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游客到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打卡”。 李银换 摄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深中通道通车后的首个周末,伴随金色阳光,这条跨越珠江口的“超级通道”迎来了巨大的车流量,也为江门送来源源不断的深圳游客。同时,江门传来喜讯:入选2024年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榜单,成为全国入选的12个城市之一。
深中通道连接着珠江口东西两岸,是 发展的关键动脉。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后,深圳和江门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加速流动将为两地的文旅业带来新机遇。
深圳,一座典型的现代化城市,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多元,包容性强,“现代”和“移民”就是它的文化底色。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侨乡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绵延不绝,形成丰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飞越伶仃洋,江门作为深圳旅游“后花园”的效应将持续强化。深江文旅,到底该怎样“牵手”?
策划 曹乃付
撰文 黎禹君
以何吸引深圳
江门,这座珠江西岸的“中国侨都”对“深圳客”具有哪些吸引力?我们不妨从双方的地域特色、文化特征、城市个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先看深圳城市基因。
“深圳不是你的故乡,却是你梦想的主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千万心怀梦想、渴望奋斗的人移居于此。今年4月28日公布的《深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779.01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常住户籍人口606.14万人,常住非户籍人口1172.87万人,超过6成常住非户籍人口在深圳工作、学习、生活。
有什么样的居住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基因。
移民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作为当代中国最完全、最彻底、规模最大的移民城市之一,突发式、浪潮般、全方位的移民把各地区、各民族的源文化移植到深圳,在碰撞融合后孕育开花,形成了千帆竞发的移民文化景观,让深圳成为“一片献给可能性的土地”。
再看江门城市底蕴。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是“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和“启超文化的诞生地”,诞生了儒学大师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等大家;这里是“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开平碉楼与村落宁静古朴,侨批文物熠熠生辉;这里是“影视资源的富矿地”,“天然影棚”吸引了热播影视剧《狂飙》《让子弹飞》等经典作品在此拍摄。
在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教授李军看来,侨都江门至少可利用三张“王牌”全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第一张牌是侨乡文化魅力。去年以来,这座城市时时有惊喜、常常能“出圈”:年初,电视剧《狂飙》让拍摄地江门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城市;年中,江门鹤山龙舟文化季活动中,中东西龙舟队“00后头桡”冯伟浚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年底,江门“小醒狮”奔赴东北,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前列。
可以说,这些文化现象无不是文化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涌现。反观深圳,要产生这类文化现象可谓不容易。“深圳居民可以在江门体验到不同于自身的文化氛围,感受侨乡的独特魅力。”李军如是说。
“江门以侨乡地域文化为突出特征,农文旅融合特征鲜明,魅力很大。”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金波也认为,这些特征使得江门对深圳游客具有天然差异性吸引力。
第二张牌是休闲生态张力。深圳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新城,也是一座年轻高知型城市,以工作生活节奏快为特征。江门则相对安静和悠闲,具有较多自然景观和乡村旅游资源,已形成“碉楼、温泉、海岛、生态、美食”五大旅游资源和品牌。深圳居民可以到江门享受慢生活,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第三张牌是动感娱乐活力。“深圳作为特区,拥有创新和开放的文化,居民普遍年轻,喜欢探索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李军说,近年来江门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演艺活动,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娱乐选择。
可以预期,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行色匆匆”的深圳人将更向往江门的慢时光、老时光,江门五邑将成为深圳市民重要的“周末后花园”。
如何引客入江
7月6日,周六,来自深圳的王永红一早和丈夫自驾到江门,第一站就来到电视剧《狂飙》取景点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瞬间爱上了这座城。
“自驾游是最能将流动性(途中)旅游和目的地到访旅游融为一体的手段。对于江门而言,这既是迎接港深都市大客流、推动其城市目的地文旅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对其接待能力、经营服务水平和文旅产品转型升级的重大考验。”江金波说。
江门并不缺乏优质文旅资源,而是欠缺有效整合输出、营销推广的路径。当下,深中通道无疑成为重要切入口,它让更多人注意到这座宝藏城市。
