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解读了鹏一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冉茂鹏的青涩童年,包括笔者在内,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概与思考。在与冉总的对话中,我读到的是“立业、守业、发展、创新”。读不透的一个人,读不透的一本书。本集,我们将推出鹏一农庄特约之——烧鹅背后的故事,了解一个平凡的贵州人如何在广东侨乡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迅速成长。
中国的改革开放把他从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上解放出来,1995年10月8日,乳臭未干的贵州少年怀着好多好奇和梦幻南下打工,他的第一站就是新会崖南。“穷则思变,想当年,为了生存为了家里的债务还有为供弟弟读书,我没有少挨苦。”冉总这一番话听似语调平平的话,更像是一个个字吐出来的,并非做作,而是里头的辛酸让他刻骨铭心,但他觉得值得!
1995年到1997年,两年里他从事过很多行业:五金厂、石场、倒公路、砍甘蔗、扎铁、楼面服务员、厨房点心。“谁肯请我,我就拼命为谁干”这是冉总当时的心声。一个简单的心愿,透出一个纯真少年为解决家庭温饱而努力的执着,这份执着慢慢点燃了他对未来的抱负,朦胧的事业轨迹逐渐浮现,并变得清晰……
机会就这样在无意中诞生,1997年他有机会学做烧鹅,“我好珍惜这次机会,可能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可非常遗憾,我才在烧鹅店做一个多月,还没掌握做烧鹅的技巧,由于当时老板经营压力大,我的老板(李小姐)就提出要我承包烧鹅档。我头一次感觉到什么叫有心无力,我想啊!但我没有资金,万分感激老板可以慷慨地答应我先做好烧鹅档,再慢慢还钱。”谈话中,稍微提高了一个调的语音以及看似闪着光的双眼,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感激。对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仔而言,这也许是上天的眷顾。
从此,烧鹅在他的身上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就这样,他在没有掌握良好技术的情况下,慢慢而艰苦地驾驶着他梦想而“破烂”的帆船,每天从早上4:00到晚上9:00,由采购、销售到送货,他坚持了两年。“最难挨得日子就要数过节了,见人家鞭炮热闹,家人欢天喜地个个团圆,可我就独秀一枝,还要思念远在故乡的父亲和弟弟,泪水只能往心里流。我真是寂寞难耐啊!可当时有谁可与我共鸣?”
烧鹅店终于有起色了,不仅转亏为盈,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创业基础。人们常说年少气盛,他实在是耐不住寂寞了,1999年他去了一趟福建,可后来还是血本无归。
2000年,他用身上仅剩的几百元又开始了烧鹅事业,2003年前,他都开过几家烧鹅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