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馆史略恩平籍贯族人最早到达新马的年代,无从考究。据马来西亚槟城恩平会馆总坟上刻载之日期为同治三年(1864年)立,光绪16年(1890年)重修。由此推断,恩平族人在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前,已经落足于马来半岛一些比较先开发的地方。新加坡恩平会馆组成较迟,在一次偶聚的闲聊间,几位旅居本地的恩平商人谈到了当地许多恩平的同乡,通过对就业、居住、寻亲等切身困境而兴起筹组同乡会为同乡解决问题。1947年由郑满霖、昆仲、张希孟、甄成立、毛、水记、黄锦光等发起筹办。1948年注册成立,初期商借尼路肇庆会馆后座单位为临时会所。由于会员人数剧增达350多人,场地无法容纳众多会员,时任董事议决进行筹款,设立购置会所基金。时任董事,身先士卒进行乐捐,并得到邑侨文人冯相夫妇,黄銮光、黄锦光、昆仲慷慨解囊支持,众会员及马来西亚各州同乡响应,共筹得2万元,成功购得尼路59号两层楼之店铺作为永久会所。至此,恩平乡亲不分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彼此融洽相处,发挥了深厚乡亲,团结在恩平会馆的屋檐下。由筹办注册成立至筹款购置会所,只在短短的2年多完成,可见创会元老确是花了许多心血,为后来者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宗乡团体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都有过其盛衰兴亡的历程,恩平会馆也无法避免,1981年尼路会所被政府征用,限期在2年内迁出,由于政府的赔偿加上银行的结存,要另置一所类似的单位是遥不可及的事,是届理事唯有决定暂时租用恭锡街4号4楼的单位作为会所之用。1989年,会员人数减少到90人,岑康平、莫荣光接任正、副会长,理事们考虑到会馆的存亡与会员们的长远利益,而发起筹款购置会所号召,适逢前业主有意出售,连租户搬迁共费25万元,除正、副会长首先发动乐捐之外,理事们还落立奔走,众乡亲出钱出力,共筹得6万元,尚欠4万多元不敷数,终由岑康平、莫荣光、岑日预垫。1992年,恩平会馆又重新拥有自置的会所。由于旧大厅年久失修,每逢雨季屋顶漏水,2001年的理事们又得另为翻新工程费用约25万伤尽脑筋。过去9年间分租所得迭集只有12万元,理事们又要另筹13万。时任总务岑安与张权发带动认捐,各董事及乡亲会员乐捐下共筹得4万多元,不敷之数8万元由张权发、宋华娇、莫荣光、梁朝振预垫,在公开招标之下,翻新工程得以如期顺利完成。经董事们多年来的努力,不倦不息,众乡亲支持之下,恩平会馆终于在困境中站起来,又重新发出了光彩。它靠得是批继一批大众无私、有献身精神的领导人,不断的把薪活相传下去。二、会所六十年足迹自公元1405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的五百多年历史过程中,由于不同时代的特殊因素,中国有几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浪潮,分布至世界各地。1819年新加坡开埠之前,包括当时的马来西亚,已经有相当大数量华人移民在此立足谋生。由于身处异地,生活上与精神上都需要谋求同乡的互助,因此乡情与乡音便很自然的把同一籍贯或姓氏的宗亲连系在一起,华人宗乡会便应运而生,在新加坡创设的会馆,至今尚存的已有186年历史了。1947年的英国殖民地政府时代,公共设施与社会福利和制度欠缺完善,外来的移民都面临许多生活上的切身问题,在海山街的广东洗衣店内,有几位热心的恩平籍贯商人(张希孟、甄成立、榻水记、榻毛、黄锦光、郑满霖)正聚集在一起,谈论当时恩平同乡面对的困境,包括寻亲、就业、居住等等切身问题。商讨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有迫切需要筹组创设一所能为同乡谋福利的会馆。