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文旅消费复苏,市民在启明里体验非遗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
碧海银湖山湖海林远景图。
江门乡村好山好水好风光。
夜色下的古劳水乡。
编者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经历漫长的复苏和深刻的变革,江门文旅业挥别2021,满怀坚定的信心与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拥抱2022。
穿越疫情两年周期,旅游业在挑战和生机中不断前行。旅游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调整,市民出游半径更周边、旅行脚步更户外、更深入乡村、旅游方式更私密,但人们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从未散去。
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8家民宿入选首批省乡村民宿示范点;粤书吧建设数量居全省前列……2021年,我市文旅业在复苏中前行,于变局中谋发展。“十四五”蓝图已然绘就,新发展格局初步显现。展望未来,江门文旅如何增强体魄和韧性?又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文和休闲湾区贡献侨都力量?
今天,本报推出“2021年江门文旅消费行为报告”,总结2021年江门文旅发展亮点,采访文旅业界大咖深入剖析江门文旅消费变化,结合市政府发布的《江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梳理“以‘侨’为媒”“文旅消费”“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五个关键词,带您了解江门文旅未来怎么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坚信,新的一年,江门文旅将继续求新求变,行稳致远!
策划:刘运华
统筹:王平强 陈祺伟
采写:易航 傅雅蓉
回眸2021
三大亮点 可圈可点
2021年,江门文旅有哪些亮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江门文旅业恢复得如何?回顾2021年江门文旅发展,不论是贯穿全年的红色旅游,还是频频“出圈”的网红打卡地,抑或风光无限好的乡村旅游,江门文旅都可圈可点,呈现缤纷色彩和活力朝气。
亮点一 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江门掀起红色旅游热潮。全社会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氛围更加浓烈,红色旅游亦趋升温。为满足群众需求,我市旅行社纷纷推出红色旅游线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的内容,带动江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旅游景区新招频出,让红色旅游更加深入人心。台山川岛将来往海岛与陆地的客船改造成“党旗号”客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在乘船途中随时都能学习党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鹤山华侨城古劳水乡着力打造水乡党建品牌,退役军人代表、军烈属、党员代表纷纷上阵,在游船上,为游客讲述“水上党课”。
“五一”假期前夕,市文广旅体局推出6条红色旅游线路,将五邑地区的红色景点与自然生态、乡村田园等特色资源串联起来,开启“行走的党课”红色之旅。
在五邑炽热的红色旅游氛围下,红色旅游也圈粉“Z世代”。“在我的印象中,红色旅游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题线路。”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丁子豪说,参与红色旅游最重要的原因是想接触更多关于红色历史方面的知识,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下,他对红色景点的兴趣更加浓郁。
亮点二 乡村生态游备受青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秉持“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思路,每到节假日,江门乡村秀丽的风光频频“出圈”,成为朋友圈的“常客”。2021年,市民更愿意走进五邑乡村,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2021年,新会区获评首批“广东摄影目的地”。“新会乡村风光恬静怡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不少岭南大儒从这里诞生,儒家文化传承深厚,同时古巷陌众多且相对保存完整,是摄影家的天然影棚。”江门市电影电视协会监事长黄绮屏如是说。
同时,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新会区睦洲镇石板沙村、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村、鹤山市古劳镇上升村、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山水茶乡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古劳水乡自然人文风情”精品线路荣获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开平月山镇钱岗村荣获广东粤菜师傅名村,新会崖门镇京梅村荣获广东文化旅游名村,会城街道茶坑村获得广东特色产业名村。8家乡村民宿入选广东首批乡村民宿示范点。这些荣誉正是我市乡村旅游澎湃发展的生动脚注。
亮点三 文旅消费显著增强
2021年的元旦小长假,我市接待游客逾77万人次,旅游收入逾4亿元;春节假期,我市接待游客逾187万人次,旅游收入逾10亿元;“五一”假期,接待游客逾214万人次,旅游收入逾11亿元;“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逾304万人次,旅游收入逾17亿元。一组组数据表明,我市文旅市场复苏明显,文旅消费显著增强。
