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步伐,投入1.5亿元支持配套项目,探索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
打造“海洋牧场+海上粮仓”融合示范样本
在上川岛“打水湾”海岸,一个个黄色网箱有序排列,格格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海上田园风光图。
网箱内养殖的石斑鱼“抢鲜”上市,供应至湾区餐桌。
根据广通水产的计划,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陆续在台山川岛海域建设12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投放泥猛鱼苗90万尾、石斑鱼苗190万尾,综合年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
海风徐来,碧波荡漾。从空中俯瞰,台山上川岛的海域上,镶嵌着明亮夺目的一颗颗珍珠,还有一条条光彩耀人的项链。这是在该海域上扎根的重力式深水网箱。作为海洋渔业养殖的热点名词,或圆或方的重力式深水网箱抗风浪、深远海、规模大,有着显著的硬件优势,深受海洋渔业养殖行业投资者、工作者的喜爱。
告别传统方式,迈向智慧渔业。中共台山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打造海洋强市,全面激活“蓝色引擎”。未来的一项具体任务目标,便是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在打造“海上新台山”上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台山市不断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更青睐于科学、环保、智慧的海洋牧场,不断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在台山海域投放的新型重力式深水网箱也日益增多。今年以来,台山市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新会企业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共同推动江门首个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的建设。目前,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正在加快打造中,预计今年底将完工交付。
统筹/江门日报记者 林育辉
文/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任晓盈
图/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优势
深耕蓝海
去年海水养殖产量22.9万吨
698公里的海岸线,是台山走向深海的起跑线。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潮音交相辉映,不同的时代之歌在台山的海岸线上奏响美妙乐章。
根据相关部门的考古发现,台山赤溪曾出土大量石网坠。出土文物的腰古新村沙丘遗址位于在台山市赤溪镇以南约10公里的腰古湾第二道临海沙堤上,测年数据为距今4500-5500年,距离现代海岸线直线距离约300米。这些石网坠正是台山先民向海而生,利用海洋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台山的海洋养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台山市充分发挥海岸线长的优势,大力开发沿海资源,推进海水养殖,发展更为迅猛。根据省人民政府公报1993年第八期内容:“在1992年,台山海水养殖总产量23000多吨,产值1.2亿万元,居我省沿海县(市)海水养殖年产量的第一位。其中以川山群岛为中心的贻贝养殖生产是我省贻贝养殖的最大基地,产品已在当年七月份陆续上市,该年贻贝产量可超万吨;以上川沙堤港为中心的网箱优质鱼养殖基地,可常年向港澳地区提供石斑等优质鱼,年产值可达2000万港元。”
实践和经验证明,台山具备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条件。
自然禀赋优渥——台山海域面积4778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698公里,有广海湾和镇海湾两大海湾,大小海岛(礁)348个,其中上、下川岛分别为全省第二、第六大岛。台山全市有可供水产养殖的浅海21万公顷,沿岸滩涂(潮间带)1.3万公顷,渔港3个(沙堤渔港、横山渔港、广海渔港)。
产业基础稳固——“台山鳗鱼”“台山青蟹”“台山蚝”等台山海产品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海产品育苗企业15家,种苗场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以对虾、贝类、青蟹等为主,鳗鱼、生蚝育苗以天然纳苗为主,各类水产种苗年产量48.3亿尾。2022年,台山市海水养殖产量22.9万吨,其中鱼类4.46万吨、甲壳类8.46万吨、贝类13.5万吨。
台山,是妥妥的海洋大市。
现状
做大做强
探索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
九月的一个清晨,迎着海风,江门市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通水产”)经理吴旺达来到了上川岛东北面“打水湾”(土话)海岸。沿着他的目光眺望1公里外的海面,正是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现场。
“来,拉起大网!1、2、3!”“今天天气比较热,要注意监测水温。”“走,继续到下一个网箱投喂。”……阳光下,广通水产的养殖场一片热闹,工人们或在修补渔网,或在抢收渔获,或在投喂鱼料。“两年了,我们终于有收成了,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黝黑的皮肤下,吴旺达的笑脸格外灿烂。
瞄准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目标,2022年,广通水产成立,开始在上川岛东北面“打水湾”海域谋划大型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项目。两年来,该公司投入逾1700万元,建起每组内径66.5米、外径75.7米,共60组、240个方形重力式深水网箱。近日,网箱内养殖的石斑鱼陆续“抢鲜”上市,供应至湾区餐桌。
在养殖网箱里,石斑鱼乘着海浪欢快游动。吴旺达告诉记者,该公司以养殖石斑鱼为主,去年陆续投放鱼苗,养到大半年时间,约0.7-0.8公斤大小便可上市,单个网箱的产量可达4000公斤。
与过去“靠感觉、凭经验”的粗放式养殖不同,记者在现场看到,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现场的光伏发电装置、监控信号设备等一应俱全。每天,工人利用小船和快艇来回运输饵料,每个网箱深达4米,更适合在较低水温中生活的石斑鱼生长,可有效防止石斑鱼因水温过高而死亡的情况。吴旺达告诉记者,重力式深水网箱的防风能力大大增强,相比过去小型网箱养殖方式,规模大了,效益提高了,而且安全又环保。根据广通水产的计划,今年将继续加大投入,陆续在台山川岛海域建设12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投放泥猛鱼苗90万尾、石斑鱼苗190万尾,综合年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
除了广通水产,今年以来,川岛镇陆续引入了旭逸骅水产养殖、泰宏一号养殖等民营企业,加快推进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项目。为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川岛镇成立了台山市川山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并加快研究制定《川岛镇规范使用养殖海域的方案》(目前第二次征求意见),对海域资源进行统筹优化,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海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进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工作。
