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冲村党群服务中心。何榕 摄
截至目前,直冲村3个标准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从外地招引企业84家、培育壮大本土企业9家。邱昱 摄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预计2026年底,我们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亿元。”11月25日,外海街道直冲村党委书记郭卫强拿着计算器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据了解,江门市直冲村强村富民物业有限公司(简称“强村富民公司”)成立后,有序推进村集体的工业留用地和商业留用地的开发与改造,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有望推动直冲村冲刺全市首个“亿元村”。
然而,在2006年以前,直冲村却是连1平方米正规厂房都没有的“差等生”。一路走来,该村村集体收入已从当初不足200万元一路“狂飙”至2022年的6310万元,增长超30倍。“冲刺‘亿元村’必须抓住机遇”,郭卫强表示,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直冲村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建立强村富民公司,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为引擎,推动村集体经济从量变向质变转化。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直冲村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近日,记者走进直冲村,解码“差等生”的逆袭之路。
路,是走出来的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当记者问起,直冲村是如何在几乎没有一个产权明晰的厂房的情况下,走出“破局”第一步时,郭卫强用《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歌词回答道。
路,是走出来的!
2006年以前,直冲村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薄弱的村,没有任何厂房,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由地租和征地款利息组成,不到200万元。望着“一江之隔”的中山古镇和其他兄弟村的飞速发展,郭卫强心中时常陷入沉思。
2006年,政府征用直冲村土地,并返还4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和4000多万元征地款。郭卫强意识到发展的机会来了:把它变为村集体发展的“第一桶金”,让村民尽快享受发展红利。
“由于当时我们村集体经济实行的是传统的二级统筹制度,村的经联社和小组的经济社都是‘各管各的’,返还土地和征地款由村组两级按比例分配后再‘谋发展’,始终没有办法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正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能把村集体、村民小组的返还土地和征地款整合统筹起来,建造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厂房进行出租,其收益可比简单的土地租赁高多了。”郭卫强阐述着自己的思路,走好“第一步”,村集体经济将进入“快车道”,为强村富民注入“源头活水”。
这既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遇,也是一个风险挑战,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走好群众路线,解开村民心中的疑虑。逐户听诉求、逐户问建议,直冲村“两委”成员分头行动,一一与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村民谈心,破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不仅要分好,更要做大。”郭卫强介绍,经过多次沟通,大家逐步统一了“要强村富民,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的共识,坚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
最终,直冲村投入4000多万元,于2007年建成了直冲工业园区A区,并于2008年迎来了第一家进驻企业,随后引发连锁效应,不断有企业前来落户。仅一年时间,直冲工业园区A区实现满员出租。
走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村民的信心也越来越强,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也越做越大。2010年至2019年,直冲村充分利用征地款,并通过土地及厂房抵押融资的方式,相继建成了直冲工业园区B区、C区。截至目前,全村3个标准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从外地招引企业84家、培育壮大本土企业9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2022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4亿元,创税8500万元,园区租金收入约5300万元。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有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才有今天的直冲。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郭卫强表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村民生活幸福,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直冲村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好什么”,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直冲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外海街道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之一,直冲村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使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村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直冲慈善联谊会成立,广泛筹集约1300万元善款并建立“村民共富基金”,通过基金投资收入反哺慈善公益项目,把救助覆盖到全村所有低保户、困难户等困难人群。截至目前,联谊会累计支出736万元,助医助学助困助残1714人次,进行节日慰问358人次,派发老人重阳红包229万余元。
2022年,直冲村村民人均分红达4000元,近3年民生支出金额超4500万元,包括医疗二次报销、各类特殊群体节日慰问金、大学奖学金和老人“生果金”等各类村民福利。
“村子发展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好了!”村民陈兆南谈起家乡的变化,言语中充满自豪。“以前的道路都是泥路、砂石路,高低不平,老人走起路来很不方便;现在铺设了水泥路,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每个片区都有老人中心,设有羽毛球馆、篮球场,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陈兆南说。
近年来,直冲村先后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升级改造,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黑臭水体整治、乡村道路升级改造等工作,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并借助具有历史底蕴的龙溪桥、五丰桥、前进桥形成的水岸空间,打造包括乡贤事迹展示长廊等在内的“一场一桥一站一馆四长廊”,既有特色又有“侨味”,实现了传统文化、侨文化、红色记忆等多样化展示。
改革创新 昂首迈向“亿元村”
只盯着一亩三分地,注定赚不了大钱。
直冲村实现“差等生”的逆袭,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在于改革创新。
作为直冲村村民、退役军人和村干部,郭卫强心中总有一股冲劲。他笑着告诉记者,最初的成功就一个“勇”字,迈上新台阶也需要“勇”字。
“改革创新需要勇气,需要信心,更需要决心。”郭卫强把目光投向未来,抓住“百千万工程”建设契机,直冲村在全区率先注册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并将原来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等多个项目统一整合,探索“整合盘活、无中生有、做大做强”的创富带富帮富新路径。
“依托强村富民公司,一方面,我们将充分用好剩余的16.6万平方米工业留用地,按计划2025年完成兴建并招商,预计可增加租金收入约2000万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留用地,力争2025年完成建设约9000平方米商业体并投入使用,预计可增加租金收入约1000万元。”郭卫强拿着计算器向记者展示,项目顺利进行,直冲集体经济收入有望在2026年底达到1亿元。
有了强村富民公司,村集体的沉睡资产得以“苏醒”,继而“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
此外,强村富民公司还聚焦民生公益,提升村民幸福感。强村富民公司与直冲慈善联谊会“跨界合作”,激发公益基金的“造血”功能。通过“跨界合作”,直冲村在江海区率先试行“全民慈善”模式。除去定向捐赠参与扩建外海中心小学的300万元,“村民共富基金”剩余的1000万元通过投资强村富民公司的方式,参与到村级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中,每年将产生约70万元的固定分红。该分红资金用于开展该村助学、助困、助医、助残等工作,推动慈善帮扶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化,实现慈善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手记
“儿子”借钱给“父亲”是“村强我富”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直冲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一“独特风景”——村小组主动借钱给村集体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怎样打破“大锅饭”,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如何加强风险防控?直冲村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路径。
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的村子。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多数村民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可支持,村子发展好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投资自己村子不仅可以分红还能拿到利息。
“儿子”借钱给“父亲”这一模式,是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既然向银行贷款需要付利息,这些利息怎么就不能直接给村民呢?”记者了解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村小组、村民提出这一建议,经过村“两委”讨论,认为村委会将村小组的钱集合起来可以办大事,更加快速地把产业规模做大,胜过分散发展,这一自愿且双赢的模式具有可行性。
让村民利益最大化,直冲村在不影响原有分红的情况下,村委会通过高于银行利率付予自愿借款给村集体发展的村小组相应借款利息,再由村小组进行二次分配。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颠覆农民传统经济思维。“破除单打独干亦能富的思想,树立‘村强我富’的理念”是直冲村走向发展“快车道”的关键。直冲村通过逐步开发园区,树立集体发展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走共同发展之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儿子”借钱给“父亲”,正是“村强我富”理念的生动体现。(何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