2021年10月27日,江门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为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旅游+文化”方面,讲好侨乡故事。我市深挖城市历史文化根脉,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推动人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如推进启明里、南芬里历史文化街区等活化。
“旅游+美食”方面,我市挖掘侨乡美食文化,打造美食消费网红打卡点。举办杜阮凉瓜节、睦洲黄沙蚬美食节、陈皮文化美食节、簕菜美食文化节等美食节庆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促进周边旅游消费。
“旅游+农业”方面,打造生态景观网红打卡点。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原真性的前提下,培育了一批独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建设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2021年春节前后,大泽紫花风铃木万亩盛放期,短短2个多月吸引近万人次前来打卡,门票收入达300多万元。
业界论市
四位大咖 建言献策
过去两年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旅游业承受了严峻的挑战,经历了艰难的复苏。2021年,江门旅游经济持续回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出游的热情依然高涨。
进入2022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旅游市场仍是星辰大海,疫情后的旅游方式变化又将给旅游业带来哪些影响?我市旅游业如何增强“体魄”,加快变革和动能集聚?本报采访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为江门旅游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
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江门市旅游发展智库专家张建新
消费者旅游需求发生改变,加快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消费旅游需求发生改变,旅游市场中亲子游、营地游大量增加,乡村旅游变热,小团的、深度的、定制的旅游产品增多,加速了品质旅游的发展。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运用线上平台与线下产品联动,提高景区智能化水平。由于疫情期间短视频、直播的爆火,出现了网红效应,涌现出一批消费者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针对游客需求,旅游企业可以开发有特色的亲子游产品,尤其是科普和实践性强的、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乡村亲子产品,注重创新,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开发有特色的营地游产品。利用好网红效应,打造网红体验项目。
单一的住宿度假功能或游乐功能已然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要多开发复合化、多功能化、全龄化的产品,既能满足孩子的玩乐、学习需求,又能满足成人的休闲减压、时尚体验需求,还有老人的康养需求,吸引更多的家庭前来游玩。此外,还要完善好相应的配套设施。
疫情以来,各地全面推进休闲旅游、健康旅游、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山地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态,并与养生、养老、亲子、游学等有机结合,加快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道路。如浙江开元旅业推出的适合短期度假和家庭亲子游需求的全天候一站式旅游综合体项目“森泊度假乐园”,在为游客提供私密的丛林木屋居住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亲子互动和户外探险体验,备受长三角区域人群追捧。成都的网红景观、时尚体验项目、网红项目近年来层出不穷,网红效应大大增加了年轻人的出游意愿,值得江门借鉴。
五邑大学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副教授伍锋
注重品牌打造,做实做深侨乡深度游
2022年的旅游消费市场取决于国内整体疫情防控形势,虽然疫情历经两年,但民众对文旅消费复苏仍有信心。
疫情所带来的旅游消费观和行为变化是非常显著的。首先是消费观的变化。疫情让我们更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他们将更看重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户外游等。过去大密集、大聚集的旅游方式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小众的、小群体的,以家庭成员为单位的旅游团。在产品选购上,消费者则更青睐新媒体传播的消费形态。其次是消费体验的变化。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后,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潜在的消费者,不再追求走马观花式粗放型的大众旅游,而更看重在旅途中尽兴和放飞。更看重的是一种康养、一种静心,以及让心灵和身体放飞的、融入大自然的旅游体验。最后是消费频次的变化。长途游、跨省游减少,自驾游和周边游频次增加,甚至会成为高频的消费。
