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丰村打好“侨”牌,以东南亚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网红村”。
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还原华工开采锡矿的场景。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祖籍江门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530多万人,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东南亚各国的江门籍华侨华人众多。
回望历史,千百年来,一代代敢闯敢试的五邑人下南洋、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努力奋斗,与侨居地人民和睦相处,携手书写友好情谊。
放眼当下,侨都江门与东盟国家正共同抢抓RCEP等重大机遇,进一步促进彼此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上演“双向奔赴”的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今天,2024侨都东盟风情日活动在江门举办,借此机会,我们梳理江门与东盟地区交流合作的历史渊源、时代新篇,共同展望区域合作美好未来。
文/图 朱磊磊 张茂盛
历史渊源深厚
五邑人“闯出去”始于“下南洋”
江门海岸线绵长,拥有天然港湾,地处我国传统西洋航线上,拥有优越的海上交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早在唐朝时期,新会官冲窑生产的瓷器便沿着商路远销东南亚等地区,有江门人随船出洋,成为最早的海外华侨。
向海而生,在“下南洋”的风潮中,一艘艘载着陶瓷、丝绸、茶叶等货物的商船从广东启航,缓缓驶向南洋,无数五邑先民也“下南洋”闯荡,在当地开始了漫漫奋斗路,从此让江门与世界紧密相连。
走出国门的江门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异国他乡书写人生。他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侨居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走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沿着展厅走,便可见一架梯子横置于头顶,光膀子挑扁担的工人行走其上,下面是几名工人正在开采锡矿,完美再现了华工“海外拼搏”之景。据了解,14世纪以前,华侨就在暹罗(后称泰国)发现和开采锡矿,之后华侨陆续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和印尼的苏门答腊等地露天开采锡矿。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有一条以华人命名的道路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陆佑路。陆佑路是吉隆坡市西南一条最长的干道,其名字来源——陆佑,是马来西亚有名的“锡矿大王”。陆佑是江门鹤山雅瑶人。在18世纪中叶,父母双亡的他,16岁就去马来西亚当锡矿工谋生。10余年后,陆佑用所得积蓄购得一处废弃锡矿场。因经营有方,陆佑在数年间又陆续拥有10多处矿场,雇工数千人。他还在当地发展橡胶种植业,获得“橡胶大王”的称号,成为马来西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之一。至今,当地还流传着“陆佑建吉隆坡”的俗语。
沧海桑田,历经日日夜夜的辗转拼搏,远赴南洋的华侨始终不忘桑梓、心系故土,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在革命战争中,他们输财助饷、回国参战、流血捐躯;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他们兴学育才、筑路修桥、行医济世。祖籍新会的马来西亚华侨郑潮炯,正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卖子救国”的故事,“有国才有家”的家训,深深道出了华侨浓浓的家国情怀。
地理距离阻隔不了血脉亲情。随着江门与东盟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不少海外新生代带着祖父辈的殷殷期望,踏上了寻根之路,续写与侨乡的桑梓之情。
续写时代新篇
江门与东盟持续拓展合作新空间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彰显出亚洲文化兼收并蓄、万物并育的独特气质,凝结着中国和东盟携手合作、共行现代化之路的精神追求。
江门与东盟国家商贸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旅居当地的江门籍华侨华人众多,独特的侨乡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相互交融,彼此携手共同合作、共享机遇的底蕴深厚、基础扎实。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当天,江门成功举办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成立全国首个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两年多来,江门与广东省贸促会联合举办“RCEP成员国粤商联盟成立大会”,成功举办RCEP(中国·江门)国际商品博览会,江门与RCEP成员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合作更加紧密。这期间,“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开辟了江门市乃至珠西、粤西与东盟经贸往来的陆路新通道,进一步连通广东陆上“丝绸之路”;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动工建设,正式落户大广海湾经济区,这对进一步提升江门与包括RCEP成员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水平,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今年5月,伴随着阵阵汽笛声,一艘满载5000多吨白砂糖的越南籍船舶缓缓出境,从江门开往东盟国家,这是国产白砂糖首次从新会港出口东盟国家。
从硬联通到软联通,江门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增强,合作空间不断打开。
2023年,江门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378亿元,占全市外贸总额的21.8%。统计显示,RCEP成员国对江门市投资项目406个,投资总额55.7亿美元;江门对RCEP成员国投资项目26个,投资总额3.12亿美元。
据江门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东盟位列江门市进出口贸易伙伴的前五位,进出口值为119.7亿元,增长16.6%。此外,上半年江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江门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5亿元,增长12.3%。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00.5亿元,增长12.6%,其中出口148亿元,增长17.5%,进口52.5亿元,增长0.6%。
从贸易方式和商品结构来看,江门与东盟国家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发展潜力较大。
历经华侨漂洋过海走出去,侨资侨力引进来,近年来,江门与东盟国家已进入人员、商品、投资相互融通的新阶段,曾经的“下南洋”已成为融合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血脉亲情和深化的合作需求的“双向奔赴”。
□拓展阅读
江门台山五丰村:
东南亚归侨打造的“桃花源”
从江门台山市海宴华侨农场的门楼开始,一条四好农村公路延伸而出,沿途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海宴华侨农场万亩良田在阳光的映衬下,呈现出迷人的风光。跟着指向牌的指引,便来到五丰村,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走进五丰村,湿地公园、花田驿站、码头游船、亲水平台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东南亚风格的建筑物、各色墙绘、荧光车道线、彩虹人行道等细节点缀着整个村庄;13个国家主题庭院各具特色,花树小道在村中蜿蜒而过,吸引游客竞相打卡;入夜后,东南亚特色小食街汇集了斑斓奶茶、印尼春卷、越南捞粉等美食……
五丰村的前身是台山市海宴镇华侨农场,该农场是全国84个国营华侨农场之一,1963年由国务院侨办委托广东省侨办创立,村子里至今仍居住着多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及归侨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纪念归侨艰苦创业的历史,归侨子弟还将海宴华侨农场的礼堂改造成为归侨文化博物馆,成为归侨追忆过往、留住乡愁的好地方、游客参观打卡的好去处。“归侨文化博物馆珍藏着珍贵图像及实物近1700件。”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内还设有“中国邮政归侨主题邮局”,集中展示东南亚风情的文旅产品,2023全年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
“近年来,五丰村打好‘侨’牌,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东南亚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拓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已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网红村’。”五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镇表示,下一步该村将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全面打造田园生态旅游、乡村文化旅游等旅游产业,为区域提供旅游集散、文化活动、特色展览、风情舞表演等综合服务配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