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先导班开班。
学员们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技能。
从“基层网格员”到“应急第一响应人”,江海区安全应急科普、公益之路再向前迈进一步。
近日,江海区“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先导班开班,30名来自各街道、村(社区)的基层网格员作为首批“响应人”接受实操训练,将成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灾害事故现场的重要辅助力量。
今年以来,在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频频迎来重磅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作为江门市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核心区,江海区先行先试探索“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以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成为应急后备力量,在突发事件现场挺身而出、“敢救会救”,进一步巩固“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大格局。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雨溪
聚焦实战导向
专业消防员担任助教
“在突发事件中,基层群众往往是第一目击者,也是最能及时响应的人。”区政府顾问赵保军表示,在事件现场,第一时间的有效响应对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在许多突发事件中,救援黄金时间非常短,不懂专业救援知识的随意救助还容易“好心办坏事”。
江海区培养一批“应急第一响应人”的意义正在于此。
这次先导班聚焦实战导向,强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响应,第一救援”理念和应用场景,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员们掌握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基础能力。最终,江海区将根据人口比例,培养不少于1%区域人口的“应急第一响应人”。
江海区也为“响应人”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团队。由防灾科技学院国际社区防灾减灾研究中心的专业师资负责培训,并邀请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担任助理教员,保证学员们学到实用技术、设备操作技巧,以及收获有效的沟通协同能力,同时提升心理素质。通过持续进修,学员们能迅速有效地响应城市中各种突发紧急情况。
“虽然我们课前进行了理论学习,在实操环节还是遇到了挑战。救助中每个环节和动作都要做到完全标准才能产生效果,这对体能也是巨大的挑战。”首批“应急第一响应人”、外海街道南山村网格员伍沛权说,经过多项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灾害紧急应对、止血包扎、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等专业技能。
为了使参训者身临其境,提升训练质量,江海区还搭建了“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基地,为其配套专业单兵装备,编撰统一教材,依托国家应急服务团,帮助“响应人”练“救”真本领。据悉,接下来通过专业考核认证,队员们将获得应急救援员证书,提升含金量,推进“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业务在全市乃至全省和全国的业务布局,打响江海的“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品牌。
聚焦“五维一体”
瞄准背后巨大产值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安全应急产业迎来重磅政策支持。
今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我市也在安全应急产业方面频频发力,江门高新区正聚力“五维一体”,全力推进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规划及城市安全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这将有效促进江海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竞逐即将到来的万亿市场。
基于“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大格局,江海区将产学研用及科普功能深度融合。赵保军介绍,随着“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的推广,将催生应急物资、单兵装备、应急食品生产链及综合防灾减灾城市群、城市生命线、社区防灾减灾产业链,预计带动超百家企业落地生产,助力全市安全应急产业升级。
今年8月,全国首个提供安全应急服务一站式“全球集采”互联网应用平台——社区安全应急数字化服务保障网络(简称“应急保”)已嗅到商机,成功落户江海,目前已进驻安全应急产业园,一期计划投资2亿元,将为当地提供“社区基础应急物资公益发放和应对社区突发灾害服务”的网络支撑。
下一步,江海区将持续依托防灾科技学院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充分发挥防灾科技学院在防灾减灾救灾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江海区加强“五维一体”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