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奭荣运用无人机提高田间管理效率。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梁园园 陈艺锋
“我是农村的孩子,这里有我的青春和汗水。”今年是台山市斗山镇五福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绿稻农场场长陈奭荣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第十年。作为一名“80后”新农人,他以科学种植、生态种养和智能农业为发展方向,成立了台山绿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通过“公司+N”模式,在粮食种植(稻鸭共养生态模式)、粮食加工生产和农耕研学等方面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领当地农业发展壮大,带领乡亲们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如今,陈奭荣所经营的绿稻农场占地面积超33公顷,育秧基地每年可为江门本地及珠海、东莞等地农户提供优质水稻秧苗,创立的自主品牌“奭乡味”优质丝苗米远销全国各地。
陈奭荣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乡村工匠生产应用(丝苗米)专业中级工程师”“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2023年3月,陈奭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近日获评江门市优秀共产党员。
辞掉工作返乡种地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深信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关注粮食安全问题,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我坚信农村大有作为。”陈奭荣说。2014年开春时节,他带上妻儿,毅然辞掉在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万事开头难。那时,夫妻二人都下田干活,陈奭荣负责开拖拉机耕田,妻子麦春梅还要背着年幼的儿子开插秧机进行插秧。插秧机工作时常常会陷入泥中,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陈奭荣用车把插秧机拖出来。
那一年夏收后,他去市场上卖稻谷,主打“原生态稻谷”,不料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买家都当他的稻谷是“大路货”。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机械化程度不高,2公顷地不足以养活一个家庭,他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很多朋友劝我们赶紧回广州工作。”麦春梅回忆道。
善于学习和思考的陈奭荣并没有消沉、放弃。
“过去,犁田、插秧、施肥、收割,靠的是人力,既辛苦,生产力又低下。在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告诉我,科技可以提高效率和产量,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陈奭荣说,当时他将一台老旧的收割机进行改装后用来耙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陈奭荣推动“小田变大田”,搞规模化种植,成立绿稻农场,注册“奭乡味”大米品牌,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仓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针对传统人工育秧方式比较粗放的情况,他创建“育秧工厂”,开展流水线作业、精细化培育;农田要打药,他专门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响应国家“双减”(减化肥、减农药)政策,他探索“稻鸭共养”模式……
在家乡,陈奭荣从零开始,敢喝“头啖汤”,一步步从最初的2公顷地发展到如今的33公顷农场,还让农机上天入地,给农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19年12月,绿稻农场被评为“广东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国基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23年2月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类别典型案例。绿稻农场发展至今,资产增至300万元,全年稻米加工能力达1500吨。
带动周边农户共走致富路
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陈奭荣从未忘记“回馈桑梓”的社会责任,努力当好一名致富不忘带乡亲的共产党员。
担任五福村党支部委员期间,陈奭荣坚持“因村施策、因户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和高效农业,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2020年陈奭荣成立了绿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提高种粮收益,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陈奭荣表示,合作社正在探索一种共富模式,就是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委托他们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去经营管理,再将原本的租金收益交到村民手中。此外,通过整理碎片化的土地向规模化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后,再以分红模式让利给村民。
“荣哥(陈奭荣)的经历让我明白,原来在农村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农业真的是一个有奔头的产业。”“新农人”黄立明在陈奭荣的感染下,也回乡创业。“在他的指导下,我掌握了无人机、插秧机等智能机械使用方法。村里哪家哪户遇上生产技术难题,他都会上门面对面、手把手分享经验。”黄立明说。
2020年底,陈奭荣当选为五福村党支部委员,2023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从田间地头走来的他,怀着深厚的乡土情结,肩膀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长大后有人愿意跟我种田吗?可能以前也有很多人看不起种粮这个行业。但是,现在人人都羡慕和尊敬这个行业。”陈奭荣经常与来农场研学的师生分享自己回乡创业的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农情怀。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陈奭荣常常向身边的年轻人宣讲党的惠农政策。“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到农村工作,干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
盛夏时节,稻穗悄悄褪去“绿衣”换上“黄衫”,即将迎来丰收。陈奭荣走在田野里,闻着浓郁的稻香,自在地享受大地给予的美好时光,畅想着: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田野愈加美丽,愈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