恩平同乡会的60年历程,由这里迈开了第一步。筹组同乡会馆【1947年】决定筹组会馆的几从位先贤于11月间召集了许多同乡,商借当时设在尼路的肇庆会馆,兴行了筹组同乡会的座谈会,出度的同乡们反应热烈,一致赞成,并授意这几位先贤,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包括拟好会馆章程,呈交政府注册。注册成立会馆【1948年】筹组会馆的邑侨大会,继借肇庆会馆召开,郑满霖、郑艺林、梁朝沛、冯翘锐、甄成立、黄锦光、榻水记、榻毛、张希孟、莫炎炳、吴如松等乡贤即席被推选筹备委员,并义决租用肇庆会馆后座为临时会址,进行会务工作。同年,恩平同乡会获准注册成立,筹备委员立即四处张罗,招幕同乡入会。当时反应热烈,同乡纷纷申请入会,会员高达三百多人,为同乡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并征得吴胜鹏、黄銮光两位邑侨闻人加入领导,为同乡服务。首次同人大会五月间于临时会址举行,出席同级非常踊跃,除即席通过会章程,首居职员也同日被选出,恩平同乡会正式宣告成立。筹款购置会馆【1949年】同乡会成立后,会员日增,活动空间受租借场所限,相当不便,董事会因此议决,进行筹募购置会馆基金,黄氏昆仲首先响应,黄蛮光南捐三千元、黄锦光献捐一千元,另先垫五千元。怡保邑侨闻人冯相先生与夫人合捐三千元。还有马来西亚各州同乡,再加上当时假大世界内咏春酒家举行会员联欢晚宴,即席劝捐筹得万余元,购会基金已达近二万元。翌年(1950年)适逢广帮闻人李亮琪先生以一万零五百元成功标购尼路五十九号店铺。被认为合作为酉会会所,董事部同人,特请吴胜鹏先生与李先生磋商,吴李酉属好友,得悉该店铺将作为同乡会所,便毫不犹豫按原价转让,由此可见,当年乡情之受到重视。会所开幕典礼【1953年】虽然自1950年购得会所,但由于原有住户不愿搬迁,阻碍重新修幅工作,增得社会知名人士邑侨元老侯老先生从中周旋调庭,全座搬空。翻新修葺工程于1952年完成,恩平同乡终于有座美轮美奂的自购会所。1953年6月,恩平同乡会举行了开幕典礼,出席的社会贤达、社团代表、马来西亚各州之恩平乡亲会代表、肇属乡会代表、会员乡亲、盛况空前,并荣幸邀得广帮闻人拿督黄树芬为新会所剪彩,主持开幕典礼仪式。同乡会能在成立后短短两三年自置会所,居功至伟,当推黄氏昆仲,因此,黄銮光与黄锦光众望所归,分别正会长与财政之职。当年同乡会另一盛事为粤剧名伶兼同乡芳艳芬莅临酉会访问,除了为同乡会增光之外,还令会员掀起了一股学习粤剧热潮。1959年增设的音乐组亦由此而起。易名恩平会馆【1963年】为成为广惠碧山亭公所,附属社团的入会章程,同人大会通过易名为恩平会馆,并在一九六四年正式加入广惠碧山亭所为基本会员,亦委派代表参与碧山亭之管理工作。增设福利基金【1975年】除按社团注册法令于一九六二年附设之互助部外,第十四届董事会发起增设福利基金活动,并筹得一万二千多元作为会员福利用途,包括获老、恤贫、会员子女学业奖励金等辅助,以补互助部之不足。是年正会长为梁金顺。副:岑悦生。总务为陈平。财政:冯森。政府征用会所【1981年】受城市发展计划之影响,尼路五十九号会所被政府征用,需在两年内另觅场地他迁。在土地征用法令下,会馆获得约五万多元赔款,以当时的市价,赔款数目是无法在原址附近购买到同一类型的店铺。突发的变迁,对应届的董事会领导层来说,确实是一场严酷的挑战。暂时租赁会所【1983年】为应对燃眉之急,董事会决定暂时租赁恭锡街四号四楼作为临时会所,继续推行会务。与旧址相比,新址空间狭窄,位处高层,支电梯设施,进出非常不便,考虑到年长的会员,会馆决定再次搬迁到原街的二十四号地面层。重新购置会所【1992年】1989年时任正副会长莫荣光与岑康平乡亲考虑到会馆的长远利益及继续发展会务,必须要有自置会所。因此,倡议购置会所,倡议深得理事们热烈响应,经代表与业主多次磋商,双方同意以二十万元成交,但不包括赔偿原有租户费用。1990年二月,特别会员大会一致赞成通过购置会所议案。