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装饰古朴,别有韵味。
黄嘉俊和他改造的民宿。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95后”黄嘉俊是深圳人,2020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专业毕业后,他没有按部就班选择一条职业翻译的道路。而是带着自己年少的梦想,从大城市奔赴乡村,在江门台山泡步村找到一条朱姓的无人居住村落,探索老建筑活化利用,开办了一家民宿,名字叫作“少年的梦想”。
在 的舞台上,有许多像黄嘉俊一样的青年踏浪前行,同心逐梦,用青春献礼这片奋斗的热土,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有梦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广东省实现了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在华侨文化遗产上的空白,填补了世界遗产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空白,让华侨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十多年前,在深圳读小学二三年级的黄嘉俊,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开平碉楼的介绍,顿时对这种建筑产生了兴趣。同时,他还充满了疑问,“为什么这么美的建筑在凋零?”
一颗想要修复老房子的种子,在他心里种下了。
自此,每次他回妈妈的家乡台山,都要亲戚开车带他去周边的村落,看看那些老房子。“大人很不理解我对老房子的痴迷,他们觉得,老房子有什么好看的。”黄嘉俊笑着说道。
在大学就读期间,黄嘉俊围绕自己的兴趣,设计了一个宏图,他希望将来毕业后从事老建筑修复专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于是,他在学校里创办麒麟队,传承深圳非遗客家麒麟和南派醒狮;组建戏曲社,开班传习粤剧;建立客属联谊会,推动客家文化传播与创新;发起“下南洋”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实践项目,带领一众师生去到东南亚调研,大学四年中,他还带队参加中国乡村振兴论坛和中国古村镇大会近十次。
这一系列活动,使他对老建筑修复、特色民宿的开设与振兴乡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为以后事业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
追梦
小时候,黄嘉俊去找老房子。大学毕业后,黄嘉俊还在找老房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专业毕业,黄嘉俊本可以从事同声传译的体面工作,但他却一心寻找心中的“月亮”。
那时,黄嘉俊一边兼顾翻译工作,一边趁空闲时间在网上搜索开平、台山的古村落、老房子,看到合适的便从深圳开车到实地探访,希望找到值得做文化保育的老房子。他常常早上6点起床,一直看到晚上七八点才回深圳,虽然辛苦,但他却乐此不疲。
对于村民来说,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小伙就像是一个外来者,搅动他们平静的生活,有的村民还会对他呵斥,赶他走。个中的辛酸、不易,黄嘉俊都默默承受。
“你为什么这么辛苦去做这件事呢?安心做翻译工作,不好吗?”父母对此很不理解。黄嘉俊却很坚定,“这些老房子,如果我不去保护,很难有第二个有专业知识的人去做。那十年、二十年后,这些老房子依然像现在这样,有的可能破损得更厉害,有的可能就消失了。”
“我做这件事的格局、立意是更大的,我不是‘躲在乡村养老’。我是读英文专业的,这是我的优势,我可以把江门的华侨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他继续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黄嘉俊在距离台城10分钟左右车程的台城街道泡步村找到了一条朱姓的无人居住村落,村里共有7栋旧房子。这条村有几个特点:一是挨邻几间都是中西合璧的二层古楼;二是许多侨居是由缅甸华侨所建,南洋味甚浓;三是屋主十分支持开设民宿带动乡村振兴。老房子产权复杂,往往涉及一大家子,要每个人统一意见很不容易。经过一年多的沟通。最终嘉俊的真心打动了其中一栋房子的屋主,屋主同意把老房子租赁给他。
圆梦
房子成功租下来,这只是第一步。原本以为接下来请个装修公司,很快就弄好了。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栋房子建于1932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由缅甸华侨所建。随着1951年这户人家搬出,这栋房子就此荒废。1980年,最后一户人家搬出这条村,这条小村庄也成了“无人村”。黄嘉俊回忆,当时建筑周边是养殖场,门口的草长到成人那么高,屋里的桌椅积了足足2厘米厚的灰尘。
一旦真正动手来修复这些古建筑,面临一大堆实际困难:无电、无水、无网络。
于是,黄嘉俊拿着一堆矿泉水瓶打水运水进村,开始清洁打扫;
自己焊接100多米的水管,接入了自来水;
自己和供电公司反复磋商,灵活处理了拉电问题;
自己铺设网络线路,接驳了隔壁村的网线;
自己疏通了淤积几十年的管道;
自己拆除了不需要的墙体;
自己修复了五十多块破损的玻璃窗;
自己铺砖;
……
“一切在城市居住时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在这里可能都很难获取,我就一个个地去研究,去解决,说实话,还是很有成就感的。”黄嘉俊一步一个脚印,亲力亲为,把老建筑活化的一个个硬骨头都啃下来。
有个热心老伯看他如此折腾,便建议他“拆了重装就好了”。黄嘉俊不假思索地否定了这个建议,“我做的是老建筑活化,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等民宿改造完之后,老伯又过来看,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修旧如旧。”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嘉俊和团队的精心改造保护下,这栋曾经杂草丛生的侨宅重新焕发光彩。2023年初,“少年的梦想”民宿正式对外营业。
筑梦
走进“少年的梦想”民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阳光下娇艳盛开的香彩雀,在紫红色花朵的映衬下,这座侨宅显得更有历史韵味,也更加生动。
“这些柚木当时是从缅甸,经云南,再运回来的,质量非常好,没有虫蚁腐蚀。”“这些木箱子是屋主留下来的”……在屋内,黄嘉俊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屋内的物件,以及自己的改造经历。屋内装修古朴,修旧如旧,新增的装饰也与环境非常协调。民宿为两层青砖建筑,共有4间客房,主要吸引青年旅客。在校大学生可以来到民宿学习台山侨乡文化和建筑历史;家庭旅客可以来民宿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学。除了散客外,民宿还将接待大学团体研学、团建等活动。
在“少年的梦想”,民宿不仅是用来居住的,黄嘉俊以民宿作为平台,传播侨文化。譬如,与台山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粤剧、广东音乐相结合),以民宿为点,不同的非遗文化为线,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推动台山侨村的复兴。让游客来到民宿,除了单纯住宿外,可以体验、学习到台山乃至广东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对 打造文化湾区、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目标的支持。他还利用自己纯熟的英语优势,借助社交平台,把台山侨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位中国乡村振兴界的前辈曾对黄嘉俊说,“我住过很多著名的乡村民宿,很多还是建筑大师设计,但看到你们的成果还是很震撼,很有氛围。”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游客为民宿点赞。“种草一个超乎想象的民宿,走进村落的那一刻,仿佛魔幻现实主义,突然一座座古堡映入眼帘。”“一开始被精致有格调的复古装修吸引,跟民宿主人交流后才知道他们回乡村创业的,太棒了。住在这里有种时空穿越的梦幻感觉,这里真的就是一百年前的样子,每个角落都超出片。”
对此,黄嘉俊深受鼓舞,“游客朋友们的反馈,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我要继续把深厚的华侨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瑰宝通过深度体验的方式向大家推广”。
有人说,年少的梦,像风,自由自在,无忧无惧。
黄嘉俊的梦,如今已在台山乡村生根开花。深中通道即将开通,他相信到时候会有更多深圳等地的人们来到江门,喜欢上侨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