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江门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承办:江门市广播电视台
第893期: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点击播放:第893期民生热线音频


科技局.jpg

  直播时间:2024年5月31日11:00-12:00

  播出频率:江门电台FM100.2综合广播频率

  上线单位: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访谈嘉宾: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长虹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王轩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产学研结合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胡兆强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创新发展科科长 王辉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专家智力合作科科长 何晓昕

  节目主持:邝杰岚

  主持:5月30日是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能否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角度,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些重点和亮点?

  刘长虹:昨天是科技工作者日,在此我代表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向全市科技工作者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崇高敬意!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市科技局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我们坚持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重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促成19个“揭榜挂帅”项目落地,集中资源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连续12年举办“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遴选出一批优质的科创种子企业。去年,“科技杯”双创大赛参赛企业数首次居全省第二,6家企业在国赛和省赛总决赛获奖,向全社会释放出鼓励创新的强烈信号。

  高质量的创新需要高质量的平台载体,近年来我们稳步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应用示范基地、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项目。其中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预计明年运行取数,有望在全球率先取得诺奖级成果;江门双碳实验室成为大湾区首个双碳领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大动物研究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可以说,我市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夯实。

  科技成果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坚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期一个细分领域办好“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让科研人员找到用武之地,企业找到有用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应用端。同时,对有落地转化价值的项目“扶上马、送一程”,2023年以来我们成功举办了4场科技成果对接会,推介展示200多项技术成果,89项技术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全市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科技人才总量达到5.4万人。特别是自去年开始,我们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2023年共组织派遣科357名技特派员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帮助科技企业、园区、乡镇破解了超300项技术难题。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和氛围,我们先后开展“侨都科技工作者”评选,举办院士大讲堂等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邑企研学”、“科普进校园”等活动。自5月25日以来,市科技局已举办科普进校园、科普研学游、科普讲课堂等系列科普活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主持:对于刚刚提到的“科普进校园、科普研学游”等活动,市民也是非常关注,来听听他们有什么建议?

  【市民录音】

  市民A:科普活动的数量不是很够。有一些进校园的活动,但是想幼儿园这个阶段的活动就比较少,可以周末在一些商场里面多搞,让家长可以带小孩参加。

  何晓昕:近年来各级科协、教育以及科技部门陆续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除了进校园外,也逐步走进幼儿园。在今年六一前夕,刚好是国家科技活动周,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也借六一活动举办各类科技节活动,加入很多科技感十足的互动游戏,还有一些高科技展示。我们科技局也带了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果进校园做展示,并邀请了省科学院的科学家到场授课。除此之外,每年9月和10月还举办科普嘉年华活动,分别在东湖公园、文化宫对外开放。下一步,我们会积极鼓励各科普基地多去商场举办活动。家长朋友们可关注“江门科普”“江门市江海区科技馆”“江门市图书馆”等微信公众号,每个周末都会针对中小学生、幼儿举办各类型活动,大家可以根据小朋友需求报名参加。

  市民B:我家小孩很喜欢科学,但是只是看书,没怎么动手。一些比赛都是结束了我们才知道,可能宣传不太够。接触得晚了,氛围也没有烘托到,就导致孩子动手方面的机会也少了。如果这种信息更多,家长可能也会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小孩在这方面的学习。

  何晓昕:感谢这位市民为我们科普宣传工作提出建议。因中小学生的比赛是很多种多样的,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培训机构举办的。市举办的机器人、无人机比赛在每年4-5月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每年9-12月举行,如果小朋友有兴趣参加这类比赛,家长朋友们可在比赛前一个月联系班主任、学校的科技老师或者是正在参与课外兴趣班的老师咨询报名,也可以持续关注“江门科普”“江门科技”“江门教育”等相关微信公众号,留意赛事发布。此外,我们也会携手更加多的媒体平台,如:报社、电视台等,加大科普活动宣传,进一步有效营造科普氛围。

  主持:今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眼中,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市科技局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什么思路和计划?

  刘长虹: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为助推我市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方面,我局主要计划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产业服务能力。利用好科技贷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瞄准我市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与区域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

  其次是让企业在产业科技攻关中“唱主角”。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科技型领军企业更多参与全市重大科技决策。以“揭榜挂帅”制开展产业科技攻关,集中资源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力推动高企培育和小升规”,力争今年高企存量达3000家,精准滴灌200家“创新标兵、尖兵”,以点带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快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动本地高校院所出台内部管理办法,畅通科技成果职务权属、收益分配及离岗或在职创业通道。分领域办好“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组团式推动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选派超400名科技特派员下沉企业、乡村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最后,要持续提升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举办“科技杯”双创大赛、评选“无限创新”江门科学技术奖、“侨都科技工作者”等活动,用先进人物、典型案例在全社会弘扬尊重科学、尊重科研工作者的新时代侨乡创新文化。

  主持: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我市科技人才方面的整体情况如何?在科技人才的引进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今年将组织开展哪些针对科技人才的培训学习?

