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产业聚集区于2015年12月挂牌,江门市也是国务院原侨办启动“侨梦苑”建设以来首批挂牌的6个城市之一。经过近5年发展,依托“中国第一侨乡”资源优势,江门“侨梦苑”扶持了一批侨资企业有序发展,壮大了一批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一苑多园”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近日,江门市正式印发《关于促进江门“侨梦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正文分为七个部分,制定了23条工作措施,对以往存在的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比较薄弱等问题进行了完善,进一步明确了江门“侨梦苑”建设发展思路。
把江门制造推向国际市场
“这次的《意见》总体来说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引,明确了市、区联动的‘侨梦苑’工作机制,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和侨资企业标准,各方职责、任务更加清晰。”市委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在建立工作机制方面,成立了“侨梦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由市委统战部(市侨务局)统筹,市发改局(市大湾区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24个部门作为责任单位参与。
为加快推进江门“侨梦苑”建设,改变过去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不大的状况,让“侨梦苑”“一苑多园”真正成为江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目前江门市正研究拟设立江门“侨梦苑”核心区专项奖补资金,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承担,专项用于扶持“侨梦苑”核心区发展。
据介绍,《意见》明确了“侨梦苑”核心区和各分园区的产业方向,旨在构建多维度的产业特色体系。高新区(江海区)作为江门“侨梦苑”核心区,将重点围绕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定位发展,推进侨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新基建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特色金融业;各分园区要以特色建设为抓手,围绕大健康、特色商贸物流、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引导华侨华人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先进人才,参与产业发展,把江门制造推向国际市场。
深化 交流合作
“《意见》分别从融合 建设、深化江港澳合作、加强文化交流融通三个方面明确了促进‘侨梦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创新举措,并重点细化了近期建设目标。”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文件对焦“双区”驱动,深化 交流合作,提出了发挥 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加快连通港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引导一批侨资项目落地、加强人才引进政策保障、拓宽柔性引才渠道等一系列要求。
在引才方面,《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家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华侨华人、港澳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的相关政策,同时支持开展港澳律师在江门市执业试点工作,并加强和广州、深圳、港澳地区等地的人才合作,构建“平台+人才+项目+产业”联动机制。
在金融服务方面,鼓励银行机构在江门“侨梦苑”设立“一带一路”国家跨境业务中心、小币种货币结算中心、葡语系国际货币清算中心,同时积极培育、助推优质侨资企业用足用好针对 实施的各项境内外融资专属政策,并争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融资。
对于深化江港澳互联互通,江门市接下来将继续推进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引进港澳优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将“侨梦苑”核心区纳入香港特区政府第二批“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对接工作,还将推动与香港、澳门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转让、科技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一批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
此外,《意见》提出将支持借助港澳丰富的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办学机构,依托五邑大学与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17所大湾区高校合作建立“ 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并鼓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澳门旅游学院发起成立“ 旅游职业教育联盟”。
推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建设
《 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江门“侨梦苑”作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产业平台,在《意见》中,也明确了服务方向。
《意见》指出,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纳入“侨梦苑”建设平台,鼓励华侨华人社团、协会等民间组织注册落户中国侨都华侨华人总部,打造集联谊联络、政务服务、经贸和文化合作交流、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境内外投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畅通华侨华人多途径参与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渠道和机制。
《意见》还提到,将充分利用“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大会”“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江门华侨华人经济文化交流品牌,进行侨资源整合利用、对接,促成创业项目落地发展,并做好江门“博物馆群”、江门侨镇和开平赤坎华侨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等文化、旅游项目的跟进服务工作。
为保障“侨梦苑”建设,江门市将把“侨梦苑”建设纳入侨务强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推动评价指标与 评价体系相衔接,科学制定“侨梦苑”年度工作计划和侨资项目服务计划,支持侨资企业发展数字经济、新基建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侨资企业增资扩产、开拓市场、技术改造等方面设立绿色办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