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何奎)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新会法院会城法庭“‘村巷法官’促推40%以上矛盾纠纷止于诉前”入选典型案例。
据悉,为提升基层自治效能,会城法庭建立“村巷法官”驻村服务机制,合理分配法庭力量下沉一线。该法庭每季度派员参与辖区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通报辖区诉讼案件情况,并对反映出的治理风险提出防范化解建议。同时,会城法庭5个审判团队“包干”服务辖区35个村居,每月定期到村居开展普法解纷。
法庭力量下沉基层,使得基层解纷“朋友圈”越来越大。会城法庭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多方调解力量同向发力,推动纠纷分层递进化解。如今,该法庭聘任了50名综治网格员兼职助理协助“村巷法官”,组建“村巷法官”、治保主任或调解员、网格员的“三员联动”调解队伍,在群众“家门口”预防化解纠纷。值得一提的是,该法庭针对诉前未调解成功案件,探索“订正式”观摩指导,通过调解员旁听庭审或观摩法官调解,以点带面形成纠纷解决范例。同时,围绕矛盾起源、风险评估、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解纷全过程,详细记录“村巷法官”化解纠纷经验做法,通过档案记录形式成为“类案化解教学指引”,供基层调解学习参考,助力其提升调解技巧和能力。
住建、消协等部门及组织也加入到会城法庭的“法庭+”调解格局。调解员、网格员在调解过程中,视情况邀请“法庭+”调解网络力量参与调解,“村巷法官”负责法律指导,对调解成功的第一时间办理司法确认,做到分层过滤、源头化解,力争实现“隐患不出网、纠纷分级调、案件诉前解”。2023年以来,诉前纠纷化解率达61.2%。
此外,会城法庭注重融基层治理于案件办理之中,针对发现的行政管理漏洞、基层自治组织软弱涣散、乡镇民营企业发展不合规、乡村环境污染等问题,结案后主动向责任单位发出司法建议。2023年以来,已发出司法建议9份,反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