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贞(中)、向思衡(右)与恩平市恩城第二中学的老师探讨集体备课的方向。
恩平市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的学生参加蓬江区紫茶小学教育集团举办的美育作品展示活动。
恩平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百个组织千名党员访万家”党员干部和教师大家访活动。
开展教育协作以来,蓬江区和恩平市积极推动两地教师团队的交流互动。
在蓬江区紫茶小学教育集团举办的美育作品展示中,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带来课本剧节目《小英雄雨来》。
恩平市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和江洲中学党员教师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交流。
夏日炎炎,在恩平市大槐镇,“党员家长”走进学生家庭开展精准帮扶,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槐镇各自然村,坚持做到家家到、户户落。2024年暑假前,恩平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百个组织千名党员访万家”党员干部和教师大家访活动,在恩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的带头下,恩平市委教育工委下属近百个党组织约2000名党员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以行育廉,搭建家校合作的坚实桥梁。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支持西部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创新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由此拉开“蓬—恩”两地教育协作的序幕。 为贯彻落实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推动东西部教育平衡发展,恩平市委教育工委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双家长制”精准育人模式,打造“党员家长”与“特殊类别学生”结对精准培育的教育党建品牌,已成功帮助5000多名特殊学生,用心用情护航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蓬—恩”跨区域协同发展成效的缩影。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张安怡
A “双向奔赴”让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自2022年签订《蓬江—恩平教育协作共建框架协议书》以来,蓬江区、恩平市两地党委、政府把“蓬—恩”两地教育协作作为激活教育“一池春水”的主要抓手,坚持顶层设计、一体推动,着力强师资、优环境、提质量、促公平,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形成了教育部门互访、学校互联、教师互派、学生互动的良好格局,打牢“蓬—恩”教育协同发展根基,形成了“把薄弱校做强、把普通校带成特色校”的新气象。
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两地教育协作同步发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日前,蓬江区紫茶小学教育集团以“茶蕾绽放 艺术花开”为主题,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艺术节活动,恩平市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党支部书记冯金泉带领学校部分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在活动的美育作品展示中,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师生展示了自己的书法、绘画、海报及“变废为宝”作品,还表演了课本剧节目《小英雄雨来》,小演员们巧妙地融入歌唱、舞蹈等艺术形式,使得整场演出既充满趣味性和观赏性,又具有教育意义。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蓬江、恩平两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成果体现。
生动的同课异构课堂、流动书屋、活动剪影……在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处处可见集团化办学为学校带来的变化。2022年加入蓬江区紫茶小学教育集团后,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从管理、师资、教研、资源、课程、文化等层面接受教育集团的帮扶,开启了与紫茶小学合作办学、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近两年,紫茶小学来我校支教的老师在提升育人本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实绩等方面树立了榜样,为我校发展注入活力。同时,我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前往集团学校跟岗学习,提升了自身素质与能力。”冯金泉说。
“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时代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恩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素贞表示,通过跨区域集团化办学,能有效整合蓬江、恩平两地的优势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加强两地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据了解,乘着江门东西部教育协作的东风,恩平市22所中小学分别与江门其他地区的中小学组建了18个跨区域教育集团,其中14所学校与蓬江区的组建。蓬江、恩平两地已共同举办文化节、科创节、劳动研学等集团文化活动超30场次。 蓬江领衔校为恩平市成员校带来琳琅满目的科普体验项目、精彩的特色课程和讲座,并捐赠了一批图书、文具、足球等。在蓬江区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下,恩平市18所中小学的办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比如,作为蓬江区紫茶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恩城中心小学(东安校区),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实践新路径,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大槐镇中心小学在蓬江区范罗冈小学教育集团的示范带动下,获评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此外,去年1月,恩平市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梁素贞说。
蓬江区也乘着两地开展教育协作的东风,全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有5个跨区域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在2023年江门市优质基础教育集团考核中,蓬江区范罗冈小学教育集团、农林小学教育集团获一等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两地频繁开展交流互动活动,蓬江区各中小学的校长们全方位、多视角领略恩平学校风采、文化,两地教师集智、集思、集力,推动教育集团逐步从“火车头牵引模式”向“动车组管理模式”转变。
创办于1984年的恩城第二中学是恩平一所老牌中学。2022年5月,蓬江区紫茶中学与该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该校成为蓬江区紫茶中学教育集团成员学校。两校每学年互派教师开展支教、跟岗工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科研、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这两年来,蓬江区紫茶中学教育集团犹如源头活水,为学校不断注入‘强身健体’的能量,学校与集团共同进步,一同成长。”恩城第二中学校长唐本良说。
互派教师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成长
教师队伍建设是“蓬—恩”两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 “一年的跟岗学习过去的太快了。”“什么都想‘搬’回去。”……今年4月,恩平市恩城第二中学进行交流会,该校3位在蓬江区完成跟岗学习的教师向该校其他教师分享交流跟岗成果。“这是同学们的作业花名册,里面记录了学生们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批改作业更认真,学生们更不敢马虎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江门市怡福中学跟岗学习的教师陈晓怡一边这样说着,一边翻着面前一叠厚厚的花名册,将她的跟岗学习经验分享给恩平的同事们。 恩平教师到蓬江区跟岗学习,蓬江区教师前往恩平支教。 据了解,蓬江区聚焦恩平市教师队伍建设短板,开展“造血式”的传帮带,进一步搭建蓬江区与恩平市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平台,整体提升帮扶效果。
