、恩平通用机场。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今年力争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第二梯队前列。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学习借鉴 中心城市先进经验,主动对接深圳经济特区27条改革措施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4.0版方案做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在“告知承诺”改革方面争取更大突破。推行市场退出便利化改革,加快实现注销“掌上办”。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深化政务服务“湾区通办、跨城通办”,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加快完善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建设,打造全省地级市大数据节点的“江门样板”。统筹整合全市政务云资源,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智能“秒批”等改革。完善房产交易全流程网上办理,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税证联办”,探索推进交楼即发证。推进“数字住房(粤安居)”平台试点工作。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推进电子交易系统建设,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指尖办”“零跑动”。优化工程建设环境。在全市稳步推广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营造建筑市场良好秩序。大力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用地报批统筹,保障省市级重点项目用地需求,逐步推行“交地即开工”。
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擦亮侨乡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承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 大会,争取固定会址落户开平赤坎。继续办好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系列活动。推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建设,支持推动海外侨胞成立青年会并发展壮大。以江门“侨梦苑”核心区为示范,依托六大分园区特色优势和华侨资源,全面促进“侨梦苑”高质量发展。借力港澳资源加快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开发建设,鼓励港澳青年到江门投资创业。争取纳入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吸引爱国侨胞参与江门经济社会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造福桑梓。
二、全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持续增强创新动力。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统筹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2.3%。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 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引导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重大科技专项,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力推进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布局建设高水平特色学科,培养更多高素质理工科人才。支持台山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支持台山工业新城创建省级高新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1900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500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技改投入,推动46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发动更多企业申报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企业孵化链条。进一步打响“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品牌,引导投资与创新互促发展。培育一批省、市级工业设计机构。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成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及融合应用,全年新建2000座5G基站,支持5G技术+4K、8K超高清视频规模化应用。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加强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全力打造“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金属制品、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家电、摩托车等特色产业。探索实施“链长制”,围绕产业集群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建立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库,支持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和配套项目,提高产业链根植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制造业骨干企业。支持无限极、大长江、海信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台山核电、亚太纸业、富华重工等产值超100亿元后备企业,以及中车广东、顶益食品、海亮铜业、李锦记等产值超50亿元后备企业。推进台山核电二期规划,支持国能台电稳产增售和转型升级。推动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各市(区)每季度动工(投产)一批工业项目。继续认定一批总部企业,加快形成总部集聚效应。招引更多优质制造业项目。深入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工作部署,推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主动承接广州、深圳等地产业外溢,推动构建“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制造”产业合作体系,完善产业跨区域转移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与深商联策划深圳企业家座谈对接活动以及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由市工作专班进行跟踪服务,力争重点园区新引入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过100个,力争在引进投资超50亿元乃至100亿元项目上取得突破。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及时为企业解决在用工、用地、用电、用气、融资等方面的困难。推动珠中江天然气主干管网(江门段)、新会双水电厂“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翠山湖燃气热电工程等一批能源项目建设。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施“金种子”行动方案,推动一批后备上市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支持现有上市企业做强做大,打造“江门板块”。筹建金融服务中心,支持江门国家高新区打造珠西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重大项目投融资“金舱”工作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和供应链金融,破解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项目投融资难题。深化江澳、深江金融合作,加快推进澳门资金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形式投放到我市重点项目,推动深圳“前海模式”落地江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推进“侨都英才计划”、“湾区人才”工程、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打造“博汇五邑 乐创江门”博士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品牌,办好“江门人才节”。拓宽人才举荐渠道,建立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发布机制。深入推进职称“牵引”工程,实施梯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高标准运营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的作用,建设好南粤侨创基地、海创空间基地。完善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落实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培训和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认定和社会化认定。高标准推进江门人才岛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强化市级统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用地、投融还、产业导入、引资引才引智等机制创新,加速建设科技产业园等创新载体。推动腾讯云、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合作项目加快建设,打造江门人才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江门职院与华为、中国移动等公司深度合作,培养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
三、着力激发内外联动发展潜力
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消费载体升级。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扶持会展业发展,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引导餐饮等服务业品牌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以电商直播等形式扩大商品销售。建设10个以上夜间经济集聚区、100个以上夜间经济示范项目。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旅游接待人数和消费尽快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擦亮开平碉楼5A景区、台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加快开平赤坎古镇、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项目建设,打造文旅品牌标杆。完善滨海和海岛旅游规划,推进世茂碧海银湖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川岛万旅浪漫海岸、海宴融创滨海文旅项目等加快落地,打响滨海旅游品牌。推动恩平温泉旅游项目全面提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专项工程。推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谋划建设江门高新港码头二期。加快珠西物流中心建设,推动港口及航运资源整合,探索与深圳蛇口、盐田等港口组建“组合港”,加快建设资质及功能齐全的万吨级码头,形成多式联运和多港联动的大物流格局。充分挖掘城乡消费潜力,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和乡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发展农村电商。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增长。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实施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签订的机遇,用好广交会、“江港澳”展览合作平台等资源,引导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览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推动适销对路的出口商品转内销。用好“关地企”直通车机制,及时解决各类外贸经营主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谋划建设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发挥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优势,扩大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等新兴业务规模。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提升口岸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设川岛旅游开放口岸。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国企改革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市属国有企业,加强市属国企和各市(区)联动发展,增强国有企业造血机能,提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运营能力。加快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优化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聚焦制造业细分行业领域,培养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倍增。深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大力推动“小升规”工作。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四、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三区并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三区并进”配套政策。加快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整合蓝线规划、海绵城市规划、给排水规划等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蓝绿”空间。全面提升都市核心区发展能级和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推动城镇建设提质增效。大广海湾区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探索发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加工产业,推动五邑大学、华立学院共建海洋学院。生态发展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产业。加强市级统筹,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区并进”重点目标任务。用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深化“零门槛”落户户籍制度改革,吸引更多外来人口落户江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谋划“三农”工作,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年播种面积在278万亩以上。