为接住这波“世纪工程”带来的“流量”,我市打造“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让更多人看见江门、体验江门、喜爱江门;江门市委宣传部大力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出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其中之一就是要持续擦亮“文旅融合的标杆地”。
抢在深中通道正式开通前,江门积极推进粤港澳文旅交流合作,比如举办“深圳机场江门宣传周”活动,组织江门市文旅企业参加第十二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24年第38届香港国际旅游展等,多形式、全方位展示推介文旅资源。
接下来,如何抢抓“双通道”黄金机遇,更好引客入江?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一要练好“内功”。“放眼 ,江门的文旅核心竞争力相当强,文旅绝对会出彩。”江门市经济学会会长谭乐生认为,在抢抓外部机遇之余,江门关键要练好三项“内功”:一是完善内部交通路网,实现旅游交通提档升级;二是升级改造现有景区景点,引入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吸引力竞争力;三是全市一盘棋,加大对文旅产业的统筹力度,整体谋划落实文旅产业发展。
江门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桥经济”历史机遇下,江门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入更大的精力、落实更加有力的举措,大力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文化传承能力、赛事承接能力和监管执法能力,练好服务“内功”,迎接全国游客。
二要加强合作。未来,随着深中通道持续发挥作用,深圳和江门将共同书写大湾区文旅发展的新篇章,为更多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江门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文旅资源,与深圳共同探索更多合作的新模式,共同打造具有更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旅精品项目,推动两地文旅产业共同繁荣,共同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级文旅目的地。”李军认为。
江门飞扬旅游总经理许展敏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加强深江两地文化节庆活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提升两地的文化影响力,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让人欣喜的是,江门当前正与深圳加强互动合作,以城乡差异化拓展省内市场,以地域、气候的差异化开拓国内市场,以文化的差异化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走出差异化发展的文旅融合之路,共同繁荣两地文旅市场。
怎样当好“学生”
随着深江交流持续强化,江门文旅必将吸纳新的因子、注入新的血液。
今年,江门成立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深圳经验、深圳方案、深圳智慧,以一流市场、一流服务招引高质量项目、带来可持续投资。在文旅产业市场化方面,江门也急需吸收深圳的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如果以“师生”关系看待深江文旅交流,接下来,江门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深圳的文旅经验?
在深圳,文化或许不那么富有底蕴,但也萌生出了无限的可能性,拥有发达的现代文化、商业文化、市场文化。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深圳更是发育、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先进文化破茧而出,迅速成长,形成了郁郁葱葱、气象万千的“现代文化绿洲”。
随着深中通道搭建交流的桥梁,尤其在培育现代文化方面,珠江东岸的深圳可谓是江门最好的老师。
“侨文化是我们江门的亮点,但是今天的江门不能只有侨文化。我们应该培育更浓郁的、满足现代江门市民文化生活需求的精神食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尹继红认为,我们尤其要学习深圳对现代先进文化的追求,比如舞台艺术、动漫文化以及当代音乐、美术、造型艺术等,以及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经验。
但在学习的同时,惟有差异化,才能保持独立的文化人格。因此,还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江金波认为,江门要加大系统发掘历史优秀传统的力度,以地方知识作为侨乡文旅吸引力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竞争力。
“当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文化旅游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对江门而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江金波建议,江门可以借助深圳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经验,深化对侨乡文化发掘和活化利用,探索侨乡文化旅游发展的现代模式,采取场景化再现手段,增强游客体验感。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江门侨乡文化活化利用具有深远指导意义。当前,江门正紧抓 建设这一国家级战略机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人文湾区建设,以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为抓手,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未来,期待在文旅领域交流合作中,江门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借鉴,汲取更多深圳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也期待深江两地优势互补,共融共荣,书写更多“深江故事”,演绎好“移民城市”和“中国侨都”之间独一无二的“双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