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莫培景和伍青梅的新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有望在春节前全面完工。
2023年,沙湖镇南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得益于经济发展,村中完善了基础设施。这一切,离不开南平村党支部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
其中,沙湖镇南平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健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为村民解决实际难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脚下沾泥 用心用情办好实事
驻村工作近一年来,梁健为当地村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努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他坚信,用心用情办好实事,才能真正与村民心贴心。
2023年以来,在梁健的努力争取下,南平村的基础得以不断完善。针对村里缺乏体育健身器材、道路缺少路灯、南平小学缺乏文体器材等问题,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想办法,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沙湖镇党委、政府争取资金支持,下大力气解决问题。安装户外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添置果皮垃圾桶,给学校赠送鼓乐器材,为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捐赠图书,建设成春村文化楼、南平村委会办公大楼党建宣传墙……10多个项目相继落地,村容村貌换新颜,村民文体活动有了场地和设施,南平小学鼓号队有了器材可用,村民和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为村里办民生实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摸清群众的真期盼、新需求。南平村委会办公大楼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此前,大楼外墙残破,村干部常常因为大楼内设备不够完善而耽误工作进度。为此,梁健向派出单位和沙湖镇党委、政府争取资金支持,南平村委会自筹部分资金,于2023年11月初对村委会办公大楼外墙进行翻新,并新建两间值班室。目前,村委会办公大楼外墙翻新工程已接近完工。此外,梁健积极联系热心企业,向村委会捐赠两台办公设备,提高村干部的办公效率。南平村委会顺兴龙山村是当地唯一一条塘坦没有安装护栏的自然村,在梁健的推动下,2023年10月,该村塘坦安装了长70米的不锈钢护栏。
脚下沾泥土,肩上扛责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如今,南平村村民的生活更富足,村里的产业更兴旺,但同时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梁健坚持每个月与村“两委”干部召开民主生活会,讲政策、拉家常、谈问题、改作风,将村民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掰开揉碎进行剖析。村民的难题解决了,村干部的作风转变了,村民、村干部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主动服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南平村委会顺安村,村民莫培景和伍青梅的新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有望在春节前全面完工。
2023年9月,莫培景一家的房子因电路老化导致起火,火灾抢救后,房子主体受损严重,无法居住。南平村委会将他一家四口安排在亲戚家或村文化楼暂住。经了解,莫培景的母亲余某100多岁,他的女儿莫某18岁、患有精神类疾病,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莫培景一人打散工支撑。对于莫培景夫妇来说,想要重建新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得知莫培景的困难后,梁健主动提出设法筹集资金协助他们一家重建新房。一方面,村委会早期帮莫培景购买了房屋保险,保险公司勘验成功理赔6300元。另一方面,梁健通过争取派出单位支持部分资金、村委会支持部分资金和沙湖镇党委、政府支持部分资金的方式,筹集建设新房所需资金12万元,并于2023年11月初启动建设。
目前,新房的主体工程和内部装修已全面完成,供电和供水线路正在安装阶段。新房建筑面积68平方米,内设一厅两房一厨房和一厕所。从“忧居”到“优居”,莫培景和妻子伍青梅难掩感激之情。“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伍青梅说。
统筹资源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恩平全市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是通过我们村的经济合作联合社采购沙湖米,销售额全年超百万元,实际收到回款75万元,纯利润达10万元。”梁健说。2023年初,他在村“两委”班子一次会议上提出协调恩平市教育系统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想法,突破点便是沙湖镇的名牌农产品——沙湖米。
梁健在调研中发现,沙湖米在恩平市中小学食堂的供应量偏低。因此,他希望以恩平市沙湖镇南平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作为“搭桥人”,协调各中小学统一采购沙湖米,让沙湖米供应端的利润留在村委会,使村集体拥有“造血”能力,“反哺”乡村建设和帮助困难群体。
当前,恩平市内几乎所有中小学都通过南平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订购沙湖米。“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梁健说,一方面,沙湖镇是恩平乃至全省的丝苗米特色产区,通过订购沙湖米,助力恩平优质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既对大米产业发展有帮助,又能让恩平学子享用优质食品;另一方面,南平村积极承担校企对接的“搭桥人”角色,做好服务,实现长足发展。
梁健详细调查了解恩平市各中小学的学生人数、餐标价格、大米需求量等,并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服务方案,在村“两委”干部队伍中组建工作小组,安排专人对接大米企业,做好定价、配送、售后服务,他还走访各学校为村里拉业务。“在大米企业的配合下,目前,我们已初步构建了服务恩平全市各学校的大米配送网络。下一阶段,我计划进一步利用和盘活村里的优质田地,引导农户种植蔬菜,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打造村里的‘菜篮子’工程和品牌,增强‘造血’功能。”梁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