“以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整合涉海洋资金、资产、资源,加快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力争引进一批能够延伸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的优质项目落户川岛,打好‘海洋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川岛镇农业农村工作分管领导雷锐锋说道。
携手
区域协同
海工装备助力海洋牧场建设
“开发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广东(江门)渔港经济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在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上,发展“蓝色引擎”的声音振聋发聩。
区域协调发展,承载着新会、台山两地人民共同富裕的梦想,成为两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6+3”工作部署,新会、台山紧密对接合作,着力把两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培育区域合作升级新“增长点”,先后在园区共建、产业协同、教育发展、交通互联、文旅交流、结对帮扶等领域深度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盛夏八月,沿着银洲湖畔,走进位于新会区崖门镇的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海工装备摆开巨阵,现场工人忙于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广东省大广海湾现代化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项目所有结构在该公司车间内加紧施工。如今,该平台分段基本完成,正在逐步进行分段涂装和分段预装。据悉,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为无动力无人值守平台,主要由主体结构、网衣、锚泊系统及养殖配套设施组成,主体结构为钢质全焊接结构,由箱体结构与桁架结构组成,安全性高、抗风能力强。该平台预计今年底完工并交付,将被送往台山海域。
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由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新会企业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这是台山和新会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在产业协同、海洋经济等领域等深度对接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台山市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经过前期多方调研,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加大投资,选择具有强实力、专业技术的制造企业——新会企业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共同推动江门首个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的建设。
新会区崖门镇辖内银洲湖是西江、潭江两大水系江海转运的枢纽,有珠三角西部“黄金水道”之美誉,连接银洲湖的崖门水道是省重点航道,乘潮通航能力达2万吨。目前,该镇已建成千吨级以上码头4个,2个万吨级码头已列入“十四五”建设规划,与银洲湖东岸的古井、沙堆两镇,共同形成新会区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良港湾。
崖门镇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吸引了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母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威立雅集团的目光。作为海工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发展蓝图与政府规划不谋而合,步伐坚定向前迈。该公司副董事长刘国红表示:“银洲湖是新会的天然良好水道,水深条件好,我们主营海工装备制造业务,对水路交通有所要求,选址在崖门镇银洲湖沿岸,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水运条件优势。”如今,该公司正在崖门镇投资建设高科智谷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力争今年底投产,为海工、交通、机械等装备配套智能化生产,致力打造广东电路板行业绿色环保标杆园区和全国海洋牧场建造的标杆示范基地。
展望
国资发力
“六位一体”打造示范样本
圆形的外观,周长90米,由浮架、锚泊系统和网衣组合。在台山上川岛东部海域,有这样一批有别于传统的重力式深水网箱。这是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605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投放的首批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目前,已有35个网箱下海锚定。
台山海域面积占全江门的97.9%,是江门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主战场。为了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迈进,今年以来,台山市高标准建设“邑海粮仓”,成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工作专班,全面统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并出台《台山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工作清单》《台山市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稳步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据统计,今年以来,台山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作用,已投入1.5亿元支持养殖基地、渔港建设、水产产业园等海洋牧场相关配套项目。
在推动建设的过程中,台山市重点突出国资引领作用。今年初,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605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首批下海的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目前已成功通过了恶劣天气的考验,面对台风和强降雨,依然坚挺在海面上。
接下来,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通过建设现代化养殖设备,围绕“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发展方向,打造国资“海洋牧场+海上粮仓”融合示范样本,推动海洋产业多元化以及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