怡福中学的教师陈建贞和蓬江区紫茶中学的教师向思衡,他们都是今年到恩平支教的教师。支教过程中,他们常常在结束一个上午的教学工作后,利用中午的时间检查下午上课需要的课件,并与恩城第二中学的教师探讨集体备课的方向。他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不能只做提灯引路的那个人,还要做发光发热的那盏灯。“一个人的力量再大,帮扶的效果也有限。恩城第二中学老师们积极学习交流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们,也让我们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做,就能给恩平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助力。”向思衡说。
东往西行间,蓬江、恩平两地的教育工作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长处,共同商量解决当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题,逐步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进步的亲密协作关系。
据统计,开展教育协作以来,蓬江区、恩平市互派3名教育系统的干部挂职,75名骨干教师参与支教、跟岗。其中。建立“蓬江—恩平教师发展共同体”以来,两地就教改科研等开展交流活动60多场次。同时,依托蓬江区49个名师工作室及“蓬江教育专家智库”力量,恩平已建立18个教育先锋学科培养基地、15个名师工作驿站,组织500名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三年的“教育先锋培训班”,以“名师带徒”“以赛代培”等方式培训教师近3000人,成功培养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实现“零的突破”。在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学员拟推荐名单中,恩平有5人入选,在五邑地区排名第三,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B “提质增效”让协同发展更出彩
两年过去了,跨区域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书写了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质均衡的新篇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今年是蓬江、恩平两地教育“双向奔赴”的第三个年头,在过去两年合作的基础上,两地提高教育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进一步“提质增效”,让两地教育的“双向奔赴”更紧密、更有效、更出彩。
扩大教育协作“朋友圈”实现深度“相融”
在3月29日举办的2024年“蓬—恩”教育协作年度工作会议上,两地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两地教育协作,进一步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东西部均衡发展进行谋篇布局。其中,江门市棠下中学与恩平市华侨中学结对推动“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和“蓬江—恩平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揭牌,标志着两地教育协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义务教育领域进一步延伸到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蓬—恩”教育协作实现从“相加”到“相融”。 “‘蓬—恩’教育协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义务教育延伸至特殊教育和高中教育,覆盖三个学段,实现‘全口径’‘全方位’协作,两地教育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蓬江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两地教育协作的不断深化,两地教育部门、各教育集团站位要更高、定位要更准、措施要更细,切实落实与对口部门、协作学校的定期互访机制,了解两地师生的需求和教育教学短板弱项,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县域高中质量提升取得新成效、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努力做到“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
“4月28日,我们受邀到蓬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参加蓬江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演讲比赛。5月10日又受邀参加‘两地三校’交流活动。”恩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冯优娴表示,“蓬江—恩平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成立后,该校便与蓬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多项校际交流活动。她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经整理了“发展需求清单”。“比如,我们的教学教研薄弱,希望蓬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为我们传经送宝。我们还希望开展更多特教送教活动。另外,在班级文化打造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积累上,我们也希望蓬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分享经验。”冯优娴说。
多措并举谱写教育协作新篇章
“展望未来,‘提质增效’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江门东西部教育协作的核心内容。只有提升教育质量,增强‘造血机能’,才能让教育协作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我相信,只要蓬江、恩平两地教育系统携手同心、勠力同行,定能谱写东西部教育协作的新篇章。”蓬江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蓬江区将紧扣“研训提质创优年”,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努力在教研联动和学生发展上下功夫。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蓬—恩”两地教研成果共享机制,深度推进教研改革,依托信息技术进一步创新教研协作模式,让教研互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支撑点。另一方面,依托教育集团构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新体系,每个集团要至少打造一项兼具集团文化和成员校特色的课程、项目或活动,完善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学生层面的“集团化”。
梁素贞则表示,围绕“提质增效”这一目标任务,恩平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集团化办学,奏响蓬—恩教育协作“进行曲”。在吸收蓬江区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求变,深度挖掘、开发个性化资源,实施“一校一品”特色发展行动,加快推动集团化办学改革步伐。二是活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蓬—恩教育协作的“倍增器”。搭建“恩平教育协作智慧平台”,整合、推送线上优质资源,探索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教学教研环境,高效推进资源共享和教研帮扶。广泛开展线上公开课、评课、教学研讨、考察观摩等活动,通过共享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研体系、治校模式等资源,扎实推动两地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及时挖掘协作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典型培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课后服务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共同开展案例收集、成果梳理,通过典型示范案例的推广,以点带面促进两地教育良性互动发展。
从“相加”到“相融”,从共识到共赢。迈入新时代,蓬江、恩平两地正在通过一项项扎实的举措,在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文化共建和质量同进等方面走深走实,推动两地教育优质资源“广覆盖”“高集聚”“全链条”,探索更多可推广的跨区域教育工作经验,共同书写江门东西部教育协作交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