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协助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根竹头村党支部树立了能干事的形象。
“一键办”服务机成为村民表达诉求的“直通车”。
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公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恩平市圣堂镇根竹头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是江门三个入选村之一。
根竹头村是恩平陈姓始祖村之一,下辖北闸村、龙安村、西社村、东社村、清水塘5个村民小组,总户籍人口989人。近年来,根竹头村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强化乡村发展、综合治理“两大支撑”,以高质量乡村治理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 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根竹头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从空中俯瞰,5个村民小组一村挨着一村,村与村之间没有距离的隔绝,更没有人情的隔阂,成为一个大整体。
根竹头村“两委”干部共有7人,平均年龄38岁。与其他行政村相比,该村“两委”干部相对年轻,意味着他们干劲更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根竹头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一方面强化党对村中各类组织的领导,另一方面强化“两个作用”发挥,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例如,村中组建保洁队伍,聘请村里7名低收入家庭人员为保洁员,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争取恩平市委办和圣堂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三方筹集资金近3万元,为70岁独居老人陈福浩翻修旧屋,解决老人的居住安全问题;牵头成立“颍川互助会”,每年筹集4万元资助20多名陈氏大学生,大力弘扬重教兴学传统。
“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协助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树立村党支部能干事的形象,在各项工作开展中,村民们都一致给予支持。”根竹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成说。在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期间,老党员陈立源带头做好示范,带动全村拆除旧屋和猪舍470多间共9500平方米,并带动村民主动把清拆土地作为乡村建设用地,建成3个小公园。
推进“三治融合”
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近年来,根竹头村的村容村貌确实改善了,我们经常来村里找朋友玩,这是肉眼看得见的变化。”市民禤先生说。
乡村发展,平安和谐是基础。根竹头村以自治凝民意、以德治树新风、以法治聚民心,“三治融合”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在自治方面,根竹头村灵活运用村民代表大会、凉亭议事会、微信议事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提升村民的参与度、支持度。去年,根竹头村委会西社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3次,共同商定将拆旧复垦资金140万元用于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为加强村务监督,根竹头村建立村务监督小组,每月在公开栏公开财务收支、财政拨款使用等村务财务情况。
在法治方面,根竹头村为加强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每季度邀请驻村律师到村里开设民法典专题讲座,并邀请有关职能部门到村里开展国家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驻村律师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每年有10多名村民联系驻村律师咨询合同、土地政策等法律问题。为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根竹头村还投入5万元建设村级法治长廊,营造尊法守法浓厚氛围。
在德治方面,根竹头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定期开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讲活动,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质;广泛开展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举办学雷锋志愿活动、传承好家风家庭分享会、“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形成人人重道德、时时存善念、处处有善举的良好风尚。
创新治理方式
优化服务解决群众诉求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创新治理方式,推动村“两委”干部普遍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从“单向管理”变为“双向互动”,是根竹头村强化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去年,圣堂镇在恩平市内率先设立“一键办”网格快速服务平台,并以根竹头村作为试点之一铺开建设。“我们村安装有3台‘一键办’服务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向村民大力推广‘一键办’服务机,方便村民表达诉求。”陈成志说。“一键办”服务机成为村民表达诉求的“直通车”,村民只需按一下按键,即可触发远程音视频对话,表达诉求。今年以来,根竹头村通过“一键办”网格快速服务平台服务村民50多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宗,示范带动全镇建设“一键办”网格快速服务平台28个。
做好乡村治理,优化服务队伍是基础。根竹头村围绕“24小时接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理念,积极引导党员、退役军人、网格员等多支队伍常态化参与乡村治理、服务群众。目前,该村有党员队伍13人、退役军人队伍14人、网格员队伍17人,村民通过“一键办”服务机表达诉求后,村里可实现快速响应、快速接单、快速处理。
此外,根竹头村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室平台作用,利用老党员、乡贤等在村中有一定威望的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今年以来,该村的矛盾纠纷排查率、化解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