  何晓昕:目前全市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约为5.4万人。在科技人才政策方面,我市出台了《江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和《江门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行)》等政策,支持科技人才发展。与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江门市实施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2023 年修订)》,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我市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同时,计划出台《关于引进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资助细则》,对引进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按“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综合性资助或按政策给予科研经费和购房补贴资助,持续提升引进顶尖科学家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今年我局将陆续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研修班、百名海外博士博士后江门行等活动,并计划于2024世界江门青年大会暨中国侨都国际人人才节期间举办高端人才交流活动,敬请期待。

  【微信留言】

  杨小姐:江门市的经济发展不如周边的一些城市,希望科技人才和项目引进了,也能留得住,要留下来才能持久地为江门服务。

  何晓昕:江门市人才局携手工信局、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有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为江门市引进和培养人才。此外,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也为这些人才带着项目到江门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

  【微信留言】

  陈小姐:一直不知道双碳实验室的业务是什么,只觉得很高大上,能不能介绍一下,它是做什么的,能为江门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王辉:江门双碳实验室是江门市人民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大湾区粤港合作科技创新平台,于2021年12月注册成立,实验室主要围绕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应用型的技术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还包括国际科研合作,具体研发方向目前有5个:(一)是硅能源和电力系统,如光伏技术以及电力使用端控制技术;(二)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钠离子、电池、高能储能材料;(三)把二氧化碳大规模的利用于农业的生产以及碳排放计量;(四)碳补给利用与封存,怎样把二氧化碳进行补给,实验室主要研发这些装置和技术;(五)双碳政策与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国家双碳战略路径,研究一些相应的决策和机制。

  【微信留言】

  冯先生:科技的革新日新月异,比如ai的发展,我们以前想都想不到,现在ai生成论文也很容易,那会不会带来学术造假的问题?

  王轩:人工智能的技术确实会造成学术论文造假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已关注到这种现象,接下来会从以下几方面防止论文造假:(一)在学术道德教育方面抓手。(二)技术防范,如加强论文查重问题。(三)学术监管机制。(四)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防止AI论文造假等问题出现。

  【微信留言】

  胡先生:我儿子今年高考,想了解预计近几年江门市哪一方面的人才将会比较吃香?

  王轩:希望江门人才能服务江门,助力江门经济发展。近几年特别是在新一代新兴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以及家电产业等产业方面发展迅速,产值占比较高,因此需要大量人才支持我市产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这几个方向就业会相对吃香。

  主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去年开始,我市也正式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我们记者铉彬也采访了我市其中的两名特派员,来听听他的讲述:

  【记者口述】

  记者:自我市启动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以来,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共1600多名科研人员下沉到企业和县镇村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博士阮奇珺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到台山市多个科研合作项目。其中,台山生蚝养殖的项目,成为阮奇珺服务台山企业的重要抓手:

  阮奇珺:台山的生蚝产业技术很好的,我们当初考察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这个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了,我们技术特派员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补齐技术短板,通过我们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挖掘包括生蚝在内的这些优质农产品品质形成还有保持这些关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解决方案。台山的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基础很好,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资源,生蚝只是我们进行对接的抓手,通过与生蚝产业的深度合作以后,可以应用同样的模式,将台山更多优质的农业资源开发出来,为更多的台山农业资源和产业服务。

  记者:对同为科技特派员的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张俊来说,科技特派员能够为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科技特派员)将先进的技术引入了企业,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有助于解决技术难题,形成新的增长点,同时,我们也提供了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培养了技术骨干队伍,所以对企业来说能多方面收益。

  记者:目前,张俊与企业合作的“打印机超高频读写器模块技术”项目,已经合作将近一年时间,取得了喜人成绩:

  张俊:目前我们的项目推进有一年多的时间,已有两款产品进入中试的阶段,其中有一款已经开始量产,目前量产的事情还是稳定可靠的。

  记者:科技特派员,既是帮助农民致富的“能手”,也是帮助企业创新的“导师”。在阮奇珺看来,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一线,就是利用技术优势,实现自身价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做法:

  阮奇珺:我们作为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既要跟踪科技发展的前沿,也要考虑到我们的技术能够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通过科技特派员,我们深入到县镇村的科技企业与基层一线,依托我们丰富的技术资源和科研力量,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来帮助企业和农户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生产,利用科技成果赋能“百千万工程”,这也是省里和江门市希望我们科技特派员能够做到的事情。

  主持:确实,科技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顺利开展方面,我市有哪些举措和计划?