建设好 (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大力推进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大湾区(江门)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等现代农业载体。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扶持新会陈皮以及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等“1+5”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完成“菜篮子”建设目标任务。加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淡水养殖品种高端化,发展深海养殖和远海捕捞产业,谋划建设“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推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探索“数字农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建设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技能人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抓好“美丽廊道”建设,加快建设省级示范县镇村,打造市县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打造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完成全域农村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推进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继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桥梁改造和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潭江河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二期)、江新联围加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35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开展“农业特区”建设。稳慎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示范试点。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示范片创建,促进土地连片流转、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薄弱村。积极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化扶贫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工作。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出台《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县城品质提升工作,增强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和县城发展支撑能力。推进一批城市提质项目建设。加快城心轴线慢行系统、江门船厂跨江桥梁等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新增16个口袋公园,推进蓬江、江海、新会三区7个综合公园建设。高质量完成260公里万里碧道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编制《江门市城市容貌标准》。大力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旧城区建设充电桩。强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监管,推进停车智慧化工作,开展片区道路微循环改造,有效缓解停车、行车“两难”问题。全面开展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完善整治行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做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实施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补齐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缺口,逐步推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城管进社区管到位”行动。支持台山开展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
五、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优化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快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和运营。深化创业带动就业,高质量举办“乐业五邑”系列活动,落实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就业创业措施。以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为核心,打造“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持续推进根治欠薪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工作成果,切实增加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总量。做好县级区域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新建扩建一批公办普通高中。完成江门一中扩容增效工程、培英高中新校区、江门外国语实验学校等12所各级各类学校工程建设,新增各级优质学位超1.5万个。加快推进景贤学校品质提升工程和新华侨中学、华南师大附属恩平学校、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一期)、江门幼师高等专科学校二期等一批学校建设。研究启动江门一职扩容改造工程。深化职教改革,大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支持南方职院、广东邮电职院、华立学院、华商职院等加快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大力培育省、市级名师。推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优质发展。推动市老干部大学扩容升级。提高特殊教育普及度。
全面推进健康江门建设。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项目建设,积极筹建市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开展公立医院传染病区改造升级,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抓紧推进市新三甲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大楼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支持市中心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推进医用耗材加入省联盟区采购改革。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市五邑中医院建设成为在大湾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水平中医医院,支持新会区中医院等各市(区)中医院发展提升。挖掘陈伯坛、邓铁涛等五邑籍国医大师、中医大师的史迹,弘扬侨乡传统中医药文化。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项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配合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等重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分类保障改革,完善基本医保筹资机制和医疗救助改革,提升医保门诊特定病种保障水平,研究建立医保扶贫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启动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落实非劳动关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制度,推动实现精准工伤康复。探索 “一卡通”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站点建设,加快推动医养结合补充保险项目实施。支持银葵医院发展中高层次康养项目,推动康养服务与港澳康养需求紧密对接。加强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等四类人群的生活保障,关心关爱低收入群体生活。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其中今年实现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做好公租房系统应用全国试点工作。完善双拥工作长效机制,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能力提升行动。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臭氧污染治理,推动摩托车、红木家具制造行业工业涂装“共性工厂”建设,大力推进清洁柴油车和柴油机行动。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水污染“四源共治”,加快西江、潭江14条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确保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扎实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强化土壤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加快新会固废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建设,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打造潭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华博馆和各市(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升级改造,完成市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市规划展览馆内容更新项目建设。加强侨批保护活化运用。弘扬陈白沙、梁启超、冯如等侨乡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周文雍、陈铁军、林基路等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推动陈垣故居、龚昌荣故居等打造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中国舞蹈之城”建设,规划戴爱莲艺术中心孵化基地和职业艺术学院。优化农家书屋、职工书屋阅读资源配置,打造一批综合性“网红”阅读馆。继续举办任溶溶童书节,推动侨乡儿童文学事业发展。开展粤剧传习所送戏下乡活动,推动戏曲进校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支持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新建社区体育公园12个,推动社会足球场地规划建设,支持台山打造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积极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高端商业演出、展会活动。
深化平安江门建设。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努力实现恩平市禁毒重点整治“摘牌”。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和“雪亮工程”建设,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反恐力量和机制建设。加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深化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智慧海防系统建设。完善信访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全面加强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的监管,进一步扩大监督性快检市场覆盖面。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坚决防范较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交通隐患治理专项行动。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九项重点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全力创建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市。加强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强化森林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做好上述民生工作,必须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338.42亿元,增长7%,切实保基本民生和保基层运转。抓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落实,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继续做好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打私、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
六、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高度认识并做好经济工作,观察分析形势问题从政治上把握,谋划推动经济工作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经济问题防范政治风险。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市政府党组建设,积极抓好政府各部门、各级政府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党建工作,抓好社会组织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继续大力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的应用,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争创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支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水平。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深入推进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审查工作,积极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支持市监委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工作。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快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江门市商事调解中心。
加强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推进 ,做好政策发布解读,大力推进基层 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过紧日子。突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和今年的施工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新担当新作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江门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