疫情加速了旅游消费迭代升级以及科技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进展。疫情前,我们思考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旅游产品、业态是否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旅游的向往。疫情后,人们更加关注这一供需关系,这是文旅业值得持续发力的方面。另外,5G、智慧旅游等技术在旅游业界中的应用,也被提上日程,去年12月江门小鸟天堂直播观鸟节便是最好的印证。疫情后,科技对旅游的助推作用不但没有变,还在被强化。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地处 腹地的江门要更加注重品牌打造,更加强化江门华侨品牌。品牌需要有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能深刻感受到的联想物和载体,必须要有有形的物体来做支撑,即将开放的赤坎古镇就是非常好的华侨文化载体。江门要把赤坎古镇、碉楼、名人故居等有形载体的品牌宣传出去。同时,也要依托本地旅游从业者,提升旅游服务,讲好江门故事、侨乡故事。此外,要加强江门文旅景区间的交流,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上的短板,使产品链上每个点都要与品牌相符合,通过大项目带小项目,串珠成链,做好搭配,形成统一的整体,做实做深江门深度游。
江门春秋国旅董事长、新会区旅游协会会长黎兆焜
旅游业要当好扩内需促消费的主力军
作为旅游业从业者,我们深切感受到疫情所带来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两年来,小包团和个性化定制团明显增多,自驾游、乡村游、周边游成为假期主要出游方向,休闲游、康养游、生态游成为主要出游类型。疫情对于旅游业界影响较为深远,两年来,行业渐渐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面对疫情的未知数,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业兴,百业旺”。旅游业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是扩内需促消费的主力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文旅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旅游企业需要把握定位,面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
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扮演着粘合剂的作用,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旅游要素进行整合。旅行社最大的优势是人力资源,但在疫情影响下,无疑也增加了旅行社日常的开支。旅行社是文旅复苏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宣传者,在与酒店、景区、文创公司等抱团取暖,共同攻坚克难的同时,我们建议旅游主管部门能出台更多文旅扶持、税收、社保等优惠政策,帮助旅行社在内的旅游企业渡过难关,更好地延续下去。
目前,旅游消费主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我们也建议组织江门地区旅游内循环。经过两年疫情的沉淀和修整,旅行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基本调整好以新的方式接待游客,以更为创新的产品、更为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参与休闲旅游。
2022年,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航班熔断机制的考验,江门旅行社应更加立足于本地旅游资源,深挖本地旅游的特色,向本地游客传达“不一定要走出江门,其实江门很好玩”的理念。不单是旅行社要发力,景区、酒店民宿也要同时发力,根据特色做好旅游细分市场,提供研学游、亲子游、康养游、乡村游、红色旅游等产品。同时,我们还将结合江门各个乡镇的特色,联手镇街打造特色旅游节,如杜阮凉瓜节、崖门萝卜节、古井烧鹅节、双水牛肉节,大鳌水乡文化节等。
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文飞
深入了解江门文化,讲好江门故事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旅游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大跨度大范围旅游方式变为多频次、短途游、周边游的旅游方式。出游半径更周边、旅行脚步更户外、更深入乡村、旅游方式更私密。江门市民从关注其他地方景区转向更加关注江门本地旅游景点,同时江门也诞生不少网红打卡点,受到市民青睐与追捧。结合乡村振兴和建党100周年,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成为了2021年的热词,受到旅游消费者的青睐。
旅游消费习惯和结构的调整,也影响着旅游企业产品调整。旅行社将重点产品放在国内游、省内游等,同时景区套票、“机+酒”产品比重增加。酒店方面,乡村民宿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而火爆,城市商务酒店与周边景区联姻,形成组合产品,为消费者旅游提供参考攻略。
2022年,赤坎古镇一期、古劳水乡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推出后,对江门文旅板块和地接旅游板块带来较好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江门人游江门。同时也会活跃江门地接旅游市场,江门旅游的热度增加,带来一定的客流量,有助于江门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此外,日益兴起的科普研学游也将带动江门旅游产品升级,促进文旅消费。
作为旅游从业者,导游人员要更多了解江门的本土文化,如人文历史、非遗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旅游、科普资源等,讲好江门的故事。此外,政府和旅游企业要重点针对省内游客进行旅游资源宣传投放,加大对本省市场的推广力度。
展望2022
五大关键词 绘就新画卷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3月13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新征程。