由于会馆资金不足,即席另组筹款委员会,由莫荣光、岑康平、吴志光、陈有恒、梁朝振、冯森、陈平、吴财、吴文练、聂锦文、张潮迭负责进行筹款工作。虽然得到乡亲会员大力支持,但与目标还有一段差距,除主要理事另外再慷慨解囊外,莫荣光、岑康平、岑日预垫差额让工作能顺利展开。一九九三年恩平会馆终于在热爱会馆的众多乡亲支持之下,力排万难,再次拥有自购的永久会所。恩平会馆的六十年历史过程,曾有过风光的年代,亦渡过落寞的时期,它至今还继续前进,全赖有一批接一批热爱本会的乡贤去推动,他们这种无私精神,应作为后进们的榜样,愿他(她)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会馆写下另一个六十年历史的新章。三、新会所沧桑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宗乡团体组织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都有过其盛衰兴亡的历程,恩平会馆当然也不能例外。建会初期(1948-1953年),会员人数达350多人,当时人材济济。每当有任何庆典活动,门前车水马龙,馆内人山人海,在曾走过的60年里,可谓是其全盛时代。1981年,尼律旧会所被政府征用,并限期在1983年前必须迁出,这场突变亦是当届于事们面对创会以来最大的难题,必须在短期内解决新会所问题,但以政府征用赔偿的五万多元再加上会馆在银行结存款项约十万元,要在邻近再购买一幢类似的单位,已是遥不可及的事实。这场突变,也正考验理事们的应变能力与智慧。1984年是届理事们决定暂时租用恭锡街四号,无电梯设备之四楼上作为会所,至此解决了会所问题。虽然“失所”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至少会员已有所归而不至于“流离”。由于各种因素,1985年开始,会员人数逐年减少,会务陷入低潮,活动近乎停顿,假如没有新的变革,常此下去,会馆总有一日会面临解散的命运。直至1989年,由新任正副会长岑康平与莫荣光乡亲接棒,他们考虑到会馆之存亡与会员之长远利益,因而在会议上商讨购置会所之可行性。适逢葛优酒店门锡街二十四号三层楼业主有意出售,索价二十万元,另再加上住户搬迁补偿及粉刷费用约五万元。对一个会务近乎停顿的组织来说,二十五万元并不是小数目,但绝对是唯一能抒困与重振会务的最佳途径。是否能实现意愿及筹募足够的基金,正是新领导层们的魄力智慧之一次大考验。1990年,特别会员大会正式通过,一致造成筹款购置会所,筹款劝捐行动立即进行,正副会长岑康平、莫荣光以身作则率先共捐出一万元。在各负责人相继努力奔走劝捐下另筹得近五万八仟元。再加上会馆原有存款约十五万元,距离原订目标之二十五万元尚远,经商议后,除各董事再作认捐外,不足之数由莫荣光、岑康平、岑日等乡亲预垫不敷之数。终于,在众乡亲出钱出力下,排除万难,于1992年恩平会馆又重新拥有自置的会所。楼高三层之新会所,除一层自用外其他二层分租出去,为会馆开扩经济来源亦由于有足够空间提供一些活动,会员亦逐年回流。但由于大厦年久失修屋顶在雨季有漏水现象,理事们又要为翻新工程而伤尽脑筋,经估价总费用约二十五万元。当年租金及其他收入会馆有存款约十二万元。2001年,是届理事们又得为不足之十三万元筹款。幸好由于董事们之互相信任,和衷共济,问题很快便得以解决,由岑安和与张权发首先失去各捐五仟元,各乡亲会员及董事乐捐下共筹得四万多元,不敷之数约八万元,由新任董事张权发预垫五万元、宋华娇二万、莫荣光与梁朝张共预垫一万元,翻新工程得以顺利公开招标如期完成。经多年来的努力,不倦不息,在众乡亲出钱出力下,排除万难,恩平会馆终于又重新发出了光彩。薪尽火传,柴草一度烧完了,但不灭的火种却留了下来,恩平会馆能在困境中重新站立起来,它靠是一批继一批,大公无私,有献身精神的理事们出现去领导,不断的把薪火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