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巨匠灿若群星,院士之乡钟灵毓秀。目前,祖籍或出生于江门的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4人。
五邑籍院士研究的专业领域涵盖人文社科、物理动力、生物化学、医药卫生等,包括被誉为“国宝”的史学大家陈垣,公众耳熟能详的“一门三院士”——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植物学家陈焕镛,有机化学家黄乃正,水稻遗传育种专家黄耀祥等。
为进一步推动 建设,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好“院士牌”,积极主动参与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江门将充分发挥江门籍院士人数多和现有11个院士工作站的优势,以乡情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加强与院士团队的密切联系。
为航天梦勇攀高峰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
江门人杰地灵,比其风景名胜更值得人赞美。“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生于江门恩平,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不少五邑籍院士继承了冯如未竟的事业,为实现航天梦,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勇攀知识高峰。
梁启超之子梁思礼是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也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梁思礼曾说:“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抗战烈士之子李椿萱是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家。冲破阻挠回国后,他争取一切时间日夜奔忙,最终在飞行器空气动力学、高速碰撞力学、粒子束动力学及计算力学等多种学科及相关工程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为发展化学工业作贡献从理论到应用人才辈出
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化学工业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这一领域,五邑籍院士的表现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理论研究方面,有机化学家黄乃正在红霉素的全合成、高张力分子的合成及若干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领域,合成了多个在有机化学领域难度极高且极具重要理论意义的分子,其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家郭景坤在陶瓷与金属封接研究、纤维补强陶瓷基合材料、纳米陶瓷、多相材料研究等领域有重要贡献。化学工程学家余国琮提出了比较完整的不稳态蒸馏理论和分批蒸馏多变参数新策略及相应技术,指导了石化及化工工业中的大量蒸馏塔改造。
应用方面,2001年,当年仅38岁的任咏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全国瞩目。这位年轻的无机化学家系统地设计和合成了新的无机发光分子材料和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利用各种桥连配体,设计及合成了多种多核金属簇体系的发光材料……
开平籍院士余艾冰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化学过程工程专家之一,颗粒研究的“领航者”。余艾冰的团队始终在原始创新的“无人区”执着深耕,一直在进行颗粒系统的仿真模拟研究。
打开生物医学新视野女科学家闪耀国际舞台
生物医学领域,江门同样人才辈出。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有陈焕镛(植物学家)、薛社普(细胞生物学家)、叶玉如(神经生物学家)、黄耀祥(水稻育种专家)、黄翠芬(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学家)、黄志强(外科学专家)、陈灏珠(心血管病学专家)、史轶蘩(内分泌专家)、汤钊猷(肿瘤外科专家)、甄永苏(微生物药物与细胞工程学家)、李绍珍(眼科学专家)、宋尔卫(临床肿瘤学家)等。
陈焕镛是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薛社普曾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书画造诣也很深。叶玉如首先或参与发现了NT3、NT4和NT7三个新的神经营养素,在2002年代表中国参评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特别荣誉称号。
黄翠芬获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学工作者”称号;她的丈夫周廷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俩是一对受人尊敬的院士夫妻。黄志强被称为我国胆道外科的奠基人。陈灏珠是我国心血管病侵入性诊治法的奠基人之一。史轶蘩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汤钊猷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在肝癌的早诊早治、复发转移的研究居世界领先。甄永苏主持研究与开发了平阳霉素等多种抗肿瘤抗生素。李绍珍是我国眼科学界的首位工程院院士。宋尔卫在国内早期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
探索物质世界规则成功发掘新超导材料
江门开平中微子实验站位于开平金鸡镇一个偏僻大山中,在实验站宽约5米的斜井出入口,两条分别用于人和物进出的轨道延伸至地下,不时有工人搭乘斗车进入斜井。中微子实验站建成后,将帮助我国抢占世界中微子研究领域的最前沿阵地。
包括开平中微子实验站在内的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离不开五邑籍院士在物理研究领域的贡献——
计算力学、土木工程学专家张佑启开拓了有限元法在结构力学、特别是板与壳的研究。
著名物理学家朱经武在1987年1月,利用液态氮将超导温度提高至零下180摄氏度,发掘新超导材料获得成功。他也是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者和液氮温度超导电性发现者之一。
物理学家蔡睿贤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包括国家攀登B计划、国家973、863计划与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祖籍台山的物理学家邝宇平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强子跃迁的合理模型,作了大量的预言,被后来的实验证实。其在重夸克偶素等方面的创新工作引起国际反响,成果被大量引用,并使他在国际重夸克偶素物理界占有一席之地。
挖掘历史人文价值开创中国宗教史研究
五邑籍院士更推动着我国人文社科事业的发展。
在历史考古领域,陈垣是历史学、敦煌学家,是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曾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英年早逝的梁思永是考古学家,他从地层学上判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上的这一关键性问题。
在建筑土木领域,梁思成是建筑学家和美术家,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张佑启是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曾任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代理校长等职。
在地质矿物领域,陈国达是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进而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创立了地洼学说;他还是个诗人。叶大年是矿物学家,开拓了结构光性矿物学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