2021年9月,我市发布的《江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指出,当前文旅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在推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构建人文和休闲湾区的过程中,江门文化和旅游业肩负哪些重任?又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以“侨”为媒
打造大湾区多元文化交流创新示范区
未来五年,我市文旅业将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规划》指出,要建设好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中国侨都”城市品牌影响力,打造 多元文化交流创新示范区,加快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培育侨乡发展新动力。
在“侨”类文旅景区方面,我市将世遗文化旅游圈打造成为以“华侨文化”为主题、以“碉楼、村落、生态”为核心的独具世遗品位的世界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在文旅线路方面,我市将整合“侨”文化资源。联动发展开平、台山等华侨文化遗产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华侨文化为核心、协同推进跨区域旅游发展,形成以观光旅游、特色旅游、专项旅游、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串联起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良溪古村、启明里、墟顶老街、梁启超故居、台山海口埠、梅家大院、上川岛海丝史迹遗存,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赤坎古镇,恩平歇马举人村等,策划自驾游和定向大赛、徒步运动、骑行运动等赛事,打造一条五邑文化深度体验旅游线路。
在对外交流方面,我市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加强在蜜月游、毕业游、年假游、家庭游、闺蜜游、老年游等热门产品上的互推和合作,打造与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产品及活动,同时积极发挥当地华侨特别是来自江门华侨的重要桥梁作用,创新“以侨引客”机制,建立旅游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
关键词 文旅消费
持续扩大优质文旅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2021年10月27日,江门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将进一步培育壮大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文旅消费质量和水平,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如何提升文旅产品质量,对全面促进文旅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从旅游产品供给端来看,我市文旅产品内涵丰富,产品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截至1月17日,我市共有A级景区31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19个、2A级景区1个。登记在册的民宿有58家。
随着“三孩政策”“双减政策”以及生活水平提高,亲子游群体已经成为文旅市场上最重要的客源群体之一,而如何吸引亲子游群体,企业正各出奇招。《规划》提到,要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这意味着必须要不断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中高端产品供给。
接下来,我市将培育开发高端滨海旅游。整合海陆旅游资源,重点建设新会沿海、台山沿海、川山群岛三大滨海旅游组团,推动旅游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引导境外旅游高端消费回流。打造海陆相接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以滨海休闲度假为核心,水上运动、滨海观光、渔家乐、工业观光等多层次滨海旅游体系。同时,我市还将规划更多的消费场景,打造城市商业游憩区、高品质消费集聚区,营造侨都商业氛围。
此外,我市还将持续开发夜间休闲娱乐产品,发展夜经济。推动江门演艺中心常态化演出文旅歌舞音画《侨都记忆》;继续完善万达五邑老街、启明里南芬里片区、长堤风貌街等文商旅融合项目,提供夜游消费空间;推动新会区都市文旅中心(钧明城)项目建设。利用开平碉楼外墙推出碉楼投影秀,生动展示江门侨文化;亮化古劳水乡航道周边环境,推出古劳水乡夜游船;在川岛旅游度假区定期推出演唱会等夜间表演活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
近年来,乡村游已成为国内旅游最大的亮点之一。据携程数据显示,2021年通过携程预订乡村旅游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三成。从行走距离来看,一半以上的游客选择探索家乡本地的乡村,携程平台上报名本省乡村游的订单占比超五成;预订本省乡村酒店的订单同比增长55%。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近郊游持续升温,自然生态、名城古镇、近郊乡村深受游客青睐。
在江门,乡村更是旅游资源的“宝库”,拥有众多的温泉、田野、碉楼、森林等旅游资源,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兴起的古驿道,更是深入到各大乡村。乡村民宿成为年轻人、城市人走向乡村旅游的载体。据江门日报早前报道,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附近的民宿群,在疫情下客房单价不降反增,甚至在节假日一房难求。
