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冲村在一河两岸约1.5公里的河堤修建花圃,实现岸上见树、堤边见花、河里见鱼。 受访者供图
村民们打造“美丽庭院”,把风景搬进家。受访者供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陈婵
通讯员 区组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绘就江海绿美生态新画卷?近年来,江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了一批有成效、有特色、可复制的“美丽庭院”样板,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乡村绿化美化品质,激活乡村新动力。
注重示范引领
以点带面建设“美丽庭院”
时下,绿美之风吹遍江海区每一寸土地,全区呈现处处是绿意、处处是美景的绿美画卷。
“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细胞和灵魂。江海区坚持党群同心、联动发力,凝聚参与乡村庭院绿化美化的最大合力,以“美丽庭院”最小单元推动乡村风貌从“一处美”向“全域美”扩展。
一方面,江海区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原则,分别培育外海直冲村、礼乐新华村为江门市“美丽家园”示范村,礼乐乌纱村、英南村为江门市“美丽庭院”示范村;培育省级“美丽庭院”5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户、“美丽庭院”26户、优秀“最美庭院(阳台)”2户,为全面推进“美丽庭院”的创建工作树典型、立标杆。同时,积极宣传并带动群众参与“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现植一片绿、美每一家。
另一方面,江海区积极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建设“美丽庭院”。礼乐街道英南村、外海街道金溪社区等示范村(社区)构建以“村党组织牵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引领群众自觉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引领村民美化村容村貌,并将“美丽庭院”融入“积分制”管理,常态化对每家每户庭院及周边环境进行评估。村民可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公益课程等奖励,让人人成为“美丽庭院”的创建者,户户成为“美丽庭院”的受益者。
注重载体创新
因地制宜美化人居环境
江海区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打造“一户一景色,一院一画卷”的美景。
江南街道地处城市中心,以“小切口”带动绿化风貌“大变化”,把居民阳台、庭院、小区等的绿化美化作为绿美江南的着力点,组织开展“绿美微单元”评选活动,引导居民充分利用自家阳台、庭院、房前屋后进行建新插绿,打造出别具新意的“美阳台、优庭院、小花园”,实现阳台有花香、庭院有果蔬。“最美阳台”获奖者林先生表示,他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热情,将阳台打造成一个绿色美丽的小天地。
外海街道各村庭院春色满园,碧道树木郁郁葱葱。四大社区的林女士把自家庭院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庭院中央打造了金鱼池,在院墙边装饰了不少花草盆景,让小庭院别有一番风景。这是外海群众自发以“小庭院”扮靓村(社区)“大颜值”的一个缩影。
注重融合推进
由表及里弘扬文明新风
江海区坚持以景润德、以德促行,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和家风资源,将“美丽庭院”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风传承有机融合,实现“庭院美”促进“家风美”,用“家风美”推动邻里“和谐美”。
外海街道直冲村党委利用原有的旧围墙,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展示墙,实现文明家风看得见、摸得着。直冲村在一河两岸约1.5公里的河堤修建花圃,实现岸上见树、堤边见花、河里见鱼,全面提升村内绿化层次感的同时,因地制宜把红色教育、家风家训、乡风文明、龙溪文化等内容“登上”墙面。一面面美丽的彩绘墙画推动了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走进千家万户,大大提升了农村家庭文明内涵。村组周边、房前屋后姹紫嫣红,与村内小景观、文化彩绘墙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出门见绿、人在绿中、村在园中”的乡村风光。
礼乐街道武东村的刘丽芳家庭荣获“江门市文明家庭”称号。一直以来,其家庭提倡建设“绿色家庭”,并树立“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座右铭。在她家的阳台、窗台、墙角,有各种各样的绿植。刘丽芳表示,他们精心培养每一株花草,让它们生长良好,四季常绿。同时,刘丽芳夫妇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此外,刘丽芳还有一双巧手,她利用玻璃、木头、椰子壳等废旧物品自制了多种花盆。绿色与环保绘就了刘丽芳家庭的文明底色,也绘就了多彩的“美丽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