  胡兆强:我局2023年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用3年的时间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帮助解决1000个产业技术难题。这个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短短一年时间,已有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1607名科研人员成功加入科技特派员库,比2022年底增长超300%。为了引导和支持科技特派员下沉到我市科技企业和县镇村开展产学研合作,我们通过市级科技项目立项的形式,引进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五邑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350多名科技特派员参与项目合作,帮助科技企业、园区、乡镇破解技术难题超300项,为“百千万工程”作出了有力支撑。

  接下来,我局将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培育“双千计划”,一方面继续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开展项目合作;一方面大力支持“百千万工程”主要覆盖的48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派3名科技特派员。在这里,我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积极投身企业一线、基层一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也希望各科技企业和农村基层积极提出技术需求,只要你们有需求,科技部门一定竭尽全力做好服务,为你们导入优质科技资源和人才。

  主持:2024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动员暨江门市科技政策巡回宣讲活动于日前(5月13-15日)开展。2024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计划在什么时候举行?今年的活动在发动、举办形式以及内容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王轩:自2013年以来,我市已连续12年举办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今年的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将继续举办,赛事工作将在6月启动报名,7月至8月完成初赛和复赛,9月底前完成决赛。具体的时间将根据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度,提前进行公布,以确保参赛者和相关单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大赛组委会高度重视宣传和推广工作,在大赛宣传发动方面的做法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利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渠道,发布大赛信息,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参与;与高校、科研机构、孵化载体、金融机构等合作,发掘和推荐优秀的项目参赛;持续举办大赛宣讲培训活动,加强大赛的宣传和发动,使参赛者对大赛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举办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做法有:汇集政府资源,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提供多元化的双创扶持措施,形成强大合力,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政策保障;维持以创投专家为主、技术专家为辅,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项目评审的新途径,建立便于媒体和社会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筛选方式,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整合技术、金融、资本、市场等各种科技金融要素资源,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金融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创新创业人物、事迹和精神,树立创新创业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创新创业。

  主持:从去年开始,我市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的“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这个应该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当中的一项“创新”,能否给听众朋友介绍一下“邑科汇”?我们下一步又有什么计划?

  胡兆强:“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是我市第一次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举办的专场活动,目的就是让那些高大上的科研成果不再限于“纸上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产业中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已聚焦现代农业与食品、生物医药、国科大和省科学院科技成果举办了4场对接会,230多项技术成果作推介展示,促成了19家企业签约、89项技术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0多项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初步搭建起了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产业和金融等一体化对接服务平台,探索出一条依托各方资源、财政近零投入推动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的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细分领域持续举办“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把省内外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适用领域强的科技成果推介给我市科技企业,让“邑科汇”这个名字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金字招牌。同时,组织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组成小分队深入到企业去,面对面地“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针对对接的项目,我们实行清单式管理,专人跟进、全程跟踪,利用现有招商、科技、人才等政策解决成果转化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切切实实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

  主持:近年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双碳实验室等实验室不断建设。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体情况如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接下来,还将有哪些科研平台建设计划?

  王辉:近年来,我局大力推进“平台筑基”行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已完成基建工程,关键设备安装完成70%,预计明年建成运行取数,有望率先取得中微子领域关键数据;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大湾区双碳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省级创新平台529家、市级创新平台1853家,形成梯次发展的实验室体系,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培育科技人才、突破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接下来,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政策体系,坚持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示范引领,建设若干省级创新平台、一批市级创新平台,构建既有政府主导、又有企业参与的,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实验室体系,更好地支撑引领我市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再过一段时间,深中通道将建成通车。在“大桥经济”的历史机遇下,市科技局在推动和促进大湾区科技合作与交流方面将有哪些计划?

  刘长虹:近年来,我市在科技创新领域与深圳合作日益紧密。截至目前,我市共吸引了90家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市投资建厂,其中包括海目星、德昌电机等一批项目已发展为行业龙头的企业。目前在全市孵化载体中,还有约30家在孵企业来自深圳。去年,我市与深圳企业进行技术交易的成交额近1亿元。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市科技局将以学习借鉴深圳科创经验为重点,辐射推动与香港、澳门、珠海等大湾区城市的科技合作交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积极融入大湾区创新生态。

  第一个方面,是紧盯产业的发展,加强科技产业载体建设。探索在深圳、珠海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建设1家异地孵化器,建立“深圳香港研发+江门转化”产业创新链协作模式,吸引重大创新成果在异地孵化后来江门产业化。加快推进珠西创谷建设面向港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更多深港澳地区创业创新团队和项目入驻。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制,支持龙头科技企业联合深港澳的科研机构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其次,要持续地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筑巢引凤”的效果。进一步推动导入香港科技大学创新资源,推动江门双碳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赋能双碳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中微子主题科普馆加快建设,打造成为大湾区有影响力科普教育基地和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加快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应用示范基地、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太平洋岛国减灾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推动更多深港澳新技术新产品在江门应用示范和产业化。

  是更主动“引进来”“走出去”推进人才引进和产学研交流,真正利用好深江通道开通带来的便利。积极推动大湾区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发挥江门市科技人才工作站的桥梁作用,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实施江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推动我市创新主体联合深港澳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申报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和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依托五邑大学、江门双碳实验室、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等平台载体,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

  主持:来到节目尾声,有什么话想跟市民朋友分享?

  刘长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更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参与。在此,我诚挚的邀请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市民朋友们,争做科技创新的参与者,科技攻关的开拓者和科学普及的推动者,大家携手共同推进江门市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

Baidu
map