《规划》表示,我市将发展特色乡村园区旅游,结合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森林生态旅游、滨海港湾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体现传统侨乡风貌的小巧、精致、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村镇。同时,创建一批融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品牌宣传、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和食住购物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和农业旅游示范区,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为满足自驾游等个性化、体验式旅游需求,我市还将推进古井南宋古城风情园区、斗山田园风情特色园区、新会陈皮特色园区、古劳水乡特色园区等一批特色风情小城镇的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成为大湾区主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围绕服务、品质、特色等核心要素增加乡村民宿核心竞争力,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将侨乡文化元素注入旅游开发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文化传承。在文旅融合的层面下,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做好文化传承创新,将文化元素注入旅游开发,有利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规划》多次提到文化保护传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深挖非遗资源,通过政府指导搭建非遗传承平台、媒体创新非遗文化节目、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博物馆设专区固定推广项目等方式体验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江门特色文化元素,融合时尚创意设计,推出七巧碉楼、茅龙笔书法、新会陈皮、新会柑普茶、杜阮凉瓜面、东艺宫灯和新会葵艺等系列文创产品,加强文创产品推广力度。依托江门特色侨乡文化,以“全时全季”的理念,重点打造一系列创新互动的侨乡文化节,如春令“灯与火文化节”,包括泮村灯会、江门东艺宫灯节、陈山香火龙习俗、荷塘纱龙龙舞等项目;夏令“礼乐龙舟文化节”,包括礼乐龙舟竞赛、龙舟体验等项目;秋令“拳王文化节”,包括蔡李佛拳争霸赛、梁赞咏春文化节;冬令“手作文化节”,包括小冈香制作擂台赛、葵扇制作体验等项目。
此外,我市还将推动非遗表演常态化。依托江门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遗表演常态化,为游客提供具有江门本地特色的休闲娱乐表演活动。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打造六大主题文旅产品体系、六大文旅游径主题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游客感受到江门侨都文化的魅力。我市文旅融合将如何融?
《规划》指出,我市将打造六大主题文旅产品体系和六大文旅游径主题。一是“风韵侨乡”文化体验类产品,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为IP,重点打造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赤坎古镇等引擎项目,中心城区整合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与周边景区,建设国家一级华侨华人博物馆,建设华侨文化创业园(基地)、华侨研学旅游基地、华侨康养基地,推出一批体验侨乡特色的民宿,打造处处充满侨文化氛围的特色旅游城市。二是“蓝色滨海”休闲度假类产品,以大广海湾等为载体,突出滨海旅游城市特色,建设好滨海风景廊道,以海丝文化、崖门文化为载体,凸显海丝旅游城市、海洋文化地标城市特色,打造大湾区游艇旅游示范区(基地)、特色海岸、海洋文化旅游节(生猛海鲜旅游节等)、山盟海誓婚恋旅游基地(浪琴湾婚纱摄影基地)、银湖滨海新区文旅项目、台山海宴滨海文旅项目、北陡海豚湾等文旅项目,推出海上游江门游艇线路。三是“岭南韵味”研学体验类产品,在红色资源、名人博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历史遗迹、自然生态等研学旅游景区(点)基础之上,融合周边森林、山水资源,建设以“科学、科普、研学、旅游”为核心的国际科学特色园区,打造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基地。四是“温泉之都”休闲康养类产品,加强对温泉养生文化的挖掘,开发以休闲度假、医疗养生为特色的温泉产品,升级江门温泉度假产品,建设温泉度假特色园区,推动江门温泉旅游业态向“旅居”转变,积极策划开展“温泉旅游节”“温泉度假季”等活动。五是“绿色山地”户外运动类产品,利用圭峰山、天露山、七星坑国家森林公园等山地资源,打造一批野外拓展、山地运动、极限运动基地,将古劳水乡、蔡李佛拳始祖馆等地打造成为武术文化展示、交流和体验基地。六是“特色村镇”乡村旅游类产品,依托侨乡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挖掘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快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会陈皮产业现代农业园等农业园区配套建设。
同时,整合江门市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提取具有特色的线路主题,形成“三纵三横”的文化遗产游径空间结构布局,包括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岭南传统文化遗产游径、古劳水乡游径、温泉之乡游径、侨乡红色文化游径等六大文旅游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